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2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5-10-10
  

  • 全选
    |
    数据治理与创新专栏
  • 韩世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407173B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构功能主义是产权结构性分置的理论内核。结构功能主义下的产权结构性分置将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作为功能指引,基于以数据持有权、数据加工权、数据经营权为核心的各子系统间逻辑关系整合数据产权运行规则,最终实现数据要素市场稳健运行。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的功能维度是以功能设定规范标准,实现数据安全与利用平衡。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的结构维度能够明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的权利结构及相互关系。具体而言,公共数据的实现应围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准入控制、定价控制、收益控制3个方面;企业数据的实现应明确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与数据产品经营权的基本结构;个人数据的实现需要依托场景化保护模式,通过设定分类分级标准强化救济。

    韩世鹏. 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的规范实现——来自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9., doi: 10.6049/kjjbydc.Q202407173B.
    Han Shipeng. The Standardized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al Separation of Data Property Rights: The Analytical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 Functional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1-9., doi: 10.6049/kjjbydc.Q202407173B.

    分享
  • 杨春林,郭爱君,张永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0-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7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释放数据要素红利、促进绿色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机制检验表明,缓解创新要素错配和扩大市场规模是数据要素市场化赋能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两条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南方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高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围绕增长的政府竞争模式会削弱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围绕创新的竞争模式会增强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在数字技术距离加权矩阵下,数据要素市场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

    杨春林,郭爱君,张永年. 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否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基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0-22.,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007.
    Yang Chunlin,Guo Aijun,Zhang Yongnian. Can Data Element Marketization Improve Urban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10-22.,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007.

    分享
  • 李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23-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908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在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开放数据呈现出从单一数据开放到生态系统构建的演进特征,体现了其与国家创新体系效能之间的深层作用机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三层级动态演进理论”,揭示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在动力级、网络级和生态级3个层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机制。动力级层面,通过能量注入、力场重构和动能释放重塑创新要素关系;网络级层面,通过促进创新聚落功能耦合、推动创新网络初始态形成和临界态演进,实现创新网络的动态优化;生态级层面,通过培育内部要素共生,增强外部环境适应性,激发系统涌现性,推动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构建系统化实现路径,依次涵盖动力级基础设施构建、网络级架构支撑完善及生态级演进策略制定3个维度,以有效促进开放数据生态系统对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整体提升。

    李钊. 开放数据生态系统赋能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理论溯源、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23-34., doi: 10.6049/kjjbydc.2024090820.
    Li Zhao. Open Data Ecosystem Empowering the Enhancement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Effectiveness: Theoretical Origins, Action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23-34., doi: 10.6049/kjjbydc.2024090820.

    分享
  • 创新创业理论
  • 刘宝童,邹华,侯强,王海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35-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7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为数字技术采纳与扩散提供坚实基础,能促进技术革新与生态转型深度融合。结合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及技术接受和使用统一理论(UTAUT),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从“环境—组织—技术—个体”4个层面挖掘14个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实融合的因素,运用DEMATEL—ISM模型分析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发现:政府支持和行业趋势是推动创新生态系统数实融合演化的根本因素,通过影响创新生态、组织数字化意愿、数字技术赋能等6个中层因素,提高企业对数字技术有用性的感知度和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而外部压力、资源禀赋等6个表层因素直接影响该演化过程。

    刘宝童,邹华,侯强,王海军. 创新生态系统数实融合演化影响因素识别——基于DEMATEL-ISM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35-47.,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161.
    Liu Baotong,Zou Hua,Hou Qiang,Wang Haiju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Evolution of Digital-Real Integr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Based on the DEMATEL-ISM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35-47.,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161.

    分享
  • 王玲,冯永春,王亚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48-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50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想象力有助于创业者构思创意、预测未来并创造新的可能性,从而为应对环境挑战作好行动准备。然而,如何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想象力是学界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不同创业水平地区84位创业者进行组态分析,探讨先前经验、创业学习和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想象力的多元影响路径。结果发现:单个前因条件均不是产生高创业想象力的必要条件,但环境不确定性在提升创业想象力方面具有普适性影响;产生高创业想象力的路径有3条,即基于先前经验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利用式创业学习驱动型、基于先前经验和环境不确定性的探索式创业学习驱动型,以及基于行业经验和环境不确定性的双元创业学习驱动型;产生非高创业想象力的路径有4条,均与产生高创业想象力的路径具有非对称关系。结论可揭示组态视角下创业想象力驱动机制,丰富创业想象力理论内核与前因研究,对创业者有效提升创业想象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王玲,冯永春,王亚茹. 先前经验、创业学习与环境不确定性如何激发创业想象力——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48-58.,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178.
    Wang Ling,Feng Yongchun,Wang Yaru. How Does Prior Experience,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Stimulate Entrepreneurial Imaginativeness? A Study Based on fsQC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48-58.,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178.

    分享
  • 产业创新发展
  • 贾卫峰,赵煜昕,刘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59-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D202410051W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强化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对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核心—边缘”视角,对企业在产业链与创新链中所处的地位进行考察,分析得出4种结构:产业链边缘—创新链边缘、产业链核心—创新链边缘、产业链边缘—创新链核心、产业链核心—创新链核心;并结合其特征,提出牵引融合、助推融合、互嵌融合3种双链融合模式。将数字技术划分为产业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产业化技术两个维度,进一步研究数字技术对融合模式的影响作用。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14—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对不同融合模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产业数字化技术对牵引融合模式和互嵌融合模式产生正向影响,对助推融合模式产生负向影响;数字产业化技术对助推融合模式和互嵌融合模式产生正向影响,对牵引融合模式产生负向影响。

    贾卫峰,赵煜昕,刘梦. 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模式研究——核心-边缘理论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59-69., doi: 10.6049/kjjbydc.D202410051W.
    Jia Weifeng,Zhao Yuxin,Liu Meng.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 Enabl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The Core-Periphery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59-69., doi: 10.6049/kjjbydc.D202410051W.

    分享
  • 肖沁霖,邓宗兵,文江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70-8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904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打造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共同体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VHSD—EM”组合模型测度2010—2022年中国省际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通过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其空间关联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QAP模型探究其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①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空间关联的“多重叠+溢出”效应明显,省际间关联性逐渐提升,并演变为稳定的以京津、长三角为极核的“中心—外围”复杂网络结构形态,但网络紧密程度尚未达到最佳空间关联状态。②北京、上海和江苏3个省市兼具虹吸效应与中介作用,长期处于网络核心,山西、新疆和吉林3个省份溢出效应明显,处于网络边缘。③空间关联网络随时间形成了三大板块,西北和东北地区属于净溢出板块,东部沿海地区充当经纪人角色,中部及西南地区构成净受益板块,板块内与板块间的跨区协同联动效应不明显。④QAP回归显示,地理邻近、技术创新、政府干预、产业结构升级及市场化差异均有利于形成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网络,正向促进作用依次降低,各因素对东中西部地区网络形成的影响程度不一。

    肖沁霖,邓宗兵,文江雪. 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与形成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70-82., doi: 10.6049/kjjbydc.2024090465.
    Xiao Qinlin,Deng Zongbing,Wen Jiangxu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Manufacturing Intelligent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70-82., doi: 10.6049/kjjbydc.2024090465.

    分享
  • 秦雨桐,贾理君,杨长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83-9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30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9—2022年我国1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绿色信贷对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能够直接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且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数字技术创新。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中、东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而西部地区未表现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绿色信贷对计算机制造业和通讯及雷达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其它制造业数字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检验发现,环境规制二次项在模型中存在显著非线性特征,尤其是综合环境规制的非线性特征更为显著。此外,不同环境规制在绿色信贷与数字技术创新关系中均发挥显著抑制作用。

    秦雨桐,贾理君,杨长进. 空间视角下绿色信贷对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以数字产品制造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83-95., doi: 10.6049/kjjbydc.2024030489.
    Qin Yutong,Jia Lijun,Yang Changjin. The Impact of Green Credit on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the Digit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83-95., doi: 10.6049/kjjbydc.2024030489.

    分享
  • 企业科技创新
  • 王治,彭星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96-10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W20241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基于组织生态理论,借助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我国242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为案例,分析2017—2022年组织系统内外环境因素对“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①单个环境因素并非构成“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金融环境与数字化程度的必要性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具有时间效应特征;②组态分析提炼出3种类型,分别为外部助推型、内部驱动型和协同发展共推型;③组间分析结果表明,3类组态一致性于2020年集体下跌,于2021年集体大幅上升,并且这期间企业新质生产力由内部驱动型向内外协同发展型演化;④组内分析结果表明,3类组态的案例效应强于时间效应。进一步研究组态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发现,地区间营商环境、数字化水平等因素存在差异,导致大部分解释案例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研究结论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及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参考借鉴。

    王治,彭星星. “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研究——基于企业面板数据的动态QCA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96-106., doi: 10.6049/kjjbydc.W202410135.
    Wang Zhi,Peng Xingx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in “Specialized, Refined, Unique, and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 Dynamic QCA Analysis Based on Enterprise Panel 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96-106., doi: 10.6049/kjjbydc.W202410135.

    分享
  • 史庆瑞,麦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07-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40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注意力是企业数字化战略决策与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条件。数字化注意力对企业履行ESG责任具有重要影响,对经济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所在城市数字化注意力因素并构建上市公司数字化注意力指标,采用基于词向量的机器学习方法对企业ESG表现进行文本测量,实证研究数字化注意力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化注意力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注意力有助于企业加快数字化进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中,数字化注意力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更显著。因此,企业应提升自身数字化注意力水平,重视数字化在ESG责任履行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促使企业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数字化战略与ESG战略协同发展。

    史庆瑞,麦勇. 数字化注意力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07-119.,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659.
    Shi Qingrui,Mai Yong. The Impact and Mechanism of Digital Attention on Corporate ESG Performance:The Moderation Effect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107-119.,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659.

    分享
  • 李晓华,李纪珍,高旭东,王佳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20-1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105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商业模式创新是影响企业能否从技术中获取利润的关键要素。围绕“认知框架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这一问题,通过双案例研究讨论AI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及其涌现机制。研究发现:认知框架转变是驱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通常采用叠加、脱耦和融合策略对认知框架作出改变。当使用叠加和脱耦策略时,认知框架转变程度较低,只能通过企业转型促进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和治理创新;当使用融合策略时,认知框架转变程度较高,在促进企业转型的同时还能增强能力,促进商业模式全方位创新,形成内容、治理和结构创新的闭环。从认知层面揭示技术类企业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过程,验证认知框架的自我强化特征,阐释认知框架与环境之间的自适应性,可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微观解释。同时,强调商业模式结构创新的重要性,明晰商业模式创新细分要素,对管理实践具有一定启发。

    李晓华,李纪珍,高旭东,王佳蕊. 认知框架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人工智能企业的双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20-131., doi: 10.6049/kjjbydc.2024010582.
    Li Xiaohua,Li Jizhen,Gao Xudong,Wang Jiarui. How Cognitive Frame Influences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 Double-Case 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i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120-131., doi: 10.6049/kjjbydc.2024010582.

    分享
  • 科技政策与管理
  • 师迪文,杨立成,程德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32-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7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多从资源逻辑探讨政府认定能够激发已认定企业创新活力,却忽视了未认定企业付出的创新努力。为了探究竞争逻辑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对未认定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中小企业为例开展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相比获得认定的优质中小企业,未认定中小企业的创新投入提升更显著;②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认定失利会带来内部股东与潜在投资者压力,促使未认定企业付出更多创新努力;③该影响效应在具有高技术背景高管、两职合一、低财务杠杆和处于良好普惠金融环境的企业表现更显著;④未认定中小企业不仅通过增加创新投入提升创新绩效,还通过描述性创新应对认定压力。

    师迪文,杨立成,程德俊. 资源逻辑还是竞争逻辑?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对未认定企业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32-141.,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135.
    Shi Diwen,Yang Licheng,Cheng Dejun. Resource Logic or Competitive Logic?The Impact of Policies for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SMEs on the Innovation of Non-Certified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132-141.,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135.

    分享
  • 宋昕倍,逯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42-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406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府面临的信息成本对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以信息成本作为对象筛选标准的补贴机制精准度更高,即当政府面临的信息成本较低时,政府补贴更有助于企业创新;较低信息成本促进政府补贴绩效的作用路径是提高政府补贴的“挤入效应”,即帮助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引进研发人才;当政府面临的信息识别难度较大或企业资源需求较高时,以信息成本作为对象筛选标准的补贴机制效果更好;较低的信息成本推动政府补贴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创新成果,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其它专利都有所增加。研究结论为政府在实践中精准筛选补贴对象并改善补贴绩效提供了参考。

    宋昕倍,逯东. 信息成本约束下政府补贴对象筛选机制与企业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42-152.,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657.
    Song Xinbei,Lu Dong. Selection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Subsidy Targets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Information Cos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142-152.,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657.

    分享
  • 综述
  • 张玲,杨建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5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创新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但现有文献对数字创新概念内涵未作出明确阐释。运用文献分析法界定数字创新内涵,指出数字创新能力在数字创新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拓展现有文献对数字创新的类别划分,提出新的数字创新类型——数字技术创新。构建包含“数字资源—数字技术—数字创新能力—数字创新产出”的纵向实现机制、“数字创新前因—数字创新过程—数字创新后果”的横向驱动机制以及数字创新环境情境因素在内的数字创新理论研究框架,探讨数字创新产出过程、数字创新前因后果及边界条件等理论问题。最后,基于该理论框架,提出数字创新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旨在为数字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张玲,杨建君. 数字创新:内涵、理论框架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9):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171.
    Zhang Ling,Yang Jianjun. Digital Innovation: Connot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Future Prosp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9):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17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