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浏览全年目次虚拟专辑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1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4-11-25
  
  • 全选
    |
  • 阳杨,郭佳钦,王少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基于2011—2021年中国24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创业活跃度视角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探究产业结构升级、人才集聚、科技创新的门槛效应,并进一步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在金融发展水平、人才资本水平高的城市,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呈现明显的促进作用;新质生产力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人才集聚以及科技创新水平提高而增强,呈现显著的门槛效应;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阳杨,郭佳钦,王少国. 新质生产力、创业活跃度与城市高质量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1-12., doi: 10.6049/kjjbydc.L2024XZ645.
    Yang Yang,Guo Jiaqin,Wang Shaoguo.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and High-Quality Urban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1-12., doi: 10.6049/kjjbydc.L2024XZ645.

    分享
  • 曹景林,郭熠倩,苏淼淼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攻克关键性颠覆性技术是链主企业主导产业链治理的核心目标。以2010—2022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定量识别“行业—年份”层面的行政性和经济性链主企业,测算链主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治理水平,实证检验链主企业主导的产业链治理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链主企业主导的产业链治理能够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在调节效应方面,市场化环境正向调节链主产业链治理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拓展的同群效应分析表明,链主主导的产业链治理存在显著行业同群效应,而地区同群效应具有显著跨层特征,长三角的地区跨层同群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以为培育产业链链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曹景林,郭熠倩,苏淼淼. 链主主导的产业链治理能够提升新质生产力吗——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13-24., doi: 10.6049/kjjbydc.L2024XZ522.
    Cao Jinglin,Guo Yiqian,Su Miaomiao. Can Industrial Chain Governance Led by Leading-Chain Enterprises Enhance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A Case Stud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13-24., doi: 10.6049/kjjbydc.L2024XZ522.

    分享
  • 杨坤,殷涛,王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把握场景范式,探究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路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基于场景驱动创新及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构建以资源配置为核心、数据要素赋能“场景—技术创新—新质生产力”协同演化的“漩涡模型”研究框架。选取“树根互联”作为探索性案例研究样本,探究在工业行业不同场景需求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路径,总结为产品智能化、智能制造、产业链数智化3种赋能模式。研究发现:①场景以“数字化之手”创新融合生产要素,驱动资源序列整体重置,对新质生产力涌现起到“催化剂”作用;②不同场景需求驱动的生产力提质同新质生产力特征存在耦合度差异;③“机械模型—物模型—连接模型—复合物模型”迭代升级是实现数据要素赋能的“桥梁型”因素。研究结论可为把握场景范式优势、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杨坤,殷涛,王琲. 场景范式下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涌现:“漩涡模型”构建与探索性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25-36., doi: 10.6049/kjjbydc.2024060119.
    Yang Kun,Yin Tao,Wang Bei. Emergenc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mpowered by Data Elements under the Paradigm of Scenari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ortex Model" and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25-36., doi: 10.6049/kjjbydc.2024060119.

    分享
  • 胡海晨,赵瑞彤,杨濛,林巧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推动新质生产力向好向快发展,是新时代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挑战、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基于复杂系统观,借助动态QCA方法,以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地区因数据不全,未纳入统计)为案例,分析2013—2022年数实融合路径演化与新质生产力涌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中没有单个条件成为高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②汇总组态分析主要包括3条构成路径,分别为数字金融赋能型、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型、高技术产业集聚型;③组间分析结果显示,汇总组态具备时序上的普适性,而新质生产力形成经历了由高技术产业集聚型向数字金融赋能型分化的演进过程;④组内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因地制宜,高技术产业集聚型组态适用于产业链尚未健全地区,数字金融发展较好地区能够较好地涌现新质生产力。

    胡海晨,赵瑞彤,杨濛,林巧华. 数实融合演进中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基于动态QCA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37-47.,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763.
    Hu Haichen,Zhao Ruitong,Yang Meng,Lin Qiaohua. The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Generat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and Real Economy: An Analysis Based on Dynamic QC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37-47.,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763.

    分享
  • 韩凤芹,马婉宁,陈亚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科技经济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20—2021年19个“科创中国”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并以其它调研材料为补充,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3个维度出发,运用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借助NVivo11软件辅助编码,探索科技经济融合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科技经济融合存在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市场主导资源融通机制和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机制,三大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为资源对接、平台搭建和生态营造这3条可选择的路径提供机制保障,以促进科技需求和供给有效对接,为科技经济融合提供系统性支撑。

    韩凤芹,马婉宁,陈亚平. 科技经济融合机制与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科创中国”多案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48-58., doi: 10.6049/kjjbydc.2023050572.
    Han Fengqin,Ma Wanning,Chen Yaping. Mechanisms and Paths of Integration of S&T and Economy: A Multi-case Analysis of "Innovation China"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48-58., doi: 10.6049/kjjbydc.2023050572.

    分享
  • 鞠伟,周小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经济转型背景下,学术人员如何整合角色冲突有效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制度理论,构建“学术参与—角色认同—学术创业绩效”研究模型,引入助力性制度环境,探究学术参与影响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采取问卷调研法,选取368名学术人员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学术参与显著正向影响学术创业绩效;②角色认同在学术参与和创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③助力性环境显著调节学术参与对学术创业绩效的影响,同时对角色认同在学术参与和学术创业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发挥积极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学术创业绩效产生的中介心理机制和情境边界条件,对进一步拓展角色认同理论和制度理论、丰富学术参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为学术人员投身学术创业提供理论参考,又能为政府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带来一定管理启示。

    鞠伟,周小虎. 学术参与影响学术创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59-69.,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192.
    Ju Wei,Zhou Xiaohu. The Mechanism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of Academic Engagement Affect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59-69.,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192.

    分享
  • 陈怀超,白珊,范建红,刘柏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基于2010—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实证分析产业智能化对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地区异质性,并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以及产业集聚与绿色金融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产业智能化正向影响省域生态效率;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智能化对省域生态效率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在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智能化影响省域生态效率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业集聚在产业智能化影响省域生态效率过程中发挥U型调节作用,绿色金融在产业智能化影响省域生态效率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陈怀超,白珊,范建红,刘柏君. 产业智能化对省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70-79., doi: 10.6049/kjjbydc.2023060189.
    Chen Huaichao,Bai Shan,Fan Jianhong,Liu Baijun.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Intelligence on Provincial Ecological Efficiency: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anel 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70-79., doi: 10.6049/kjjbydc.2023060189.

    分享
  • 惠树鹏,王卓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在构建数字化影响研发投入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选取2012—2021年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对不同类型创新投入的差异化影响,进一步探究政府和市场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投入和非研发创新投入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对研发创新投入的边际影响远远大于非研发创新投入;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化对不同类型创新投入的作用机制具有差异性,其中,数字化通过增加研发人员提高研发创新投入,通过促进产业集聚提高非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支持强度能够强化数字化对研发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但会弱化数字化对非研发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市场化程度则显著抑制数字化对研发创新投入的积极作用,但在数字化促进非研发创新投入的过程中作用微弱,出现市场失灵现象。

    惠树鹏,王卓. 数字化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基于研发创新与非研发创新的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80-88.,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085.
    Hui Shupeng,Wang Zhuo. The Impact of Digitalization on Innovation Investment in High-Tech Industries: A Comparison Based on R&D Innovation and Non-R&D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80-88.,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085.

    分享
  • 苏婉,于森,葛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数字经济背景下,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势在必行。基于势差理论和推拉理论,构建企业数据要素供给动力因素分析框架,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311个数据要素型企业高管样本进行组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内外部动力因素共同驱动企业数据要素供给,凸显数据势能和数据势差等动力因素的重要性;企业数据要素供给意愿是多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单个条件变量不能成为高供给意愿产生的必要条件;高供给意愿产生有5条组态路径,可归纳为政府支持—市场需求驱动型、内部—外部动力协同驱动型和政府支持—数据势差驱动型3种动力模式。结论可拓展势差理论、推拉理论在企业数据要素供给研究中的应用,为提升数据市场供方主体积极性提供启示。

    苏婉,于森,葛晶. 企业数据要素供给动力因素组态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24030070.
    Su Wan,Yu Sen,Ge Jing. The Configuration Effects of the Dynamic Factors of Enterprise Data Element Suppl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24030070.

    分享
  • 万源星,王怡舒,吴安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使其逐步成为除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外的基础研究力量,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经之路。借助分批建设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场景,采用PSM—DID模型探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表现为基础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加,但对基础研究成果质量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规模较大企业和竞争程度较低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能够推动企业基础研究,促进企业基础研究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提升。

    万源星,王怡舒,吴安其.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对企业基础研究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99-108.,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598.
    Wan Yuanxing,Wang Yishu,Wu Anqi. The Impact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n Basic Research in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99-108.,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598.

    分享
  • 杜晶晶,胡美琳,郝喜玲,王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随着创业生态系统逐渐成为新创企业创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有效利用生态系统资源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主要挑战。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与战略匹配理论,采用fsQCA研究方法对创业园区、孵化器内27家示范企业一手访谈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组态视角探究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新创企业主体与资源情境对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环境和主体层面的单一要素均不是促使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高成长绩效是资源情境特征与资源管理行为有效匹配的结果。存在3条高成长绩效实现路径,可归纳为借势生财型和深度共创型;2条非高成长绩效路径分别为雪上加霜型和眼高手低型。资源能力化、资源杠杆化组合与创业生态导向存在替代关系,说明在不同战略导向下新创企业可以采取不同资源管理方法获得高成长绩效。从复杂观与整体观视角解构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差异化实现路径,有助于新创企业转变思维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结论可为引导各类要素向创业生态系统集聚,提升创业生态系统资源配置水平提供理论支撑。

    杜晶晶,胡美琳,郝喜玲,王涛. 借势生财还是深度共创?创业生态系统中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组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109-118.,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535.
    Du Jingjing,Hu Meilin,Hao Xiling,Wang Tao. Making Money by Leveraging the Situation or Intensive Collaboration:Configuration Research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New Venture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109-118.,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535.

    分享
  • 王进富,王炎,张颖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动态能力是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支撑,但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框架尚不清晰,不同发展阶段应借助何种动态能力实现价值链升级这一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表现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学习吸收、变革更新4个维度;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会表现出阶段性差异,进而推动企业价值链升级;双元创新在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价值链升级间发挥中介作用。结论可拓展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边界,为科技企业实现价值链升级提供参考。

    王进富,王炎,张颖颖. 不同发展阶段裂变型科技企业动态能力、双元创新与企业价值链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119-128., doi: 10.6049/kjjbydc.2023060543.
    Wang Jinfu,Wang Yan,Zhang Yingying. Dynamic Capability of Spin-Off Technology Enterprise, Dual Innovation,and Upgrading of Enterprise Value Chain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119-128., doi: 10.6049/kjjbydc.2023060543.

    分享
  • 李健,龚静,张秀,余悦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以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间学习与知识重组理论,探讨科学合作广度与深度对“小巨人”企业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企业知识多样性和行业技术动荡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933家“小巨人”企业1997—2019年论文数据和1998—2020年专利数据发现,科学合作广度、科学合作深度分别与“小巨人”企业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和负相关关系。随着知识多样性水平提升,科学合作广度与探索性创新的倒U型关系曲线变得更为陡峭;随着技术动荡性水平提升,科学合作深度与探索性创新的负相关关系减弱。结论表明科学合作在中小企业探索式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李健,龚静,张秀,余悦. 科学合作对“小巨人”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129-139.,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02.
    Li Jian,Gong Jing,Zhang Xiu,Yu Yue.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on Exploratory Innovation of the “Little Giant” Fi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129-139.,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02.

    分享
  • 李学峰,蔡新怡,吕佳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将视角聚焦于企业高管这一微观主体,考察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的引导作用和路径。基于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发现,稳定的高管团队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积极影响。具体而言,高管团队稳定性能够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以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降低高管短视主义以提供长期战略支持,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提供良好制度环境,进而有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此外,对企业层面、高管层面和行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助力作用在成熟期企业、高管具备金融背景的企业以及高科技行业企业中尤为显著。

    李学峰,蔡新怡,吕佳丽. 稳中求进还是革故鼎新?高管团队稳定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140-151., doi: 10.6049/kjjbydc.2023050630.
    Li Xuefeng,Cai Xinyi,Lyu Jiali. Stimulate or Inhibit? Executive Team Stability and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140-151., doi: 10.6049/kjjbydc.2023050630.

    分享
  • 李茹,陈嘉茜,赵曙明,李进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108家企业的108份高管问卷和754份员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过程及作用机理,并分析工作自主性感知的中介作用以及组织结构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员工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工作自主性感知的中介作用受组织结构的调节。当组织结构偏有机型时,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工作自主性感知的正向影响较强,而且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会较多地通过工作自主性感知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造力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

    李茹,陈嘉茜,赵曙明,李进生. 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感知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22):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126.
    Li Ru,Chen Jiaxi,Zhao Shuming,Li Jinsheng. Perceived Development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mployee Creativity: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22):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126.

    分享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