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能加速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吗:逆向混改视角

张 婷,刘晟勇,毕晓方

(天津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天津 300222)

摘 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利用沪深2007—2022年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逆向混改视角下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股权能够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认知合法性,表现为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稳定性、经营合规性,以及强化东道国生存率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积极作用;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实用合法性,表现为强化资源获取认可、信息披露透明度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积极作用,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民营企业具有较高国际化注意力、面临竞争激烈的国内技术市场环境时,国有股权更有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经济后果检验发现,国有股权加速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有助于民营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结论可为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制定并完善逆向混改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国有股权;民营企业;全球创新网络;逆向混改

Can State-Owned Equity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 The Perspective of Rever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Zhang Ting,Liu Shengyong,Bi Xiaofang

(School of Accounting,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s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which is crucia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open innovation eco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ver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the participation of state-owned capital in private enterprises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Studies have already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tate-owned equity in private enterprises helps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private enterprise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whether state-owned equity helps private enterprises integrate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In fact, the pressur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heir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growth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integrate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tate-owned equ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cope with the pressure of survival and the challenges of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private enterprises face an unstabl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t home, irregularities in their own operations, and the risk of being challenged by the host country when operating abroad, and these factors make it difficult to provide a stable survival environment for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state-owned equity in private enterprises can serve as an alternative institu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for their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rvival pressure on private enterprises also exacerbates thei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The survival instabil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revents them from obtaining recognition for resource acquisition through formal channels, increases opportunistic behavior by large shareholders, and has low transparency i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provide abundant resources for integrating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The strategic value of state-owned shareholders gives them excess governance influenc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obtain recognition for accessing resources through formal channels, curbing opportunistic behaviors of major shareholders, and improving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oreover, difference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tten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technology markets fac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may also play an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way state-owned equity affects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To this end,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survival pressure faced by private enterprises as perceived legitimacy and the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s pragmatic legitimacy based on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legitimacy theory, regards the strategic value and governance role of state-owned equity beyond the proportion of shareholding as shareholder activis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hareholder activism, and utilizes the data of A-share-listed private enterpris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between 2007 and 2022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tate-owned equity affects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 and it also explores its mechanism, heterogeneity factors and further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re explored.

It is found that state-owned equity has a facilitating effect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state-owned equity enhances the perceived legitimac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which is manifested in enhanc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operational stability, operational compliance, and host country survival rate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state-owned equity enhances the pragmatic legitimac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enhancing the recogni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formal channels of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their integration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inhibit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large shareholders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uggests that state-owned equity is better able to facilitate the integr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to the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 when they have a higher internationalization focus and face a competitive domestic technology market environment. 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state-owned equit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fter promoting their integration into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Key WordsState-owned Equity; Private Enterprises;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Reverse Mixed Ownership Reform

DOI10.6049/kjjbydc.202403069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5)12-0094-12

收稿日期:2024-03-26

修回日期:2024-06-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BGL114)

作者简介:张婷(1996-),女,河南南阳人,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刘晟勇(1995-),男,江苏南通人,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决策与企业创新;毕晓方(1978-),女,山东荣成人,博士,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务决策、信息披露与企业创新。通讯作者:毕晓方。

0 引言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指企业采用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入国际研发联盟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并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和市场机会的开放式创新行为[1]。民营企业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既能提升自身创新质量,也可为国家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增添活力。例如,宁德时代等企业积极在全球设置研发机构,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而且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即逆向混改,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相关研究发现,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强化民营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和增加创新资源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罗宏和秦际栋,2019)。鲜有研究从逆向混改视角探讨引入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

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面临复杂的挑战。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为自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坚实的基础。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较短,成长受国内制度环境的影响[2],在跨国经营时面临被东道国质疑的风险(魏江等,2020)。虽然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国际顶尖实力,但民营企业在发展创新能力时仍会受到约束[3]。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难以为自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丰富的资源。较低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导致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优质债务融资等资源[4]。民营企业能够通过慈善捐赠等非正式渠道建立政治关联以满足自身资源需求[5],但关系构建行为会激发控股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潘红波和余明桂,2010),削弱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周中胜和何德旭,2013),降低其创新质量[2],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将相关信息直接体现在财务报表上[6]。由此,信息披露透明度降低(唐松等,2017),企业既不能向利益相关者传递自身发展信息,也无法缓解内外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资源约束加剧。鉴于此,有必要探讨何种因素能够加速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一问题。

引入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相关研究认为,国有资本与政府具有天然联系,引入国有股权可替代制度降低民营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姚梅洁等,2019),从而为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营造稳定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研究认为,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能够促使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股权交叉融合,具体而言:一是能够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政府认可的承诺信号[4],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罗进辉,2013)和丰富的外部资源[7],进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二是为保护自身利益,国有股东有动机对民营企业进行监督和治理[8],从而抑制控股股东损害企业长远利益的行为[9]。这有利于民营企业改善信息披露,获得更多利益相关者支持,进而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从逆向混改视角出发,探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不仅可以为民营企业应对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挑战提供思路,而且能够分析和检验逆向混改背景下国有股权的创新效应。

结合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本文利用沪深A股2007—2022年上市民营企业数据,综合制度理论、合法性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构建逆向混改视角下国有股权影响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分析框架,进而对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

本文的边际贡献如下:第一,深化逆向混改背景下国有股权的创新效应研究。现有研究侧重分析和检验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整体研发投入的影响(罗宏和秦际栋,2019),未深入探讨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本文探究逆向混改背景下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对自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对民营企业后续创新质量进行检验,以期拓展逆向混改背景下国有股权的创新效应研究视域。第二,丰富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驱动因素研究。现有研究从增强企业实力思路出发,探究企业组织能力(吕萍和柳卸林,2011)、数字化转型[9]对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驱动作用。部分文献发现,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会面临被东道国质疑风险,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市场认知视角探究外资持股(钟熙等,2020)、风险投资[10]等对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驱动作用。鲜有研究将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探究何种因素能够驱动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本文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究逆向混改背景下引入国有股权对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以期为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借鉴和参考。第三,揭示逆向混改背景下国有股权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与情境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单一理论视角,对国有股权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鲜有关注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所面临的挑战,更未采用合适的理论分析国有股权影响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与情境因素。本文针对民营企业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构建国有股权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分析框架,明晰逆向混改过程中国有股权影响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内在机制,并从国际化注意力、技术市场环境视角,揭示有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以期为逆向混改政策优化提供借鉴。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

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具有特殊性,有必要构建针对性理论分析框架。一方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会导致民营企业同时面临国内外经营压力。因此,有必要选择与企业跨国经营决策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理论展开分析。另一方面,逆向混改相关研究发现,国有股权持股比率和股权制衡的描述性统计数值较小,表明国有股权具有“关键少数”而非“大股东”的股东特征。由此,有必要结合“关键少数”股东发挥治理作用的相关理论展开分析。

本文基于制度理论、合法性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原因如下:制度理论强调企业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外界利益相关者认可和资源。其中,获得认可是指企业为取得生存资格,需要遵从某些规范、价值、信仰和定义体系中的要求[11-12],即取得认知合法性。获得资源是指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目标,需要主动采取行动争取对组织的有利评价和资源支持[13],即获得实用合法性。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民营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经营压力与其所处制度环境密切相关,部分文献采用制度理论分析国内外制度环境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决策的影响。合法性理论强调,企业可以通过活动建立、维持或增强其合法性[11, 13]。逆向混改相关研究发现,作为替代制度(姚梅洁等,2019),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社会声誉并改善其资源获取情况[4]。由此说明,引入国有股权是民营企业获取认知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的有效方式。股东积极主义理论认为,股东在持有一家上市企业相当份额的股份成为战略股东后,会与其他股东分享控制权,并通过在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私人干预等形式行使股东权利[14],以此引起企业注意、行动和采纳[15-16]。逆向混改相关研究认为,相较于其他股东,国有股东更能给民营企业带来优质稀缺资源,进而获得超越持股比例的话语权[8]。由此说明,国有股东依靠自身战略价值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基于上述理论,本文认为,引入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认知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加速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1.1 认知合法性的作用机制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会面临母国和东道国双重认知合法性缺失。近年来,国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进一步支持和鼓励,由于民营经济仍处于发展壮大阶段,部分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和资源要素获取时受限[17]。部分民营企业家在初始产权获取时存在不规范之处(唐松等,2017),整个民营经济群体承受较大压力(Tsang,1996)。此外,东道国对民营企业的不熟悉导致其认知合法性缺失。作为外来者,民营企业无力应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例如,部分民营企业在美国上市时面临严格审查。引入国有股权有助于民营企业提升国内经营稳定性和合规性以及东道国生存率,进而提升其认知合法性,加速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国内经营稳定性提升方面,国有资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使命。国有资本以持股形式参与民营企业,被视为国有资本认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标志,可为民营企业经营提供“背书”,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取更完善的制度保护,进而提高其在国内经营的稳定性,为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奠定认知合法性基础。

国内经营合规性提升方面,国有资本以持股形式参与民营企业,发挥国有股东积极主义的治理效应,将守法合规经营理念传达给民营企业,引导民营企业守住经营底线,减少违规行为,降低民营经济整体承受的压力。文雯等[18]研究发现,股市中的“国家队”具有长期投资视野,能够觉察和纠正管理层违规行为,进而对企业违规行为发挥抑制作用。

东道国生存率提升方面,作为我国“走出去”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国有资本能够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王桂军和卢潇潇,2019)。引入国有股权有助于民营企业获得国资背景,享受国际化制度支持,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得到更多政策倾斜,进而获得东道国认知合法性,在东道国顺利展开经营业务,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1.2 实用合法性的作用机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民营企业面临高实用合法性压力。首先,低认知合法性导致民营企业难以得到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因而无法为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支持。潘爱玲等[19]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面临金融机构信贷歧视,债务契约签订条件更严苛。其次,正式渠道的排斥不利于民营企业身份认同(周泽将等,2019),因而民营企业倾向于利用慈善捐赠等关系型渠道获得资源[5]。这不利于民营企业制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创新决策,原因如下:一是民营企业通过寻租等方式实现关系构建[20],会激发民营企业家的利己主义行为(李新春和肖宵,2017)。民营企业大股东在掌握绝对控制权的情况下,容易实施公司掏空行为,由此导致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主动性降低,其可用资源减少。二是关系型资源获取会导致民营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降低(唐松等,2017),使利益相关者难以判断企业状况,因而无法为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供资源支持。

引入国有股权有助于民营企业得到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进而提升其实用合法性,加速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首先,正式渠道的身份认可方面,提升同构性是有效的合法性获取策略(Deephouse,1996)。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使命决定国有经济能够得到更多资源倾斜,提升与国有经济的同构性对企业获取合法性至关重要。引入国有股权能够提升同构性,提升民营企业形象,有助于利益相关者识别和判断民营企业投资价值,进而为民营企业获取正式渠道资源提供支持,促进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其次,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国有股权的战略价值在于赋予国有股东超出控股比例的话语权[8]。引入国有股权后,国有股东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抑制民营企业大股东掏空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有利于民营企业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如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最后,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方面,引入国有股权后,民营企业能够获取非正式渠道资源,民营企业家可将精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中,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作为有效创新战略更容易被实施。为了缓解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面临的资源约束并获得利益相关者认可,民营企业会主动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估自身发展前景和价值,进而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具有促进作用。

1.2 国有股权影响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异质性分析

前文分析了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但尚未关注企业内外部情境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国际化注意力和国内技术市场环境展开异质性分析。

1.2.1 国际化注意力的异质性分析

民营企业具有较高国际化注意力,引入国有股权有助于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注意力基础理论认为,决策者注意力是有限的(Kahneman等,1992),受所处情境影响,决策者会选择性地分配注意力资源[21]。相关研究发现,当企业具有高国际化注意力时,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性会提升[22]

当民营企业具有较高国际化注意力时,能够主动对国际化信息展开搜集,并意识到仅依靠自身难以完成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复杂挑战,会主动寻求与国有资本合作,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当民营企业具有较高国际化注意力时,其高管决策视域更加开阔,应对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风险和挑战时眼光更加长远。这有利于民营企业寻找与国有股权协作的最优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国有资源与民营资本股权融合优势,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2:相较于低国际化注意力,当民营企业具有高国际化注意力时,引入国有股权更能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2.2 国内技术市场环境的异质性分析

国内技术市场环境在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间具有不确定性影响。

熊彼特假设认为,垄断更有利于技术创新。企业垄断地位能够使其获取更多垄断利润,更能承担创新风险。创新有利于企业巩固自身垄断地位,而垄断地位也会激励企业创新。因此,国内垄断技术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具有更强意愿发挥国有股权对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促进作用,获取更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和技术,从而确立并巩固自身垄断地位。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加大企业生存压力,企业通过实施创新行为加以应对。因此,竞争激烈的国内技术市场情景下,民营企业具有更强意愿发挥国有股权对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促进作用,以获得优质创新资源应对国内生存压力。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a:民营企业所处国内技术市场环境越垄断,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H3b:民营企业所处国内技术市场环境竞争越激烈,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综上,本文构建主要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Fig.1 Theoretical model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与筛选

本文初始研究样本为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选择2007年作为样本起始时间,主要是因为2007年上市企业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开始选取数据能够确保数据衡量口径的一致性。本文选择沪深A股上市民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如下:逆向混改强调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合作,作为非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是否引入国有股东能够体现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合作程度,进一步体现逆向混改政策内涵。综合考虑,本文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剔除金融类行业企业样本;剔除退出海外经营、在港澳台地区设置机构的企业样本;剔除交易状态不属于“正常交易”以及ST类企业样本;剔除数据异常和缺失的企业样本。此外,本文对连续变量进行上下1%的缩尾处理。

2.2 变量界定

2.2.1 被解释变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GIN)

借鉴钟熙等(2020)的指标设计思路,本文使用企业海外设置的研发机构占总海外机构数的比重衡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2.2.2 解释变量:国有股权

借鉴罗宏和秦际栋(2019)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持股比例(SoeR)和股权制衡(SoeB)两个指标衡量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权,分别以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与民营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测算。

2.2.3 异质性变量:国际化注意力(Att)与技术市场环境(Mar)

参考董临萍等[22]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的国际、海外、境外、出口和汇率等国际化相关词汇出现次数加1取对数衡量企业国际化注意力(Att)。

参考郑莹等(2016)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行业内专利拥有量的分散程度衡量技术市场环境(Mar),计算公式为1-Σ(Xi/Total X)2Xi表示企业专利拥有数量,Total X表示企业所处行业的专利总数。

2.2.4 控制变量

为控制其它因素的影响,本文对企业规模、年龄、资产负债率、现金流、资产回报率、成长性、研发强度、国际化经验、行业、年度、时间趋势加以控制。主要变量定义与衡量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定义
Table 1 Definitions of main variables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符号衡量方式被解释变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GIN企业海外研发机构数占海外机构总数的比重解释变量国有资本参股SoeR国有资本持股比例SoeB国有资本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异质性变量国际化注意力Att国际化相关词汇出现次数加1取对数国内技术市场环境Mar以行业内专利拥有量的分散程度表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总资产取对数企业年龄Age企业存续时间加1取对数资产负债率Lev总负债/总资产现金流Flow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总资产资产回报率ROA净利润/平均总资产成长性Gro(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研发强度RDI研发人员缺失值补0后加1取自然对数国际化经验Exp企业海外子公司数行业Ind属于某一行业取1,否则取0年度Year属于某一年取1,否则取0行业时间趋势Yeartrend行业和年度的交乘项

2.3 模型设计

为检验假设H1,本文设计模型(1)。

GINi,t+1=α0+α1SOEi,t+α2Sizei,t+α3Agei,t+α4Levi,t+α5Flowi,t+α6ROAi,t+α7Groi,t+α8RDIi,t+α9Expi,t+α10Ind+α11Year+α12Yeartrend+ε1

(1)

模型(1)中,i表示企业个体,t表示时间变量,Ind表示行业变量,Year表示年度变量,Yeartrend表示行业时间趋势项,ε1表示扰动项;SOE表示国有股权,在回归中分别以SoeRSoeB表示;GIN表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缓解内生性问题的干扰,模型(1)中所有解释变量均作滞后一期处理。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表2显示,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均值为0.091,中位数为0,标准差为0.238;国有股权持股比例的均值为0.003,中位数为0,标准差为0.015;股权制衡的均值为0.000 1,中位数为0,标准差为0.001。由此表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水平低、引入国有股权水平低,不同民营企业状况存在一定差异,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未列示变量相关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国有股权和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各代理变量相关性系数均显著为正,可为后文回归验证奠定基础。相关性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其它变量相关性系数并未大于0.5或小于-0.5,结合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的VIF值和总体均值均处于合理范围内的情况(见表2),表明变量间不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回归模型设定合理。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变量样本量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VIFGIN9 4560.0910.2380.0000.0001.000-SoeR9 4560.0030.0150.0000.0000.1281.01SoeB9 4560.00010.0010.0000.0000.0051.01Size9 45622.1391.07322.05519.59424.9171.79Age9 4562.8760.3062.8901.9463.5551.16Lev9 4560.3950.1890.3920.0450.8681.70Flow9 4560.0510.0700.049-0.1910.2471.23ROA9 4560.0440.0700.047-0.3110.2091.47Gro9 4560.2200.4100.155-0.5952.6651.10RDI9 4563.7232.8884.9970.0007.9611.13Exp9 4560.9150.9080.6930.0003.5261.22VIF均值------1.31

3.2 主回归分析

表3为模型(1)的回归结果。列(1)和列(2)为仅纳入国有股权、行业变量、年度变量、行业时间趋势项的回归结果。列(3)、列(4)为在此基础上纳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上述回归结果显示,国有股权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引入国有股权能够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假设H1得到验证。

表3 主回归结果
Table 3 Main regression results

变量(1)(2)(3)(4)GINGINGINGINSoeR0.430***0.403**(2.62)(2.45)SoeB8.721**8.323**(2.15)(2.05)Size0.0030.003(0.78)(0.79)Age-0.029***-0.029***(-3.13)(-3.15)Lev-0.038**-0.039**(-2.15)(-2.17)Flow0.0050.004(0.13)(0.10)ROA0.0500.050(1.13)(1.13)Gro0.014**0.014**(2.16)(2.17)RDI0.002*0.002*(1.77)(1.77)Exp0.016***0.016***(5.19)(5.20)Constant0.089***0.090***0.1020.103(36.73)(36.89)(1.52)(1.52)Observations9 4569 4569 4569 456Adjusted R-squared0.0590.0590.0650.065Ind&YearYESYESYESYESYeartrendYESYESYESYESF6.8454.6028.3218.116

注:***、**、*分别表示在1%、5%、10%置信水平显著,下同

3.3 稳健性检验

本文进行如下稳健性检验。

(1)Heckman两步法。在现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前3名高管薪酬取对数表示的高管薪酬(Salary)作为协变量,计算逆米尔斯比例(IMR)并代入主模型以缓解内生性问题。

(2)PSM-DID。首先,选择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年龄、成长性和现金流作为协变量。其次,采用1∶2最近邻匹配法逐年匹配并确保匹配后的样本满足平衡性假设和共同支撑假设。表4显示,匹配后各协变量不存在显著偏差。相较于图2匹配前,图3匹配后的倾向得分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再次,将民营企业是否引入国有股权作为DID政策冲击项,以此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行回归。最后,进行200次安慰剂检验以确保政策冲击变量设置得当。

表4 匹配的平衡性检验结果
Table 4 Balance of test results

变量匹配过程变量均值实验组控制组标准偏差(%)偏差减少幅度(%)T统计量P值Size匹配前22.30922.11717.590.55.040.000匹配后22.32422.342-1.7-0.330.740Lev匹配前0.3700.398-14.888.1-4.120.000匹配后0.3780.3751.80.350.728Age匹配前2.8492.876-8.588.2-2.500.013匹配后2.8772.881-1.0-0.210.835Gro匹配前0.3270.21025.971.18.090.000匹配后0.2890.2557.51.580.115Flow匹配前0.0410.052-15.768.1-4.460.000匹配后0.0430.047-5.0-1.030.305

图2 匹配前倾向得分值
Fig.2 Propensity score before matching

图3 匹配后倾向得分值
Fig.3 Propensity score after matching

(3)熵平衡匹配法。以民营企业是否引入国有股权作为基准计算权重,以控制样本企业在控制变量层面上的差异。

(4)缩减样本。一是剔除高新技术行业企业样本,以排除其对回归结果的影响;二是仅保留2015年及以后的样本后,以观察2015年《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后,逆向混改政策效应是否释放。

受限于篇幅,表5列示了各稳健性检验方法对应的主回归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前文结论具有稳健性。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Table 5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变量(1)(2)Heckman两步法(3)PSM-DID(4)(5)熵平衡匹配(6)(7)删除高新技术行业企业样本(8)(9)缩减时间窗口SoeR0.453***0.468**(2.81)(2.45)0.426**0.467***SoeB8.323**9.453*(2.26)(2.59)(2.04)(1.95)8.909*9.538**IMR-0.142*-0.143*(-1.86)(-1.83)DID0.018*(1.93)Observations9 9129 4967 3119 4569 4567 1067 1067 2377 237Adjusted R-squared0.0680.0650.0570.1200.1200.0680.0670.0500.050Control&Constant&Ind&Year&YeartrendYESYESYESYESYESYESYESYESYESF7.8017.6266.3545.3505.0616.3576.18310.5610.32

3.4 作用机制检验

前文分析表明,提升民营企业认知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是国有股权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作用机制。参考江艇(2022)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模型(2)加以验证。

GINi,t+1=β0+β1SOEi,t+β2Medi,t+β3SOEi,t×Medi,t+β4Sizei,t+β5Agei,t+β6Levi,t+β7Flowi,t+β8ROAi,t+β9Groi,t+β10RDIi,t+β11Expi,t+β12Ind+β13Year+β14Yeartrend+ε2

(2)

模型(2)中,Med表示各作用机制变量,其余各变量定义同前。

3.4.1 认知合法性的作用机制

前文分析认为,引入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国内经营稳定性与合规性以及东道国生存率,进而提升其认知合法性,促使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本文使用Altman(1968)的Z-score模型计算企业破产风险,以此衡量企业国内经营稳定性(ZScore)。该数值越大,民营企业破产风险越小,经营越稳定。采用企业是否有违规衡量国内经营合规性(Vio),1表示“企业没有违规”,0表示“企业存在违规”。借鉴冉启斌等(2020)的研究方法测量企业东道国生存率(Sur),该数值越大,企业东道国生存率越高。

表6列(1)和列(2)显示,国有股权与国内经营稳定性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3)和列(4)显示,国有股权与国内经营合规性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5)和列(6)显示,国有股权与东道国生存率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由此表明,引入国有股权能够提升民营企业国内经营稳定性与合规性以及东道国生存率,进而提升民营企业认知合法性,促使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因此,认知合法性的作用机制得到验证。

表6 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提升认知合法性
Table 6 Mechanism test result:enhancing perceived legitimacy

变量(1)(2)(3)(4)(5)(6)GINGINGINGINGINGINSoeR0.1000.532***-0.248(0.44)(2.99)(-0.78)SoeB0.88811.373**-5.258(0.16)(2.57)(-0.67)ZScore0.001**0.001**(2.05)(2.04)Vio0.0060.005(0.87)(0.83)Sur-0.023***-0.023***(-3.98)(-3.92)SoeR×ZScore0.069**(2.05)SoeB×ZScore1.664**(2.01)SoeR×Vio0.862*(1.86)SoeB×Vio19.392*(1.73)SoeR×Sur0.833**(2.03)SoeB×Sur17.376*(1.74)Observations9 4569 4569 4569 4567 9117 911Adjusted R-squared0.0660.0660.0650.0650.0680.067Control&Constant&Ind&Year&YeartrendYESYESYESYESYESYESF7.6707.4787.1516.9387.8397.711

3.4.2 实用合法性的作用机制

前文分析认为,引入国有股权有助于民营企业得到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进而提升其实用合法性,促使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本文采用企业信用评级是否大于同年同行业均值(Rate)检验民营企业是否得到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该数值越大,民营企业越能够获得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参考Richardson[23]的研究成果,采用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并乘-1衡量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该数值越大,表明民营企业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越少。一般认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服务质量较高,有助于企业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因此,本文使用企业是否聘请来自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bigFour) 衡量民营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度。

表7列(1)和列(2)显示,国有股权与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3)和列(4)显示,国有股权与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抑制程度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5)和列(6)显示,国有股权与信息披露透明度交乘项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由此表明,引入国有股权能够帮助民营企业得到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行为、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进而提升其实用合法性,促使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因此,实用合法性的作用机制得到验证。

表7 作用机制检验结果:提升实用合法性
Table 7 Mechanism test results:enhancing perceived legitimacy

变量(1)(2)(3)(4)(5)(6)GINGINGINGINGINGINSoeR1.074**0.720**0.337**(2.07)(2.51)(2.01)SoeB31.095**15.696**5.885(2.42)(2.28)(1.42)Rate0.0110.010(0.47)(0.43)Inef0.084*0.080*(1.78)(1.72)bigFour-0.025**-0.027**(-2.03)(-2.21)SoeR×Rate2.275*(1.92)SoeB×Rate61.362**(1.97)SoeR×Inef5.934***(2.73)SoeB×Inef131.588**(2.54)SoeR×bigFour1.688**(2.02)SoeB×bigFour65.801***(3.07)Observations1 6671 6677 6817 6819 4569 456Adjusted R-squared0.0530.0540.0650.0650.0660.066Control&Constant&Ind&Year&YeartrendYESYESYESYESYESYESF3.1073.2425.6955.5867.4147.736

3.5 异质性检验

前文分析认为,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作用受国际化注意力和国内技术市场环境的影响。为进一步验证,本文将样本按照企业国际化注意力、国内技术市场环境指标值是否大于同年同行业中位数进行分组,并利用模型(1)加以检验。

3.5.1 国际化注意力的异质性检验

表8为国际化注意力异质性检验结果。其中,列(1)和列(2)为低国际化注意力组的检验结果,列(3)和列(4)为高国际化注意力组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影响的回归系数仅在高国际化注意力组显著。由此表明,民营企业国际化注意力越高,引入国有股东越能促进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因此,假设H2得到验证。

表8 异质性检验结果(国际化注意力)
Table 8 Heterogeneity test results(international attention)

变量(1)(2)低国际化注意力(3)(4)高国际化注意力SoeR0.0320.663***(0.13)(2.74)SoeB0.72013.203**(0.12)(2.31)Observations4 2814 2814 9864 986Adjusted R-squared0.0600.0600.0380.037Control&Constant&Ind&Year&YeartrendYESYESYESYESF4.4524.4513.8443.604

注:此处及表9分组后高组、低组观测值加总后与主回归不一致,是由时间趋势项分组后又出现新的重复值被自动剔除引起

3.5.2 国内技术市场环境的异质性检验

表9为国内技术市场环境的异质性检验结果。其中,列(1)和列(2)为国内垄断技术市场环境组检验结果,列(3)和列(4)为国内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环境组检验结果。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影响的回归系数仅在国内竞争激烈的技术市场环境组显著。由此表明,民营企业所处国内技术市场环境竞争越激烈,引入国有股东越能促进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因此,假设H3b得到验证。

表9 异质性检验结果(国内技术市场环境)
Table 9 Heterogeneity test results(domestic technology market environment)

变量(1)(2)国内垄断技术市场环境(3)(4)国内激烈竞争的技术市场环境SoeR0.3500.730***(1.34)(3.21)SoeB5.13517.743***(0.80)(3.13)Observations4 4664 4664 8454 845Adjusted R-squared0.0380.0380.0570.057Control&Constant&Ind&Year&YeartrendYESYESYESYESF3.8033.6736.3916.341

3.6 创新质量的经济后果检验

受合法性限制,民营企业创新质量较低。引入国有股权能够弥补民营企业合法性缺失,有助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而提升创新质量。为检验这一影响,本文设计模型(3)。

Inni,t+1=γ0+γ1SOEi,t+γ2GINi,t+γ3GINi,t×SOEi,t+γ4Sizei,t+γ5Agei,t+γ6Levi,t+γ7Flowi,t+γ8ROAi,t+γ9Groi,t+γ10RDIi,t+γ11Expi,t+γ12Ind+γ13Year+γ14Yeartrend+ε3

(3)

模型(3)中,Inn表示企业创新质量,分别采用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加1取对数(BInn)、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总数加1取对数(SInn)表示,其余各变量定义同前。

表10为模型(3)的回归结果。列(1)和列(2)为引入国有股权促使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后,对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影响效应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交乘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列(3)和列(4)为引入国有股权促使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后,对企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影响效应的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交乘项的回归系数不显著。由此表明,引入国有股权促使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后,民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发明专利,从而提升自身创新质量。

表10 创新质量的经济后果检验结果
Table 10 Economic consequence test results of innovation quality

变量(1)(2)(3)(4)BInnBInnSInnSInnSoeR-3.367**-2.768*(-2.57)(-1.68)SoeB-79.737**-74.751*(-2.45)(-1.82)GIN0.0860.0920.0840.086(1.41)(1.51)(1.10)(1.12)GIN×SoeR8.781**3.007(2.02)(0.55)GIN×SoeB175.921*65.108(1.66)(0.49)Observations5 6605 6605 6605 660Adjusted R-squared0.1510.1510.3020.302Control&Constant&Ind&Year&YeartrendYESYESYESYESF31.50031.39024.36024.410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2007—2022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企业数据,分析和检验了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异质性因素与经济后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国有股权能够加速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具体以增加民营企业海外设置的研发机构占比体现。

(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引入国有股权促使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通过提升民营企业认知合法性与实用合法性实现的。具体而言,认知合法性的作用机制以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稳定性、经营合规性和东道国生存率体现,实用合法性的作用机制以促使民营企业获得正式渠道的资源获取认可、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抑制大股东机会主义体现。

(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民营企业国际化注意力较高且处于竞争激烈的国内技术市场环境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由此说明,国有股权能够协同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加速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4)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国有股权促使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后,能够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质量,具体以增加民营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体现。

4.2 理论贡献

(1)本文深化了对逆向混改创新效应的理论解释。现有研究主要依据资源依赖理论[7]、委托代理理论[24],针对民营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的资源约束和代理问题,解释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尚未有研究结合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状况,针对民营企业创新所面临的合法性不足问题,探究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制度理论、合法性理论和股东积极主义理论,从认知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视角探讨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促进效应,丰富了逆向混改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的理论解释。

(2)本文丰富了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机制研究。现有研究从组织能力(吕萍和柳卸林,2011)、技术合作能力(王保林和张迺聪,2016)、数字化转型[1]、外资持股(钟熙等,2020)、风险投资[10]等角度对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驱动因素进行了探究,但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鲜有将合法性作为具体作用机制探究其在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针对民营企业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面临的合法性缺失问题,以认知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作为作用机制变量,丰富了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机制研究。

4.3 研究启示

(1)民营企业应重视参与逆向混改的作用。民营企业可以考虑积极参与逆向混改,与国有资本合作,充分发挥国有股东的资源优势和股权制衡的治理优势,通过利用与吸收优质创新资源提升自身创新质量。

(2)民营企业应注意在逆向混改过程中发挥国有股东的身份优势和资源获取优势,从而提升自身认知合法性和实用合法性。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发挥国有股东的身份优势,为自身在母国和东道国的经营活动提供保障,进而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发挥国有股权的治理作用,进一步优化创新战略决策,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3)民营企业应注重结合内外部环境发挥国有股权的作用。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挖掘和培育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提升国际化注意力水平发挥国有股权的治理作用,从而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关注自身所处市场竞争环境,当面临高市场竞争压力时,应借助国有股权优势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实现国际扩张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

4.4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①既未关注其它形式(如国有资本和民营企业在特定业务领域的合作)的逆向混改,也未评估其对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影响,对此,未来可进一步展开讨论;②民营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非仅有设置海外研发机构这一形式,实际上,加入跨国研发联盟、与海外高校展开科研合作均属于有效实现形式,对此,未来可搜集相关数据展开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 李雪松, 党琳, 赵宸宇. 数字化转型、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39(10):43-61.

[2] 江诗松, 何文龙, 路江涌. 创新作为一种政治战略:转型经济情境中的企业象征性创新[J]. 南开管理评论, 2019,22(2):104-113.

[3] 竺李乐, 吴福象, 李雪. 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特征事实与作用机制——基于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的“逆向混改”视角[J]. 财经科学, 2021,65(1):76-90.

[4] 何德旭, 曾敏, 张硕楠. 国有资本参股如何影响民营企业——基于债务融资视角的研究[J]. 管理世界, 2022,38(11):189-207.

[5] LIN K J, TAN J, ZHAO L, et al. In the name of charity: political connections and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a transition economy[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5,22(32):327-346.

[6] 曹畅, 余福海. 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 预测, 2020,39(6):17-24.

[7] 刘宁, 张洪烈. 宜控还是宜参?国有股权与民营企业双元创新:逆向混改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39(18):77-87.

[8] 魏延鹏, 毛志宏, 王浩宇. 国有资本参股对民营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23,20(7):984-993.

[9] 余汉, 黄爽, 宋增基. 国有股权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软科学, 2023,38(3):140-149.

[10] 李梦雅, 严太华, 郝晨. 风险投资与企业研发国际化——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研究[J]. 科研管理, 2021,42(6):1-8.

[11] DIMAGGIO P, POWELL W. The iron cage revisited: 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83,48(2):147-160.

[12] ZUCKER L G. Institutional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87,13(1):443-464.

[13] DOWLING J,PFEFFER J.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social values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J].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 1975,18(1):122-136.

[14] BECHT M,FRANKS J,MAYER C,et al.Returns to shareholder activism:evidence from a clinical study of the hermes UK focus fund[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0,23(3):3093-3129.

[15] BRAV A, JIANG W, PARTNOY F, et al. Hedge fund activism,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8,63(4):1729-1775.

[16] DEL GUERCIO D, SEERY L, WOIDTKE T. Do boards pay attention wh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activists "just vote no"[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8,90(1):84-103.

[17] LIANG X, LU X, WANG L. Outw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effec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mpared to home market rival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12,47(1):134-144.

[18] 文雯, 乔菲. “国家队”持股与公司违规[J]. 管理科学, 2021,34(4):35-48.

[19] 潘爱玲, 刘昕, 吴倩. 跨所有制并购、制度环境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 会计研究, 2019,40(5):3-10.

[20] 高扬志, 冉茂盛. 民营企业腐败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中国管理科学, 2017,25(3):59-67.

[21] OCASIO W. Towards an attention-based view of the firm[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S1):187-206.

[22] 董临萍, 宋渊洋. 高管团队注意力与企业国际化绩效:权力与管理自由度的调节作用[J]. 管理评论, 2017,29(8):167-178.

[23] RICHARDSON S.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6,11(2):159-189.

[24] 赵鑫, 杨棉之, 曹迅. 国有股权参与、吸收能力与民营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40(7):23-33.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