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0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3-08-10
  

  • 全选
    |
    平台企业创新专栏
  • 杨亚倩,蔡莉,陈姿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3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平台企业与其他主体通过有效互动形成机会集是实现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中治理机制是实现多主体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从研究现状看,多主体互动视角下机会集概念和维度不清晰,治理机制对机会集的作用机理不明确。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数字平台为研究对象,从多主体互动视角剖析机会集概念和维度并揭示治理机制对机会集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①机会集是数字平台内多主体以资源为基础进行互动所开发的一系列机会(已经开发和尚待开发的机会)的有机集合,其维度包含机会规模、创新性、多样性和关联性;②正式治理机制、非正式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通过促进平台企业与平台内其他主体的资源交换,积极影响机会集。研究结论对于揭示机会集形成的内在机制及运营实践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启示。

    杨亚倩,蔡莉,陈姿颖. 数字平台治理机制对机会集的影响——基于多主体互动视角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11., doi: 10.6049/kjjbydc.2022030702.
    Yang Yaqian,Cai Li,Chen Ziying. The Impact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on Opportunity Set in Digital Platforms:The Perspective of Multi-actor Interac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1-11., doi: 10.6049/kjjbydc.2022030702.

    分享
  • 彭正银,姚双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2-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4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推动平台企业主导的生态系统快速发展。平台企业与互补者协同创新对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平台企业与互补者的竞合关系演化及治理路径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建立两主体(平台企业—互补者)和基于政府参与的三主体(平台企业—互补者—政府)竞合关系演化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不同主体参与下的竞合演化,结果发现:平台企业发展阶段、主体间创新影响系数、创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竞合关系演化方向;政府监管与创新激励对促进平台企业与互补者协同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据此,构建基于创新竞合关系演化的治理路径,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研究结论对平台企业与互补者协同创新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彭正银,姚双双. 平台企业与互补者竞合关系演化及治理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2-22.,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047.
    Peng Zhengyin,Yao Shuangshuang. The Evolution and Governance Path of the Coopet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form Enterprises and Complementary Par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12-22.,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047.

    分享
  • 梁阜,邱圆心,李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23-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5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持续创新为组织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平台型领导通过建立自身柔性结构、提升员工自主性为组织长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但能否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双元环境下平台型领导通过组织韧性影响持续创新能力的机制模型。通过对361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平台型领导对持续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组织韧性在平台型领导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正向调节平台型领导对持续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以及组织韧性在平台型领导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梁阜,邱圆心,李琪. 双元环境下平台型领导如何促进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组织韧性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23-31.,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021.
    Liang Fu,Qiu Yuanxin,Li Qi. How Platform Leadership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an Organization in an Ambidextrous Environment: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Resilie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23-31., doi: 10.6049/kjjbydc.2022050021.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彭华涛,吴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32-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30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融资对于创业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社会网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基于融资啄序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选取2013—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与高管简历信息,以内源融资率和外源融资率为自变量,以资产回报率为因变量,以社会网络为调节变量,探究不同融资方式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社会网络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相较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更能促进创业绩效提升;社会网络能够调节内源融资、外源融资与创业绩效间的关系。其中,市场网络强化内源融资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弱化外源融资对创业绩效的负向影响;知识网络、资本网络弱化内源融资对创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强化外源融资对创业绩效的负向影响;政府网络弱化内源融资对创业绩效的负向影响。结论对企业依托社会网络开展内源与外源融资,进而提升创业绩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彭华涛,吴双. 社会网络视角下内源与外源融资对创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32-42.,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338.
    Peng Huatao,Wu Shuang. The Impact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Financing on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32-42.,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338.

    分享
  • 周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43-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40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既有研究主要采用发展规模类指标探讨金融发展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但规模不等于效率,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规模不一定相称。基于1988—2019年55个国家和地区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股票市场融资集中度对创新程度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会降低专利申请数和三方同族专利数,并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对高收入国家更显著;②排除特殊年份、替换解释变量、采取工具变量法以及增加控制变量后,结论依然成立;③对外贸易开放程度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缓解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对创新程度的负面影响;④控制银行集中度后,股市融资集中度与创新程度和技术进步仍然负相关,银行集中度也会对两者产生负面影响,且较高的股市融资集中度可从根源上降低创业活跃度。

    周卉. 股票市场融资集中度对创新程度与技术进步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43-52.,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794.
    Zhou Hui. The Impact of Stock Market Concentration on Innovativeness and Technical Progress:A Study Based on Cross-country Panel 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43-52., doi: 10.6049/kjjbydc.2022040794.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刘耀彬,胡伟辉,骆康,卓冲,李硕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53-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80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具有外部性,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其它邻近城市的影响究竟是比翼齐飞的溢出效应,还是损人利己的虹吸效应?回答该问题对当前“强省会”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从收入产出、劳动和资本投入角度构建理论模型,采用2011—2019年2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模型实证检验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城市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地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且溢出效应显著,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均证实该结论成立;②省会城市数字经济溢出效应的南北差距不明显,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东中部地区,中等规模城市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小规模和大规模城市;③省会城市数字经济溢出效应并不能通过分工机制予以解释,而是通过学习机制和共享机制实现。为此,需要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发挥省会城市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原则,构建数字经济错位发展格局;明确省会城市和地方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定位,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潜能,打造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

    刘耀彬,胡伟辉,骆康,卓冲,李硕硕. 省会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溢出还是虹吸[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53-63.,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661.
    Liu Yaobin,Hu Weihui,Luo Kang,Zhuo chong,Li Shuoshuo.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 Spillover or Siph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53-63.,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661.

    分享
  • 徐蔼婷,邱可阳,祝瑜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64-7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1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创新内涵契合性与实际测算可行性双重考量,提出更为合理的创新能力量化代理指标——R&D资本,继而根据BEA方法测度省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地,采用集中指数测度与经济水平相匹配的省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程度,并动态分解省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同时伴随显著的区域集聚效应,且地区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从不平等测度结果看,Gini系数等一维不平等指标在早期呈下降态势,2000年后一直保持高位的稳定状态但近几年又见反弹上升迹象;与经济水平相关的省域创新能力则表现为“亲富”不平等,且自1996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省域创新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逐渐提高。从动态分解结果看,地区间经济发展协同度提升有利于降低区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程度,而创新能力的累积效应尤其是创新能力规模效应则进一步加剧区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程度。

    徐蔼婷,邱可阳,祝瑜晗. 中国省域创新能力及不平等测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64-74., doi: 10.6049/kjjbydc.2022010022.
    Xu Aiting,Qiu Keyang,Zhu Yuhan. The Measurements of Provincial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Its Inequality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64-74., doi: 10.6049/kjjbydc.2022010022.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叶堂林,刘哲伟,张京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75-8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10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数据要素为关键生产力的数字经济正成为破除区域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新兴产业,探究数字产业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我国289个城市数字产业为样本,以数字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为切入点,探究影响数字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城市间创新互动水平、城市科技资本投入和科技成果储量对数字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要素驱动等数字经济细分产业中,各因素发挥的作用具有显著差异;以城市群为尺度的样本显著性水平较经济板块尺度有明显提升,城市群正成为数字产业集聚的重要空间载体。基于此,从打造开放型创新生态、引入社会资本、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引导城市间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等维度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叶堂林,刘哲伟,张京亮. 数字产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75-82., doi: 10.6049/kjjbydc.2022110543.
    Ye Tanglin,Liu Zhewei,Zhang Jinglia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Digital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75-82., doi: 10.6049/kjjbydc.2022110543.

    分享
  • 刘娟,马涟蕊,冯婉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83-9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20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减排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基于分位数面板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0—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9个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行业碳减排效应及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地区的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碳减排效果与行业特征、区域环境及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具体地,低碳排放行业率先发挥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碳减排效应,以重工业、能源生产相关行业为代表的高碳排放行业对碳排放未见显著抑制作用,与居民生活、城镇化发展联系紧密的行业碳排放不减反增。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不同行业的碳减排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得到强化。基于研究结论,针对性提出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转化、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不同区域与产业的差异化应用、注重居民低碳行为引导和加强合作交流等建议。研究有助于深入考察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为针对性制定行业碳减排政策提供事实依据。

    刘娟,马涟蕊,冯婉怡. 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与行业碳减排——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83-93.,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178.
    Liu Juan,Ma Lianrui,Feng Wanyi.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83-93.,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178.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梁斐斐,刘春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94-10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20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R型继任”是非家族CEO传承到家族CEO的新型家族治理现象。聚焦这一特殊家族CEO继任现象,以2009—2021年中国污染行业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探讨R型继任对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目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R型继任发生时,前期非家族CEO的制度遗产可能不利于后期家族CEO维系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战略成效。以绿色创新作为研究背景,发现R型继任会降低绿色创新转化效率,进而抑制绿色创新产出。结论将R型继任的结果变量研究从经济目标导向的绩效拓展到非经济目标导向的绿色创新,对中国情境下家族企业情感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梁斐斐,刘春林. R型继任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继承或冲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94-103.,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078.
    Liang Feifei,Liu Chunlin. “Type-R” Success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ofFamily Firms:Inheritance or Conflic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94-103.,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078.

    分享
  • 宋泽明,张光宇,戴海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04-1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30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是5G通信技术领先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5G基础设施市场。5G科技企业肩负我国科技创新重要使命,对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具有重要影响。基于30家国内5G科技企业案例资料,运用两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深入探讨5G科技企业颠覆性创新演进路径。结果发现:行业竞争压力是5G科技企业颠覆性创新的远程因素;存在科技自主创新驱动型、市场开放创新导向型和机制协同创新渐进型三大演进路径;相较而言,科技自主创新驱动型路径更适应中国市场发展变化。

    宋泽明,张光宇,戴海闻. 5G科技企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加速颠覆性创新——来自两步fsQCA的多因素组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04-114., doi: 10.6049/kjjbydc.2022030299.
    Song Zeming,Zhang Guangyu,Dai Haiwen. How Can 5G Technology Enterprises Accelerate Disruptive Innovation in the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Industry Environment?A Multi-factorConfigur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wo-step fsQC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104-114., doi: 10.6049/kjjbydc.2022030299.

    分享
  • 尹钧惠,盖瑶,孙浩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15-1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0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人口统计断层理论,以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董事会治理角度研究董事会断裂带对研发操纵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呈显著U型关系;内部控制正向调节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市场化程度正向调节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董事会断裂带与研发操纵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较高、盈利和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结论可为优化企业董事会结构、提升公司内部治理能力以及强化政府监管职能提供启示。

    尹钧惠,盖瑶,孙浩然. 董事会断裂带与企业研发操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15-126.,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141.
    Yin Junhui,Gai Yao,Sun Haoran. Board Faultlines and R&D Manipulation of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115-126.,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141.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喻登科,李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27-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10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战略变革是企业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高阶梯队理论为指导,学术界涌现了大量基于CEO特质视角探索组织战略变革路径的研究成果。针对碎片化研究成果的不足,在整合与发展知性管理和组织二元性理论基础上,构建新的理论框架,系统探究了继任CEO知性特质对组织战略变革的二元性影响以及薪酬与股权激励的调节效应。以8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关于直接效应与调节效应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继任CEO的文化知识和开放性人格会正向促进战略变革,而CEO外聘高管经历和尽责性人格会对组织战略变革产生显著抑制作用,CEO的组织内高管经历和宜人性人格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公司对CEO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能诱发组织战略变革,强化CEO部分知性特质对组织战略变革的影响,且股权激励的影响比薪酬激励更显著。

    喻登科,李娇. 继任CEO知性特质对组织战略变革的二元性影响——薪酬与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27-137., doi: 10.6049/kjjbydc.2021110683.
    Yu Dengke,Li Jiao. The Dual Effect of Successive CEO's Intellectual Traits on Organizational Strategic Chang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pensation and Equity Incentiv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127-137., doi: 10.6049/kjjbydc.2021110683.

    分享
  • 王宁,李怡,张谦,于玲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38-1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1207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化、快节奏组织情境中,寻求反馈作为一种主动性自我调节策略对于促进员工创新行为意义重大。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寻求反馈频率对传统创新行为的影响,较少探究寻求反馈多样性以及“求深”(寻求频率)与“求宽”(寻求多样性)组合对员工不同程度创新行为的影响。基于特质激发理论和JD—R模型构建成长型思维模式通过寻求反馈频率与多样性影响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剖析时间压力与团队活力交互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成长型思维模式通过促进员工寻求反馈多样性推进探索式创新,通过促进员工寻求反馈频率强化利用式创新;②时间压力与团队活力交互正向调节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寻求反馈频率间的关系;③时间压力与团队活力交互对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寻求反馈多样性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王宁,李怡,张谦,于玲玲. “求深”还是“求宽”?成长型思维模式对员工双元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38-149.,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700.
    Wang Ning,Li Yi,Zhang Qian,Yu Lingling. "Deeper or Broader?" Mechanism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Growth Mindset on Employees′ Dual Innovation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138-149., doi: 10.6049/kjjbydc.2022120700.

    分享
  • 综述
  • 王玲,彭正银,彭秀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50-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208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主体间共生关系是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标志,是探究创业生态系统参与主体间互动作用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梳理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相关研究,发现价值共生关系向机会共生关系演进发展已成为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未来的研究趋势。鉴于此,在明晰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理论内涵、概念演进和研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价值共生关系与机会共生关系从而解析理论内核,厘清价值共生关系与机会共生关系的研究现状,以识别研究缺口。最后,结合过程理论,展望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研究的缘起和走向,对拓展创业生态系统及共生关系相关研究和实践亦具有启示意义。

    王玲,彭正银,彭秀青. 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研究演进与未来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 40(15):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702.
    Wang Ling,Peng Zhengyin,Peng Xiuqing. Symbiotic Relationship in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Research Evolution and Future Prosp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3, 40(15):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208070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