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8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1-04-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陈武,陈建安,梁燕,李燕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705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揭示创客资本的内涵与特征,有助于深层次挖掘创客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运用关键词共现、社会网络分析和扎根理论方法,对148篇文献、21位由创客与众创空间负责人等构成研究对象的访谈资料和网络文本资料展开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发现互联网、数字经济、分享经济等是创客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客可借助众创空间社会网络跳出时空局限,运用网络资源参与大众创新活动,并与社会网络形成价值共创关系,推动协同创新和平台生态系统构建;扎根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创意制造、开放协同、网络共生、边际非稀缺是创客资本的4个核心特征,并印证了社会网络分析结果。基于上述分析结果,进一步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界定了创客资本的内涵,提出未来需要深度挖掘创客资本与网络场景之间的交互机制及其结果效应。

    陈武,陈建安,梁燕,李燕萍.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创客资本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9.,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544.
    Chen Wu,Chen Jianan,Liang Yan,Li Yanping. Research on Maker Capit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9.,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544.

    分享
  • 刘业鑫,吴伟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0-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608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突破性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制人”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成功离不开创新行为的实施,如何促进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成为理论和实践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分析环境动荡性对技术管理能力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竞争敌对性对环境动荡性调节作用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动荡性在技术管理能力与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竞争敌对性能够强化环境动荡性的正向调节作用。

    刘业鑫,吴伟伟. 技术管理能力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环境动荡性与竞争敌对性的联合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0-18., doi: 10.6049/kjjbydc.2020060869.
    Liu Yexin,Wu Weiwei.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Capability on Radi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havior:the Joint Moderating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and Competitive Host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0-18., doi: 10.6049/kjjbydc.2020060869.

    分享
  • 刘佳源,李军,颜建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9-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70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透过关系填充结构洞视角,探索在中国特殊儒家文化背景下,关系如何缓解结构洞对隐性知识转化的阻碍作用,进而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对江苏省31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对60名员工的半结构化访谈发现,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结构洞会阻碍团队成员间的隐性知识转化,而关系能够促进隐性知识转化;关系能够缓解结构洞对隐性知识转化的阻碍作用,进而促进隐性知识转化;促进隐性知识转化能够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后提出运用关系鼓励结构洞占据者填充其结构洞,连结两边不认识的个体,以促进整个网络的隐性知识转化,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刘佳源,李军,颜建周. 关系与结构洞的碰撞: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隐性知识转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9-28.,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337.
    Liu Jiayuan,Li Jun,Yan Jianzhou. When Guanxi Fills Structural Holes:A Research on the Micro Mechanism of University's Sci-te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9-28.,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337.

    分享
  • 王欢欢,杜跃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29-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70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小企业如何在新旧业务之间取得平衡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基于组织注意力视角,探讨了内部创业(渐进式内部创业和突破式内部创业)与组织学习(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间的互惠关系,构建了组织学习和内部创业的整合框架,通过企业注意力监控机制转移注意力,可以反复、交替地实施渐进式内部创业与突破式内部创业,由此提出渐进式内部创业和突破式内部创业的交替平衡模式、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间断平衡模式。

    王欢欢,杜跃平. 如何实现组织学习与内部创业平衡——组织注意力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29-37.,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129.
    Wang Huanhuan,Du Yueping. How do SMEs Balanc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for Sustainable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29-37.,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129.

    分享
  • 樊建锋,盛安芳,赵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38-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708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认为,创业经验差异是专家创业者倾向于选择效果逻辑和创业新手倾向于选择因果逻辑的重要原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两类中小企业创业者(创业专家与创业新手)的创业决策逻辑差异,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与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创业者与创业决策逻辑选择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业专家明显倾向于选择因果逻辑而非效果逻辑,而创业新手明显倾向于不采用因果逻辑。环境不确定性感知水平和创业自我效能感越高(低),创业者越倾向于选择效果(因果)逻辑。最后,环境不确定性感知水平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均显著负(正)向调节创业者选择效果(因果)逻辑。

    樊建锋,盛安芳,赵辉. 效果逻辑与因果逻辑:两类中小企业创业者的再验证——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38-47.,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854.
    Fan Jianfeng,Sheng Anfang,Zhao Hui. Effectuation or Causation: Revalidation of Two Kinds of SMEs Entrepreneu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38-47.,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854.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郭金花,郭檬楠,郭淑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48-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40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内地285个地级市数据,对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进行测度分析,实证考察科技人才集聚对TF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与TFP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但二者具有较强的时空一致性,即科技人才集聚特征显著的城市,其TFP也相对稳定;②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对TFP的影响呈倒U型,但研究期内大多数城市仍处于集聚效应占主导阶段,科技人才集聚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进步水平促进TFP增长,而科技人才集聚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③不同类型城市科技人才集聚对其TFP影响的异质性显著,且适宜集聚区间也存在差异。省会城市及一、二线城市等优势特征显著的城市所能承受的科技人才集聚规模上限更高,有利于通过释放集聚红利促进TFP增长,而非省会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等则拐点值较低。

    郭金花,郭檬楠,郭淑芬. 中国城市科技人才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吗——来自285个地级市的经验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48-55., doi: 10.6049/kjjbydc.2020040338.
    Guo Jinhua,Guo Mengnan,Guo Shufen. Does the Agglom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 in China's Cities Contribute 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48-55., doi: 10.6049/kjjbydc.2020040338.

    分享
  • 郭惠,李勃昕,刘若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56-6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8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驱动下,科学研判外资开放的创新虹吸效应至关重要,亟待破解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撬动外资引入的创新溢出红利。基于内外技术势差探讨FDI创新虹吸的演化逻辑,阐释知识产权价值激励对FDI创新溢出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外资开放引入的创新虹吸效应并非静态不变,对区域创新发展呈现出边际递减的抑制性影响;借助高强度知识产权价值激励能够有效调节FDI的创新溢出轨迹,以“U”型规律打开外资引入的创新虹吸通道,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知识产权价值激励的调节效应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FDI创新溢出的撬动更为有效。研究结论为优化外资开放引入与知识产权价值激励的共轨溢出,赋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依据和路径启示。

    郭惠,李勃昕,刘若江. 外资开放引入的创新虹吸是否依然有效——基于知识产权价值激励的动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56-66.,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121.
    Guo Hui,Li Boxin,Liu Ruojiang. Is the Innovation Siphon of FDI Still Eff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56-66.,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12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周锋,顾晓敏,韩慧媛,何建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67-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8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质量管理与创新绩效研究广受关注,却鲜有文献关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阶段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入吸收能力作为中介调节变量,将质量管理实践划分为基础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两个维度,并基于实际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在智能制造视角下,以192家中国船舶企业为例,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回归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吸收能力对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制造背景下,基础质量管理实践和核心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正向影响显著;实际吸收能力分别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潜在吸收能力在基础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但在核心质量管理实践与创新绩效之间起显著反向调节作用。

    周锋,顾晓敏,韩慧媛,何建佳. 质量管理实践、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基于船舶企业智能制造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67-75.,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183.
    Zhou Feng,Gu Xiaomin,Han Huiyuan,He Jianjia.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Absorptive Capac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67-75.,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183.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孟猛猛,雷家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76-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90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冠疫情对经济及社会运行造成了重大冲击,除了履行慈善捐赠等传统社会责任行为,一些企业还通过科技创新与善意的产品供给抗击疫情,企业与社会的融合互动更加紧密,据此引出企业科技向善概念。通过厘清企业科技向善概念,梳理了企业科技向善与竞争优势的关系,讨论了企业科技向善的未来研究方向,从企业与社会关系角度丰富和扩展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并为企业管理实践与政府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孟猛猛,雷家骕. 基于集体主义的企业科技向善:逻辑框架与竞争优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76-84.,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561.
    Meng Mengmeng,Lei Jiasu. Corporate Technology for Social Good under the Covid-19 Pandemic: Connotation and Enlighten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76-84.,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561.

    分享
  • 孙国强,李腾,张宝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85-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8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逻辑规律为主线,针对企业网络数字化现有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并利用判读法与函询法提取影响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将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划分为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起步期、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发展期、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失衡期,围绕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建立相应系统基模,并分析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的不同阶段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障碍,最后,通过分析杠杆解与相关案例提出有效的治理机制。

    孙国强,李腾,张宝建. 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的演化特征与治理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85-94.,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016.
    Sun Guoqiang,Li Teng,Zhang Baojian. Research on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Network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85-94.,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016.

    分享
  • 孙卫,张凌祥,林子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95-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120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质量管理实践是促进还是阻碍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学界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区别于传统质量管理实践的界定,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既考虑组织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也考虑与创新相关的应用式与探索式学习类型,对质量管理实践重新进行划分,并将企业创新细分为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在此基础上,构建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引入市场竞争强度作为调节变量,提出相关假设,运用198个制造业企业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作用;探索式质量管理实践相较于应用式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更强的正向作用;市场竞争强度在4种质量管理实践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和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不同调节效果。

    孙卫,张凌祥,林子鹏. 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市场竞争强度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95-104., doi: 10.6049/kjjbydc.2019120354.
    Sun Wei,Zhang Lingxiang,Lin Zipe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95-104., doi: 10.6049/kjjbydc.2019120354.

    分享
  • 余义勇,杨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05-1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805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约束背景下,如何制定有效的创业导向及资源行动策略对动态环境中企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以恒瑞医药为例,探讨其不同发展阶段创业导向、资源行动策略与企业成长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发现:①高差异性和高合法性是企业资源行动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但在不同发展阶段二者的侧重点不同;②创业导向为企业资源行动策略提供方向,而资源行动策略则是创业导向得以实施的保障,二者相互契合,共同促进企业成长;③多重资源约束是企业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的直接动因,而企业能力提升是创业导向和资源行动产生的有效结果,该过程中管理者认知为企业资源环境分析、创业导向制定以及资源行动选择提供有力保障。

    余义勇,杨忠. 资源约束下的创业导向、资源行动策略与企业成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05-114.,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573.
    Yu Yiyong,Yang Zhong.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Resource-focused Ac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 under the Resource Constrai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05-114.,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573.

    分享
  • 赵玲,田增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15-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家社会企业问卷调研数据,基于创业拼凑理论和管家理论,探讨创业拼凑、机会识别、管家文化与社会企业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业拼凑对社会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机会识别在创业拼凑与社会企业绩效间具有中介作用;以员工为中心的管家文化和以企业家为中心的管家文化正向调节创业拼凑与机会识别的关系。研究结论可丰富创业拼凑相关理论,并为社会企业突破资源约束、提升企业绩效提供新思路。

    赵玲,田增瑞. 创业拼凑、机会识别与社会企业绩效研究——管家文化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15-12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169.
    Zhao Ling,Tian Zengrui. Entrepreneurship Bricolage,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Social Enterprises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15-12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16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钟卫,陈海鹏,姚逸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25-1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9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开始中国政府启动新一轮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科技人员奖酬金提取比例”,因其改革力度之大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借鉴自然实验和双重差分模型,利用全国552所地方所属本科院校2010—2017年平衡面板数据,评估省级地方政府发布的加大科技人员激励力度政策的效果。发现该项激励政策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而是在政策发布后第2、第3年才开始起作用。实施更大激励力度的省份,政策产生了更强的刺激作用,但没有产生额外的政策效果——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没有缩短。因此,在继续推动个人收益权改革的同时,应适当降低过高的个人激励以平衡多方利益关系,并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领域配套改革。

    钟卫,陈海鹏,姚逸雪. 加大科技人员激励力度能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来自中国高校的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25-133.,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103.
    Zhong Wei,Chen Haipeng,Yao Yixue. Do Increased Financial Incentives for Researcher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25-133.,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103.

    分享
  • 王君美,王巧玲,杨咏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34-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5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立博弈模型,探讨技术革新认知差异情形下,外部技术创新者向寡占竞争格局的生产企业授权生产新产品专利的最优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创新授权者关于新产品市场的认知劣势使固定收费契约不具备完全优于特许权收费契约的绝对优势;在双重收费契约下,专利人授权对象选择因认知差异影响,由排他性授权向非排他性授权决策转变;认知差异性削弱了创新企业市场势力,从而提高特许权收费契约优势,而拍卖、股权投资等有助于创新企业克服认知劣势。据此,建议创新企业明晰创新专利长期回报,综合搭配应用多种授权契约;以非排他性授权策略配合特许权收费、双重收费和股权投资等契约模式,实现技术交易产业链激励共容下的利润最大化,促进技术创新传播应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王君美,王巧玲,杨咏东. 考虑革新程度认知差异的新产品技术授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34-140., doi: 10.6049/kjjbydc.2020050267.
    Wang Junmei,Wang Qiaoling,Yang Yongdong. Researchon Licensing a Horizontal Product Innovation Considering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 of Innovation Degre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34-140., doi: 10.6049/kjjbydc.2020050267.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张柏楠,徐世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41-1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1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员工工作成长综合模型,探讨员工感知的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如何通过促进员工工作繁荣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以及员工所在部门谦卑型领导风格对这一过程的跨层次调节作用。对402份部门主管与员工匹配两阶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工作繁荣在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谦卑型领导在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促进员工工作繁荣过程中发挥跨层次调节作用,即当部门领导表现出高谦卑性风格时,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对工作繁荣的正向影响更强;此外,部门谦卑型领导跨层调节工作繁荣对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当采取高谦卑型领导风格时,该中介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丰富和发展了员工工作成长综合模型视角下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可为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创新行为提供决策依据。

    张柏楠,徐世勇. 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一个中介与调节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41-150., doi: 10.6049/kjjbydc.2020010025.
    Zhang Bainan,Xu Shiyong.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involvement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on Employee Innovation: the Role of Thriving at Work and Humble Leade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41-150., doi: 10.6049/kjjbydc.2020010025.

    分享
  • 高鹏,薛璞,谢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51-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4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容易表现出高自我监控特征,但目前对自我监控人格与创新绩效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采用25家企业441个员工的调研数据,探究自我监控人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监控人格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驱动作用;组织创新氛围感知、员工个体创造力以“串联”结构在自我监控人格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上述发现扩展了自我监控人格与创新绩效间作用路径,为企业管理人员正视员工自我监控人格以促进员工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启示。

    高鹏,薛璞,谢莹. 自我监控人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社会信息处理理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7):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2020040203.
    Gao Peng,Xue Pu,Xie Ying. Influence of Self-monitoring Personalit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ro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7):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202004020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