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2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5-09-10
  

  • 全选
    |
    创新创业理论
  • 周文泳,钱铤锴,周新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40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根基。基于“要素—政府—市场”理论框架,以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对基础研究驱动因素展开路径研究。结果发现:①存在3种驱动基础研究发展的路径构型,分别是以财税资源、计划配置、科技基础设施为保障的税收支撑型,以人力资源、计划配置、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提的意愿推动型,以人力资源、国际交流、技术市场为牵引的知识交流型;②组态路径在时间维度上呈稳定发展态势,但在空间分布上,东部地区路径较为多样,中西部地区由于财税支撑不足,更多依赖地方政府的意愿推动;③基础研究发展是要素、政府、市场协同作用的结果,需结合要素禀赋,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研究阐释了我国区域基础研究多因素联动机制,为地方政府更好地把握基础研究发展着力点提供有益参考。

    周文泳,钱铤锴,周新晔. 基础研究驱动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11.,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453.
    Zhou Wenyong,Qian Tingkai,Zhou Xinye.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Configuration Paths of Basic Research[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1-11.,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453.

    分享
  • 陈宝莲,张文松,张睿,张雪,汪家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2-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40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平台治理研究碎片化与片面化的不足,引入三螺旋理论建立“政府—平台企业—用户”研究模型,探究政府、平台企业、用户及其协同构成的“政府—平台企业”“政府—用户”“平台企业—用户”双边混合组织与“政府—平台企业—用户”三边混合组织在三螺旋模型中的定位以及在平台治理下的作用机理,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平台治理协同度变化,揭示我国平台治理体系运行状态。研究发现:我国平台治理三螺旋组织类别齐全,但各组织协同度有待提高,核心混合组织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建立三螺旋理论与平台治理理论之间的联系,为构建成熟的平台治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平台治理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

    陈宝莲,张文松,张睿,张雪,汪家源.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平台治理体系构建与治理协同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2-22.,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239.
    Chen Baolian,Zhang Wensong,Zhang Rui,Zhang Xue,Wang Jiayuan.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Governance System and Evaluation of Governance Synergy 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12-22., doi: 10.6049/kjjbydc.2024040239.

    分享
  • 刘银喜,吴京阳,任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23-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5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是指在数据收集、存储、分析及共享各阶段,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信息和知识,通过提高决策水平,助力经济增长和提升社会福祉。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发挥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寻其运行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运行机理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技术机理和效能机理共同作用,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断放大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生产力的几何式增长。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可以依托加强数据治理、促进数据共享与开放、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强化相关人员数据素养、建立健全数字伦理等路径实现。

    刘银喜,吴京阳,任梅. 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运行机理与实现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23-32.,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073.
    Liu Yinxi,Wu Jingyang,Ren Mei.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ways of the Multiplier Effect of Data Elem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23-32.,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073.

    分享
  • 产业创新发展
  • 张杰,魏荟茹,袁岿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33-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50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韧性提升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基于2006—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宽带中国”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双试点”政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宽带中国”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从影响机制看,“双试点”政策通过创新驱动效应、政策引领效应以及结构优化效应提升产业链韧性;从异质性分析看,“双试点”政策对市场化程度高、行政等级高以及东部地区城市的产业链韧性提升作用更加显著;从拓展性分析看,“双试点”政策具有协同作用,其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效应显著优于单试点。

    张杰,魏荟茹,袁岿然. 数字赋能、知识产权治理与产业链韧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33-43.,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317.
    Zhang Jie,Wei Huiru,Yuan Kuiran. Digital Empower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Governance and Industrial Chain Resilie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33-43.,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317.

    分享
  • 肖冬梅,王良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44-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80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美国通过实施防御性和进攻性技术民族主义制度,打出一组遏制中国关键核心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组合拳。研究发现:美国此举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较大,对中国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一定挑战。针对美国对我国科技打压遏制形势,提出中国应加快构建和完善反制裁法律体系、完善创新联合体建设机制、积极引培尖端科研人才、布局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池、引领优势产业国际标准制定、全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防范重点产业安全风险等若干对策建议。

    肖冬梅,王良晨. 美国技术民族主义制度对中国产业发展的挑战及应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44-54., doi: 10.6049/kjjbydc.2023080612.
    Xiao Dongmei,Wang Liangche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S. Techno-Nationalism System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44-54., doi: 10.6049/kjjbydc.2023080612.

    分享
  • 企业科技创新
  • 苏敬勤,武宪云,张思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55-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2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企业如何克服组织惯性、成功实现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飞鹤乳业全链路数字化转型实践,采用探索式案例研究方法,从组织学习视角揭示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企业的组织惯性克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全链路数字化转型是一种跨范式、全环节的特殊数字化转型模式;②从惯性载体和惯性范围双维度考量,传统企业在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全局认知惯性和全局结构惯性;③突破行业边界的跨界组织学习成为传统企业克服组织惯性的主要策略,且面对不同组织惯性跨界学习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中,传统企业通过跨界对标和适应式替代构成的替代式跨界学习有助于克服全局认知惯性,通过跨界迁移和创造性重构构成的嫁接式跨界学习有助于克服全局结构惯性。

    苏敬勤,武宪云,张思佳. 传统企业全链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组织惯性克服机理——基于组织学习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55-65., doi: 10.6049/kjjbydc.2024020104.
    Su Jingqin,Wu Xianyun,Zhang Sijia. Mechanisms for Overcoming Organizational Inertia in Full-Link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A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55-65., doi: 10.6049/kjjbydc.2024020104.

    分享
  • 冯启良,安琪,方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66-7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307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以2011—2022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经验证据检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研发风险较低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更显著。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调节效应表明,企业竞争地位能够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且企业竞争地位对高风险类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中介作用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获利能力提升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在大规模企业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企业样本中更显著,技术活跃性较低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应更显著。结论可揭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为企业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冯启良,安琪,方炜.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66-78., doi: 10.6049/kjjbydc.2024030771.
    Feng Qiliang,An Qi,Fang Wei. The Impact of Key and Core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66-78., doi: 10.6049/kjjbydc.2024030771.

    分享
  • 薛龙,艾世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79-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D42025020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09—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耐心资本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ESG表现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耐心资本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替换关键变量、排除同期政策干扰等稳健性检验,以及采用Heckman两阶段法、安慰剂检验等克服潜在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耐心资本能够通过提升企业ESG表现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就企业自身特征而言,耐心资本对高管绿色认知水平较高企业以及成熟期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看,耐心资本对处于媒体关注度较高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薛龙,艾世杰. 耐心资本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ESG表现的中介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79-90., doi: 10.6049/kjjbydc.D42025020381.
    Xue Long,Ai Shijie. The Impact of Patient Capital on Corporat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Mediation Effect Based on ESG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79-90., doi: 10.6049/kjjbydc.D42025020381.

    分享
  • 战睿,王海军,孟翔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91-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5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尽管学术界对核心能力已有大量研究,但学者对核心能力与颠覆性创新关系的研究较少。将企业核心能力解构为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非技术能力双维度构念,基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黑箱”。通过对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发现:①核心能力中的核心技术能力和核心非技术能力正向影响颠覆性创新;②创新生态系统在核心技术能力、核心非技术能力与颠覆性创新之间扮演部分中介角色;③知识管理成熟度正向调节核心非技术能力与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核心能力对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的作用机理,并拓展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和颠覆性创新相关研究。

    战睿,王海军,孟翔飞. 核心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012.
    Zhan Rui,Wang Haijun,Meng Xiangfei. The Impact of Core Competence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Eco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4050012.

    分享
  • 创新评价与预见
  • 孙笑明,袁思懿,彭珍珍,张硕,刘天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01-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407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兴技术,突破传统定性或定量技术预测方法的局限,将专利分析方法与TRIZ理论相结合,提出一种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多个专利数据库建立高质量专利信息集,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初窥专利申请和公开趋势,通过专利文本聚类和国际专利分类号多维分析与识别新兴技术发展方向;其次,结合S曲线法和专利计算方法判断技术发展水平,并基于文献文本聚类和专利组合分析技术得出技术发展潜力;最后,利用TRIZ中的技术进化法则对新兴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23年专利数据进行实例检验。研究发现,该领域呈现持续高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在能源管理技术、系统优化技术等多个子领域具有显著技术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

    孙笑明,袁思懿,彭珍珍,张硕,刘天利. 基于专利分析与TRIZ的新兴技术预测模型研究——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01-112., doi: 10.6049/kjjbydc.Q202407086.
    Sun Xiaoming,Yuan Siyi,Peng Zhenzhen,Zhang Shuo,Liu Tianli. An Emerging Technology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Patent Analysis and TRIZ:A Case Study of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101-112., doi: 10.6049/kjjbydc.Q202407086.

    分享
  • 彭定洪,白文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13-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2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小制造企业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耦合协调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准确把握“三链”协调发展程度,针对中小制造企业“三链”复合系统中单链内要素间非线性耦合作用引发的协调效应问题,构建犹豫模糊非线性 CIDI—多边形耦合协调度模型。首先,以犹豫模糊元表征专家组在定性要素评价时的意见分歧。其次,利用多边形聚合要素反映系统倍增效应和协调发展特点,构建单链协调发展指数,并基于该指数计算“三链”耦合协调度,以弥补耦合协调度模型复合系统协调性不足的缺陷。此外,将体现要素间非线性关系的灰关联度融入到CIDI赋权法中,得到具有非线性特征的赋权法。最后,将该模型用于评价云南省6家中小制造企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可靠。

    彭定洪,白文静. 中小制造企业“三链”耦合协调测度的犹豫模糊多边形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13-125., doi: 10.6049/kjjbydc.2024020150.
    Peng Dinghong,Bai Wenjing. Construction of a Hesitant Fuzzy Polygon Model for Three-Chain Coupling Coordination Measur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113-125., doi: 10.6049/kjjbydc.2024020150.

    分享
  • 案例研究专栏
  • 邢蕊,王欢,叶宝琳,王国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26-1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D202409044W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叠加产业变革为汽车产业带来大量创业机会,从传统油车到智能电动汽车,数字化能力成为新进入车企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成功创业的关键。基于资源编排视角,以理想汽车为典型样本,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新进入企业如何通过适应性资源编排开发创业机会、构建数字化能力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①内外部情境因素的动态交互触发企业适应性资源编排,是构建数字化能力的动因;②内外部情境因素、资源编排与数字化能力之间呈现迭代演化特征,形成“机会拉动—问题推动—成长驱动”的适应性资源编排路径;③数字化能力构建呈现从数智产品能力到数字组织能力再到数字运营能力的动态进阶过程。

    邢蕊,王欢,叶宝琳,王国红. 适应性资源编排驱动数字化能力构建的过程与机制——基于理想汽车的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26-138., doi: 10.6049/kjjbydc.D202409044W.
    Xing Rui,Wang Huan,Ye Baolin,Wang Guohong. The Process Mechanism of Adaptive Resource Orchestration in Promoting Digital Capability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Based on Li Auto[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126-138., doi: 10.6049/kjjbydc.D202409044W.

    分享
  • 向希尧,王涵铭,胡平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39-1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2407065B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新兴场域涌现创造了大量制度创业机会。既有研究聚焦于制度创业过程,忽视了其对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通过选取华为与小米案例进行扎根研究,发现制度创业企业随着场域情境演化会采取合法性探索、合法性扩散与合法性更替等不同策略,通过累计数字资本与社会资本获取场域优势,经由领域内持续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跨界创新等不同路径提升创新绩效。基于扎根分析结果,提出“制度创业—场域优势—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模型;在理论上从动态视角揭示制度创业、场域优势获取与创新绩效提升之间的作用关系,厘清制度创业企业的不同创新路径,破解从制度创业到创新绩效的过程“黑箱”,为企业有效实施制度创业与提升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向希尧,王涵铭,胡平仂. 数字化新兴场域制度创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双案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39-148., doi: 10.6049/kjjbydc.Q202407065B.
    Xiang Xiyao,Wang Hanming,Hu Pingle.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Digital Fields on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 Dual Case Analysi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139-148., doi: 10.6049/kjjbydc.Q202407065B.

    分享
  • 朱国军,汤娜,郑鸿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49-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70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化价值涌现的新现象既是数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演变的结果,也是平台领先企业发挥牵引作用的结果。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华为、京东从案例到理论开展分析归纳,系统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牵引实现数字化价值涌现的过程机理和路径范式。研究发现:第一,按照“触发—催化—聚变”的分析逻辑,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发挥数字化价值牵引作用,推动数字化价值重构,实现数字化价值涌现。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架构创新的数字化价值牵引为数字化价值涌现锻造驱动力;资源拼凑的数字化价值牵引为数字化价值涌现凝聚融合力;制度创业的数字化价值牵引为数字化价值涌现提供平衡力。第三,在路径范式上,华为聚焦颠覆式创新的数字化价值涌现,京东则聚焦场景式创新的数字化价值涌现。

    朱国军,汤娜,郑鸿浩. 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先企业牵引实现数字化价值涌现机制研究——华为与京东双案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7): 149-160.,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705.
    Zhu Guojun,Tang Na,Zheng Honghao. How Leading Enterprises on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s Drive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Value: A Double Case Study from Huawei and Jingdo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7): 149-160.,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70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