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5-01-10
  

  • 全选
    |
    新质生产力专栏
  • 赵亚楠, 谢永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60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相比市场,创新网络更适合反复交换常规嵌入平台的隐性知识,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基于知识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创新网络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利用中国多省市392家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正向影响显著,网络同质化弱化核心企业知识溢出—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关系,而关系资本则强化二者关系。研究结论提示网络成员应从更深层次上重视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刺激网络成员追求更多异质性网络资源并建立雄厚的关系资本,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跃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亚楠, 谢永平. 核心企业知识溢出对创新网络成员新质生产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9., doi: 10.6049/kjjbydc.2024060391.
    Zhao Yanan, Xie Yongping. The Impact of Core Enterprise's Knowledge Spillover on Innovation Network Member'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9., doi: 10.6049/kjjbydc.2024060391.

    分享
  • 魏万青, 叶秋志, 陈永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0-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6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据具有边际报酬递增乘数效应,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极。通过数据制度松绑将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借助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选取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考察制度松绑、数字治理生态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与建链路径。研究发现:①以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为代表的制度松绑能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数据管理机构的设立推动数字政策环境、数字经济环境与数字社会环境优化,从而作用于新质生产力发展;②进一步分析发现,制度松绑带来的驱动效应受到异质性因素干扰,其中在高政府效率、高人力资本、高信息化水平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强。研究结论为新质生产力嵌入制度变迁视角提供理论解读,为通过制度路径和治理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魏万青, 叶秋志, 陈永洲. 制度松绑、数字治理生态与新质生产力——双重机器学习下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的准自然实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0-20., doi: 10.6049/kjjbydc.2024060313.
    Wei Wanqing, Ye Qiuzhi, Chen Yongzhou. Institutional Deregulation, Digital Governance Ecosystem and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Big Data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Double Machine Learning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0-20., doi: 10.6049/kjjbydc.2024060313.

    分享
  • 宋炜, 王杰, 周勇, 董明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2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24XZ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赋能,而且受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质态变迁的影响。利用2010—2022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赋能与质态变迁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在区分数据要素赋能类型的基础上纳入质态变迁,结果发现,数据要素偏向型赋能引致的质态变迁无法持续承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技术革命性突破,会阻碍制造业创新发展,因而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数据要素增强型赋能引致的质态变迁能够大幅提升制造业生产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制造业创新系统的前沿性,促进创新发展动力演化,对中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挥显著正向作用。

    宋炜, 王杰, 周勇, 董明放. 数据要素赋能、质态变迁与制造业新质生产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21-29., doi: 10.6049/kjjbydc.L2024XZ643.
    Song Wei, Wang Jie, Zhou Yong, Dong Mingfang. Data Elements Empowerment,Qualitative Transition,and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21-29., doi: 10.6049/kjjbydc.L2024XZ643.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陈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30-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80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畅通流动,为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注入新动能,而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以及如何释放技术创新红利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2013—2021年中国内地290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在借助工具变量处理潜在内生性问题以及开展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②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中西部区域城市、成渝城市圈、经济不发达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影响作用较弱;③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提升区域创新创业水平和提高政府财政支出偏向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产生影响。据此,提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筑牢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屏障的对策建议。

    陈露. 知识产权保护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30-39., doi: 10.6049/kjjbydc.2023080086.
    Chen Lu. The Impa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al Unified Technology Marke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30-39., doi: 10.6049/kjjbydc.2023080086.

    分享
  • 李其容, 王春淼, 马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40-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70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正在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新型政商关系能否以及如何激发连续创业行为?现有研究未对此进行充分探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等二手数据库,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对连续创业行为的影响,并探讨连续创业行为动因。研究发现:①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对连续创业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②政府信任正向中介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与连续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③创业者社会经济地位作为调节变量,会削弱亲清政商关系联合效应对连续创业行为的正向影响。因此,政府推行新型政商关系需亲清并行,在关注民众对政府信任度的同时,也要根据民众社会经济地位,有针对性地对其给予帮助。

    李其容, 王春淼, 马源. “求亲且求清”:新型政商关系对连续创业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40-48., doi: 10.6049/kjjbydc.2023070332.
    Li Qirong, Wang Chunmiao, Ma Yuan. "Being Cordial and Clean" :The Impact of the New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on Serial Entrepreneu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40-48., doi: 10.6049/kjjbydc.2023070332.

    分享
  • 杨仲基, 李新, 武建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49-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H202308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复杂产品系统领域的追赶历程表明,后发者能否成功实现追赶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已有研究忽视了不同因素在追赶过程中的差异化作用,导致后发者难以把握不同追赶阶段的关键驱动因素,从而影响追赶策略的制定。为此,以中国大飞机、核电以及高铁为研究对象,运用程序化扎根方法识别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驱动因素,构建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驱动因素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发现,中国复杂产品系统处于“三跑并行”局面,不同后发追赶阶段存在差异化关键驱动因素。在跟随阶段,举国体制、二次创新、集成创新是关键驱动因素;在并行阶段,制度型市场开拓、自主研发、集成创新是关键驱动因素;在超越阶段,制度型市场规模、自主研发、举国体制是关键驱动因素。研究结论可为中国不同追赶阶段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杨仲基, 李新, 武建龙. 复杂产品系统后发追赶驱动因素研究——基于程序化扎根与系统动力学融合方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49-59.,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46.
    Yang Zhongji, Li Xin, Wu Jianlong. The Driving Factors of Catch-up in Complex Product Systems Based on the Fusion of Programmatic Grounded Theory and System Dynamic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49-59.,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46.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申杰, 昌忠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60-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90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匹配2011—2020年城市层面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企业数据,采用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显著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且这种影响在低供应商集中度企业、高数字化水平城市和高端生产性服务行业表现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和减小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申杰, 昌忠泽. 产业协同集聚如何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60-69.,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403.
    Shen Jie, Chang Zhongze. How Industrial Collaborative Agglomeration Empowers the "Specialized, Refined,Differential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M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nterprises on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and the ChiNext Boar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60-69., doi: 10.6049/kjjbydc.2023090403.

    分享
  • 孙慧, 祝树森, 夏学超, 杨泽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70-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7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技术领军企业对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技术领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业内联动的表现形式与内在机理,识别其差异及特征。结果发现:技术领军企业对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联动效应,表现为技术创新扩散与技术创新追随。行业差异表现如下:行业竞争程度和环境不确定性越高,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的追随效应越强、扩散效应越弱;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追随效应最强,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最强。进一步考察行业联动特征发现,企业技术创新行业联动的行为表现为同行业企业主动追赶而非被动模仿,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以及显著邻近效应。结论对技术领军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进而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孙慧, 祝树森, 夏学超, 杨泽东. 技术领军企业对行业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联动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70-80., doi: 10.6049/kjjbydc.2023070174.
    Sun Hui, Zhu Shusen, Xia Xuechao, Yang Zedong. The Linkage Effect of Leading Technology Enterprises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70-80., doi: 10.6049/kjjbydc.2023070174.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宋竞, 胡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81-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4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及转型路径时序性演进规律研究较为缺乏。基于战略三角观,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fsQCA方法探究制度、产业和动态能力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多重并发,战略三角协同匹配共同作用于数字化转型;第二,存在制度突出型、产业利用型、制度产业并驱型和战略三角配合型4种高数字化转型模式;第三,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三阶段数字化转型经历了“宏观制度导向—中观产业推动—微观企业内驱”的下沉过程;第四,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企业主要依赖先行产业试点优势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中部地区企业借助制度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西部地区缺乏产业与制度优势,需要借助产业、制度、资源3方面条件实现高水平数字化转型。

    宋竞, 胡茜. 企业数字化转型前因组态及演进研究——基于战略三角观的动态fsQCA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81-91., doi: 10.6049/kjjbydc.2023040402.
    Song Jing, Hu Xi. The Antecedent Configurations of Fir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ir Evolution: A Dynamic fsQCA Approach from the Strategy Tripod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81-91., doi: 10.6049/kjjbydc.2023040402.

    分享
  • 陈雪琳, 周冬梅, 鲁若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92-10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6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创业企业不再拘泥于技术创新,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获取竞争优势已成为其主要追求。基于CPSED II数据库中760家企业数据,探讨数字创业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数字创业企业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性负向调节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结论对数字创业企业开展与技术创新相契合的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陈雪琳, 周冬梅, 鲁若愚. 数字创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92-101., doi: 10.6049/kjjbydc.2023060106.
    Chen Xuelin, Zhou Dongmei, Lu Ruoyu. The Impact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Digital Startup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92-101., doi: 10.6049/kjjbydc.2023060106.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胡海青, 原敏倩, 薛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02-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H202307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是中小企业保持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2016—2022年创业板中小企业相关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分析、面板Tobit模型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探究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R&D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小企业R&D投资效率,融资约束在二者间发挥遮掩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对供应链集中度较高的企业更为显著。结论可为发挥供应链金融筹资优势,促进供应链生态系统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进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支持。

    胡海青, 原敏倩, 薛萌.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R & D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02-112., doi: 10.6049/kjjbydc.H202307063.
    Hu Haiqing, Yuan Minqian, Xue Meng.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on R&D Investment Efficiency in SMEs: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Constrai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02-112., doi: 10.6049/kjjbydc.H202307063.

    分享
  • 刘军伟, 梁秋宸, 刘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13-1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8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ESG信息披露是驱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由此,如何通过激发企业ESG信息披露动机促进其绿色创新绩效提升引起学界关注。基于动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与环境心理学理论,构建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绿色形象、价值认知与绿色创新绩效关系概念模型,以绿色形象为中介变量,以管理层价值认知为调节变量,探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254份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ESG信息披露的利己性动机与利他性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绿色形象在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价值认知正向调节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与绿色创新绩效的关系。结论可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指导,为政府制定ESG信息披露政策提供参考。

    刘军伟, 梁秋宸, 刘华. ESG信息披露双元动机对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绿色形象的中介作用与价值认知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13-121., doi: 10.6049/kjjbydc.2023080121.
    Liu Junwei, Liang Qiuchen, Liu Hua. The Impact of the Dual Motivations of ES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pon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Green Image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Value Cogni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13-121., doi: 10.6049/kjjbydc.2023080121.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张建民, 钟雨芮, 陈杨, 李海丽, 陶小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22-1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H202308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战略企业家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战略企业家既是企业家发展边界的突破,也是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未来指向。基于企业家理论及我国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的实践基础,从角色期待视角对中国情境下战略企业家的内涵进行创新性界定,刻画战略企业家的典型特征,探讨战略企业家与一般企业家的异同,整体上形成对战略企业家的新认知。在此基础上,剖析战略企业家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战略人才价值和创新人才价值,发现战略企业家通过涓滴效应、同群效应、桥梁效应在企业、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等场域发挥重要作用。系统回答了战略企业家“是谁—有何价值—如何发挥价值”的问题,研究成果可为新时代战略企业家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张建民, 钟雨芮, 陈杨, 李海丽, 陶小龙. 战略企业家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角色价值与作用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22-131.,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62.
    Zhang Jianmin, Zhong Yurui, Chen Yang, Li Haili, Tao Xiaolong. The Role Value and Mechanism of Strategic Entrepreneurs in Promoting High-Level Technological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22-131.,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62.

    分享
  • 马璐, 李思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32-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7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智化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在职场中的应用愈发普遍,员工因而面临职业替代风险和技术学习焦虑。成长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时代的新生代员工已经活跃在职场中,关于他们面临人工智能焦虑时会作出何种反应,目前学界尚未开展深入研究。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对343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人工智能焦虑如何影响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焦虑通过工作重塑正向影响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员工组织依恋程度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当员工组织依恋程度较低时,人工智能焦虑通过工作重塑影响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中介效应显著,而当员工组织依恋程度较高时,中介效应不显著。

    马璐, 李思柔. 人工智能焦虑与新生代员工创新行为:组织依恋及工作重塑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32-140.,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209.
    Ma Lu, Li Sirou.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xiety and Innovative Behavior of New Generation Employees: The Roles of Organizational Attachment and Job Craft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32-140., doi: 10.6049/kjjbydc.2024070209.

    分享
  • 严瑞丽, 何建华, 丁栋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41-1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100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平台经济条件下,企业运营趋向于平台化,员工则成为内部创业者。基于主动动机模型和工作—环境匹配模型,构建以心理所有权、工作重塑为中介变量,创业文化为调节变量的平台型领导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关系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平台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内部创业行为;心理所有权和工作重塑分别在平台型领导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心理所有权显著正向影响工作重塑,二者在平台型领导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之间发挥链式中介效应;内部创业文化正向调节平台型领导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间关系,内部创业文化水平越高,平台型领导对员工内部创业行为的直接效应越大。

    严瑞丽, 何建华, 丁栋虹. 平台型领导对内部创业行为的影响——一个双中介效应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41-149., doi: 10.6049/kjjbydc.2023100399.
    Yan Ruili, He Jianhua, Ding Donghong. The Influence of Platform Leadership on Employee Intrapreneurial Behavior: A Dual Mediation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41-149., doi: 10.6049/kjjbydc.2023100399.

    分享
  • 综述
  • 陈旭升, 曲乐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50-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401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服务主导逻辑形成,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服务战略、产品—服务系统、数智联动不同服务阶段对制造业的影响,基于个体和系统整合视角将12聚类划分为4个主题。研究发现:①数智服务中“数”与“智”具有不同特征,两者相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升级;②构建“动因—机理—绩效”理论框架,发现用户需求响应是数智服务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生产系统和服务过程并行重构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共同推动制造业服务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③数智服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要素融合、精益化与全过程服务具有促进作用。为厘清数智服务特征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

    陈旭升, 曲乐晴. 数智服务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研究:理论框架与未来趋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5, 42(1):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4010057.
    Chen Xusheng, Qu Leqing.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telligence Services on Manufacturing Upgrad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Future Trend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5, 42(1):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401005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