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马海燕,郭迎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50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发投入波动性研究是研发管理领域新兴的热点议题。在目前聚焦研发转换对组织绩效促进作用的研究中存在幸运者偏差现象,即成功实现转换的企业绩效得以提升,但作为一种剧烈的组织变革,也有企业因研发转换而失败。基于间断平衡理论,选取1002家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研发投入数据,实证检验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的关系,从技术能力和同构压力视角考察两者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研发转换跨越强度与组织失败可能性正相关;技术能力在利用式研发向探索式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成功企业的同构压力对探索式研发向利用式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的关系起“倒U型”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研发管理研究,并为企业制定研发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马海燕,郭迎迎. 研发转换与组织失败:技术能力和同构压力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9.,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426.
    Ma Haiyan,Guo Yingying. R&D Transition and Organizational Failure:the Moderating Roles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Isomorphic Pressur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9.,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426.

    分享
  • 姚威,储昭卫,胡顺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0-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6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TRIZ在宣传中被誉为创新“点金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毁誉参半。为回答TRIZ是否真的能够“点石成金”,对TRIZ的适用性、工具效果和综合效益进行研究。基于浙江省148个TRIZ应用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第一,TRIZ行业适用性广,能够实现多样化目标;第二,不同TRIZ工具效果差异较大,技术矛盾与40条发明原理是最有效的TRIZ工具,概念方案中有37.73%都与之相关,运用该工具平均每产生3.98个概念方案就会生成一个解决方案;第三,TRIZ工具的经济效益和知识效益比社会效益更显著。据此,工程师应根据问题和任务需求灵活选择TRIZ工具,对效率不高的TRIZ工具进行优化,重视和提高TRIZ的社会效益。

    姚威,储昭卫,胡顺顺. TRIZ真的是创新“点金术”吗——对浙江省TRIZ应用效果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0-19.,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608.
    Yao Wei,Chu Zhaowei,Hu Shunshun. Is TRIZ Really an Innovative “Midas Touch”: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RIZ Based on Zhejiang Provi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0-19.,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608.

    分享
  • 孙冰,徐杨,康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20-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506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热点,已有大量基于“波特假说”的实证研究。然而,对于环境规制工具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而且,从理论上讲,“波特弱假说”涉及双重外部性问题,即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需要环境规制和知识产权保护合力解决,而知识产权保护未引起普遍重视。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2004-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基于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的动态门槛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在环境规制工具影响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3类环境规制工具对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以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而言,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跨过第一门槛值呈现由负向抑制到正向促进的阶段性突变趋势;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跨过第二门槛值呈现由正向促进到负向抑制的阶段性突变趋势;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介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对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

    孙冰,徐杨,康敏. 环境规制工具与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双门槛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20-2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652.
    Sun Bing,Xu Yang,Kang Mi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ools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ouble Threshold Eff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20-2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65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喻登科,黄小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29-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50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时代,加强与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是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将企业层面的知性管理理论引入城市治理,提出市域知性管理理念,构建市域知识资本与性格特质评价体系以及耦合协调度测量模型,以中国内地30个省会城市或直辖市为对象,实施知识资本与性格特质评价及耦合协调度实证测量;然后,采用线性回归、岭回归分析模型与Sobel检验程序,测量市域知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关系,证实知识资本、性格特质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积极影响;最后,从市域知性管理视角提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喻登科,黄小彦. 市域知性管理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29-3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545.
    Yu Dengke,Huang Xiaoyan. Influence of City Intellectual Managemen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29-3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545.

    分享
  • 伦晓波,韩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39-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5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伦晓波,韩云.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吗——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39-4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174.
    Lun Xiaobo,Han Yun. Does China′s OFDI Improve Green Innovation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39-4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174.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赵玉林,刘超,潘毛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49-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60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赵玉林,刘超,潘毛毛. R&D资源错配与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49-59.,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715.
    Zhao Yulin,Liu Chao,Pan Maomao. Misallocation of R&D Resources and Loss of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A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Data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49-59.,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715.

    分享
  • 朱雪峰,王卓,杨蕙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60-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60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0—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引用数据,利用度中心性与结构洞指标揭示网络结构演化对技术多元化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两者间联合效应对技术多元化两个维度(核心技术和非核心技术)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非核心技术情况下,相对于能力获利策略,创新主体更倾向于控制知识外溢风险;核心技术情况下,创新主体不仅占据结构洞中介位置获取信息资源,还通过提高异质性知识的吸收转化能力形成路径依赖,降低核心技术能力僵化性从而获得潜在收益。此外,度中心性对核心技术存在三重门限效应,对非核心技术存在显著双重门限效应。结构洞对非核心技术具有倒U型影响关系,对核心技术存在显著双重门限负向作用。最后提出加强核心技术识别与挖掘、非核心技术探索以及注重不同门限区间技术溢出调节作用等策略。

    朱雪峰,王卓,杨蕙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网络结构对技术多元化的影响——技术结构的门限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60-68.,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525.
    Zhu Xuefeng,Wang Zhuo,Yang Huixuan.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EIT Industry Network Structure on Technology Diversification:based on the Threshold Effect of Technical Struc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60-68.,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525.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高明华,刘波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69-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90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13—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考察公司内外部治理因素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自愿性信息披露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②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机制影响自愿性信息披露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市场化进程、非国有产权性质、高管股票激励能够强化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而控股股东持股、董事会结构、董事会行为、高管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不显著;③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能够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和外部融资约束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高明华,刘波波. 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69-79., doi: 10.6049/kjjbydc.2021090199.
    Gao Minghua,Liu Bobo.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Path of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69-79., doi: 10.6049/kjjbydc.2021090199.

    分享
  • 李奉书,徐莹婕,杜鹏程,徐建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80-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80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推广,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必须组建联盟关系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创新联盟理论,构建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框架,通过对451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①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知识流动在联盟管理能力与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知识重构能力调节联盟管理能力与知识流动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李奉书,徐莹婕,杜鹏程,徐建中. 数字经济时代下联盟管理能力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影响——知识流动的中介作用与知识重构能力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80-90.,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516.
    Li Fengshu,Xu Yingjie,Du Pengcheng,Xu Jianzhong. The Impact of Alliance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n Enterprise Disrupt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r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80-90.,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516.

    分享
  • 李巍,明荷汶,庞青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91-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807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路径依赖是在位企业实现数字创业面临的必然挑战,而对企业如何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克服路径依赖,现有研究并未形成明确的观点。基于组织免疫理论,遵循抑制—免疫分析思路,从战略联盟和资源拼凑内外视角探究公司数字创业中克服路径依赖的免疫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路径依赖对公司数字创业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战略联盟与资源拼凑均能够对路径依赖的抑制作用产生免疫效应,但针对路径依赖的3个表现维度,战略联盟与资源拼凑发挥的免疫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李巍,明荷汶,庞青丹. 路径依赖对公司数字创业的抑制及免疫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1080793.
    Li Wei,Ming Hewen,Pang Qingdan. The Study on the Inhibition and Its Immune Mechanism of Path Dependence on the Corporate Digital Entrepreneu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1080793.

    分享
  • 李志广,李姚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01-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已注册通过的65家科创板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与评价,然后利用fsQCA方法探讨创新效率提升的前因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我国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整体表现欠佳,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中的政策环境、人才环境和金融支持正向促进企业创新效率提升,产业环境和金融中介市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不确定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补贴和城市研发环境导致企业创新投入冗余增加,不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实现路径由政策环境主导型和中介市场主导型构成,城市创新环境失衡、产业环境与金融支持缺失是造成部分企业创新效率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系统分析外部环境规制对科创板上市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基于组态视角解释企业提高创新效率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创企业创新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李志广,李姚矿. 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有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吗——来自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01-111.,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57.
    Li Zhiguang,Li Yaokuang. Is Urba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Listed Companies on STAR Market Boar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01-111.,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57.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姚艳虹,谌逸娴,陈欢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12-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组织搜寻理论和战略协同理论,探讨元素—架构双元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战略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元素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架构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具有线性正向影响,双元知识搜寻平衡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搜寻策略与创新战略存在适配性:探索式创新正向调节元素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对架构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应用不显著;利用式创新正向调节架构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对元素知识搜寻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拓展了外部知识搜寻研究视角,可为企业合理选择知识搜寻策略和创新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姚艳虹,谌逸娴,陈欢欢. 元素—架构双元知识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创新战略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12-12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859.
    Yao Yanhong,Chen Yixian,Chen Huanhuan. The Affect of Component-architecture Knowledge Search and Its Ambidexterity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novation Strate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12-12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859.

    分享
  • 胡谍,佘茂艳,杨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21-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63家美国医药上市企业和173家中国医药上市企业发明专利为样本,研究企业多维知识搜寻结构与创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不同搜寻结构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尤其是同时沿着多个维度进行远距离知识搜寻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质量;②各维度远距离搜寻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不同,在中美医药企业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③对美国医药企业而言,知识搜寻的3个维度对创新质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认知维度>时间维度>地理维度,而中国医药企业则是认知维度>地理维度>时间维度。

    胡谍,佘茂艳,杨雪. 企业外部知识搜寻多维结构与创新质量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21-13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549.
    Hu Die,She Maoyan,Yang Xu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s of External Knowledge Search and Innovation Qua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21-13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549.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邵颖红,丁琴,鲍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31-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2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如何选择合适的创新策略,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以市场化水平和内部控制为调节变量,基于2014—2017年中证高新技术企业指数成分股数据,研究CEO权力强度与企业双元创新投入决策关系,结果发现:CEO权力强度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相较于利用式创新投入,结构权力对探索式创新投入的抑制效应更显著,所有制权力、专家权力和声誉权力对探索式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更显著;相较于探索式创新投入,市场化水平对CEO权力强度与利用式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更显著;相较于利用式创新投入,内部控制对CEO权力强度与探索式创新投入的调节效应更显著。结论拓展了CEO权力与双元创新研究领域,可为企业利用CEO权力调节双元创新投入水平提供实践指导。

    邵颖红,丁琴,鲍晴. CEO权力强度与企业双元创新投入决策——市场化水平及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31-140.,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220.
    Shao Yinghong,Ding Qin,Bao Qing. CEO Power Intensity and Enterprises' Ambidexterity Innovation Investment: the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ization Level and Internal Contro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31-140.,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220.

    分享
  • 侯飞,粟郁,张紫萱,祁明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41-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403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团队创业成为主要创业形式,创业团队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成为创业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将变革型领导和团队创新效能感纳入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团队创造力关系模型中,构建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以珠三角高新科技园区创业团队为调研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研究创业团队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创业团队异质性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正向影响;团队创新效能感在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团队创造力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在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团队创新效能感的关系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变革型领导在创业团队异质性与团队创造力关系中发挥有中介的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通过团队创新效能感的中介实现。

    侯飞,粟郁,张紫萱,祁明德. 创业团队异质性真能促进团队创造力提升吗——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41-151.,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393.
    Hou Fei,Su Yu,Zhang Zixuan,Qi Mingd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Heterogeneity on Team Creativity: 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41-151.,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393.

    分享
  • 王聪颖,赵曙明,秦伟平,丁明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52-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6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团队模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形式,然而,“不能同甘也不能共苦”使得大部分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其合作前期就发生决裂甚至解散。关于大学生创业团队凝聚力如何产生,受哪些因素影响,其形成机理是什么等问题,目前少有考察。运用扎根理论,通过对6组创业团队24个团队成员的深度访谈,挖掘出“认可共同利益”等17个子范畴和“工作事件的影响”等5个主范畴,构建工作事件工作环境的激活—认知评价—情感反应—态度形成理论模型,并运用情感事件理论和情绪归因理论分析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增强创业团队凝聚力的外部干预措施。

    王聪颖,赵曙明,秦伟平,丁明智. 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凝聚力影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4):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402.
    Wang Congying,Zhao Shuming,Qin Weiping,Ding Mingzhi.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eam Cohesion of Under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Team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4):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106040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