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吗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检验

伦晓波,韩 云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上海 201209)

摘 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转型给中国承担新使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基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特征,研究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随着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升而显著增强,且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对外直接投资;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溢出;经济增长;互联互通

Does China′s OFDI Improve Green Innovation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Lun Xiaobo, Han Yun

(School of Finance,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China is devoted to building a dual circul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 in which domestic economic cycle plays a leading role whil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ycle remains its extension and supplement. On the one hand, we consolidate domestic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mentum. On the other hand, we actively promote a new pattern of high-level opening-up and respond to the adverse impact of anti-globalization. In particular,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re obvious to all.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have shown stronger cooperation intentions and development resilien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OFDI, how China′s OFDI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of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has become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at needs to be resolved urgently. Thu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four research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China′s OFDI on green innovation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2) What functional mechanism brings about these effects? (3)Will the level of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and China promote the effects of China′s OFDI? (4)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in countries of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will help clarify China′s role i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provide new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ased on a panel data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between 2003 and 2019, the paper utilizes advanced econometric measures such as fixed effects and mediating effect model to answer the four questions and accomplish its obj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employ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to eliminate the endogeneity problem of the model. It also replaces measurement indicators in order to check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China′s OFDI has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green innovation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he mechanism test shows that China′s OFDI mainly plays its role through the green technology spillover mechanism and economic growth mechanism. The effect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he connectivity and the effect mainly occurs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This conclusion is still valid after replacing measurement indicators and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s. The 2SLS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o produce unbiased results. China′s OFDI is instrumented with historical mutual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The research clarifies China′s role i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green recovery and maintaining a virtuous circl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when the global governance structure changes.

This paper seeks to make the following contributions based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First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y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China′s environment, confirming the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s of China′s OFDI. These studies ignore the effects of China′s OFDI on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literature, this paper innovatively studies the effect of China′s OFDI on green innovation i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China′s OFDI. Second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n how China′s OFDI affects green innovation in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of green development. Finally, based on the level of connectivity and income, this paper discusses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of China′s OFDI, which provides ideas for formulating differentiated green innovation cooperation programs.

This paper gives the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 First, the improvement of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in all respects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ole of China′s OFDI. Specifically, on the one hand, we need to concentrate resources to accelerate breakthroughs in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On the other hand, we need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a new round of industrial chain transition, build an innovation chain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empowe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reen innovation. Second, connectivity has profoundly affected the effects of China′s OFDI. We need to promote connectivity which in all respects requires both hard connectivity such a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oft connectivity to build a green community of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Third, China′s OFDI has differentiated effects on green innovation in countries with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therefore it requir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th full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ource endowments,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DI; Green Innovation; Green Technology Spillover; Economic Growth; Connectivity

DOI10.6049/kjjbydc.202105017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2)04-0039-10

收稿日期:2021-05-08

修回日期:2021-06-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ZH113,20YJCZH040);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ZZLX19035,ZLX19029)

作者简介:伦晓波(1986-),女,山东临沂人,博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对外直接投资、绿色技术创新;韩云(1981-),女,河南南阳人,博士,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本文通讯作者:韩云。

0 引言

面对新冠疫情和环境问题给经济带来的双重挑战,“绿色复苏”的呼声越来越高,使得各国在经济刺激政策中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考量因素,以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中国正致力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通过完善创新体系,发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夯实国内高质量发展动能;另一方面,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推动中国跨国公司塑造自主可控的高水准产业链,以应对后疫情时代产业链断裂甚至脱钩等逆全球化的不利冲击。这也意味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绿色发展中将可能承担更大使命。因此,明晰“一带一路”对于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的意义成为重要议题。

伴随经济全球化以及环境污染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道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产生的环境效应分析,涵盖对外开放、环境与绿色发展等方面。经典研究认为,国际贸易影响环境的机制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三部分[1],这同样适用于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环境的传导路径。在规模效应方面,伴随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自然资源等要素投入增大和生产规模扩大,但也可能引发过度投入和更多污染排放。学者们针对结构效应的研究认为,跨国公司基于成本节约目的,将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低环境标准国家[2],但外商直接投资也会通过提高东道国生产效率带动产业升级[3]。有研究从技术效应方面肯定了其给东道国带来的环境改善效果[4-7],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的环境友好型新技术、国际环保标准等可以通过学习效应、示范效应,促进东道国环境改善。

实际上,FDI的环境效应可能受其它因素影响,进而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一是环境规制因素。FDI的影响与环境规制类型、程度密切相关,适当的环境规制有助于提升FDI绿色发展效率[8-9]。二是FDI规模。FDI与环境污染关系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这是因为初期FDI主要发挥绿色技术优势,产生“污染光环”效应,随着FDI规模扩大,内外资技术逐渐趋同,FDI带来的环境污染物影响超过技术改进效应[10]。三是经济集聚程度。由FDI引致的经济集聚会通过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技术进步3个渠道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但是当集聚过度时,会产生拥挤效应,加剧环境污染[11]。FDI的影响既与东道国吸收能力密切相关,也因为FDI来源国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同时,现有研究较多聚焦分析中国OFDI对国内技术创新的影响,认为中国的OFDI促进了国内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影响机制主要包括产业转移机制、母国高端生产环节聚集、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机制[12],且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受到制度质量的影响[13]。但也有研究认为,中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并受到OFDI结构的约束[14]

随着中国OFDI的迅速发展,其对沿线国家环境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争议问题。“污染转移论”认为,中国企业在国内日益严格的环境规制压力下,会将污染产业转移到沿线国家,尤其是环境治理欠佳的国家,从而产生“逐底竞争”[15]。进一步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会破坏生态系统稳定,导致沿线国家面临新的环境风险[16]。这些研究主要是理论性分析,尚未有实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但事实上,中国OFDI会产生积极的“污染光环”效应。首先,中国OFDI项目主要为信息技术等环境友好型项目,投资主体聚焦资质良好的企业,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感强、绿色技术水平高,在项目实施中会产生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其次,中国OFDI与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形成良性互补,符合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助于沿线国家推动低污染、低耗能产业发展[17];最后,中国OFDI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对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效果受沿线国家内化先进技术能力的影响。当沿线国家经济规模较大或者人力资本较为充裕时,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更显著[18]

可见,已有研究视角多元化、成果丰富,为进一步分析打下了重要基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态势强劲,各国展现出更强合作意向和发展韧性,成绩有目共睹。那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和引领者,中国OFDI能否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是否会对中国OFDI效应产生促进作用?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有何差异?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厘清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中的作用,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形成更高质量的国际合作新生态提供经验证据。

本文的贡献包括:首先,从研究视角看,绿色技术创新是突破环境压力的关键[19],是一国或地区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不断提高沿线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区域又好又快地发展,为“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提供关键支撑。本文系统研究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为理解中国OFDI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其次,从影响机制看,已有研究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时,主要借鉴传统的对外贸易和跨国对外投资理论,并未考虑对外直接投资呈现的新特征和绿色发展背景对传导机制的影响。事实上,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绿色发展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动机、体系等发生了深刻改变,本文将结合新时代背景,对中国OFDI影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机理作出全面阐述。最后,本文基于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合作水平以及沿线国家收入水平,探讨中国OFDI的差异化作用,发现互联互通合作水平提高有利于中国OFDI效应发挥;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改善效应主要体现在高收入组国家,这为制定和完善差异化的绿色技术创新合作方案提供了思路。

1 中国OFDI的特征事实与内在机制

1.1 中国OFDI的特征事实

如同全球环境治理历史,许多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历了“先污染再治理”的渐进历程。最初,发达国家是以大规模转移污染产能作为节约成本以及母国产业升级渠道。以史为鉴,全球转变发展理念,开始探索兼顾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与绿色发展背景同步,相较于传统的对外贸易和跨国对外投资理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新特征。从三次产业布局看,第三产业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被认为是最“绿色”的产业,表明中国OFDI更加聚集于低污染、低耗能产业。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第三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球水平,也远远高于世界制造业强国、全球最大对外投资国的日本,同时,也超过了欧盟和美国。进一步,近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70%以上。2019年末,中国OFDI存量的80%集中在服务业,反映出中国OFDI一直主要投资于第三产业的重要特征事实,这对沿线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形成重要支撑。

制造业被认为是最易产生环境问题的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制造业分布特征看,2019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在整个制造业投资中占31%。由于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对技术进步以及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尤其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中国对制造业的投资将顺应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趋势。同时,从比较优势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发展梯度差异大,要素禀赋的互补性强,进而构成中国OFDI技术外溢的现实基础。

从区域结构看,2019年末,中国东部地区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为6 409.4亿美元,占地方存量的81.6%。其中,广东、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天津、福建分别占地方存量的22.71%、16.59%、9.38%、8.39%、7.94%、6.94%、3.56%、2.42%,共计77.93%,这些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能够发挥正向的技术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

另外,从企业特征看,2019年末,在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占50.1%,仍然是中国OFDI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不仅在资源、技术等方面占据优势,还能够助力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如更加积极地履行环境责任、帮助某些国家提升技术水平等。从世界500强数量看,中国企业数量位居第二,这些企业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骨干力量[20]

最后,从绿色技术创新实践看,中国在绿色领域高速前进并逐渐引领全球:在能源生产、传输或分配领域,中国是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第一大国,拥有多项关键商用技术;在绿色交通领域,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指数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共享单车与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民众绿色出行;中国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数字技术等优势,应对气候变化。随着中国绿色发展政策与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站在人类共同发展的高度倡导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以及国内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并以“授之以道、以渔次之、以鱼再次”的方式成为全球治理的领导者[21]

中国OFDI具有的行业特征、区域特征、企业特征、绿色发展实践等启示我们,中国OFDI具有典型的绿色特征,具备发挥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的条件。

1.2 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

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背景下,中国OFDI的环境、动机、体系等发生了深刻改变,结合新时代背景、中国OFDI的特征事实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国OFDI影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机理可以概括为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两条主线。

首先,绿色技术溢出机制。根据Keller[22]的研究,90%的技术进步源自技术扩散,85%以上的技术扩散源自技术溢出。自国际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盛行,中国倡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企业通过跨境投资等活动,将生产环节布局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生产环节联结形成产业链体系。进一步,产业链适配企业聚集成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当产业链集群形成后,中国OFDI通过水平溢出、垂直溢出、绿色社会资本、吸收能力等,将中国绿色技术优势和沿线国家转型需求有机结合,对沿线国家形成绿色技术溢出。水平溢出主要包括学习效应、技术人员流动效应、竞争效应。从学习效应看,中国OFDI为沿线国家企业带来学习机会,通过“边学边干”,积累技术经验。“中国智造”、“中国绿色制造”等叠加效用的出现表明中国绿色技术扩散的客观条件已然成熟;从技术人员流动效应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向当地劳动者提供技术培训,当这些雇员流向当地企业时,技术会随人力资本流向当地企业;从竞争效应看,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打破东道国市场垄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垂直溢出主要通过关联效应发挥作用。沿线国家企业进入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产业链,通过购买原材料、中间品(后向联系)和出售中间品(前向联系)[23]等关联行为产生技术外溢。绿色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社会网络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资源与能力,社会网络成员的创新信息会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进行扩散,传导至沿线国家。从吸收能力看,伴随技术溢出,沿线国家借助绿色社会资本对溢出技术进行吸收。沿线国家吸收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绿色发展效应。从实践看,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技术交流、转移、示范、推广基地、园区以及平台,推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扩散。

其次,增长机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增加,直接驱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会从以下3个方面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一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会催生一国或地区产生更高层次的绿色产品需求、生态健康需求与绿色技术需求。二是伴随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成为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利益相关者会更加重视绿色产品[24],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也会在供应链中纳入环境因素的考虑。伴随跨国公司推行绿色供应链,当地企业会加速达到绿色技术标准,以获取进入绿色供应链的机会。三是当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传统生产要素的经济驱动力减弱,政府会进行角色转换,投入更多资金促进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绿色经济转变。

综上,中国在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同时,通过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从“利”到“义利”的有机结合和平衡。据此,本文提出两个假设:

H1:中国OFDI显著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

H2:中国OFDI可以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促进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说明与样本来源

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绿色技术创新数据来自世界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沿线国与中国的初始建交时间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研发支出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其它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制度始建于2003年,因此以2003-2019年作为样本研究期。除中国外,“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包括67个沿线国家,考虑到有些国家个别年份数据缺失,最终得到的最大有效样本量为495个。

2.2 变量定义与测算

(1)绿色技术创新(lnEP)。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衡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法。该方法包括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前者主要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即利用具体生产函数测算投入产出效率;后者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不需要假定具体函数形式。由于绿色要素主要以污染物排放等产出形式存在,主流做法是构建方向性距离函数(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s,DDF),将绿色要素作为非期望产出。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方法看,已有研究多采用最前沿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但以DEA为代表的方法测度的是绿色效率水平,并不能完全等价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指标法。按照创新阶段划分,创新可以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基于此,研发支出和专利可作为衡量创新的指标,在创新文献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创新投入不一定转化为创新产出,专利产出能有效衡量创新能力[25]。因此,本文采用绿色专利指标反映绿色技术创新。

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度量主要基于3个专利体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绿色技术专利体系(ENV-TECH)、世界知识产权局(WIPO)发布的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分类)中的绿色专利、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与欧洲专利局(EPO)共同发布的合作专利分类法(CPC)中的绿色技术Y-02专利。本文采用的沿线国家绿色专利数据来自于世界知识产权局,该绿色专利数据具有以下优点:首先,与根据专利分类手工检索的数据相比,绿色专利数据是采用世界知识产权局的算法收集的,更加公正、客观、全面。其次,该数据库的绿色专利信息更新及时,时效性强。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以研发支出占GDP比重(rd)作为替代变量进行稳健性回归。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包括存量和流量两种,由于存量数据较为平稳,能规避短期突发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存量数据作为关键解释变量。同时,为保证结果的稳健性,以流量数据(OFDIL)作为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流量数据存在负值,采用当年没有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替换,将负值处理为零。

(3)控制变量。参考已有研究,控制其它可能影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因素,如对外贸易(trade)、利用外资水平(FDI)、产品集中度(concent)、公众监督(supervise)、人力资本(human)。就上述控制变量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而言,对外贸易可能会给沿线国带来先进技术,从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利用外资水平可刻画其它来源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的影响;产品集中度可刻画行业风险,集中度越高,行业风险越大,从而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带来负面影响;公众监督通过对污染行为进行约束,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4)影响机制变量。中国OFDI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作用于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一方面,采用绿色技术溢出指标(Spill)衡量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的绿色技术溢出。另一方面,中国OFDI通过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促进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采用GDP的自然对数(lnGDP)衡量经济增长,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采用调整后国民净收入的自然对数(lnNNI)进行稳健性分析。调整后的国民净收入是剔除固定资本消耗和自然资源损耗后的净收入,能有效衡量沿线国家收入水平,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替代性指标。

(5)差异化分析变量。“一带一路”倡议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多维度互联互通机制作为主线。互联互通的推进,为中国OFDI发挥作用提供了支撑。因此,采用互联互通合作度排名(lnRnk)考察互联互通的调节作用。同时,沿线国家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学习、消化、吸收绿色技术的能力不同。因此,通过构建收入组别指标(income),将沿线国家按收入水平划分为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两组,考察中国OFDI对不同收入组别国家影响的差异性。

(6)工具变量。中国OFDI可能会选择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的沿线国家进行投资,使得回归结果可能面临内生性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中国与沿线国家历史互信关系(lndiplo)作为工具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变量说明见表1。

2.3 计量模型设定

2.3.1 基准回归: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

本文考察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已有研究,基准模型设定如式(1)所示。

lnEPit=β0+β1OFDIit+βXit+μi+εit

(1)

其中,lnEP是被解释变量,代表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OFDI是关键解释变量,是中国对第i个国家第t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沿线国家GDP的比重。X是能解释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控制变量集,具体如表1所述。μi为个体固定效应,控制没有观测到的个体特征的影响。

表1 变量说明

Tab.1 Descriptions of the variables

变量类型 符号 变量名 解释被解释变量lnEP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专利的自然对数rd研发支出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核心解释变量OFDI中国OFDI存量中国OFDI存量占沿线国家GDP的比重(%)OFDIL中国OFDI流量中国OFDI流量占沿线国家GDP的比重(%)控制变量trade对外贸易贸易额(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DI利用外资水平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占GDP的比重(%)concent产品集中度进口产品集中度指数,数值越接近1,表明一国进口市场越高度集中,行业风险越大supervise公众监督公众话语权和责任百分等级的自然对数human人力资本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影响机制变量Spill绿色技术溢出中国OFDI给沿线国家带来的绿色技术溢出lnGDP经济增长GDP(百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格)的自然对数lnNNI国民净收入调整后国民净收入(百万美元,2010年不变价格)的自然对数差异化分析变量lnRnk互联互通合作度排名从政策沟通度、设施联通度、贸易畅通度、资金融通度、民心相通度5个维度综合评价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合作水平并进行排名,排名越靠前,表明合作程度越密切income收入组别将沿线国家按收入水平划分为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两组工具变量lndiplo历史互信关系样本期与沿线国家初次建交时间差值的自然对数

2.3.2 绿色技术溢出机制

参考欧阳艳艳等[26]的研究,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溢出的计算公式为:

(2)

式中,Spillit代表中国OFDI带来的技术溢出。OFDIit是第i个国家吸收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S为中国研发支出,K是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以研发支出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比值作为权重,反映单位资本研发密度。

2.3.3 增长机制

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增长机制。中介效应检验采用以下模型组表示:

lnEPit=β0+β1OFDIit+βXit+μi+εit

(3)

lnGDPit=δ0+δ1OFDIit+δXit+μi+εit

(4)

lnEPit=φ0+φ1OFDIit+φ2lnGDPit+φXit+μi+εit

(5)

根据温忠麟等[27]的研究,采用依次检验法进行检验,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式(3)检验中国OFDI是否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此时,系数β1代表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总效应。如果显著,则进入第二步,根据式(4)检验中国OFDI是否影响经济增长,如果显著,则进入第三步,将中国OFDI和经济增长变量都纳入进行回归,观察经济增长指标系数是否显著,若显著,则观察中国OFDI系数是否显著,如果中国OFDI系数不显著,说明是完全中介效应,如果中国OFDI系数显著,说明是部分中介效应。此时,系数φ1代表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效应,δ1*φ2代表中介效应。

2.3.4 互联互通合作水平的调节作用

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互联互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个方面。政策沟通有助于沿线各国深入理解绿色“一带一路”倡议,并在制度上提供更多政策性支持。由于意识形态、制度、文化等不同,以及相关发达国家的警惕、阻挠,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方向、目的有所顾虑。绿色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有助于降低与沿线国家的认同差异,加强绿色合作;设施联通可以减少技术扩散的地理边界限制,为隐性知识传播提供更方便的沟通渠道;贸易畅通有助于沿线各国贸易、投资便利化;资金融通有助于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提供资源保障;民心相通有助于沿线国家民众认可、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检验如式(6)所示。

lnEPit=β0+β1OFDIit+β2lnRnk×OFDIit+βXit+μi+εit

(6)

lnRnk是互联互通合作度排名指标,从政策沟通度、设施联通度、贸易畅通度、资金融通度、民心相通度5个维度综合评价沿线国家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合作水平并进行排名。lnRnk具有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固定效应会吸收其水平项。交乘项是lnRnk与OFDI的乘积,如果交乘项系数为负,则排名较靠前,即互联互通合作水平较高,中国OFDI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也较显著。

2.4 数据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平均来看,沿线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未取对数前的绿色技术创新均值仅为208.86,同时期的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均值是3 473.82,从平均意义上,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OFDI惠及沿线国家有较大空间;从绿色技术创新的标准差看,不同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

表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variables

符号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lnEP2.5301.8930.6938.373rd1.0831.0500.0314.953OFDI0.5532.095032.62OFDIL0.0940.27203.571trade113.369.0222.75444.2FDI4.4336.211-16.0755.49concent0.1150.0520.0450.458supervise3.6440.863-0.7084.496human68.404.45952.6985.75Spill0.0260.10501.658lnGDP11.921.5648.24615.66lnNNI11.821.5088.17015.43lnRnk3.0460.98104.094lndiplo3.4760.5592.3984.248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OFDI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

表3显示了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回归结果。表3(1)展示了只加入核心解释变量中国OFDI存量比重(OFDI)与个体效应、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见,OFDI系数显著为正;表3(2)是加入所有控制变量后的结果,由此可见,随着控制变量的加入,模型解释力显著提升,估计结果也更加精确,即OFDI系数显著为正。回归结果说明:中国OFDI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从经济含义看,根据表3(2),中国OFDI比重每提升1个单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就提升20.1%,经济意义显著,与假设H1相符。

表3 中国OFDI与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回归结果

Tab.3 Effects of China′s OFDI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on green innovation

注:括号里的数字为稳健标准误;*、**、***分别代表在10%、5%、1%的水平下显著,下同

变量(1)(2)OFDI0.097***0.201***(0.025)(0.039)trade0.005**(0.002)FDI-0.005(0.004)concent-1.414**(0.690)supervise-0.698**(0.314)human0.046(0.058)常数项2.494***1.508(0.014)(4.125)个体效应控制控制r2_w0.0400.106

从控制变量看,对外贸易显著促进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其它国家对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效应不显著;随着产品集中度提高,行业风险增大,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下降;公众监督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负向效应,公众监督对环境治理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相反,可能存在企业利用社会舆论“作秀”或者逃避环境责任。

3.2 中国OFDI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1)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从前文实证结果可知,中国OFDI显著促进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那么中国OFDI发挥作用的机制是什么?根据前文的理论机制分析可知,中国OFDI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增长机制作用于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表4(1)对绿色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来自中国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与假设H2相符。

(2)增长机制。中国OFDI显著促进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增长机制。表4(2)、(3)是增长机制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根据表4(2),中国OFDI显著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中国OFDI存量比重每提升1个单位,沿线国家GDP就提升17%,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都显著。根据表4(3),中国OFDI和经济增长指标都加入回归时,两者仍然显著为正,但中国OFDI系数显著下降,说明经济增长指标在中国OFDI影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上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占30.53%。这表明中国OFDI通过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实现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与假设H2相符。表4(4)、(5)采用lnNNI进行稳健性分析,结果保持一致。

表4 中国OFDI与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机制检验

Tab.4 Mechanism of China's OFDI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on green innovation

变量绿色技术溢出机制(1)增长机制(2)(3)增长机制:替代性指标(4)(5)Spill4.656***(0.783)OFDI0.170***0.139***0.115***0.119**(0.028)(0.044)(0.027)(0.047)lnGDP0.361*(0.190)lnNNI0.784**(0.313)trade0.005**0.0010.005**0.002***0.004(0.002)(0.002)(0.002)(0.001)(0.002)FDI-0.0050.002-0.005-0.002-0.004(0.004)(0.002)(0.004)(0.002)(0.004)concent-1.403**0.265-1.510**0.055-1.479**(0.691)(0.483)(0.594)(0.242)(0.604)supervise-0.699**-0.156*-0.641*-0.002-0.695**(0.314)(0.079)(0.329)(0.100)(0.311)human0.0470.069**0.0210.102***-0.031(0.058)(0.033)(0.053)(0.023)(0.053)常数项1.4577.595***-1.2354.557**-2.213(4.128)(2.510)(4.521)(1.785)(4.384)个体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r2_w0.1050.2510.1260.4850.145

4 差异化作用与稳健性检验

4.1 互联互通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

“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多维度互联互通机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线。表5(1)展示了互联互通合作水平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lnRnk与OFDI的乘积显著为负,说明互联互通合作水平越高,中国OFDI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越显著。

4.2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影响效果

考虑到不同收入组别国家的发展情况不一样,中国OFDI对不同收入组别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具有差异性。世界银行根据国民总收入,将不同国家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本文将低收入、中低收入国家合为低收入组,中高收入、高收入国家合为高收入组,以进一步分析中国OFDI对低收入组、高收入组国家的不同影响。表5(2)、(3)分别是低收入组、高收入组国家样本结果。根据表5(2),中国OFDI对低收入组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根据表5(3),中国OFDI存量比重每提高1个单位,沿线高收入组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就提升23.5%,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都显著。

表5 中国OFDI的差异化作用

Tab.5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of China′s OFDI on green innovation

变量互联互通因素影响低收入组国家高收入组国家(1)(2)(3)OFDI0.691***0.2030.235***(0.202)(0.153)(0.036)lnRnk×OFDI-0.235**(0.088)trade0.006**-0.0070.007***(0.003)(0.014)(0.002)FDI-0.006-0.026-0.003(0.004)(0.068)(0.003)concent-1.668***7.735**-2.039***(0.582)(2.539)(0.381)supervise-0.669**-0.210-0.850***(0.309)(0.431)(0.246)human0.070-0.2100.050(0.064)(0.115)(0.062)常数项-0.80116.4731.772(4.527)(9.478)(4.595)个体效应控制控制控制r2_w0.1230.1340.169

中国OFDI对不同收入组别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可以结合中国OFDI影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机制进行解释。一是绿色技术创新溢出机制。在样本观察期内,低收入组国家绿色专利均值是16.61,高收入组国家绿色专利均值是264.24,两者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差异,且低收入组国家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前沿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吸收能力弱,难以通过内部自主研发消化吸收前沿绿色技术。二是增长机制。受制于发展阶段,低收入组国家针对高层次绿色产品的需求、生态健康需求与绿色技术需求有限,而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水泥等产业虽然具有高污染性,但是在解决就业等问题上有优势,因此在某些国家产业结构中不可或缺,从而不利于环境问题改善。

4.3 稳健性检验

(1)调整代理变量。在主检验中,以绿色专利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OFDI存量占GDP比重作为关键解释变量。为了保证结果稳健,首先,以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6(1)所示。由于世界银行公布的研发支出数据是截至2018年,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此回归样本截至2018年。根据表6(1),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每提高1个单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就提升4.5%,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均显著。其次,以中国OFDI流量占GDP的比重作为关键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进行回归。如表6(2)所示,中国OFDI流量比重每提高1个单位,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就提升69.8%,与主检验结果一致。

(2)工具变量法。选取中国与沿线国家历史互信关系作为中国OFDI的工具变量,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具体地,借鉴邱煜等[28]的研究,搜集中国与沿线国家初次建交时间,计算样本期与初次建交时间差值的自然对数,以表征中国与沿线国家历史互信关系(lndiplo)。理论上,选取历史互信关系作为工具变量的合理性在于:历史互信关系指数越大,表明沿线国家的政治环境、政策、社会环境等都对中国OFDI越友好,从而有助于中国在该国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同时,历史互信关系对沿线国家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来讲,属于外生变量。进一步,第一阶段回归的F值是28.38,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即选取的工具变量有效。表6(3)、(4)分别展示了采用工具变量法时的主回归、第一阶段回归结果。根据表6(3),当采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时,实证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但采用工具变量时系数估计值明显大于不采用工具变量的结果。

表6 稳健性检验:替换指标和工具变量法

Tab.6 Robust test: different indicators and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变量(1)(2)(3)(4)替换指标:研发支出替换指标:中国OFDI流量占比IV第一阶段OFDIL0.698***(0.143)OFDI0.045*0.713***(0.023)(0.220)lndiplo1.160***(0.325)trade0.008***0.006***0.008***-0.008**(0.003)(0.002)(0.003)(0.004)FDI-0.009*-0.005-0.0020.0004(0.004)(0.004)(0.004)(0.004)concent-0.550-1.401*-2.111**1.023*(0.546)(0.700)(0.861)(0.570)supervise-0.366**-0.483-0.819***0.188(0.170)(0.329)(0.275)(0.208)human0.0100.1060.0020.021(0.039)(0.064)(0.037)(0.021)常数项1.049-3.1951.142-5.068***(2.887)(4.513)(2.654)(1.770)个体效应控制控制控制控制F28.38r2_w0.2570.1500.141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全球治理格局变迁之际,国际社会对中国给予了更多期盼。有大量研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证实了中国OFDI尤其是技术型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这些研究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但较少分析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基于此,使用2003-2019年数据,系统考察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为中国促进国际经济良性循环提供价值参考。结果表明,中国OFDI能够显著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渠道分析发现,中国OFDI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溢出机制和增长机制两个渠道显著促进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考虑互联互通合作度以及国家类型的异质性后发现,互联互通合作水平越高,中国OFDI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越显著。就不同收入组别国家来看,中国OFDI主要促进了沿线高收入组国家绿色技术创新。

基于以上结论,为更好发挥中国OFDI正向效应,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完善中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国OFDI显著促进沿线国家绿色技术创新。未来,为更大激发中国OFDI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一是集中资源加快突破前沿技术,既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又要发挥金融资本的引导作用,为前沿技术项目提供资本优先渠道。唯有突破关键技术,才能在更广范围内发挥中国OFDI的正向效应。二是把握新一轮产业链跃迁机会,基于全球视野推动中国跨国公司塑造自主可控的高水准产业链,以产业链为基础,打造创新链,为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赋能。

第二,推动互联互通合作,提升中国OFDI的作用。互联互通合作深刻影响中国OFDI的效用。一方面,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硬联通合作,鼓励中国企业利用基础设施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技术优势,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讯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同时,加快形成金融基础设施合作网络,构建金融保障体系。另一方面,重视软联通合作,与沿线国家共享中国绿色发展理论、实践与中国智慧,打造沿线国家绿色共同体,顺势实现从绿色标准参与者、贡献者到引领者的转变,有效推动“一带一路”整体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第三,制定差异化的绿色技术创新合作方案。中国OFDI对不同收入组别国家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差异化影响,这要求在充分考虑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国际分工、历史条件等基础上进行国际合作。对于低收入组国家,进一步全方位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合作建立绿色低碳示范区,普及、输出绿色发展商业模式、技术、案例,推动并帮助沿线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对于高收入组国家,中国应抓住全球绿色转型升级新机遇,鼓励开展战略资产、前沿技术等各类投资;积极利用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等参与发达国家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以打造绿色伙伴为契机,积极拓展绿色技术领域的研发合作,从而为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开拓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GROSSMAN G M, KRUEGER A B.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1991.

[2] TAYLOR M S. Unbundling the pollution haven hypothesis[J]. The B.E. Journal of Economic Analysis & Policy, 2005,3(2):1-28.

[3] FENG H L.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rm the host country's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EB/OL]. https://ssrn.com/abstract=1479864.

[4] FRANKEL J A. The environment and globalization[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3.

[5] 盛斌, 吕越.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来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12,33(5): 54-75.

[6] 景维民, 张璐. 环境管制, 对外开放与中国工业的绿色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 2014,60(9): 34-47.

[7] 邵朝对, 苏丹妮, 杨琦. 外资进入对东道国本土企业的环境效应:来自中国的证据[J]. 世界经济, 2021, 44(3): 32-60.

[8] 田红彬,郝雯雯. FDI、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效率[J]. 中国软科学, 2020,35(8):179-188.

[9] 黄磊,吴传清.外商投资、环境规制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效率[J].改革,2021, 38(3):94-110.

[10] 谷继建, 郑强, 肖端. 绿色发展背景下FDI与中国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66(9):119-129.

[11] 周杰琦,张莹.外商直接投资、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1):66-82.

[12] 聂名华, 齐昊. 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基于创新价值链与空间关联的视角[J]. 世界经济研究, 2019,38(2):111-122.

[13] 冉启英, 任思雨, 吴海涛. OFDI逆向技术溢出、制度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两步差分GMM门槛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46-53.

[14] 梁圣蓉. 国际研发资本技术溢出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效应[J]. 科研管理, 2019, 40(3):21-29.

[15] TRACY E F,SHVARTS E,SIMONOV E,et al. China′s new Eurasian ambitions: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J]. Eurasian Geography & Economics, 2017, 58(1):56-88.

[16] TEO H C, LECHNER A M, WALTON G W, et 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Environments, 2019, 6(6):72-93.

[17] 刘乃全, 戴晋.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环境效应[J]. 经济管理, 2017,33(12):6-23.

[18] 协天紫光, 薛飞, 葛鹏飞.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21(6):96-110.

[19] 郭捷,杨立成. 环境规制、政府研发资助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省级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0): 37-44.

[20] 王晓红.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7,37(3): 38-52.

[21] 何志鹏, 马文. 领导全球气候治理中国何以可能[J]. 河北法学, 2020,38(7):2-23.

[22] KELLER W.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4, 42(3): 752-782.

[23] POELHEKKE S, PLOEG F V D. Green havens and pollution havens[J]. The World Economy, 2015, 38(7): 1159-1178.

[24] EIADAT Y,KELLY A,ROCHE F,et al. Green and competitive?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strategy[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08, 43(2):131-145.

[25] 贾俊生, 伦晓波, 林树. 金融发展、微观企业创新产出与经济增长——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视角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 2017,60(1):99-113.

[26] 欧阳艳艳, 黄新飞, 钟林明.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J]. 中国工业经济, 2020,37(2):98-116.

[27]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5):731-745.

[28] 邱煜, 潘攀.“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效应及作用机制[J]. 财贸经济, 2019,40(12):96-111.

(责任编辑:胡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