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7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0-06-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华,顾新,王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60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式创新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于一体,对于促进合作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创新主体间目标分歧、利益冲突等关系治理问题影响创新绩效与商业化成败,已成为制约开放式创新实践的主要障碍。基于“知识搜索→知识整合→商业化”的过程管理视角,考察了开放式创新关系治理问题的表现与产生机理,发现解决关系治理问题的关键是维护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间动态均衡,提出了以信任及关系规范为主体的关系治理机制理论框架,并从合作关系的内在规则与外在行为两个方面论证了关系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

    张华,顾新,王涛. 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的开放式创新关系治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653.
    Zhang Hua,Gu Xin,Wang Tao. Relational Governance of Open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Process Management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653.

    分享
  • 蒋士成,李靖,梁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9-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9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既有研发外包组织理论主要基于技术优势企业视角,关注如何治理技术溢出等交易成本,忽视了缺少专利和隐性知识的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时最优研发外包组织选择。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从企业对研发中激励代理方努力与降低渐进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之间的权衡出发,分析委托方如何合作、并购、委托以及新建研发等组织最优选择。结果表明,当委托方技术水平较低时,最优组织将需要给代理方更多控制权以激励其努力,相反,委托方则保留更多控制权以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委托方市场规模通过影响代理方的私人收益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使得委托方愿意放弃控制权以激励代理方努力。新建研发可以看作是委托方通过承担更多时间和风险成本,从而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委托方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委托方通过研发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

    蒋士成,李靖,梁龙. 不完全合同理论视角下渐进性创新的逆向研发外包组织模式、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9-1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62.
    Jiang Shicheng,Li Jing,Liang Long. The Organizations of Reverse R&D Outsourcing for Incremental Innovations,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9-1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62.

    分享
  • 谢丽,丁海欣,赵培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8-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100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往往以市场扩散失败而告终,但当前研究常常围绕成功的创新扩散展开。创新扩散存在多层意义,而不仅仅体现在扩散数量上。在Bass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造考虑竞争与负面口碑影响的多状态创新扩散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不同情境下的创新扩散。仿真结果显示,竞争与负面口碑将从数量和价值角度影响创新扩散过程与结果;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影响因素在类别与品牌层面上的效果并不一致。

    谢丽,丁海欣,赵培忻. 考虑负面口碑的竞争性创新扩散研究:概念框架与仿真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760.
    Xie Li,Ding Haixin,Zhao Peixin. Modeling Competitive Innovation Diffusion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Negative Word-of-Mouth: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Simulation Analysi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760.

    分享
  • 姜秀娟,梁亚琪,高玉峰,张胜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25-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中间人划分为内部联系中间人和外部联系中间人,基于2010-2018年华为公司与中兴通讯发明专利数据,研究发明者中间人角色对二元创新的影响机理。利用Stata软件,对移动面板数据进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联系中间人角色与相关知识多样化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知识多样化与利用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知识多样化具有中介效应;外部联系中间人角色与非相关知识多样化具有正相关关系,非相关知识多样化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非相关知识多样化对外部联系中间人角色与探索式创新关系发挥中介作用。

    姜秀娟,梁亚琪,高玉峰,张胜平. 发明者中间人角色对二元创新的影响——知识多样化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25-32.,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45.
    Jiang Xiujuan,Liang Yaqi,Gao Yufeng,Zhang Shengping. The Influence of Inventor′s Brokerage Role on Du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25-32.,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45.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冯苑,聂长飞,张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33-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10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规模效率、资本投入和社会贡献3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内地2007-2017年28个省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综合指数,运用多种模型对其动态演进、区域差异、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等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发现,样本期内中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高达9.43%,但从低水平跃迁至高水平难度较大,其概率介于20.90%~28.77%间,区域差异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各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存在较为稳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综合指数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最后,提出提升孵化器绩效水平、缩小各省孵化器发展差距的政策建议。

    冯苑,聂长飞,张东.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收敛性与时空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33-42.,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002.
    Feng Yuan,Nie Changfei,Zhang Dong. Convergence and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33-42.,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002.

    分享
  • 陈芳,胡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43-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协调度两个维度界定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利用动态TOPSIS和Theil Index首次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测算,发现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中微降并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及传导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协调度提升均有助于降低绿色发展不平衡程度,而绿色发展协调低效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因此,应以流域思维处理“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提升各省市协调效率,基于绿色发展薄弱环节和短板制约,加快构建统筹管理和协同保护机制,重点做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不平衡趋势的动态监测,设计流域内各省市差异化绿色发展路径。

    陈芳,胡艳.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平衡的阻碍:水平差距还是协调低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43-5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464.
    Chen Fang ,Hu Yan. Green Balancing Development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 Different Level or Low Coordin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43-5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464.

    分享
  • 张志强,乔怡迪,刘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51-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805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基本属性,创新质量决定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质量。科技园区促进区域产业集聚,集聚显著影响科技园区创新,但缺乏对“一区多园”创新质量的综合集聚效应研究。由此,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指标体系,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3种集聚模式的基础上,建立集聚模式对创新质量影响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2006—2017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等相关数据为基础,研究不同集聚模式与创新质量的时空效应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呈现显著时间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各园区创新质量空间集聚存在高-高、低-低等模式并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跃迁。所有园区受到正向显著的专业化集聚影响,大兴-亦庄园受到负向显著的多样化集聚影响,而房山园、密云园和延庆园受到的多样化集聚影响不显著,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东城园、西城园、通州园、门头沟园和顺义园受到市场竞争集聚效应的影响。

    张志强,乔怡迪,刘璇. 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质量的时空集聚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51-59.,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530.
    Zhang Zhiqiang,Qiao Yidi,Liu Xuan. Study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Innovation Quality of Zhongguancun Science Pa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51-59.,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530.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延霖,郭晓川,刘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60-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7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新技术与新知识的高技术服务业跨界融合是传统企业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研发和商业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运用熵指数测度全国各省区高技术服务业与资源型产业融合水平,并利用2014—2017年资源型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检验两大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现阶段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型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但发展态势良好,处于从失调走向协调的转变期;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创新研发效率短期无显著影响,长期存在抑制作用,资源型企业技术能力刚性导致对新技术的排斥,且较大的产业间认知差距削弱了产业间良性互动带来的技术扩散效应;产业融合对创新转化效率呈先抑制、后促进效应,就长期而言,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创新转化推动力;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分别在产业融合与滞后一期创新研发效率及滞后三期创新转化效率的关系中起正向、负向调节作用,表明资源型企业吸收能力构建尚不全面。

    王延霖,郭晓川,刘虹. 高技术服务业与资源型产业融合对资源型企业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60-69., doi: 10.6049/kjjbydc.2019070208.
    Wang Yanlin,Guo Xiaochuan,Liu Hong. Convergence of High-tech Service and Resource-based Industry,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wo-stag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Resource-based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60-69., doi: 10.6049/kjjbydc.2019070208.

    分享
  • 刘林青,陈紫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70-7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90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利用1962―2015年128个国家和地区783个产业出口贸易数据,借助最新发展的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深度剖析中国优势产业组合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优势产业组合存在显著的中心―边缘宏观网络结构特征,且由星型和三角形两种结构依赖所驱动,分别意味着轴式发展路径和链式发展路径。进一步地,动态ERGM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实施的渐进式发展战略存在时间依赖,且呈现出较强的“自稳定性”。结论表明,TERGM能够有效解决产品空间中的结构依赖和时间依赖问题,是系统描述和检验网络演化的有力分析工具,并且透过微观网络构局揭示中国优势产业组合的动态演化机制,为更好地分析产业结构的网络互赖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导。

    刘林青,陈紫若. 中国优势产业组合的动态演化机制研究——基于TERGM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70-78.,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712.
    Liu Linqing,Chen Ziruo. The Mechanism Research on Dynamic Evolution of China's Advantageous Industry Portfolio[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70-78.,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712.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关健,尹静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79-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企业行为理论,以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负向绩效期望差距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的机制差异,以及媒体关注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随着实际绩效和期望目标间负向差距的扩大,企业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大幅度显著增长,且营销投入增长幅度更大;②来自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负向绩效期望差距对两者的影响大于历史负向绩效期望差距的影响,且行业压力和资本市场压力对研发投入、营销投入的影响显著不同;③当绩效不佳企业受到的媒体关注度更高时,负向绩效期望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和营销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

    关健,尹静怡. 负向绩效期望差距是否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与营销投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79-88.,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739.
    Guan Jian,Yin Jingyi. Does the Negative Expectation-performance Gap Promote the R&D Investment and Marketing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79-88.,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739.

    分享
  • 乐国林,王菲,毛淑珍,朱文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89-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能互联推动的第四次产业变革的到来与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近年来一些行业领先的大企业突然崩塌而另一些领先企业则实现了转型与持续成长。组织柔性、开放式创新是影响领先企业实现转型与持续成长的重要因素。引入内向开放式创新作为调节变量,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证实组织柔性是影响领先企业持续成长能力获取的重要因素,其中能力柔性影响最大,文化柔性和结构柔性次之,内向开放式创新则在两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结合单案例研究发现,平台协同、利益共同体机制、市场导向是组织柔性、内向开放式创新促进领先企业持续成长的实践路径。

    乐国林,王菲,毛淑珍,朱文龙. 基于内向开放式创新调节的组织柔性与领先企业持续成长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093.
    Le Guolin,Wang Fei,Mao Shuzhen,Zhu Wenlong. The Study on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and Sustainable Growth of Leading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Moderator of Intro-open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093.

    分享
  • 谭小芳,张伶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99-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40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内设型、合作型两种产融结合类型,以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7年数据为样本,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讨不同产融结合类型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深入分析二者对研发投资与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合作型产融结合,内设型产融结合更能提高企业研发投资水平,内设型产融结合多元化显著强化产融结合对研发投资的支持程度;内设型产融结合能有效调节研发投资的创新产出,更注重引导企业突破性创新,更能提高企业研发投资的商业价值,并且内设型产融结合多元化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作用。最后,提出企业应发展内设型产融结合,注重金融子公司发展模式多元化,提升突破性创新能力,促进研发创新成果商业化、市场化等建议。

    谭小芳,张伶俐. 产融结合类型、研发投资与创新产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99-108.,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764.
    Tan Xiaofang,Zhang Lingli. Types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Combination,R&D Investment and Innovation Outpu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99-108.,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764.

    分享
  • 康益敏,朱先奇,李雪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09-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100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资源能力一体化视角探索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创新绩效的路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引入企业动态能力作为中介机制,以“资源-能力-绩效”为研究范式,构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其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对228份医药企业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在二者因果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利益相关者压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对医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康益敏,朱先奇,李雪莲. 企业社会责任对医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09-116.,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594.
    Kang Yimin,Zhu Xianqi,Li Xueli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Medical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09-116.,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59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范旭,李键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17-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8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揭示财政分权影响社会参与研发投入的规律对于我国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研发投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社会参与研发积极性的影响存在一条由地方政府研发关注度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路径。基于此,以2009—2017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地方政府研发关注度作为中介变量,运用基于Bootstrap方法改进的中介效应模型,就全国、分地区、分时段的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和分地区看,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研发投入的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介效应或直接作用,财政分权程度提高会对地方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研发投入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从分时段看,财政分权对社会研发积极度影响的中介效应不存在时段差异。

    范旭,李键江. 政府关注视角下财政分权对社会参与研发积极度的影响——一个中介效应模型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17-125.,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073.
    Fan Xu,Li Jianjiang. The Impac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Social Participation in 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Concer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17-125.,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073.

    分享
  • 陈晨,张广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26-1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90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03-2016年城市数据样本,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分批次确立的特性,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的整体效应、长期动态效应和批次效应。结合城市创新微观主体构成特性,分析属地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及企业类型异质性对属地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创新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在长短期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越早确立的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国家创新型企业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企业集团作用大于上市公司和一般企业。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陈晨,张广胜. 国家创新型城市对属地创新能力影响效应评估——政策动态过程与政企互动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26-135.,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423.
    Chen Chen,Zhang Guangsheng.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ities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errito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26-135.,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423.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李金生,乔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36-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40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李金生,乔盈.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36-144.,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182.
    Li Jinsheng,Qiao Ying. 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Behavior of R&D Team 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High-tech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36-144.,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182.

    分享
  • 杨锴,周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45-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西湖大学等新型研究机构的兴起,引发新一轮科研人才抢夺战。既有关于科研团队的研究聚焦于成员优选,而对创新能力纵向匹配的关注明显不足。基于优势理论视角,针对外引内联型科研团队创新活动,采用扎根方法,提炼创新能力评估要素,并在个体优势识别方法基础上构建纵向匹配模型,通过案例应用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具体而言,以科研人员优势为导向的纵向匹配模型,在识别外部科研人员个体特征基础上,兼顾了对个体比较和群体模式的考察,进而选拔出符合团队创新能力要求的成员,实现成员之间优势互补和创新协同目标,为解决成员创新优势模糊、成员协作差、创新水平低等问题提供了方法参考。最后,从提升创新能力、保持评价合理性、完善团队优势配置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

    杨锴,周岩. 外引内联型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纵向匹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461.
    Yang Kai,Zhou Yan. Longitudinal Matching of Advantage Alliance Typ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novation Cap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461.

    分享
  • 综述
  • 赵辉,张建卫,张振,衡书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到支撑创造性成就的首要特质源于心智模式,分析心智模式与创造力相关概念的关系,不仅为内隐人格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基础,而且是对创造力研究范畴的深化和拓展。在回顾心智模式内涵及理论基础、相关测量和实验启动范式的基础上,整合心智模式在创造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为创新研究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赵辉,张建卫,张振,衡书鹏. 心智模式及其与创造力相关概念关系研究评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1):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461.
    Zhao Hui,Zhang Jianwei,Zhang Zhen,Heng Shupeng. Review on the Mindse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lated Concepts Concerning Crea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11):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46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