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 38卷 12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综述
科技人才培育
   
科技管理创新
1 梅景瑶,郑刚,朱凌
数字平台如何赋能互补者创新——基于架构设计视角
数字平台如何赋能互补者创新是当前产业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鉴于此,从架构设计视角切入,以阿里云IoT平台、海尔U+平台和华为OceanConnect平台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索数字平台如何有效赋能互补者实现数字创新。研究发现:模块性、分层性和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是数字平台架构设计的关键维度:平台边界资源能够通过不断资源化过程提升平台功能、服务和产品多样性及广度,提升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并通过动态收缩强化对互补者创新的控制,保证互补者创新的稳定性;分层性结合模块性架构设计能够提升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和稳定性,同时强化互补者学习。提炼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关键维度,揭示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对互补者创新的赋能机理,可为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提供基于架构设计的新思路。
2021 Vol. 38 (12): 1-8 [摘要] ( 530 ) [HTML 1KB] [PDF 1652KB] ( 492 )
9 李天柱,李妍,董晓东
基于Serendipity“动力-类型”的技术创新失败挽救机制研究
基于Serendipity类型和动力提出技术创新失败挽救机制的16个理论假设,并通过生物制药产业案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失败挽救有观察者主导的Walpolian型和观察者主导的Merton型两个主流机制,以及理论主导的Merton型、网络主导的Merton型、网络主导的Bushian型和理论主导的Walpolian型4个非主流机制。从挽救动力、类型、动力和类型结合以及挽救机制联合作用等方面对技术创新失败挽救机制进行讨论,最后提出研究结论、理论贡献和未来展望。
2021 Vol. 38 (12): 9-18 [摘要] ( 340 ) [HTML 1KB] [PDF 1441KB] ( 338 )
19 陈良雨
非共识研究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
非共识研究是从事兼具不确定性和创新性且在初期评审专家难以对项目达成一致意见的研究行为或活动。从非共识研究视角探索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其应对策略,可为中国高校破解原始创新问题提供思路。研究发现,非共识研究与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具有紧密联系,其在开辟新的理论疆域、推动原创成果生产、营造包容型创新环境等方面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非共识研究在评价环境、干预行为、学术司法、多元参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因此,在非共识研究视角下,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可以从创新包容的评价机制、构建科学的干预模式、建立开放的申诉程序以及拓展多元支持体系等方面进行尝试。
2021 Vol. 38 (12): 19-24 [摘要] ( 493 ) [HTML 1KB] [PDF 1236KB] ( 350 )
25 罗泽意
学术创业场域中的双重逻辑
对创业型大学的褒贬不一给创业型大学建设和学术创业带来巨大阻力。从“价值—理性—行为”三维框架探索学术创业场域中存在彼此冲突的双重逻辑:知识生产的学术逻辑和知识应用的商业逻辑。同时,采用大学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逻辑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促进两个逻辑的价值融生,增强两个逻辑的通约性,促成两个逻辑的行动互洽。
2021 Vol. 38 (12): 25-31 [摘要] ( 340 ) [HTML 1KB] [PDF 1249KB] ( 335 )
32 胥思齐,席酉民,徐钊,梁朝高
组织能动应对内部制度复杂性的权力机制——基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案例研究
组织如何有效应对内部制度复杂性是目前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虽然认为组织需要能动应对内部制度复杂性并提出一些个体层实现机制,但如何从组织层面整体实现能动应对内部制度复杂性的机制尚不明确。从权力结构出发,通过对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挖掘组织能动应对内部制度复杂性的权力机制模型。结果发现,能动应对内部制度复杂性的关键在于不耦合的认知与实践双重权力结构:组织层级式权力实践结构与网络式权力认知结构不但分别区隔、整合了多重制度逻辑诉求冲突,而且共同激励多重制度逻辑的持续弹性混合,能够有效应对内部制度复杂性。
2021 Vol. 38 (12): 32-41 [摘要] ( 299 ) [HTML 1KB] [PDF 2884KB] ( 469 )
区域科学发展
42 徐君,郭鑫
基于创新力场强的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辐射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为破解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导致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问题,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基于断裂点模型、创新力场强模型和创新辐射力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圈辐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力场强整体以“沪—苏—宁—合—杭—沪”为边界呈圆形网络分布,包括上海创新辐射带、苏州创新辐射带、杭州创新辐射圈、南京创新辐射带以及合肥创新辐射圈等五大核心辐射区;创新力场强分布不均匀,靠近核心辐射区的城市创新力场强密集,受到多重辐射效应,而边缘城市受到辐射效应微弱;周围城市创新要素量对创新力场强具有倍乘效应,可通过增加其创新要素量放大创新辐射效应。
2021 Vol. 38 (12): 42-49 [摘要] ( 381 ) [HTML 1KB] [PDF 2644KB] ( 500 )
50 周涵婷,程龙生,蒋晶,陈闻鹤,张月义
制造业质量提升的空间关联及传递机制研究
面对区域制造业质量发展不平衡问题,运用贝叶斯插补法测度2000-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质量提升率,利用VAR模型和Granger检验识别省际质量提升的空间溢出关系,并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揭示网络结构特征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质量提升关联网络呈交互性和全局化发展态势,网络结构稳定、流通性较好但紧密度不高,存在局部中心化现象;贵州、内蒙古、江苏、浙江的质量整合力和对外辐射力较强,属于中心行动者和中介桥梁;质量提升关联网络可分为4个功能板块,分别隶属于经纪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和主受益板块,呈现出东高西低态势;质量提升的传递机制具有联动特征,东部地区是质量提升动力源,与西部、北部地区形成良性互动并发挥引领作用。
2021 Vol. 38 (12): 50-58 [摘要] ( 461 ) [HTML 1KB] [PDF 2829KB] ( 389 )
产业技术进步
59 王雅洁,韩孟亚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空间联立方程研究
依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在创新两阶段均存在双向促进作用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二者的地区交互影响具有阶段差异性,即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本地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技术研发阶段为正、在成果转化阶段不显著,邻近地区创新绩效对本地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在两阶段均为负;分时段看,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绩效的双向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随时间推移有所减弱,其地区交互作用则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强,且在空间溢出效应中表现出创新阶段差异性。
2021 Vol. 38 (12): 59-68 [摘要] ( 455 ) [HTML 1KB] [PDF 1733KB] ( 441 )
企业创新管理
69 陈小蓓,陈雪婷
媒体压力、融资约束与工业企业碳排放——绿色发明专利的调节作用
以2011-2017年沪深上市工业企业为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媒体压力与融资约束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探讨绿色发明专利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媒体压力显著抑制企业碳排放,且缓解融资约束可以促进企业碳减排。回归结果还表明,绿色发明专利会削弱媒体压力的碳减排效应,增强融资约束对碳减排的抑制作用,而媒体压力与融资约束对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并不存在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最后,对结论进行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021 Vol. 38 (12): 69-78 [摘要] ( 625 ) [HTML 1KB] [PDF 1372KB] ( 553 )
79 刘追,池国栋,刘嫦
董事海外经历、双元创新与企业价值
董事海外经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来源。基于烙印理论视角,选取2008-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双元性创新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董事海外经历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并分析吸收能力与制度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董事海外经历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价值;②双元性创新在董事海外经历与企业价值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应用性创新分别在董事海外任职经历、海外留学经历与企业价值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探索性创新在董事海外任职经历与企业价值间不存在中介效应,但在海外留学经历与企业价值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③董事海外经历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在吸收能力较强以及制度环境良好的企业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可为企业吸收海外人才和制定人才本土化政策提供经验证据,对提高企业双元性创新水平和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1 Vol. 38 (12): 79-88 [摘要] ( 366 ) [HTML 1KB] [PDF 1752KB] ( 2229 )
89 郑小碧,刘俊哲
期望落差与互联网新创企业狙击型国际化——基于资源条件与市场环境二元情境视角
互联网新创企业国际化战略目标及实施路径独具特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为案例对象,基于业绩反馈理论和前景理论,构建“期望落差-二元情境-狙击型国际化”的研究框架,系统揭示互联网新创企业狙击型国际化行为及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期望落差促使互联网新创企业实施狙击型国际化战略,资源条件与市场环境二元情境在其中具有调节作用,即在资源劣势-市场壁垒高情境下采取“组合拳”模式的狙击型国际化,在资源劣势-市场壁垒低情境下采取界内合作模式的狙击型国际化,在资源优势-市场壁垒高情境下采取跨界协作模式的狙击型国际化,在资源优势-市场壁垒低情境下采取市场控制模式的狙击型国际化。
2021 Vol. 38 (12): 89-98 [摘要] ( 256 ) [HTML 1KB] [PDF 1414KB] ( 603 )
99 赵宏霞,李豪
组织文化平衡对创业期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创业期企业往往面临多元化内外环境,选择何种组织文化结构对其创新能力提升至关重要。基于整合式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以创业期企业群体任务断裂带为调节变量、知识流耦合为中介变量,分析组织文化平衡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143家企业共514份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文化平衡对创业期企业知识流耦合和创新能力均具有倒U型影响;群体任务断裂带平方项负向调节组织文化平衡对知识流耦合的倒U型影响;群体任务断裂带负向调节组织文化平衡对创新能力的正效应;知识流耦合在组织文化平衡与创新能力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创业期组织文化结构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并为创业期企业组织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021 Vol. 38 (12): 99-105 [摘要] ( 327 ) [HTML 1KB] [PDF 1511KB] ( 299 )
106 贾军,史普润,魏雅青
关系专用资产对企业创新的锁定效应研究——战略导向的中介效应
客户与供应商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范式,但维护双方关系的专用资产投入容易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锁定效应。从战略导向视角分析关系专用资产对企业创新锁定效应形成机理,并进一步探索冗余资源对关系专用资产创新锁定的调节效应。之后,利用中国475家创新型上市公司2010-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关系专用资产对企业创新存在锁定效应;②战略导向在关系专用资产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③冗余资源可缓解关系专用资产的创新锁定效应,且不同战略导向企业冗余资源对关系专用资产创新锁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探索性战略导向企业冗余资源解锁效应明显,而防御性战略导向企业冗余资源不仅未能有效缓解,反而增强了关系专用资产的锁定效应。
2021 Vol. 38 (12): 106-115 [摘要] ( 336 ) [HTML 1KB] [PDF 1389KB] ( 376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16 张扬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提升了科技人才集聚水平吗——来自240个地级市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人才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创新型城市试点是促进区域及国家整体创新水平提高的重要政策。以2003—2018年全国240个城市数据为样本,并将创新型城市试点设立作为一项准实验,使用倾向值匹配及连续双重差分方法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水平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科技人才集聚水平,但在时间上政策效应存在异质性;试点政策通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两个途径作用于科技人才集聚水平。最后,从政策视角就城市人才“争夺”下如何增强人才吸引力提出建议。
2021 Vol. 38 (12): 116-123 [摘要] ( 423 ) [HTML 1KB] [PDF 1392KB] ( 484 )
124 王少
科研自主权视域下科研评价改革研究
科研自主权在科研评价中居关键地位,但尚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科研自主权不同于学术自由、学术自主和学术主权,不能仅将其简单理解为学术自由、自主中的一项权利。科研自主权的实质是自由进行科学研究的权利,主体通过自由开展或放弃研究行为的方式行使科研自主权,同时受到相关法律关系的约束。当前,科研评价政策已部分规定了科研自主权,但在同行评议机制、代表作制度、自主获得成果的知识产权、科研经费自主使用、科研自主权限制条件和权利救济途径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改革科研评价应当将科研自主权纳入评价标准,科研评价中行政权力的运行应建立在保护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的基础上,而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行使准则及其限制条件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2021 Vol. 38 (12): 124-129 [摘要] ( 368 ) [HTML 1KB] [PDF 1240KB] ( 314 )
科技人才培育
130 向赛辉,孙永河
政府支持对高层次人才创业意愿影响机制研究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创业过程中,创业意愿是影响政策效用的直接因素,这需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独特属性、心理弹性、创业网络规模等。基于心理弹性理论、创业网络规模理论、创业意愿理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心理弹性对政府支持与高层次人才创业意愿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创业网络规模在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探索政府支持影响高层次人才创业意愿的路径和作用边界。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对高层次人才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弹性的3个维度均在政府支持对高层次人才创业意愿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创业网络规模正向调节政府支持对高层次人才创业意愿的影响。
2021 Vol. 38 (12): 130-136 [摘要] ( 509 ) [HTML 1KB] [PDF 1314KB] ( 322 )
137 罗瑾琏,郭利敏,程垦
苛敛型导师对科研创造力的影响:情感事件理论视角
根据情感事件理论,探究苛敛型导师影响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情感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采用层级回归和Bootstrap法,对来自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342份全日制研究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苛敛型导师与科研创造力显著负相关;②消极情感在苛敛型导师与科研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敌意归因偏差不仅显著调节苛敛型导师与消极情感的关系,而且显著调节消极情感在苛敛型导师与科研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即敌意归因偏差越高,苛敛型导师对消极情感的促进作用越大,进而显著抑制科研创造力。
2021 Vol. 38 (12): 137-143 [摘要] ( 395 ) [HTML 1KB] [PDF 1345KB] ( 700 )
144 马璐,谢鹏,韦依依,乔小涛
领导者负面反馈真的不利于员工创新吗——积极归因与工作重塑的作用
基于反馈干预理论和归因理论,通过两阶段405份配对样本数据,探讨领导者负面反馈对员工创新的积极作用。结果发现:高水平积极归因的员工在面对领导者的负面反馈时,更容易进行工作重塑;工作重塑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高水平积极归因的员工在面对领导者的负面反馈时,会显著提升工作重塑水平,进而对其创新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2021 Vol. 38 (12): 144-150 [摘要] ( 323 ) [HTML 1KB] [PDF 1420KB] ( 656 )
综述
151 赵树宽,岳振明,胡玮璇
创新网络领域知识主题研究述评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网络在企业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研究网络中知识要素的产生、传播、吸收等问题对了解企业网络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核心文献数据库,收集创新网络领域知识要素相关文献,并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该领域近30年有关知识主题研究的演化规律、整体趋势等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年度发文量均呈现3个阶段变化趋势,且分别拥有各自重要载文期刊,国内研究已形成核心团队,而国外并未形成;国内外研究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性,且均形成较为清晰的研究框架;在演化规律上,国内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研究特征显著,而国外更加注重纵向深入探索分析,研究内容也更加分散;在未来前沿热点分析上,中外学者关注内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知识协同、知识惯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知识影响的研究是未来关注重点。
2021 Vol. 38 (12): 151-160 [摘要] ( 374 ) [HTML 1KB] [PDF 2866KB] ( 31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