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信息
杂志简介
编委会
青年学术委员会
作者中心
常设栏目
重点选题
投稿须知
格式规范
审稿流程
版权许可
下载中心
读者中心
开放获取(OA)
Email Alert服务
学术论坛
科技进步论坛
青年学者论坛
专题研习论坛
学术服务
实证研究初级
实证研究中级
实证研究高级
期刊订阅
彩封作品
联系方式
创刊40周年
English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预警方法研究
杨武,杨淼,赵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4):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221
摘要
(1998)
PDF全文
(865)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和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合成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将该指数划分为5个景气状态预警区间,运用先行合成指数预测模型、判别分析、预警信号灯系统等多种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经济增长预警问题进行研究,规范了区域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预警研究方法体系。
Select
企业创新管理
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知识链整合与本土企业创新绩效
郑浩,李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4): 72-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614
摘要
(4351)
PDF全文
(1364)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位置如何影响其创新绩效?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找到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的途径。首先,从跨国公司基于知识的价值链分解方式入手,提出待验证的概念模型。然后,用结构方程调节性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链整合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知识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受到依特定情势协调的正向调节。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两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
易加斌,,徐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3): 15-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50643
摘要
(939)
PDF全文
(976)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商业模式的三维度构成体系,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框架,对大数据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为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式,成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体现在商业模式构成要素中,包括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与传递模式、价值获取这3个顶层要素及其子要素;大数据会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企业进行产品客户群精准细分、服务创新、流程创新、收益模式创新、价值网络重构提供重要手段。
Select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高速铁路建设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一个实证
刘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3): 132-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50572
摘要
(1663)
PDF全文
(725)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和创新溢出存在空间壁垒,高速铁路能打破区域空间阻隔,缩小时空距离,促进以知识和创新为显著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构建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速铁路建设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影响不够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起显著促进作用。这表明,高速铁路修建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打破了区域阻隔,有助于增进知识溢出效应、加速要素流动,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证实在中西部地区建设高速路具有正确性和必要性。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科技生产关系打造
郑文范,刘明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4): 13-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130
摘要
(772)
PDF全文
(588)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驱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层次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质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科技生产关系具有二重性特点,即生产关系的共性(内容构成)与科技生产关系的特性(功能构成)。其中,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建立成员贡献与收益对等的分配机制等,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合理选择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按照产业发展配置创新链、加快产业创新,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的功能构成。
Select
区域科学发展
国家重点科技资源支撑区域创新经济产出的空间差异研究
李双杰,白玉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4): 33-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0358
摘要
(847)
PDF全文
(630)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2011-2014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表》以及国家统计年鉴数据,首先,使用赫芬达尔指数定量描述了利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进行创新活动的非均衡性。其次,使用网络DEA方法,实证分析了2012-2014年中国(内地)各省份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表明,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不仅取决于资源创新生产阶段,而且受制于重点科技资源支持下的区域创新发展阶段。重点科技资源的支撑作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70%的省份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且大部分省份的国家重点科技资源未实现优化配置。此外,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国家重点科技资源对区域创新发展的支撑效率不存在绝对收敛趋势。
Select
军民融合创新
军民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归属问题研究
旷毓君,纪建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4): 108-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121
摘要
(880)
PDF全文
(582)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军民协同创新活动中,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是影响协同创新成效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计划主导、计划市场共同作用和市场主导3种军民协同创新模式,分析了军民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归属的主要问题。计划主导、计划市场共同作用、市场主导3种模式下的知识产权归属应分别坚持“平衡利益、鼓励创新”、“注重效率、侧重长远”、“经济效率优先”原则,相应地采取“法律规范、兼顾合约”、“章程式契约”、“尊重市场、契约优先”的思路进行制度设计。同时,还要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配套政策举措、法律制度等方面提供外部环境保障和激励。
Select
人才与教育
创业特质研究:基于黑暗人格和情绪特质的述评
何良兴1,苗莉2,宋正刚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4): 125-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375
摘要
(1070)
PDF全文
(851)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特质研究的由归纳特质内涵发展到创业特质要素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实际上,创业特质涉及诸多内容。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创业特质研究开始出现新的内容,即黑暗人格和情绪特质。在对已有文献总结的基础上,对黑暗人格和情绪特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整合了创业特质新内容的相关研究,指出创业特质具有多面性,不是一成不变的,积极特质与消极特质之间应具备一种极限化思维——度,因而未来研究应呈现出一种更加微观、内容整合和情境化思维演进方向。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协同·融合: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
黄鹏1,3,李燕萍1,2,陈福时4,万贤贤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110722
摘要
(542)
PDF全文
(714)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协同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第九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研讨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科技创新瓶颈和价值困境破解、创新治理体系机制构建以及创新发展的对策路径等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进行理论诠释,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之间非线性效应影响机制模型框架,展望创新驱动及创新生态研究趋向。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管理解释对组织二元性的影响:行动一致性的调节作用
杨大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7-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282
摘要
(579)
PDF全文
(2161)
HTML
可视化
收藏
管理者对战略环境的解释对其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而企业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及两者平衡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考察管理解释对组织二元创新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管理认知过程研究,提出一系列关于管理解释与组织二元性(包括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关系的假设,基于207份问卷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威胁解释会促进利用式创新,而机会解释会促进探索式创新;管理者矛盾性解释会促进组织二元性,而管理团队行动一致性在以上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管理认知过程的重要环节——管理者外部环境解释,并将其与组织发展重要因素——组织二元性相结合,刻画了如何通过对外部信息的矛盾性解释,辩证地考察企业发展战略,进而成功构建二元性组织。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创业导师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
陈建安1,2,陈明艳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6-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63
摘要
(499)
PDF全文
(783)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2007年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发起到2017年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联盟成立的10年间,创业导师队伍不断扩大,并在中国“两创”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创业导师制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重要前沿课题之一。但是,该类主题尚未引起国内学界足够重视。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辨析创业导师制与企业导师制的区别,从创业者和创业导师两个主体视角分别梳理了创业导师制的功效,从创业者特征、导师特征、指导关系特征和支持结构4个方面归纳了创业导师制实施影响因素。最后,就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若干未来研究方向。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资源与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的影响
陈国平1,2,李晓熳1,张鑫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25-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06
摘要
(492)
PDF全文
(623)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现代服务业相对落后,后发企业大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赶超。聚焦服务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选择及其前置影响因素,从资源、能力角度构建了服务创新资源与能力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意愿的概念模型。以现代服务业为背景,访问调查武汉、荆州、深圳三地服务企业,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创新资源与能力4个维度(新服务开发战略能力、聚焦新服务开发流程能力、市场敏锐性、IT与“互联网+”经验)均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且具有行业差异性;组织环境既能直接正向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又在创新资源与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的国际演进
乔鹏程1,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33-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124
摘要
(507)
PDF全文
(749)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账本技术在中国数据管理、会计审计、金融经济等领域引发研究与实践热潮。应用CiteSpaceV和NVivo11对1991-2017年1~6月该主题国际(WoS与Scopus)国内(CNKI)的1 014条文献和1 005条专利记录进行LLR网络聚类、关键词共现、NVivo词频分析、Timezone时区、Institution和 Country、学科分布等研究。结果发现,国际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理论体系;国际研究偏重基础、技术、管理等底层技术,国内研究偏重于经济管理具体应用,专利数据统计也呈现这一特征;国际研究演进路径是“区块—链—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结合—计算机、网络、算法、供应链、技术研究推进—应用具象化—未来拓展”;美国处于国际研究与实践成果第一阵营和合作中心;工程、作业与管理、商业与经济、管理是相关研究与实践所需的知识结构。
Select
科技管理创新
分享经济:逻辑、模式与边界
仲崇高1,张勇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42-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196
摘要
(445)
PDF全文
(698)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享经济自2015年被政府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取得了迅猛发展,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讨论。系统梳理了分享经济的近期研究成果和近年来国内外分享经济发展情况,分析了分享经济的运行逻辑、模式和边界。分享经济的运行逻辑在于借助先进技术支持的互联网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沟通平台双方的信息传递,完成P2P供需匹配,是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区别于传统4种商业模式,分享经济的模式主要有P2P、B2C、C2B三种;分享经济的边界是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在交易成本。最后,对我国分享经济发展提出了展望。
Select
区域科学发展
基于改进超效率DEA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研究
刘钒1,邓明亮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48-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265
摘要
(615)
PDF全文
(676)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CA-SE-DEA组合模型,对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较低省市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需要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构建全流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
Select
区域科学发展
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段婕,孙明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54-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112
摘要
(758)
PDF全文
(764)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创新系统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是求解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基于系统论视角,首先,构建三系统间耦合关系动态理论模型,分析该模型内涵、特点、运行内在动力及发展周期。同时,引入负熵流分别在封闭系统环境和开放系统环境下建立三系统间耦合系统模型;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并建立三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实证测算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作用;最后,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动态适应性对耦合系统动态影响因子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对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Select
区域科学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
黄世政1,周家贤2,朱炎亮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64-7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27
摘要
(600)
PDF全文
(586)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资源作为创新活动的输入,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源头。从外部创新资源角度探讨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析创新资源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绩效。以珠三角200家制造业企业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资源对技术创新能力呈显著正向影响,即企业创新资源获取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技术创新能力中的策略规划能力对企业绩效呈显著正向影响,而学习能力、研发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技术创新能力对创新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
Select
产业技术进步
设计驱动型创新系统构建与产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
赖红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71-7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266
摘要
(509)
PDF全文
(638)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为何如此困难?现有相关研究仅仅从市场、技术或单一制造产业视角展开,陷入市场失灵升级悖论。随着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设计对制造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品牌附加值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设计驱动创新为视角,提出设计驱动产业创新系统的理论设想,藉由设计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和演化,构筑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分析其内在机理并进行案例研究,以此寻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和新路径,助力“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
Select
产业技术进步
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技术标准扩散模式及路径研究
李大庆,李庆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77-8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277
摘要
(804)
PDF全文
(659)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技术标准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竞争的焦点,是企业赢得市场主动权的关键。从区域产业集群角度出发,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产业集群企业技术标准扩散模式及扩散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技术标准扩散的两大主要模式及4种扩散路径,从政府主导、市场自发两方面对产业集群技术标准扩散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企业在不同条件下的模式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产业集群技术标准扩散4个主要路径以及企业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结论对于区域产业集群企业技术标准扩散的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Select
产业技术进步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联动脆弱性与解决机制
王丽平,栾慧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84-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301
摘要
(681)
PDF全文
(644)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是企业间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一种有效的生态组织形式,其网络联动脆弱性严重阻碍了工业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基于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内涵和结构,从敏感性、适应性及恢复力3个方面分析网络成员间联动脆弱性表现形式和根源,同时分别从提高网络敏捷性、加强网络柔性、增强网络弹性3个方面构建相应解决机制,为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Select
企业创新管理
互联网平台小微企业股权众筹完成率影响因素探究
宋加山,何苗颖,王利宏,赵荣权,姚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92-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314
摘要
(732)
PDF全文
(710)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平台股权众筹为创新项目融资提供了新渠道,对改变小微企业尤其是创新创业企业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及融资地位弱势等局面带来了希望。从项目价值、项目描述、项目状态、人力资本、信用背书5个维度构建理论模型,采集知名股权众筹平台京东东家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小微企业股权众筹影响因素。结果显示,5个维度对筹资完成率均呈正向影响,而观测变量中的项目估值、投资人数上限以及团队成员行业经验与筹资完成率呈正相关,目标金额与筹资完成率呈负相关。
Select
企业创新管理
企业环境许诺与绿色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赵立雨,张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00-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318
摘要
(672)
PDF全文
(699)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总结绿色产品与创新绩效有关文献基础上,以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环境许诺与人力资本为解释变量,以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企业环境许诺、人力资本对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许诺对绿色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适应能力直接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人力资本并不直接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绿色自适应能力在人力资本与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效应。
Select
企业创新管理
成长导向下中小微企业网络化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及路径研究
黄江泉1,张国庆2,谢艳华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06-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62
摘要
(678)
PDF全文
(782)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竞争优势论表明,企业成长的力度与高度取决于其它动态竞争能力,协同能力是关键的竞争力,而协同建立在双方或多方的网络关系基础之上,无处不在的客观网络关系决定了成长中的中小微企业必须从网络视角不断创新协同机制、提升网络协同能力。运用企业成长论、网络论、协同论,从中小微企业“天生弱势”及其成长的网络化客观事实两个基本特性出发,通过理论推演,建构以协同网络支持中小企业成长的网络圈层结构模型,揭示企业网络化协同发展这一内核,剖析基于协同能力以整合资源与机会的企业成长机理,提出基于协同网络JMS模型的网络赋能新观点。研究发现:中小微企业网络化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应是一个涵盖协同网络、协同动力、协同引擎、协同平台、协同主题等在内的网络层面的系统性创新,创新思路亦应在确保协同网络通路畅通上下功夫。
Select
企业创新管理
政府补助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王维1,李昊展1,乔朋华1,桂嘉伟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14-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82
摘要
(1103)
PDF全文
(1313)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随着企业经营绩效提升,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间接正向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根据企业成长性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发现政府研发补助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成长性企业无显著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高成长性企业的影响更突出。
Select
企业创新管理
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意愿博弈分析
王发明,彭长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21-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205
摘要
(822)
PDF全文
(697)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角度出发,使用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合作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合作后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博弈分析发现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声誉、优化分配机制和选择吸收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新创企业促进合作实现,而中小企业、新创企业则可通过全面评估、提升学习吸收能力和保护核心知识等手段降低合作风险。
Select
军民融合创新
军民融合发展基金支持体系创新研究
林颖1,曾立1,范义斌2,吴锦斌3,赵华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26-1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268
摘要
(799)
PDF全文
(969)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国家和地方各级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产业、科技等方面蕴含的丰富国防储能亟待释放,金融领域和社会资金不断集聚与资源闲置并存,蕴含着巨大的系统投资体量和潜力。因此,亟需着眼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其它国家战略综合施策资金需求,以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创新为抓手,坚持体系化推进,面向军民融合多领域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Select
军民融合创新
国防科技产业军民深度融合模式与路径研究
张近乐,尚涛,蔡晨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33-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92
摘要
(815)
PDF全文
(771)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科技产业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和重要平台。将国防科技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归纳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6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资本、人才、制度、组织、市场、产业链等7个方面探索相应的军民深度融合路径,以期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Select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知识资本、组织性格与组织绩效的结构方程分析
喻登科,肖欢,彭静,薄秋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38-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17
摘要
(877)
PDF全文
(719)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隐性资产,知识资本和组织性格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以新形态诠释着当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以2013-2015年沪深中小板233家企业为样本,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知识资本、组织性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资本对企业的短期与长期绩效直接产生作用,同时,通过企业组织性格间接作用于企业短期绩效,除此之外,企业组织长期绩效的根本来源是知识资本的创造与积累。
Select
人才与教育
创业企业家不确定性容忍度对企业迁徙决策的影响
刘新民,张亚男,范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47-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26
摘要
(744)
PDF全文
(857)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企业迁徙是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决策。基于文献研究并结合创业企业家特征,构建创业企业迁徙意愿影响因素模型,重点探讨在不确定性容忍度影响下创业企业迁徙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环境、生活质量、政府服务质量是影响创业企业迁徙的三大外部因素,创业企业家不确定性容忍度则是重要的内部因素,随着创业企业家不确定性容忍度提高,生活质量对迁徙意愿的影响减弱,而政策环境对迁徙意愿的影响增强,表明当前创业企业孵化与迁徙受政策环境主导。研究结论进一步解释了迁徙情景中创业企业对区域经济环境不敏感以及云集于北上广深等生活成本畸高的城市等现象。
Select
人才与教育
生涯适应力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
李云1,李锡元2,李太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3): 155-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8X098
摘要
(734)
PDF全文
(689)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有着截然不同的创新绩效?以生涯建构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为基础,以科技型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基于207组配对数据实证探究生涯适应力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员工创新绩效越高,状态越乐观的员工往往不确定性接受程度越高,状态乐观和不确定性接受在生涯适应力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状态乐观差异和不确定性接受程度差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相近的员工为何创新绩效显著不同的问题,而且为企业管理者解决员工生涯适应力提升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跳至
页
第1页
共5页
共144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