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4-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孙伟,侯锡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网络构建与开发是克服创业企业新生性成长劣势和获得各种资源的有效途径。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结合中国关系社会的现实情境,构建创业网络结构、情感信任与吸收能力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多样性对吸收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情感信任对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情感信任正向调节网络强度、网络多样性与吸收能力的关系。结果可为创业者从网络结构和关系信任方面调整创业活动以提高企业吸收能力提供启示。

    孙伟,侯锡林. 情感信任情景下创业网络结构特征对吸收能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241.
    Sun Wei,Hou Xilin. Impacts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Structure on Absorptive Capacity in Effective Trust Contex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241.

    分享
  • 曾蔚,沈亚宁,唐雨,阳欢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9-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60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公司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通常发生在技术变革快速、竞争激烈的行业。大公司利用CVC,可以获取新技术、开拓新市场、识别新机会和发展商业关系,在实现公司技术创新绩效战略目标的同时提升财务绩效。由于投资动机、组织者背景和机制等不同,在实践中形成的不同CVC投资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公司技术创新绩效。基于CVC投资模式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提出研究假设,并以CVC比较活跃的腾讯、阿里巴巴等12家上市公司2013-2018年参与的918个CVC投资事件为样本,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就CVC投资模式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CVC投资模式对大公司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②联盟模式对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影响显著优于附属创投和委托投资模式;③大公司应结合自身资金、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CVC投资模式。

    曾蔚,沈亚宁,唐雨,阳欢欢. CVC投资模式对大公司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547.
    Zeng Wei,Shen Yaning,Tang Yu,Yang Huanhua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VC Investment Model on the Performance of Large Compani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547.

    分享
  • 张洁,蔡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6-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顾客参与、社会资本等理论,结合虚拟社区特性,研究虚拟社区中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对顾客参与和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虚拟社会资本中的结构资本正向调节交互式信息提供和新颖性之间的关系,认知资本负向调节在线参与创造和新颖性之间的关系,关系资本正向调节在线参与创造和上市速度之间的关系,其它则不具备显著调节作用。从理论上丰富了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实践上可为企业通过虚拟社区实现交互式产品创新提供指导。

    张洁,蔡虹. 虚拟社区中顾客参与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虚拟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6-25.,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501.
    Zhang Jie,Cai Hong. The Impact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in Virtual Community o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6-25.,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501.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张治栋,廖常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26-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基于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回归方法与门限效应分析方法,考察市场化调节作用下区域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两化”发展,在引入市场化的调节作用后这种推动力变强且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调节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还表现出门限效应。在分区域分析中,这种调节作用在上游以及中游城市相对较强,在下游城市则相对较弱。最后提出,应注重区域发展异质性,构建最优市场环境,发挥区域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张治栋,廖常文. 技术创新与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26-3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133.
    Zhang Zhidong,Liao Changw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26-3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133.

    分享
  • 崔宏轶,潘梦启,张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35-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80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环境影响人才流向及其创新能力发挥。以深圳科创人才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区域经济环境、文教环境、就业创业环境、生活保障环境、科创支持环境、成果转化环境6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的变化规律、因子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经历了起步改善、快速改善和深入改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经济发展因子改善最为明显,安居保障因子调整最为薄弱,其它因子对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具有正向效应;各因子拟合程度呈现出一定规律,2012年拟合效果最好,随后相互差异又逐渐扩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优化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议。

    崔宏轶,潘梦启,张超.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35-42.,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296.
    Cui Hongyi,Pan Mengqi,Zhang Chao.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s in Shenzhen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35-42.,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296.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李盛楠,范德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43-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系统识别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厘清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编码分析方法,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编码与提炼,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综合研究框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创新要素质量、产业组织因素、产业集聚水平、产业开放程度、产业创新导向、技术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错综复杂,共同影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最后,提出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相关策略。

    李盛楠,范德成.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一个理论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43-51.,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041.
    Li Shengnan,Fan Decheng. Research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43-51.,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041.

    分享
  • 李佳,王丽丽,王欢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52-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90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研究视角,选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2017年)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创新要素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投入相同创新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尤其体现在技术投入要素作用效果上。这就意味着,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使用相同的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是低效的;不同发展水平地区有针对性地分配创新要素,对于实现创新要素最大效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发展尤其关键。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启示及建议。

    李佳,王丽丽,王欢明.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创新要素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政策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52-58.,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166.
    Li Jia,Wang Lili,Wang Huanming.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Elemen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Level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52-58.,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166.

    分享
  • 张峰,任仕佳,殷秀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59-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80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17年全国内地28省市面板数据,引入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等环境变量,利用随机前沿函数构建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对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影响,而在消除环境因素造成的统计偏差后,国内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测度期内呈稳步提升态势,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域空间差异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居高,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此外,高技术产业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资依存度作用不明显。

    张峰,任仕佳,殷秀清. 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规模质量门槛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59-68.,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079.
    Zhang Feng,Ren Shijia,Yin Xiuqing. High-tech Industry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its Scale Quality Threshold Eff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59-68., doi: 10.6049/kjjbydc.2019080079.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王丽平,金斌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69-7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6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创业企业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企业的成长模式和发展路径。从内生性、外生性和网络化成长3个角度,通过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政策环境、区域产业生态、创业团队、价值连接能力、网络能力、基因组态对新经济创业企业非线性成长的等效影响路径。研究发现3条路径,即内外融合跨界协同型、价值连接奇点爆发型和网络聚合生态赋能型。研究表明,创业团队和价值连接能力对创业企业实现高成长性具有积极正向影响;政策环境、区域产业生态和网络能力在创业企业实现高成长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新经济环境下创业企业实现快速成长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丽平,金斌斌. 新经济下创业企业非线性成长基因组态与等效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69-78.,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019.
    Wang Liping,Jin Binbin. Research on Nonlinear Growth Genome Configuration and Equivalent Path of Venture Enterprises in New Econom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69-78.,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019.

    分享
  • 刘志雄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79-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9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12-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母公司控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结果发现:子公司创新投入意愿明显不足。进一步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弱化了母公司控股与企业创新投入意愿之间的关系。运用变换模型估计和变量处理方法检验后,结论仍然十分稳健。结论为法学和经济学的有限责任理论、管理学的前景理论与威胁刚性模型提供了经验证据,从而丰富了上述领域文献。同时,对我国集团型公司治理中的创新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刘志雄. 母公司控股、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79-86.,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026.
    Liu Zhixiong. Parent Company Holding,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79-86.,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026.

    分享
  • 李义超,徐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87-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沪、深证券市场2008-2017年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从研发效率和专利产出两个维度综合分析企业创新效率与杠杆率调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调整效应上,高研发效率与高专利产出有利于企业向下调整杠杆率,企业所有权异质性不会改变这种杠杆调整效应,但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国有企业调整效应更为显著;在加速效应上,随着研发效率提高、专利产出增加,杠杆率下降速度加快,国有企业对研发效率加速效应更敏感,而非国有企业对专利产出加速效应更敏感。

    李义超,徐婷. 企业创新与杠杆率动态调整关系实证研究——创新效率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87-94.,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10.
    Li Yichao,Xu T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 Dynamic Adjustment of Leverag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87-94.,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10.

    分享
  • 贺亚楠,袁春生,冯晓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95-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6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零盈余、上期盈余和分析师预测盈余对真实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刻画识别,检验公司在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削减R&D支出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其它动机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R&D削减会导致未来三期更低的创新产出、创新质量及创新效率。进一步,扩大盈余管理识别范围、使用全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替换被解释变量分别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

    贺亚楠,袁春生,冯晓宇.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R&D削减行为与创新产出——数量、质量与效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95-104.,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637.
    He Yanan,Yuan Chunsheng,Feng Xiaoyu. R&D Cut under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Motivation and Innovation Output-Research based on Innovation Output Quantity, Quality and Efficien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95-104.,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637.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方成,方同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05-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100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双一流”大学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大学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受诸多因素掣制,难以充分激发,引起广泛关注。借鉴现代冲突理论,探讨大学科研治理中,科研人员因所处弱势地位而可能面临的冲突;阐述冲突的表现,包括群际冲突、群内冲突、学科冲突和个体冲突;分析冲突的生成,主要有政府信任假设与期待冲突、科技制度供给与需求冲突及治理方式对立与合作冲突;阐发大学科研治理变革的理论逻辑,主要有互动互信是大学科研治理的前提、科技制度是大学科研治理的保障、协同共治是大学科研治理的目标;提出变革的实践路径,包括诚信建设常态化、科技制度体系化、制度创新多元化、治理方式柔性化、科研服务精细化和治理手段智能化。

    方成,方同庆. 大学科研治理:冲突与变革——基于大学科研人员治理主体[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05-112.,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680.
    Fang Cheng,Fang Tongqing.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Governance: Conflicts and Refor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05-112.,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680.

    分享
  • 杨忠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13-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60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70所公立样本高校 “科研奖励办法”政策文本内容及其7类16种奖项共计651频次计量结果发现: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是奖励对象的重点;奖励对象多少与样本高校类型和层次呈反方向变化;各类型高校对ESI高被引论文等特别是教学型高校对各个等级科研项目存在严重的重复奖;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大小与高校类型和层次也呈反方向变化,一些教学型高校对各级科研项目奖励金额往往存在大于或等于科研项目经费本身等极不合理的现象。公立高校的科研奖励和奖励过度违背科研劳动及知识发展流程理论。最后提出对策:提高保健层,试行年薪制;保障基本承认层,提高声誉奖;完善和规范提高层与特别奖励层。

    杨忠泰. 公立高校科研奖励过度问题研究——知识发展流程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13-119.,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454.
    Yang Zhongtai. Research on the Excessive Reward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 Public Univers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13-119.,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454.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杜宝贵,王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20-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4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 698篇中国科技评价研究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不同研究阶段高频关键词谱系图和共词网络,探究不同研究阶段主题内容和变化趋势。总体而言,研究主题共性与差异并存;评价原则与导向发生了重大转折;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分类评价成为新趋势;评价方法日趋多样化;研究关联度和相互渗透性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发现既有文献在科技评价主体、客体、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等层面尚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空白。

    杜宝贵,王欣. 中国科技评价研究演进脉络与特征——建国70年来相关研究文本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20-129.,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423.
    Du Baogui,Wang Xin. Analysis on Evolution Logic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20-129.,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423.

    分享
  • 郝英杰,潘杰义,龙昀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30-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能力是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动态能力。因此,根据区域知识能力内涵,结合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特征设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能力协同度指标体系。以深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匹配量化模型分析产业知识基础和学研知识基础匹配程度,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知识创新环境与产业、学研知识基础发展协同程度。结果表明,深圳市产业知识基础与学研知识基础发展不均衡,且深圳知识创新环境和产业知识基础发展协同度高于其与学研知识基础协同度。因此,深圳市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要重视学研机构知识基础积累,加强区域知识创新环境建设。

    郝英杰,潘杰义,龙昀光.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能力要素协同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30-13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153.
    Hao Yingjie,Pan Jieyi,Long Yunguang. An Evaluation of The Synergy of the Element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Knowledge 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30-13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153.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李云,李锡元,李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38-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8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内员工生涯适应力到底会强化还是降低其离职倾向?以生涯建构理论为基础,在中国特殊组织情境下,以科技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实证探究了生涯适应力影响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越强的科技研发人员往往表现出越低的离职倾向;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离职倾向间起中介作用;更传统的科技研发人员在有良好职业成长机会时,会表现出更低的离职倾向;传统性对职业成长机会在生涯适应力与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间的中介机制起调节作用。职业成长机会和传统性不但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为何离职率更低,而且也为企业管理者留住生涯适应力强的科技研发人员提供了理论启示。

    李云,李锡元,李太. 生涯适应力与科技研发人员离职倾向:职业成长机会与传统性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38-14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887.
    Li Yun,Li Xiyuan,Li Tai. How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Influencing the R&D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38-14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887.

    分享
  • 刘林,梅强,吴金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45-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合资源保存理论、积极情绪扩展构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工作应激为中介变量、感知组织支持为调节变量,构建员工幸福感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使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技术对249份IT企业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员工幸福感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应激,同时,工作应激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并且在员工幸福感与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感知组织支持可以减弱工作应激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对工作应激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刘林,梅强,吴金南. 员工幸福感、工作应激与创新行为:感知组织支持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45-151.,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293.
    Liu Lin,Mei Qiang,Wu Jinnan. Employee Well-being, Job Stress and Innovation Behavior:Moderating Role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45-151.,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293.

    分享
  • 综述
  • 王节祥,王雅敏,贺锦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52-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8961QZ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量研究虽以平台战略为主题,但并未将网络效应这一平台内核特征纳入分析建模,使得研究缺乏理论深度。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效应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网络效应研究经历了3次理论演进,即同边网络效应向跨边网络效应演进(内容)、网络效应是什么向网络效应有何影响演进(作用)、网络正效应向网络负效应演进(后果)。三大演进从网络效应测度方式和行业情境中亦可窥见。结合关键词突变分析,发现网络效应最新研究已开始从关注网络效应“后果”转向“前因”考察。结合战略管理最新研究趋势,提出未来网络效应前因研究可以从个体行为、关系嵌入、种群生态、制度环境4个层面展开。特别是随着平台模式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延伸,网络效应作用和激发方式是亟待关注的研究议题。

    王节祥,王雅敏,贺锦江. 平台战略内核:网络效应概念演进、测度方式与研究前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7):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1908961QZ.
    Wang Jiexiang,Wang Yamin,He Jinjiang. Understanding the Core Mechanism of Platform Strategy:the Concept Evolution,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esearch Frontiers of Network Effec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7):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1908961QZ.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