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7-0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史竹琴,蔡瑞林,朱先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常州科教城协同创新为例,运用巴泽尔产权理论对创新主体产权进行经济学分析,揭示最小化浪费是协同创新的内在动力机制,所有知识交易均可以依靠“契约”和“非契约”两种机制得以混合实施;发现协同创新在知识溢出的同时,系统交易成本随系统的不断演进呈递增趋势;认为科技资源集聚存在一个适度规模、功能互补和网络结构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大杂烩”式的科技资源集聚并不一定能够激发协同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好协同创新实施方案与制度建设的顺序关系、发挥政府主导推进与资源配置效用的调节作用、把握协同创新系统规模均衡、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采用科技资源交易混合实施5大政策建议。

    史竹琴,蔡瑞林,朱先奇. 巴泽尔产权理论视域下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6.,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335.
    Shi Zhuqin,Cai Ruilin,Zhu Xianqi.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Barzel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ubjec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6.,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335.

    分享
  • 孟凡生,韩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7-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低碳技术创新是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识别绿色低碳视角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扎根质化研究,综合提出了低碳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投影寻踪法和多因变量对多自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低碳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研发人员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影响较大;环境治理对低碳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十分显著。

    孟凡生,韩冰. 绿色低碳视角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7-1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24.
    Meng Fansheng ,Han Bing. Research on Factor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Low-carb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7-1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24.

    分享
  • 王君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4-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5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拥有提高产品质量技术的创新企业,在(非)排他性授权策略下,向进行Cournot竞争生产低质量产品的生产企业技术授权的契约优化问题。研究表明,在排他性授权策略下,双重收费契约下信息不完全能使接受授权生产企业赢取更多的创新企业特许权补贴;在非排他性授权策略下,不完全信息能够削弱创新企业通过双重收费契约设计对产品间接市场的垄断程度。在排他性授权交易下,信息不完全使特许权收费契约优于固定收费契约成为可能,这不同于Li and Wang的研究结论。基于提高社会创新能力视角,政府应鼓励创新企业更多采用特许权收费授权契约,削弱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赢取更多研发投资利润回报。

    王君美. 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策略下创新授权契约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4-22.,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75.
    Wang Junmei.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Licensing Contract Mechanism under Exclusive and Non-exclusive Strate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4-22.,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75.

    分享
  • 杜占河,魏泽龙,谷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23-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5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知识密集型的IT外包行业来说,大数据环境成为接包企业潜在的知识来源。然而,大数据环境是否真的促进IT接包项目绩效?如何从中获益?现有文献对这些问题缺乏研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了大数据易得性和冗杂性对IT接包项目绩效的直接影响,检验了功能组合和专项突破两种软件开发策略的调节作用,提出6条假设,采用195个IT外包项目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易得性显著提高接包项目绩效,而大数据冗杂性显著降低项目绩效;功能组合策略增强而专项突破策略削弱了大数据易得性对项目绩效的促进作用;两种开发策略对大数据冗杂性与项目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杜占河,魏泽龙,谷盟. 大数据环境特征对IT外包项目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23-3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37.
    Du Zhanhe,Wei Zelong,Gu Meng. Big Data Environment and IT Outsourcing Vendor's Project Performance: A Resource Orchestr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23-3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37.

    分享
  • 王磊,高少冲,丁荣贵,孙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3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项目治理通过明确利益相关方间关系形成治理网络,治理网络的信息维度(信息网络)表征相关方交互协作状态,是项目治理评价的主要方面。然而,当前一次性的、静态的网络评价方式难以适应网络随项目推进而动态变化的特点。从网络整体和关键节点两个方面设计网络动态评价指标,并以工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项目为例,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信息网络密度较低,表明项目中缺乏统一的、标准的沟通机制;政府网络地位逐渐降低,难以充分保证项目公益性;企业作为项目需求方,其参与度在项目前期较低、后期逐渐提高,导致项目变更、返工较多;工研院网络地位逐渐低于项目经理,增加了委托代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王磊,高少冲,丁荣贵,孙涛. 信息网络视角下项目治理动态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138.
    Wang Lei,Gao Shaochong,Ding Ronggui,Sun Tao. Research on Dynamic Evaluation of Project Governance under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138.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董石桃,戴芬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40-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5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地域特点、政策构建和创业激励具有内在关联。与中关村、东湖、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激励政策相比较,长株潭示范区创业政策制定缺乏主体性,政策内容和政策执行还存在不足。优化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业激励政策,须通过完善机构职能、实现多元主体协调,突出战略性和创业激励政策的整体性,并从创业教育、创业贷款和创业投资政策方面完善创业激励政策的具体内容;通过舆论宣传、组织保障和动态评估提高创业政策执行力度。

    董石桃,戴芬园. 地域比较、政策构建与创业激励[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40-46.,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74.
    Dong Shitao,Dai Fenyuan. Regional Comparison, Policy Construc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40-46.,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74.

    分享
  • 孙丽文,李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47-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系统演化。应用Logistic增长模型分析了创新主体间的竞争演化和协同创新演化,在分析演化机理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的生态位适宜度及进化动量进行了评价,发现北京的生态位适宜度远远高于天津和河北,河北省的进化动量高于北京和天津,说明北京创新活动所需资源的满足程度较高,河北省创新活动提升的空间较大。最后,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以实现京津冀“1+1+1>3”的效应。

    孙丽文,李跃. 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47-53.,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005.
    Sun Liwen,Li Yue. Evaluation on Niche Suitability of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Beijing-Tianjin-Hebei[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47-53.,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005.

    分享
  • 邢李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54-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出了通过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消除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命题。传统产业转移理论主要利用局部数据和还原论研究方法,而区域产业转移机理和路径研究具有高度非线性系统特征,因而适用性不佳。因此,基于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区域产业复杂网络,利用网络特征值反映产业部门在价值链上的影响力和脆弱性,并根据链路预测理论对京津冀地区现代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转移路径包括优化配置路径、产业融合路径和产能淘汰路径。

    邢李志. 链路预测视角下京津冀现代制造业产业转移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54-59.,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387.
    Xing Lizhi. Study on Industry Transfer Path in the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nk Predic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54-59.,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387.

    分享
  • 陈洁,刘君,李新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60-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围绕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变量,利用2002-2014年相关数据,对各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构建基于经济意义的S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及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存在滞后期且效果不明显。因此,政府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及成果转化,以充分发挥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

    陈洁,刘君,李新运. 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60-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102.
    Chen Jie,Liu Jun,Li Xinyu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Innovative Talent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SVAR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60-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102.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周青,邹凡,何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66-7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面临的冲突影响因素随着联盟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变而发生变化。为明晰这些变化趋势,根据组织生命周期理论,总结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生命周期6个阶段,并通过冲突影响因素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随着联盟生命周期演化,联盟目标一致性水平逐步下降;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程度先上升后下降,呈倒U型变化趋势;绩效考核与利益分配合理程度逐步上升。

    周青,邹凡,何铮. 生命周期视角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影响因素演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66-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43.
    Zhou Qing,Zou Fan,He Zheng.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Conflict Factors in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n the Basis of Life Cycle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66-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43.

    分享
  • 黄裕荣,侯元元,刘彤,高子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72-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其具有无污染、噪声小等优点,是世界主要汽车国家争相研发的技术。从专利数据出发,基于年度分布、专利技术生命周期、优先权专利地区分布、主要国家专利布局、主要竞争对手研发力量与研发效率以及主要企业技术专利布局视角,结合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国际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地位,可为我国产业战略布局和技术研发提供借鉴。

    黄裕荣,侯元元,刘彤,高子涵. 专利信息视域下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竞争态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72-77.,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324.
    Huang Yurong,Hou Yuanyuan,Liu Tong,Gao Zihan. Research on BEV Industry Competitive Profile under Patent information Field of Vis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72-77.,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324.

    分享
  • 董桂才,王鸣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78-8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无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还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工业机器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未来机器人+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将极大地改变制造业。中国虽然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的第一大市场,然而,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存在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差、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本土企业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实证研究表明,本土企业通过零部件出口、为FDI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以及进口关键零部件等方式,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会产生“嵌入中学习”效应和“干中学”效应,进而对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董桂才,王鸣霞. 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本土工业机器人技术进步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78-83.,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20.
    Dong Guicai,Wang Mingxia. The Effects of Embeddi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n Technology Progress of China's Industrial Robo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78-83.,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20.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白彦壮,张莹,薛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84-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创业生态系统为背景,探讨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基于社会性企业成长模型,分析社会性企业成长各阶段受创业生态系统不同程度的影响,提出自组织演化模型,证明创业生态系统中网络扩张对社会性企业自组织演化具有影响作用并表现出自更新、自适应、自催化、自循环等特征,表明社会性企业对创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联结、革新作用,但不是驱动其成长的唯一要素。

    白彦壮,张莹,薛杨. 社会性企业成长过程及其自组织演化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84-8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248.
    Bai Yanzhuang,Zhang Ying,Xue Yang. Research on the Growth Process and the Self-organization Evolu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84-8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248.

    分享
  • 孙国强,于燕琴,吉迎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90-9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3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技术创新网络中,非对称的技术权力和不同程度的组织间信任引致了核心企业对合作企业采取不同领导行为。从心理定位视角出发,基于技术权力和组织间信任两个变量提出核心企业的4种领导行为——技术锁定、技术防御、技术扶持与技术标准,通过跨案例研究,分析论证了这4种领导行为,并对合作过程中核心企业的领导行为进行了科学解释,以帮助合作企业科学预测领导行为,进而提高运行绩效和网络地位。

    孙国强,于燕琴,吉迎东. 技术权力、组织间信任影响领导行为的跨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90-96.,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357.
    Sun Guoqiang,Yu Yanqin,Ji Yingdong. Cross 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echnical Power and Inter Organizational Trust on Leadership Behavio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90-96.,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357.

    分享
  • 白露,叶英平,李安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97-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资源是企业创新的来源和保障,如何使企业有效获取科技资源,使科技资源顺畅流入企业内部,是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分析科技资源流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框架模型,识别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促进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的相关建议。

    白露,叶英平,李安安. 科技资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流动影响因素识别及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97-104.,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88.
    Bai Lu,Ye Yingping,Li An'an. Th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Research on Practical Cases of Factors which Influ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flowed to the Intelligence-Intensive Enterpris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97-104.,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388.

    分享
  • 姚王信,夏娟,孙婷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05-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1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金融创新。在对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与信息不对称、供应链金融与融资约束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深市中小板科技型企业样本数据对供应链金融缓解融资约束的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供应链金融能够有效缓解融资约束,并且其缓解效应作用强度与信息不对称程度正相关。该结论可为改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提供经验依据。

    姚王信,夏娟,孙婷婷.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及其缓解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181.
    Yao Wangxin,Xia Juan,Sun Tingting. A Study on Financing Constraint and its Mitigation in Hi-Tec SMEs In the View of Supply Chain Financ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181.

    分享
  • 崔祥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11-1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资源是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从资源禀赋视角出发,研究了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结构,从类型和规模两个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转型升级资源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发现,集群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资源由市场资源、技术资源、金融资源和人力资源构成;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对市场资源需求明显高于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生产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企业技术资源需求明显高于购买者驱动型产业集群;不同规模集群企业资源需求呈现“倒U”现象,中型企业资源需求明显高于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

    崔祥民. 集群企业转型升级资源需求差异性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11-11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118.
    Cui Xiangmin. The Analysis on Cluster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esource Demand Differenc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11-11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118.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白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15-1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8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受“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有用”理念驱动,国外组织与管理研究者愈加注重探究建构管理理论这一议题。由此形成的丰硕成果观点各异,甚至彼此矛盾,而现有按照西方哲学术语对其分类不易理解。据此,以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溯因推理为主线索,将国外管理理论建构研究成果归集为3个脉络,分析其在研究逻辑、理论建构策略和理论贡献评价标准上的差异,比较各自适用条件和彼此借鉴行为,并揭示溯因推理在管理研究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白胜. 国外管理理论建构研究述评:三种逻辑推理的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15-121.,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859.
    Bai Sheng. Review on the Studies of Management Theories Building abroad:View from the Three Types of Logic Reason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15-121.,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859.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李小妹,包凤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22-1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可利用的社会资本对于高校协同创新活动以及协同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于高校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的机理仍缺乏深入探索。基于此,从结构、关系、认知3个维度入手,考察了高校社会资本借由高校与其它主体协同行为路径作用于高校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式,以及协同行为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高校社会资本对协同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协同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高校社会资本越丰富,越能促进与其它主体间的协同行为,进而提高高校的协同创新绩效。

    李小妹,包凤耐. 高校社会资本、协同行为和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22-128.,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424.
    Li Xiaomei,Bao Fengnai.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University Social Capital and Collaborative Behavior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22-128.,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424.

    分享
  • 宗凡,王莉芳,刘启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29-1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体系包容性视角,分析了高校与外资研发机构科研合作模式演进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宗凡,王莉芳,刘启雷. 国家创新体系包容性视角下高校与外资研发机构合作模式演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29-1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501.
    Zong Fan,Wang Lifang,Liu Qilei.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operation Pattern between Colleges and R&D Institutes with Foreign Investments under the Inclusivenes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Syste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29-1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501.

    分享
  • 张征,古银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34-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关系观,对下属-主管匹配、领导认同、领导-成员交换和企业研发人员工作投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下属-主管匹配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通过254对研发主管和研发人员的配对问卷调查发现,下属-主管匹配对企业研发人员工作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下属-主管匹配不但可以分别通过领导认同和领导-成员交换中介作用对工作投入产生正向影响,而且可以通过领导认同,再通过领导-成员交换对工作投入产生正向影响。

    张征,古银华. 下属-主管匹配对企业研发人员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34-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457.
    Zhang Zheng,Gu Yinhua.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erson-Supervisor Fit on R&D Employee Job Engag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34-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457.

    分享
  • 吴新中,董仕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40-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评价就业质量的要素多元复杂,未能统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与要求,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要素,并据此构建了评价体系。

    吴新中,董仕奇.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要素及体系建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40-14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19.
    Wu Xinzhong,Dong Shiqi.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Quality Evaluation Elements and its System Build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40-14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19.

    分享
  • 综述
  • 樊贵莲,郭淑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45-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团队日益成为合作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基于1992年以来WOS数据库中国际创新团队研究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探寻国际创新团队研究的活跃程度、知识基础及前沿热点。通过文献共被引和期刊共被引分析,总结了创新团队工作氛围、绩效模型、影响因素及团队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深入研究创新团队的知识基础,指出管理学、心理学、技术创新等学科是研究创新团队的主要知识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团队绩效、团队组织管理、团队知识转移与分享是国际创新团队研究中最为关注的问题;知识管理与团队学习、跨职能创新团队、虚拟创新团队等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主题。

    樊贵莲,郭淑芬. 国际创新团队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热点前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45-15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38.
    Fan Guilian,Guo Shufen. Research on the Knowledge Bases ,Hots and Fro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Teams'Stud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45-15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38.

    分享
  • 代明,陈景信,宋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55-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在全球呈交织发展之势,其中知识创业尤其受到关注。与农业时代倚重土地要素、工业时代倚重资本要素不同,知识创业是知识经济时代倚重知识要素的一种新兴创业行为。国内外学者从概念、内涵、特点、影响等方面对此作了初步研究。总结、梳理并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优化知识创业研究和创新创业实践大有裨益。

    代明,陈景信,宋慧. 知识创业:创业新发展领域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11.
    Dai Ming,Chen Jingxin,Song Hui. Knowledge Entrepreneurship:A Commentary on the New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4):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