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7-07-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保仓,任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模式,彰显出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通过分析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本质,阐述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过程,指出了持续创新能力是知识存量、知识增量与知识质量相互作用转化而形成的知识能量集合。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模型,提出了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3种基本路径——竞合互动路径、知识对流路径、创新协同路径,深入剖析了3种路径对提升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力的作用机理及演化过程,提升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

    张保仓,任浩. 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及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9.,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445.
    Zhang Baocang,Ren Hao. Research on Ascending Mechanism and Path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Continuous Innovation 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9.,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445.

    分享
  • 张玉明,管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0-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共享创新模式是共享经济下集中群体智慧、共享创新资源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具有开放性与民主性、可复制性与海量性、分享与产权多元化、收益与价值多样性、社区与边界模糊性、低风险与高互动性、低成本与高效率性等复杂特征。因其由个人、企业、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等分别构成的创新需求方、供给方、基于互联网的共享平台及第三方参与机构构成,可有效克服传统封闭创新模式下资源约束的弊端,是一种在分享式创新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向、互利的新型开放式创新模式。

    张玉明,管航. 共享创新模式:内涵、特征与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0-16.,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473.
    Zhang Yuming,Guan Hang.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Sharing Innovation Mod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0-16.,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473.

    分享
  • 王成军,王永慧,余晓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7-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以来,国内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于诺贝尔科学奖的极大关注。纵观诺贝尔科学奖100多年的颁发历程,美国无疑是获奖最多的国家,而日本则是亚洲获奖最多的国家。为此,分析了美国、日本诺贝尔科学奖多获得性的主要成因,并提出针对中国科研管理的一些引领性建议和可能性举措。

    王成军,王永慧,余晓芳. 美日诺贝尔科学奖多获得性成因分析及对中国科研管理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7-24.,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616.
    Wang Chengjun,Wang Yonghui,Yu Xiaofang. On Multiple Accessibilities to the Nobel Prizes in Sciences in USA and Japan as with Some Enlightenments for Chinese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7-24.,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616.

    分享
  • 钱颖,朱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25-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股权众筹可以有效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研究股权众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对企业有效发布项目信息、传递有利信号、提高融资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较为缺乏。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从不确定性角度研究投资者行为影响因素。通过搜集众筹网上股权类项目融资面板数据,利用混合OLS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股权众筹市场存在羊群行为,投资者倾向于投资已经获得大量投资的项目,领投人、产品状态成熟及团队人数较多可以降低投资者感知不确定性,有利于吸引投资,而出让股份多会增加项目不确定性,降低投资者投资意愿。

    钱颖,朱莎. 股权众筹投资者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25-2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445.
    Qian Ying, Zhu Sha.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Investors' Decision-making of Equity-based Crowdfund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25-2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445.

    分享
  • 李龙一,杨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30-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众筹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融资模式,投资者对项目的支付意愿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将众筹的研究视角延伸至投资者心理行为领域,从投资者心理角度,研究时间和空间距离与投资者支付意愿的关系,应用解释水平理论,验证了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匹配对投资者支付意愿作用的差异。

    李龙一,杨祺. 众筹模式下心理距离对投资者支付意愿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30-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558.
    Li Longyi ,Yang Qi.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on Investors' Willingness to Pay under the Crowd-funding Mod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30-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558.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张倩,张玉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40-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3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创新型企业特点构建创新型企业柔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突变级数法对2009-2015年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创新型企业柔性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区域创新型企业柔性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一方面,我国创新型企业柔性整体水平较高,但区域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状况;另一方面,区域创新型企业柔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且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最后,根据不同地区表现出来的空间效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张倩,张玉喜. 创新型企业柔性: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40-46.,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363.
    Zhang Qian,Zhang Yuxi. Innovative Enterprises Flexibility:Regional Difference and Spatial Eff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40-46.,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363.

    分享
  • 范柳,张亚男,刘新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47-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内容分析法对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经济圈创业扶持政策体系的重点扶持产业和重点政策工具区域化特征显著,但均出现了重供给和环境类扶持政策、轻需求类扶持政策的结构失衡问题,其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政策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且其在整个政策扶持链中存在较多薄弱环节。根据三大经济圈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比较分析结果,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优势和特点,提出了政策优化和改进建议。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区域出台创业扶持政策提供借鉴。

    范柳,张亚男,刘新民. 区域经济圈创业政策比较分析及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47-54.,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054.
    Fan Liu,Zhang Yanan,Liu Xinmin.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Policy in Regional Economic Circl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47-54.,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054.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杜传忠,许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55-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我国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引入交互项进一步说明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促进效应,而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区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条件下,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在追求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就业增长。

    杜传忠,许冰.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55-6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316.
    Du Chuanzhong,Xu Bing. A Research on Employment Effect of Technical Progress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y 2000-2014 Provincial Panel 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55-6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316.

    分享
  • 杨续昌,陈友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61-6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6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制造环境变化和制造技术进步促使制造模式不断升级,智慧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回顾制造业发展历程,分析制造模式演化趋势,通过与传统制造模式对比,提出智慧制造模式概念模型。为了更加直观地描述智慧制造运行方式,阐释智慧制造体系标准和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制造运行架构,并指出该架构下企业的运行特点。

    杨续昌,陈友玲. 智慧制造模式及运行架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61-66.,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54.
    Yang Xuchang,Chen Youling. Research on Wisdom Manufacturing Mode and Operational Frame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61-66.,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54.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张晓涛,李京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67-7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能力是天生国际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特征,根据天生国际化经典理论,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实际,筛选符合条件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获得高质量的公开数据,实证分析以研发密集度、员工教育水平、管理者海外背景和管理者行业经验表示的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研发投入转化为生产能力提高的程度较低、研发质量不高等原因,研发密集度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受教育水平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以高素质员工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管理者海外背景对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影响,管理者行业经验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因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立者和领导者一般均具有所在行业多年工作或研究经验,熟悉行业国内外市场和技术情况,海外背景的管理者面对中国市场可能存在水土不服问题。

    张晓涛,李京航. 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67-73.,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501.
    Zhang Xiaotao,Li Jinghang. Impact of Innovation Ability on Born Global Firms'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67-73.,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501.

    分享
  • 赵武,陈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74-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包容性创新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企业在开展包容性创新时往往受到传统经营惯性、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市场缺陷和包容性创新营利阻碍等多方面的惯性障碍,不利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包容性创新的内涵特征,分析形成企业包容性创新惯性障碍的内在原因,构建创新理念转换机制、共益性结构洞桥接机制和包容性创新商业模式探索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赵武,陈琳. 新常态下企业包容性创新惯性障碍与逾越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74-80.,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84.
    Zhao Wu,Chen Lin. The Study of the Inertial Barrier and the Beyond Mechanism during the Enterprise Inclusive Innovation during the New Normal Perio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74-80.,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84.

    分享
  • 吴松强,孙波,王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81-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网络权力是企业网络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了在中国集群情境下,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与之合作的配套企业合作行为的影响,同时引入关系资本,探究其调节效应。运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基于对238份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核心企业知识权力、地位权力及感召权力均与配套企业合作行为正相关;此外,关系资本正向调节核心企业网络权力与配套企业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

    吴松强,孙波,王路. 集群中核心企业网络权力对配套企业合作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81-88.,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25.
    Wu Songqiang,Sun Bo,Wang Lu.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Power of the Core Enterprise in the Cluster on the Cooperation Behavior of the Supporting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81-88.,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25.

    分享
  • 张雪峰,苏加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89-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协同创新客户选择方法主要从客户自身特点出发,未充分考虑产品创新要求的影响。鉴于此,提出了综合考虑产品创新要求和客户自身特点的协同创新客户选择方法,建立了产品创新要求和选择协同创新客户的指标之间的质量屋模型;基于模糊加权平均法和-截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实现了指标权重随不同产品创新要求的动态调整;基于粗数方法提出了客户数量较多情况下确定客户在各指标上评价值的方法,计算客户评价值。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张雪峰,苏加福. 面向产品创新要求的协同创新客户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89-97.,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18.
    Zhang Xuefeng,Su Jiafu. Customer Selection for Product Innovation Considering its Requirem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89-97.,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18.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张玲,孙国强,张宝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98-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共享机制设定对组织间创新合作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是技术创新网络的核心研究对象。从网络整体优化和网络成员利益角度,探讨技术创新网络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六大核心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针对每个问题构建系统基模,解析每一问题的反馈环并给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张玲,孙国强,张宝建. 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共享基模及政策解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98-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290.
    Zhang Ling,Sun Guoqiang,Zhang Baojian. Archetype and Policy Analysis of Knowledge Sharing 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98-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290.

    分享
  • 郭亮,姚清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06-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专利市场化水平通过对专利权人预期收益率的影响与专利维持时间产生联系。对高校和企业发明专利维持时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可为提升高校专利市场化水平提供借鉴。从专利市场化视角出发,以华为和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为例,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发明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华为发明专利维持时间较长,且在审查时间、发明人数和权利要求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自变量对二者发明专利维持时间的解释力度亦有区别。为提升高校专利市场化水平,提出应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市场导向、优化发明专利性质布局、强化发明专利专业属性、促进校企科研合作等合理化建议。

    郭亮,姚清晨. 专利市场化视角下校企发明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06-11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320.
    Guo Liang,Yao Qingchen. Compare the Factors of Maintain Time of the Patents for Invention of Universities with Enterpris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iz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06-11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320.

    分享
  • 张彦坤,张辉,李煜华,刘洋,王北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14-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新常态下,构建高效率的知识产权运营驱动模式,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与数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高校知识产权运营内涵、价值、阻滞因素的基础上,从高校知识产权运营驱动架构、模式、支撑要素、科研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张彦坤,张辉,李煜华,刘洋,王北一. 高校知识产权运营驱动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14-1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91.
    Zhang Yankun,Zhang Hui,Li Yuhua,Liu Yang,Wang Beiyi. Operation-driven Model Research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Univers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14-1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91.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孙新乐,段万春,王玉华,许成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19-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6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有效解析网络型创新团队融合效率的动态特征,引入能够解析融合效率动态不确定性的资源观视角,整合资源融合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任问题、团队不同时期的信任类型和团队所需资源的差异性,形成针对其灵活适应性强、不确定性高和任务技能角色组合多样特征的融合效率三维度解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炼网络型创新团队资源融合过程、团队生命周期、信任演变三维度之间的耦合关系,给出用以表征不同融合效应的“放大型、稳定型、削减型”3种融合效率内涵,构建包含专家决策信息、能够实现网络型创新团队未来资源融合效率动态评价的MAGDM-DEA方法。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有效、可行,对于认知该类型创新团队三维度之间的耦合关系、提高团队远期管理效率、指导团队管理策略调整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孙新乐,段万春,王玉华,许成磊. 网络型创新团队融合效率内涵及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19-1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23.
    Sun Xinle,Duan Wanchun,Wang Yuhua,Xu Chenglei. Research on Fusion Efficiency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for Network-Based Innovation Tea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View[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19-1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23.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李春发,赵乐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28-1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激励机制对新创企业知识转移影响的主导作用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根据知识管理理论和激励理论,在将激励机制划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的基础上,构建了反映激励机制对新创企业知识转移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利用Vensim软件仿真分析了工作价值、心理契约两种内在激励机制以及股权激励、薪酬激励两种外在激励机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并就两类激励机制及二者互动对转移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均能有效促进新创企业的知识转移,且二者存在互补耦合效应,据此可为提高新创企业知识转移绩效的激励机制设计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李春发,赵乐生. 激励机制影响新创企业知识转移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28-13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471.
    Li Chunfa,Zhao Lesheng. System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on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art-u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28-13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471.

    分享
  • 佟泽华,韩春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36-1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协同行为和非知识协同行为是知识管理领域新的研究主题,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环境扰动对知识协同行为和非知识协同行为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表明:环境扰动正向影响非知识协同行为的产生,而环境扰动对知识协同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而恶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有一定反向影响,知识协同行为对组织创新绩效有着显著正向影响;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对知识协同行为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而恶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反向影响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的产生,这意味着恶性非知识协同行为可以通过良性非知识协同行为的中介效应对知识协同行为、创新绩效起反向作用。

    佟泽华,韩春花. 环境扰动对创新活动中非知识协同行为和知识协同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36-143.,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013.
    Tong Zehua,Han Chunhua.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 Disturbance on NKCB and KCB in Innovation Activ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36-143.,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013.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郭婧,苏秦,张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44-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察了产品创新情境下,创造力绩效激励对创新小组成员渐进性和突破性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并检验了绩效反馈和部门异质性的调节作用和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创造力绩效激励对渐进性创造力具有促进作用;绩效反馈和部门异质性均正向调节创造力绩效激励对渐进性创造力的影响;同时,绩效反馈的调节效应部分通过知识共享中介,部门异质性的调节效应完全通过知识共享中介;创造力绩效激励对突破性创造力具有抑制作用。

    郭婧,苏秦,张谦. 创造力绩效激励对产品创新中员工创造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44-152.,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74.
    Guo Jing,Su Qin,Zhang Qian. The Impact of Creativity Performance Rewards on Employees' Creativity during Product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44-152.,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74.

    分享
  • 龚红,张小玲,彭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研究型大学的知识型老年员工为对象,运用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知识型老年员工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其退休后再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老年员工更容易获得外单位的青睐,因而他们倾向于选择就职新单位而非继续供职原单位;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他们从事稳定的工作而非选择创业。在学科背景上,拥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识型老年员工倾向于选择创业,而拥有社会科学背景的知识型老年员工更愿意供职原单位。此外,知识型老年男性倾向于选择创业,而女性更倾向于选择供职原单位。年龄的增长为知识型老年员工带来了经验、技术的积累,有助于其选择创业和就职新单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龚红,张小玲,彭姗. 知识型老年员工人力资本异质性对其再职业选择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3):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455.
    Gong Hong,Zhang Xiaoling,Peng Shan. Effects of Heterogeneity of Human Capital of Elder Knowledge Workers on Their Re-occupation Choic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3):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45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