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1-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晋盛武;罗海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40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节约型创新被视为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回溯创新得以实现的前提。为弥补国内在节约型创新研究方面的空白,通过查阅国外文献,探索节约型创新概念的缘起及其内涵,并对节约型创新的价值链模型进行了分析。以西门子公司为例,分析了跨国公司如何在发展中国家成功开展节约型创新。最后,提出了企业进行节约型创新的发展方向。

    晋盛武;罗海丹. 国外节约型创新缘起与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5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16.,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578.

    分享
  • 沈君;王续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5-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7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代以来,技术标准类图书、期刊文献、硕士学位论文及博士学位论文数量持续增长,为创建和发展技术标准学奠定了丰厚的学术基础。创建初期,技术标准学的研究主题包括技术标准的地位和功能、一般形成机理、体系建构及管理、技术标准化推行进程、战略实施对策、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互动机制等。今后一个时期,为推进技术标准学有序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研究队伍、辨识学科地位、强化学科意识。

    沈君;王续琨. 从技术标准研究走向技术标准学[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5-1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76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5-1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765.

    分享
  • 缪亚军;钟琪;威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产业结构理论的同构性分析方法,以首批“985工程”高校卓越学术产出中的国际合作论文为样本,从年代视角对国际合作国别同构性进行了探索,发现:①首批“985工程”高校国际合作经历了自由发展、探索及深化3个阶段;②通讯国家的同构性呈聚集型分布,从“351”型向“72”型转变;③“211工程”与“985工程”增强了各校国际合作论文通讯国家与第一国家的趋同性。

    缪亚军;钟琪;威巍. 年代视角下卓越学术国际合作国别同构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15.,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3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1-15.,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306.

    分享
  • 邱均平;赵月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6-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计量学原理和方法,从学位授予单位、学科和论文指导教师3个方面,对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优秀博士培养已形成了由“985工程”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的核心群体;理工类优博论文占总数的67.79%,显示出学科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指导教师与其培养出的优博论文篇数服从洛特卡分布,并且各学科门类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存在高度相关性,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现行评选机制存在问题。

    邱均平;赵月华. 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分析与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6-20.,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22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6-20.,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228.

    分享
  • 何亮;周琼琼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21-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大数据概念及其发挥的重大作用,介绍了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在科技平台资源的收集、整合和管理工作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与成果,阐述了大数据在我国科技资源领域应用的现实需求,提出我国在科技资源领域应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形成特色化的科技资源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

    何亮;周琼琼. 大数据时代我国科技资源领域发展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21-23.,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5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21-23.,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520.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张明火;何郁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24-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406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 指数和BCC模型,对“十一五”以来我国地方R&D活动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R&D整体效率水平波动性大,区域间效率比较呈现东部高、中部低格局,省际间效率聚类呈两头小、中间大现象,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影响了R&D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张明火;何郁冰. 我国地方R & D活动效率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24-29.,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6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24-29.,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677.

    分享
  • 曾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30-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技术战略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其实施效果对企业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阶段、技术战略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计算区域技术战略对企业迁移作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度,评价区域技术战略对企业迁移的影响效果。最后,从区域技术战略的实施形式、连续性和柔性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曾鹏;. 协同学视角下区域技术战略实施对企业迁移影响效果评价及改进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30-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3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30-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358.

    分享
  • 黄小勇;伍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36-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入园工程主要包括机构入园、政策入园、项目入园、服务入园和人才入园,通过多年的实践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将这一体系更加系统化,并用Vensim软件构建科技入园因果关系流程图,对5种入园方式分别进行子模式构建,形成江西科技入园系统反馈总体模式。使科技入园工程在科技服务实践中,思路更加清晰,服务更加到位。同时利用萍乡科技入园纵深化模式对该系统反馈模式进行实践论证,表明在实践中利用此系统反馈模式能够使科技入园工程更加有效。

    黄小勇;伍颖. 基于系统基模的江西科技入园系统模式与运行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36-41.,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32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36-41.,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326.

    分享
  • 朱永跃;张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42-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诸多难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扶持。以南京溧水区“321”人才创办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在资金、人才和市场3个方面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具体成因,并基于政府主导视角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朱永跃;张提. 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42-4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42-46.,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04.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47-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协同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关系和系统运行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方程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内企业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模型,分析其协同创新稳定性及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共生单元、选取共生模式、培育共生环境及建立协同创新共生界面是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稳定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协同创新策略。

    李煜华;武晓锋;胡瑶瑛. 共生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策略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47-5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76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47-5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764.

    分享
  • 李一;孙林岩;冯泰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51-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服务经济的兴起,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但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等问题。利用最小二乘(OLS)模型,识别出经济开放程度、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工业化水平三大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及其效应和作用程度。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差异,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更能体现空间不平稳性和局部特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GWR模型比OLS模型的拟合程度更优,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衡,3个因素对全国各省份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说,经济开放程度和FDI对中西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分别有更强的正向和负向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东部省份的生产性服务业有着更明显的负向影响。

    李一;孙林岩;冯泰文. 地理视角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51-57.,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51-57.,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111.

    分享
  • 熊励;周璇;金晓玲;顾勤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58-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长三角地区数字内容企业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云服务能力对数字内容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数字内容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云服务能力对数字内容创意获取能力、数字内容创意融合能力、数字内容应用服务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数字内容创意获取能力影响最大;数字内容创意融合能力和数字内容应用服务创新能力对数字内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数字内容创意获取能力影响却不显著。针对研究结果,提出应强化数字内容云聚合服务,加大数字内容产业云服务平台及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数字内容产业创意融合能力和应用服务创新能力等建议。

    熊励;周璇;金晓玲;顾勤琴. 基于云服务的数字内容产业协同创新与创新绩效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58-65.,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2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58-65.,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260.

    分享
  • 庞林花;唐杰;王薛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66-7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8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汽车报废回收是汽车生产的逆过程,汽车生产方式变革最终将随着汽车使用年限终结传导至末端的报废回收,并对报废回收的生产组织结构产生决定作用。对目前兴起的跨集团间共用平台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对汽车报废回收产生的影响,提出应在汽车报废回收这一非竞争性领域,以共用平台为载体,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精益化汽车循环利用体系。

    庞林花;唐杰;王薛超. 共用平台视角下汽车循环利用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66-70.,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66-70.,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55.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栾春娟;侯剑华;王贤文;侯海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71-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绘制全球竞争对手技术网络,识别其共性技术,是技术管理与公司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全球两大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为例,对其技术网络分析结果显示,非矿物燃料发电系统、电镀技术、测量仪器、航空器零部件等技术子网络,是这两大公司的共性技术子网络。这两大公司的主要共性技术领域有航海和航空雷达系统技术、飞机航空航天宇宙航行技术、数字计算机技术、交通零部件轮胎技术和工程记录测试仪器技术等。在双标准条件下,波音公司有5个关键共性技术领域,空客公司则有两个。研究中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它相关产业的类似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栾春娟;侯剑华;王贤文;侯海燕. 全球竞争对手的技术网络绘制与共性技术识别[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71-77.,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2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71-77.,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272.

    分享
  • 李建钢;李秉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78-8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理论的基础上,剖析了中兴通讯公司创新发展历程,归纳总结了中兴通讯公司迈向创新型企业过程中创新驱动的阶段特征,从而验证了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创新驱动的阶段特征规律。中兴通讯公司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驱动力构成不同,与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创新驱动阶段特征一致。技术、市场、管理与组织的全面协同创新成为中兴通讯公司迈向创新型企业后的基本特征。

    李建钢;李秉祥. 后发企业迈向创新型企业过程中创新驱动特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78-82.,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16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78-82.,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160.

    分享
  • 张光明;温兴琦;赵锡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83-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20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环境创新不能完全依赖外部机构或力量,企业可以作为主体主动影响、选择、改变与创新企业环境。通过对中部地区7家不同性质企业实地调查走访,分析了企业对环境创新的认知、途径及内外部环境创新的经验,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和启示。

    张光明;温兴琦;赵锡斌. 企业环境创新:基于案例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83-86.,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2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83-86., doi: 10.6049/kjjbydc.2012120237.

    分享
  • 杜勇;鄢波;陈建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87-9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2007-2012年进行研发投入的43家(共258个观测点)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就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投入水平上处于中等水平,且投入强度正在逐年提高;总体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盈利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和企业获利能力具有同向增长关系;在企业成长能力方面,其与研发投入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杜勇;鄢波;陈建英. 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87-92.,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34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87-92.,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342.

    分享
  • 姚琦;程芬;黄承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93-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明确界定科技型小微企业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独特属性,提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品牌培育的两大模块、4种核心能力以及路径框架,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品牌成长演化各阶段主要特征。

    姚琦;程芬;黄承锋. 科技型小微企业品牌培育路径与演化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93-97.,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4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93-97.,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41.

    分享
  • 柴玉珂;顾晓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98-10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融资与战略的博弈分析,发现高风险策略企业满足一定条件时,采取低负债资本结构将长期获利。经实证分析,结合科技型小微企业高风险的特点,建议其多方面、多渠道融资,积极获取金融支持,对资本结构作出最优融资安排,保证充足的研发投入,促进其创新绩效的提升。

    柴玉珂;顾晓敏.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资本结构与创新绩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98-10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2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98-10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20.

    分享
  • 郑季良;曾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04-10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创新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来满足客户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难。这些形势一方面体现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协同创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循环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协同创新提出了新要求。从循环经济发展视角,系统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协同创新问题,提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郑季良;曾荣. 循环经济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04-107.,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1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04-107.,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11.

    分享
  • 尹辉;周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08-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协同创新是有效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最佳路径,因为协同创新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与其相关的政府科技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应从更新观念、建立机制与搭建平台着手,加速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尹辉;周军. 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08-112.,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5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08-112.,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5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谭龙;刘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3-1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近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并成为世界第一专利申请目标国的背景下,从多个角度审视了专利制度变革对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划分的专利申请量增长速度在三次专利法修订前后变化趋势一致性的判断,对专利制度变革促进专利申请量增长的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并无证据表明以专利法修订为代表的专利制度变革对中国专利申请量增长产生明显、一致的影响。

    谭龙;刘云. 从制度变革看中国专利申请量的增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3-117.,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00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13-117.,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003.

    分享
  • 陶勇;王益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8-1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2110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对比方法,指出当前中国科技存在科研机构大而不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居高不下、高层次人才缺乏、科技产出低水平重复及国际分工地位低下等不足,并从价值迷思、角色迷思、体制迷思和社会迷思4个角度分析了行政化官本位行为意识对科技发展的阻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陶勇;王益民. 科技进步的行政化约束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18-121.,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4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18-121., doi: 10.6049/kjjbydc.2012110467.

    分享
  • 张武军;魏欣亚;任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22-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高度关注,国家出台了诸多支持政策。对于缺乏资金和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来说,仅仅依靠国家减免税收等财政性政策措施很难发展壮大。在探讨科技型小微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张武军;魏欣亚;任燕. 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22-12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4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22-12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47.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徐顽强;兰兰;张红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25-1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6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湖高新区作为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急需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和实施创新创业活动,对高层次人才的界定和评价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参考依据。东湖高新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上不遗余力,但人才评价标准不够明确,同时受到信息、素质、资格以及外部性要素的影响。根据目的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采用德尔斐专家咨询法,构建了“业绩、能力、贡献、潜能”四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徐顽强;兰兰;张红方. 东湖高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25-128.,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68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25-128.,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685.

    分享
  • 夏太寿;李子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29-1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全国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适用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指标鉴别力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竞争力指标进行筛选,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主因子并确定权重,采用回归分析法得出各省市区研发机构在创新投入、创新实施、创新环境、创新产出方面的排名表,以期为各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认清自身研发机构竞争力现状,以及把握未来努力方向提供参考。

    夏太寿;李子萤. 基于因子分析的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29-1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0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29-1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03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李光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36-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1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人才竞争力是城市经济在开放经济和区域竞争条件下依靠内生自组织力量与外部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以2001-2010年为研究时段,首先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然后以全国54个重点城市的人才竞争力评价结果为数据源,构建出城市竞争力变化影响因素分解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城市人才竞争力的变化以及人才各要素对人才竞争力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才需求和教育培训是我国城市人才竞争力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人才数量、人才质量和人才配置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着眼于有效培育和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提出了强化“教育质量驱动”与“产业需求牵引”双向战略复合、以培养模式创新提升城市人才质量贡献、以人才体制改革释放城市人才配置潜力和营造良好人才生态等建议。

    李光全;. 中国城市人才竞争力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36-139.,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0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36-139., doi: 10.6049/kjjbydc.2013010006.

    分享
  • 马志强;黄蓉;刘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40-1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X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制约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内部伦理从柔性管理的角度为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矛盾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手段。基于内部伦理的视角,将内部伦理的管理特征融入科技型小微企业员工招聘、绩效考核、激励和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中,突出内部伦理作用,提炼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素,并提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路径。

    马志强;黄蓉;刘晗. 基于内部伦理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40-14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40-14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X114.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马志桥;杨柠;胡豪;王一涛;阿尔帕提·沙迪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44-1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新疆维药为研究对象,从部门创新体系视角研究知识基础转移对传统产业转型的影响,分析发现传统维吾尔医药向现代医药的知识基础转移显著影响了维药的审批标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学术研究以及维药企业的战略行为。研究揭示知识基础转移直接作用于创新活动选择和创新主体行为,因而必须重塑传统产业的部门创新体系,并最终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

    马志桥;杨柠;胡豪;王一涛;阿尔帕提·沙迪克. 知识基础转移与传统产业转型:以新疆维吾尔医药产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44-148.,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1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44-148.,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122.

    分享
  • 史丽萍;刘强;腾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49-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2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外部知识导向、内部知识导向、显性知识导向、隐性知识导向、探索知识导向及利用知识导向,搭建了网络密度、知识管理战略和知识整合关系概念模型。采用基于PLS的SEM模型,通过Re-sample技术结合Smart PLS 2.0软件验证了理论假设,实证分析了网络密度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诠释了知识管理战略的中介作用。最终结果显示:各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解释力,网络密度对知识整合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知识管理战略的6个维度均对知识整合产生显著性正向影响;知识管理战略在网络密度与知识整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史丽萍;刘强;腾云. 基于PLSSEM的网络密度对知识整合的作用机制:知识管理战略的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49-153.,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26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49-153., doi: 10.6049/kjjbydc.2013020267.

    分享
  • 综述
  • 杜晶晶;丁栋虹;王晶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9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机会“发现观”与“创造观”差异的背后反映的是不同本体论立场。近些年来,理论界对机会的关注已由本体论上升到认识论层面,开始讨论创业者与创业机会的深层匹配问题。建构主义思想为这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在系统回顾建构主义机会研究代表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展与不足,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建构主义思想在机会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杜晶晶;丁栋虹;王晶晶.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创业机会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2):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9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