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 40卷 24期
刊出日期:2023-12-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科技人才培育
场景驱动的创新专栏
   
场景驱动的创新专栏
1 邹波,杨晓龙,刘昶
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的场景化创新价值创造机制研究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基于数字技术驱动实施场景化创新,但场景化创新的价值创造机制在理论上尚不清晰。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理论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首先,界定场景化创新创造场景价值的内涵,并揭示数字经济背景下场景价值的共创性、体验性和适应性特征;其次,结合大数据合作资产理论与场景化创新,提出场景型大数据合作资产的概念,为场景化创新的价值创造机制提供具体理论解释视角,同时拓展大数据合作资产理论的应用领域;最后,基于线上线下场景、企业与用户主导性两个维度,划分4种不同类型的场景型大数据合作资产,即企业主导—线上场景型、企业主导—线下场景型、用户主导—线上场景型和用户主导—线下场景型,进而深入揭示基于上述4种大数据合作资产的场景化创新价值创造机制。结论有助于在理论上推进场景化创新的价值创造机制研究,在实践上为企业基于大数据合作资产开展场景化创新提供指导性建议。
2023 Vol. 40 (24): 1-9 [摘要] ( 214 ) [HTML 1KB] [PDF 1271KB] ( 353 )
10 黄雪,沈灏,王栋晗
产业互联网平台场景如何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基于汇通达的纵向案例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场景成为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新范式,但现有文献并未进行充分揭示。采用纵向案例研究解构产业互联网平台场景创新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演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逻辑基础是“场景洞察—场景创造—场景赋能—网络创新”;场景驱动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的动态机制是三重嵌入下场景数字化赋能驱动的价值共创主体(生态网络节点)与客体(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结论有助于拓展场景驱动创新理论、商业生态系统创新理论和数字化赋能理论,为平台企业、创业企业场景创新和商业生态构建提供实践借鉴。
2023 Vol. 40 (24): 10-19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1383KB] ( 138 )
20 叶选挺,马诗敏,王宇,李京晏,张剑
场景驱动视角下我国智能医疗产业演化研究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渗透正在加速,应用场景愈发丰富。基于智能医疗专利数据,利用LDA主题模型对智能医疗产业应用场景进行识别,以53581件智能医疗专利为源数据,挖掘得到智能医疗产业的12个应用场景主题,识别出智能诊疗、医疗机器人、药物研发、智能医学影像、智能健康管理五大主要应用场景,并从“技术—市场—政策”3个维度开展场景驱动视角下我国智能医疗产业演化过程分析。研究发现:①在技术方面,智能医疗技术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阶段,我国在各应用场景下均有研发布局;②在市场方面,国内外不同类型企业对智能医疗五大应用场景进行积极探索,我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前景广阔,但处于早期发展阶段;③在政策方面,我国尝试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全方位支持智能医疗产业发展,但不同应用场景政策倾斜力度不同。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智能医疗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参考与决策支撑。
2023 Vol. 40 (24): 20-30 [摘要] ( 101 ) [HTML 1KB] [PDF 1530KB] ( 256 )
31 赖红波,杨子婵
场景视角下设计驱动智能产品创新对感知情感与口碑传播的影响
智能产品作为场景的核心构成要素,其创新在场景化思维指导下能够更好地契合用户需求,设计作为当今时代重要的创新驱动力同样在智能产品创新中受到关注。通过归纳总结场景与设计驱动产品创新的相关内涵,从智能产品的美学、语义和交互三大设计维度入手,探究其与口碑传播之间的关系,并关注用户感知情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探寻智能产品创新机理。基于270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设计驱动智能产品创新的美学、语义和交互维度均对感知情感、口碑传播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情感中的愉悦、唤醒在产品不同设计维度与口碑传播之间均发挥中介作用,且愉悦比唤醒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对于智能产品进一步落地应用与实现差异化场景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3 Vol. 40 (24): 31-40 [摘要] ( 87 ) [HTML 1KB] [PDF 1312KB] ( 342 )
科技管理创新
41 沈悦,郑金麟,蒋耀辉
通往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债券如何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债券能否以直接融资方式有效发挥绿色金融市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赋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是重要的现实议题。以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1—2021年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研究数据,构建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绿色债券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绿色债券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②作用机理分析发现,绿色债券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改善债务期限结构,缓解融资约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且具有显著的信号传递效应;③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高水平企业环境责任、高强度政府补助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债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④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有助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结论表明,应该不断健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绿色债券融资机制,提供绿色技术创新配套服务,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2023 Vol. 40 (24): 41-50 [摘要] ( 195 ) [HTML 1KB] [PDF 1284KB] ( 338 )
51 张枢盛,陈劲
数字智能化背景下电动汽车混合颠覆性创新模式研究——比亚迪与特斯拉案例
通过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破解新能源汽车“阿喀琉斯之踵”,从而引发全球汽车行业巨变。中国汽车企业长期被压制,而颠覆性创新成为打破升级困境,实现“换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利器。基于数字智能化背景,依据颠覆性创新分析框架,分析比亚迪和特斯拉20年间迅速成长为新能源汽车在位企业的历程。研究发现,比亚迪在中国情境下完成自下而上的低端跨界颠覆性创新,特斯拉在美国情境下完成自上而下的高端跨界颠覆性创新,从而形成在中国情境下同一时期同一产业内的混合颠覆性创新。结论有助于丰富颠覆性创新理论,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2023 Vol. 40 (24): 51-60 [摘要] ( 160 ) [HTML 1KB] [PDF 1527KB] ( 592 )
61 董津津,刘家树,雷雨嫣
创新能力冗余与价值创造: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下合作关系的中介作用
创新能力冗余是企业提升韧性和应对环境压力的资源基础,已有研究尚未明确创新能力冗余促进企业韧性的内在机制。基于427家高技术企业样本数据,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不同类型创新能力冗余和合作关系对企业短、长期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创新能力冗余价值创造规律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合作关系对创新能力冗余与短、长期价值创造关系的中介作用不同;②从短期价值创造看,沉淀创新能力冗余比非沉淀创新能力冗余更有效,而从长期价值创造看,非沉淀创新能力冗余比沉淀创新能力冗余贡献更大;③人际关系能够同时中介不同创新能力冗余对短、长期价值创造的积极影响,契约关系无法中介不同创新能力冗余对短期价值创造的影响。据此构建高技术企业凭借创新能力冗余实施价值创造的理论模型,可为企业创新能力冗余价值治理与自身韧性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2023 Vol. 40 (24): 61-71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1294KB] ( 306 )
产业技术进步
72 张娜,邓金钱
行业异质特征如何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
基于2001—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5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从产权结构、企业规模、技术密集度和企业自生能力4个维度出发,考察行业异质特征如何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发现:①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在国有产权比重较高的高技术细分行业中,这一影响效应更显著;②平均企业规模扩大能够增强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影响不显著;③高技术密集度能够增强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而对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则具有消极影响;④企业自生能力能够增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但对其它大类行业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发挥高技术产业对绿色转型的引领作用,立足高技术产业行业异质特征,以因势利导为原则大力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绿色经济效率。
2023 Vol. 40 (24): 72-81 [摘要] ( 88 ) [HTML 1KB] [PDF 1268KB] ( 244 )
82 韩震,赵宇恒,赵莉,闫岚清
“卡脖子”技术形成路径与破解策略选择——基于芯片产业的案例研究
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的“卡脖子”难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揭示“卡脖子”技术形成机理,能为系统解决该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我国当前3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实地访谈和资料分析,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卡脖子”技术形成的核心范畴,根据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梳理核心范畴间的内在联系,以芯片制造产业为案例揭示问题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围绕“卡脖子”问题可提炼5个核心范畴。其中,技术特征定位反映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属性,是识别目标技术的充分条件;技术竞争态势反映目标技术的竞争劣势;技术封锁壁垒反映“卡脖子”威胁程度,构成问题形成的内外因;安全可控程度反映内外因对产业和国防安全的影响程度,是识别“卡脖子”技术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破解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差异,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2023 Vol. 40 (24): 82-91 [摘要] ( 138 ) [HTML 1KB] [PDF 2918KB] ( 345 )
企业创新管理
92 张月月,王晓萍,冯仁光
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跨越式升级的实现机制:数字技术赋能逻辑与路径
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依附式升级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的升级方式,弊端日益凸显,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迫切需要突破升级瓶颈,实现跨越式升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将有助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跨越式升级。首先,从效率和柔性两方面规范分析数字技术赋能的底层逻辑;然后,深入讨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跨越式升级过程中基于数字技术进行技术知识获取、产品开发迭代以及技术价值实现的链式路径;最后,从数字技术提供方、装备制造企业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环境优化3个角度提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2023 Vol. 40 (24): 92-100 [摘要] ( 110 ) [HTML 1KB] [PDF 1518KB] ( 207 )
101 李立威,黄艺涵
数字化与组织变革组态如何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悖论
面对数字化转型悖论,中小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自身绩效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IT—业务战略匹配理论与互补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数字化与组织变革中的组织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本、商业模式5个维度组态效应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和组织变革驱动中小企业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提升的路径不同,中小企业存在两种实现高财务绩效的路径和3种实现高创新绩效的路径,以及一种导致非高财务绩效的路径和两种引致非高创新绩效的路径,且存在一种组态可以同时产生高创新绩效和高财务绩效,即数字化、组织结构变革、业务流程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4个条件为核心条件。数字化或组织变革的单个条件不构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数字化与组织变革不同维度匹配对企业绩效提升非常重要,数字化程度较高企业与数字化程度较低企业实现高绩效的路径有所不同。结论可为解释实践中的数字化转型悖论提供新见解,进而为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与组织变革不同维度的耦合匹配提供实践启示。
2023 Vol. 40 (24): 101-110 [摘要] ( 128 ) [HTML 1KB] [PDF 1282KB] ( 282 )
111 孙笑明,魏迎,王巍,王雅兰,王静雪
组织内合作网络与超越追赶阶段企业创新绩效——组织间合作网络的调节作用
合作网络对创新绩效的意义已得到广泛论证,但同时考虑组织内、外部合作网络的研究相对匮乏,更鲜有文献考虑超越追赶阶段的特殊情境。基于2014—2019年国内34家超越追赶阶段后发科技企业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探索组织内合作网络密度、网络规模与超越追赶阶段后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组织间合作网络密度与网络规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组织内合作网络密度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低;组织内合作网络规模越大,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组织间合作网络密度强化组织内合作网络密度对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而组织间合作网络密度和网络规模会削弱组织内合作网络规模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2023 Vol. 40 (24): 111-122 [摘要] ( 103 ) [HTML 1KB] [PDF 1501KB] ( 218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23 林筠,刘冰蕊,蔡颖,张茹鑫
不同类型知识整合对中试有效性的影响
中试滞后的负面“瓶颈”效应是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研究特定领域知识、程序性知识、一般知识三类知识整合影响中试有效性的差异性及其交互作用对中试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特定领域知识整合对中试有效性的促进作用优于程序性知识整合与一般知识整合;②程序性知识整合、一般知识整合与特定领域知识整合的交互均对中试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且作用效果强于其单独作用;③程序性知识整合与一般知识整合的交互对中试有效性无显著影响,但在加入特定领域知识整合后,三类知识整合的交互对中试有效性的促进效应增强;④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地区企业的中试有效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从不同类型知识整合视角为探究中试实现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进一步明晰中试运行过程。
2023 Vol. 40 (24): 123-132 [摘要] ( 72 ) [HTML 1KB] [PDF 1356KB] ( 226 )
133 吕荣杰,宋志烨,张义明,郝力晓
数智化使能企业跨界搜索提升创新绩效的模式匹配与选择——基于知识治理机制视角
随着数字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如何通过外部创新知识搜寻与配置提高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应对当前极度不确定性环境的关键。基于知识治理机制视角,选取4家典型企业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探寻数智化使能企业跨界搜索提升创新绩效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①在数智化使能企业跨界搜索过程中,存在网络拓扑模式、全景互动模式两种跨界搜索模式以及技术内生风险、知识基础风险两种过程风险;②知识治理机制中的正式知识治理与非正式知识治理可以有效防范数智技术大规模应用中带来的过程风险,因此在数智化跨界搜索转化为创新绩效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知识治理机制进行权衡考量;③在数智化使能作用下,企业能够基于自身知识治理机制的不同,创造性地匹配高拓扑—低互动、高拓扑—高互动、低拓扑—高互动跨界搜索模式,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上述分析,构建并阐释了数智化使能企业跨界搜索提升创新绩效的整合模型,为后续跨界搜索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提供了新理论视角,并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2023 Vol. 40 (24): 133-142 [摘要] ( 96 ) [HTML 1KB] [PDF 1392KB] ( 165 )
科技人才培育
143 曹元坤,罗元大,肖风,谢鹏
平台型领导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促进员工责任式创新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平台型领导作为一种注重自己和下属共同事业的新型领导风格,符合我国知识经济时代下的领导实践,有助于激发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并验证平台型领导对员工责任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考察真实型追随的中介作用和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感知的调节作用。对300份配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台型领导显著促进员工责任式创新,真实型追随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感知能够强化平台型领导与真实型追随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增强真实型追随的中介作用。
2023 Vol. 40 (24): 143-151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1273KB] ( 187 )
152 魏巍,丁晨阳,黄杜鹃
团队地位提升、集体心理所有权与团队创新产出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团队成为创新的核心单元,但团队地位激励对创新的影响效果尚不明晰。基于事件系统理论和集体心理所有权理论,探讨团队地位提升对团队创新产出的影响。通过对42个团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团队地位提升与团队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集体心理所有权在团队地位提升与团队创新产出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谦卑型领导正向调节团队地位提升对集体心理所有权的影响,而自恋型领导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深刻认识团队地位提升对团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参考,丰富了团队创新理论研究,在实践方面为提高团队创新产出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充分发挥团队地位提升作用提供了启示。
2023 Vol. 40 (24): 152-160 [摘要] ( 96 ) [HTML 1KB] [PDF 1294KB] ( 20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