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年 26卷 1期
刊出日期:2009-01-1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科学理性与方法
评价与预见
企业管理创新
区域科学发展
知识管理与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黄健柏,谢 良,钟美瑞
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运用协整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分析它们之间的Grange因果关系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通过比较分析还发现,与世界上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和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偏低;同时,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创新型人力资本优势,中西部地区则缺乏创新型人力资本。
2009 Vol. 26 (1): 1-4 [摘要] ( 1018 ) [HTML 1KB] [PDF KB] ( 994 )
5 纪国涛1,2,金敏力1
科技创新绩效: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
在对国内外有关科技创新绩效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绩效的过程—结果观,认为科技创新绩效并不仅仅表现为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静态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科技创新绩效的各种因素综合推动的过程。科技创新绩效的形成机理在于其形成、增进和优化的不断演进的过程。通过对科技创新绩效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若干具有启发意义的提高科技创新绩效的选择路径。
2009 Vol. 26 (1): 5-8 [摘要] ( 2002 ) [HTML 1KB] [PDF KB] ( 862 )
9 叶桂林
欧洲研发合作计划的演变及模式研究
对欧洲若干重要的研发合作计划进行回顾,重点分析了框架计划和尤里卡计划的出台背景,以及它们后续的变化和相关计划的发展,从而勾勒出了欧洲研发合作的演变轨迹,并对两个面向产业界的科技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2009 Vol. 26 (1): 9-13 [摘要] ( 2034 ) [HTML 1KB] [PDF KB] ( 641 )
14 郑江波1,崔和瑞2
中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模式比较及借鉴
通过对中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的比较,提出了借鉴国外推广模式中的商业化运作以及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户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基础上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本化模式,以提高中国农业科技成果的适用性,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
2009 Vol. 26 (1): 14-16 [摘要] ( 1779 ) [HTML 1KB] [PDF KB] ( 673 )
17 阮平南,武 斌
社会资本对战略网络形成的影响
通过分析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提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它能促进企业间合作、协调企业间合作关系、提高企业间合作效率,为企业提供信息渠道。社会需求变化影响企业制造模式,进而影响企业的组织形式。研究认为,新的环境下,环境因素与社会资本共同影响并促进战略网络的形成。
2009 Vol. 26 (1): 17-19 [摘要] ( 875 ) [HTML 1KB] [PDF KB] ( 794 )
20 李鹏翔,席酉民,崔文田
复杂科层组织网络中的无标度行为
考察管理幅度随机选取的科层组织网络是否存在无标度行为。理论分析发现,该网络的生长模型具备生成无标度网络的增长条件和择优连接条件,但当累计度相同时还存在机会均等机制,即添加次数较少的节点,累计度增加的概率更大。数值模拟表明,其节点的累计度分布服从某种复杂的幂律规律,这说明现实中的科层组织网络与自然界的许多复杂网络一样具有相同的组织原理,讨论无标度特性对管理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09 Vol. 26 (1): 20-22 [摘要] ( 791 ) [HTML 1KB] [PDF KB] ( 658 )
23 史旗凯,郭菊娥
策略性管理活动描述文本的创建方法研究
为了应用文本挖掘技术处理实践中大量产生的管理类信息,探讨了策略性管理活动的涵义及其结构化信息的表示方法,并提出用集成指向同一目标的管理事件的方法,来创建策略性管理活动描述文本的基本框架的思想和方法。在考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创建策略性管理活动描述文本的方法及其具体步骤,并用实例说明了策略性管理活动的结构化信息的表示方法。
2009 Vol. 26 (1): 23-26 [摘要] ( 762 ) [HTML 1KB] [PDF KB] ( 735 )
27 游 静,刘 伟
面向集成情景的信息系统集成研究
在信息系统集成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工具对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通过将促使信息系统集成发生的管理环境作为集成情景,并按照集成情景将相关研究划分为并购中信息系统集成、供应链管理中信息系统集成以及企业内部应用整合中的信息系统集成三大体系,以此揭示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轨迹。
2009 Vol. 26 (1): 27-31 [摘要] ( 2112 ) [HTML 1KB] [PDF KB] ( 875 )
区域科学发展
32 胡 钰
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与实现
根据2008中国城市创新力评价活动的调研分析,提出了城市创新力的3个评价维度,结合苏州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的经验,指出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进程中必须处理的5个重点关系,从全球视野下来看待中国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出了应该把握的突出特点。
2009 Vol. 26 (1): 32-37 [摘要] ( 862 ) [HTML 1KB] [PDF KB] ( 628 )
38 陈运平1,陈林心2
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高校在国家(区域) 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4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2009 Vol. 26 (1): 38-45 [摘要] ( 2053 ) [HTML 1KB] [PDF KB] ( 776 )
46 张仲芳
中部各省经济崛起的动态测度与崛起指数
在中央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后,中部各省提出了实现本省经济崛起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通过构建崛起指数指标,并测算出2002—2005年中部六省崛起指数值,对各省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崛起进程进行动态测度。
2009 Vol. 26 (1): 46-48 [摘要] ( 772 ) [HTML 1KB] [PDF KB] ( 822 )
49 项国鹏
从战略系统观视角分析“浙商”战略转型
“浙商”发展正在面临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国际经济环境等方面的严峻挑战,“浙商”通过基于区域、产业和品牌的反应性战略变革应对这种挑战,这种战略行为是企业战略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功能体现。揭示了6个战略要素和由此构成的普通型、预测型、学习型和能动型4种企业战略,确立了战略系统观。在这个理论框架基础上,从战略要素、战略类型和战略过程3个角度,提出了“浙商”战略转型的具体措施。
2009 Vol. 26 (1): 49-52 [摘要] ( 852 ) [HTML 1KB] [PDF KB] ( 887 )
53 刘延松1,张 炜2
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分析框架
回顾了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状况,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观点与论述。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讨论了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构成。最后给出了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分析框架,以便为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规范的思路。
2009 Vol. 26 (1): 53-57 [摘要] ( 863 ) [HTML 1KB] [PDF KB] ( 749 )
58 任建雄1,2
从系统观点看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协调发展机理
从系统论视角论述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结构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指出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是影响系统开发利用与协调发展的关键。基于系统有序演化的条件和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系统的协调发展路径、调控路径探讨了区域矿产资源系统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机理。
2009 Vol. 26 (1): 58-60 [摘要] ( 2014 ) [HTML 1KB] [PDF KB] ( 846 )
产业技术进步
61 孔令丞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经济性与生态性相融合的演进
循环经济的3R原则以其和经济性结合程度不同而推进的次序各异。继资源减量的投入产出结构理论之后,资源循环和再利用的推进受制于循环半径的约束,而在一定区域内建立产业共生网络的“小生境模式”,可以实现产业系统经济性和生态性在区域层面融合。
2009 Vol. 26 (1): 61-63 [摘要] ( 875 ) [HTML 1KB] [PDF KB] ( 881 )
64 冯南平,杨善林
循环经济系统的构建与“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
分析了经济系统在效率、最优与可持续性3个方面的缺陷,对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了类比,指出纯自然主义的发展思路是不现实的,结合我国国情,可实施“技术—产业—制度”生态化战略,构建循环经济系统,最终确立循环经济的主导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2009 Vol. 26 (1): 64-67 [摘要] ( 830 ) [HTML 1KB] [PDF KB] ( 925 )
68 陈 进,骆晓华
高新科技产业中的高管团队(TMT)定价模型研究
从人力资本期权的新视角出发,利用TMT的人力资本期权的性质,把期权的二项式定价模型引入到人力资本期权中,从而更加准确地为TMT人力资本进行定价。
2009 Vol. 26 (1): 68-70 [摘要] ( 1960 ) [HTML 1KB] [PDF KB] ( 943 )
71 李 新1,刘朝明1,王敏晰2
中国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研究
高新区是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特殊经济区域,用传统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选择主导产业会产生负面效果,因为即使该区域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再丰富也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借鉴国内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新区产业发展状况来重新构架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并根据选择基准构建了高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
2009 Vol. 26 (1): 71-75 [摘要] ( 2077 ) [HTML 1KB] [PDF KB] ( 804 )
76 陈家昌
公平与效率视域中重大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探析——基于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实证研究
从“十五”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践的实证研究出发,分析科研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实现方式,认为公平与效率可以通过信息公开机制、竞争机制、第三方监理机制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2009 Vol. 26 (1): 76-78 [摘要] ( 1986 ) [HTML 1KB] [PDF KB] ( 911 )
企业管理创新
79 曹素璋1,2, 高 阳1, 张红宇1
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一个梯度演化模型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连续动态的系统工程。企业技术创新质的突破必须有创新过程量的积累。成功的企业技术创新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企业技术能力的可获得量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创新模式的匹配是企业有效创新的关键。在论证这两个命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梯度演化模型,为企业创新提供参考。
2009 Vol. 26 (1): 79-82 [摘要] ( 972 ) [HTML 1KB] [PDF KB] ( 1167 )
83 李海波,刘则渊,王贤文
生存系统模型:企业创新的组织运行模式研究
2009 Vol. 26 (1): 83-86 [摘要] ( 613 ) [HTML 1KB] [PDF KB] ( 521 )
87 王兴元,于 伟,张 鹏
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特征、成长机制及形成模式研究
系统分析了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探讨了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成长的动力机制与过程机制,以及高科技品牌生态系统的形成模式。
2009 Vol. 26 (1): 87-90 [摘要] ( 2120 ) [HTML 1KB] [PDF KB] ( 82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1 周莹莹1,王伟清2
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的研究项目公告制度研究
拟成果购买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为依据而投入资金的新型科研资金投入体制,给出了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的公告制度的定义,探讨了研究项目公告制度的必要性,并研究了研究项目公告的内容、分类、形式,以及项目公告的原则。
2009 Vol. 26 (1): 91-93 [摘要] ( 826 ) [HTML 1KB] [PDF KB] ( 671 )
94 刘高峡,黄 栋,蔡 茜
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障碍与激励政策建议
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现实的经济意义,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仍处于幼稚产业阶段,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创新面临着诸多障碍。分析了这些障碍的类型,包括路径依赖障碍、市场门槛障碍和技术性障碍等,并从创新政策的角度提出改进的建议。
2009 Vol. 26 (1): 94-96 [摘要] ( 869 ) [HTML 1KB] [PDF KB] ( 709 )
97 胡红亮1,宋清林2,龚春红1
科技报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科技报告作为一种知识产品,自问世以来就有其特殊的知识产权问题。这个问题在国外早已解决,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正亟待解决。从科技报告知识产权的定位入手,详细探讨了有关科技报告知识产权的法律概念,提出了解决科技报告知识产权的思路和措施。
2009 Vol. 26 (1): 97-102 [摘要] ( 2171 ) [HTML 1KB] [PDF KB] ( 981 )
103 徐程兴
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管制研究
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管制是国外理论界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通过对国内外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管制政策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管制的政策建议。
2009 Vol. 26 (1): 103-105 [摘要] ( 788 ) [HTML 1KB] [PDF KB] ( 737 )
科学理性与方法
106 杨玉成
论当代科学论的经济学转向
哲学家借助经济分析来应对科学相对主义和经济学家寻求扩展经济学解释范围等诸多动因,促成了当代科学论的经济学转向。科学经济学和科学知识经济学是科学论应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的两种理论形式。科学知识经济学对科学知识生产和传播机制的阐述有助于削弱科学相对主义的威胁,并且对制定科学政策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09 Vol. 26 (1): 106-109 [摘要] ( 821 ) [HTML 1KB] [PDF KB] ( 732 )
110 沈步珍1,2,王贵友1
社会技术视野中的技术本质追问
对技术解读上的工具主义方式有着内在的缺陷,背离了马克思对技术本质的完整意义上的理解,缺失了从人与人的关系上、从属人世界的角度来诠释技术这一人类实践活动的形式。将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的视角完整统一、将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有机契合,才有可能真正消除技术异化问题。
2009 Vol. 26 (1): 110-113 [摘要] ( 1909 ) [HTML 1KB] [PDF KB] ( 769 )
114 陈玉林,陈 凡
技术史的“文化转向”研究
综观国内技术史家对技术编史理论所作的一些讨论表明,国内技术史家在文化史被重新定向的思想议程中缺席。为此,在后现代社会理论和史学的文化转向背景下,通过考察《技术与文化》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献,初步探讨了技术史的“文化转向”及其基本主张,即对技术与社会作文化实践解释。并基于此提出了通过文化史重构技术与社会的文化实践关系的理论设想。
2009 Vol. 26 (1): 114-117 [摘要] ( 1807 ) [HTML 1KB] [PDF KB] ( 656 )
评价与预见
118 邱均平,赵蓉英,马瑞敏,牛培源,杨瑞仙,程 妮,罗 力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作法、结果分析及启示
对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着重分析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未含港澳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普通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并得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竞争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重点大学排名稳定,竞争格局合理”等7点启示,希望对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2009 Vol. 26 (1): 118-123 [摘要] ( 1960 ) [HTML 1KB] [PDF KB] ( 938 )
124 赵金楼,刘国岩
创新型大企业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筛选的阶段式综合算法
建设创新型大企业是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而其内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就需要筛选出最优的评价指标集合,因此提出阶段式综合算法,分5个阶段综合运用专家排除法、特征值法、集值迭代法和最小均方差法筛选,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为创新型大企业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奠定了算法基础。
2009 Vol. 26 (1): 124-126 [摘要] ( 819 ) [HTML 1KB] [PDF KB] ( 935 )
127 张俊瑞,李 彬
基于财务信息视角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
基于财务信息视角,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其成长性进行评价,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整体成长性差、两极分化严重。
2009 Vol. 26 (1): 127-130 [摘要] ( 1914 ) [HTML 1KB] [PDF KB] ( 783 )
131 徐菱涓,刘宁晖,李 东
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的灰色综合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将灰色系统理论运用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的评价之中,依据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对南京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绩效进行灰色评价,结果显示,灰色系统理论在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的评价中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2009 Vol. 26 (1): 131-133 [摘要] ( 877 ) [HTML 1KB] [PDF KB] ( 883 )
134 张 廷1,高宝俊2,宣慧玉1
创新扩散中广告投放效果的元胞自动机仿真
传统的研究方法忽略了消费者的差异,将其视为完全相同的个体,忽视了个体差异对产品扩散的速度和形态的重要影响,由此得到的结果并不能为厂商制定广告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元胞自动机作为一种空间、时间、状态完全离散的微观仿真模型,适用于扩散问题的研究。它从模拟个体行为入手,可以深入地刻画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既可以得到扩散的宏观结果,也可以得到扩散的微观特征。通过仿真,论证了产品刚刚投放市场时应适当加大广告强度,而随着市场占有率的增加可以适当降低广造强度,这是一种最佳的广告策略;同时,得到了广告强度与市场占有率以及市场规模之间的量化关系。
2009 Vol. 26 (1): 134-137 [摘要] ( 2106 ) [HTML 1KB] [PDF KB] ( 698 )
知识管理与工程
138 孙红萍,王静一
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意向的作用机制:基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实证研究
知识共享是知识密集型组织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拥有知识意味着拥有资源和权力,人们通常不愿意和他人分享知识。近年来的知识共享动机研究主要是定性研究,较缺乏实证研究。同时,激励因素对知识共享作用机制的研究存在重要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在前人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知识密集型组织内个体的知识共享意向决定因素的理论模型。在此模型中,从个体激励、社会规范、网络构型和任务依赖性4个维度探索了决定个体知识共享意向的重要因素,并通过在中国南方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实证调研,检验和修正模型。
2009 Vol. 26 (1): 138-142 [摘要] ( 2084 ) [HTML 1KB] [PDF KB] ( 789 )
143 陈 荣1, 彭晓东2, 常青华1
Human-Agent团队中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
在回顾知识创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知识创造和团队管理理论,提出了Human-Agent团队的知识创造过程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Human & Agent对知识创造过程的影响。
2009 Vol. 26 (1): 143-146 [摘要] ( 887 ) [HTML 1KB] [PDF KB] ( 663 )
147 黎 常
信任对知识管理的促进机制研究
近年来,知识管理已成为讨论的热点,信任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信任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概念,它有不同的层面和类型,而以往研究很少考虑不同类型和基础的信任对知识管理的影响。于是从制度型信任、认知型信任和情感型信任3种不同类型的信任出发,分析其对知识管理的影响和促进机制。
2009 Vol. 26 (1): 147-151 [摘要] ( 852 ) [HTML 1KB] [PDF KB] ( 955 )
综述
152 葛 京,李 尉
标准的形成及其与国际贸易关系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标准已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也正逐渐成为受人关注的研究领域。首先,分别从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组织或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运作以及国家政府制定的角度,分析了标准形成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阻碍作用和促进作用两方面展开,考察了标准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相关研究及其结论;最后,指出了本领域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和补充的方面。
2009 Vol. 26 (1): 152-155 [摘要] ( 1893 ) [HTML 1KB] [PDF KB] ( 723 )
156 黎 薇
企业专利诉讼战略:国外研究述评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升了知识产权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企业专利诉讼战略日益受到管理学界的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评述了国外企业专利诉讼战略研究的理论起源、动机形成及主要研究方法,并对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若干设想。
2009 Vol. 26 (1): 156-160 [摘要] ( 2001 ) [HTML 1KB] [PDF KB] ( 87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