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28卷 17期
刊出日期:2011-09-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雷宏振;许斌;
基于吸收能力的不同跨越式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研究
分析了企业吸收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间接影响企业技术跨越路径的选择。探讨了吸收能力水平对技术跨越路径选择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吸收能力的不同跨越式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概念模型,说明了技术落后的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和吸收能力水平,通过选择合适的技术跨越路径可以赶上甚至超过技术领先者来成功实现技术创新。
2011 Vol. 28 (17): 1-5 [摘要] ( 723 ) [HTML 0KB] [PDF 783KB] ( 362 )
5 简兆权;刘荣;何紫薇;
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对动态能力及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
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通过自身能力的塑造赢得和保证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构建了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动态能力及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关系模型,并以国内118家高科技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组织的吸收能力对整合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组织的吸收能力对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组织的整合能力对动态能力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组织的动态能力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组织的吸收能力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组织的整合能力对可持续竞争优势没有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贡献、对管理实践的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1 Vol. 28 (17): 5-11 [摘要] ( 659 ) [HTML 0KB] [PDF 940KB] ( 320 )
12 卢铭凯;
结合新产品扩散特征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研究
现有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未能考虑新产品销售量所呈现的扩散特征,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文章假设新产品价格服从几何布朗运动,并以Bass模型预测新产品的销售过程,运用二叉树方法,构建了离散时间状态下结合新产品扩散特征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并得到新技术采用的最优时机。
2011 Vol. 28 (17): 12-15 [摘要] ( 705 ) [HTML 0KB] [PDF 611KB] ( 318 )
16 翟庆华;苏靖;叶明海;
基于知识图谱的创业研究发展与前沿分析
通过文献共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创业研究发展与前沿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解读创业研究的兴起发展与前沿热点。创业研究的重要发展节点包括:新制度理论、嵌入理论、自我雇佣、创业导向、国际创业和创业机会。创业研究的前沿热点包括:创新、创业、中小企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技术转移和大学衍生企业。
2011 Vol. 28 (17): 16-21 [摘要] ( 745 ) [HTML 0KB] [PDF 1684KB] ( 285 )
22 吴莹;彭华涛;
科技驱动型全民创业能力形成的容错机理
揭示了科技驱动型全民创业能力形成的容错机理,通过对容错机理三大要素:查错、试错、纠错的阐释,说明科技驱动型全民创业是一个发现错误、研究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对科技创业者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失误与错误,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容错机理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科技驱动型创业者的创业能力,而且为科技驱动型全民创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011 Vol. 28 (17): 22-24 [摘要] ( 649 ) [HTML 0KB] [PDF 770KB] ( 305 )
25 孙兆刚;
重大科研项目管理的大科学模式分析
在分析大科学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重大科研项目大科学模式的历史经验和运行机制,根据我国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大科学模式的内部技术进步压力和外部技术发展形势,提出了我国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大科学模式的对策。
2011 Vol. 28 (17): 25-28 [摘要] ( 717 ) [HTML 0KB] [PDF 643KB] ( 288 )
区域科学发展
29 李伟庆;金星;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地区与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的自主创新效应是当前产业经济学研究中一个较为新颖的论题,自主创新效应也是我国实施区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区域战略预期的关键之一。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就区际产业转移对承接地自主创新的影响,运用适当模型和2004—2008年安徽地区层面与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区际产业转移在整体上对承接地自主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区际产业转移的创新溢出效应越明显,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越强,但对不同技术层次自主创新的影响则存在较大差异。充分利用区际产业转移,实现承接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和自主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
2011 Vol. 28 (17): 29-34 [摘要] ( 680 ) [HTML 0KB] [PDF 747KB] ( 316 )
34 邓恒进;胡树华;王松;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杠杆工程”建设研究
在分析东湖高新区自有的优势和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依据"四三结构"模型细分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定位与目标;运用"四三结构"模型的要素协同机理提出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杠杆工程——重大专项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两化"融合工程;最后探讨了使"杠杆工程"付诸实施的关键措施。
2011 Vol. 28 (17): 34-39 [摘要] ( 669 ) [HTML 0KB] [PDF 927KB] ( 281 )
40 江军民;晏敬东;范体军;
基于区域自主创新的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以湖北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例
在对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框架结构。通过对湖北科技创新平台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给出了促进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2011 Vol. 28 (17): 40-44 [摘要] ( 690 ) [HTML 0KB] [PDF 816KB] ( 324 )
45 曾国平;槐连峰;
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变的重庆样本——基于重庆创造业发展思路研究
创造业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的关键。重庆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率先由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变意义重大。首先提出课题研究背景,定义创造业并说明了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变的意义;然后分析重庆制造业的现状,重点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作出结论。
2011 Vol. 28 (17): 45-49 [摘要] ( 594 ) [HTML 0KB] [PDF 813KB] ( 323 )
49 林海;朱春峰;彭劲松;
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粤港澳区域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由于粤港澳区域三地之间地域、文化、制度等所存在的差异,因此增加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粤港澳的区域特点,在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现状和创新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三个子系统,分析了该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强粤港澳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与措施。
2011 Vol. 28 (17): 49-53 [摘要] ( 678 ) [HTML 0KB] [PDF 921KB] ( 292 )
产业技术进步
54 林帅;胡汉辉;朱依曦;
产业集群风险与集群式转移问题——基于台资电子类加工贸易集群的实证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巨大变化引发了国内沿海地区台资电子类加工贸易集群的集群式转移。从集群风险的视角,探讨产业集群的集群式转移机理,即任一集群都面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集群风险,当其中某一风险急剧增加时,风险合力将会导致集群衰亡。为规避衰亡,集群将选择降低其它类型的风险。这一行为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集群内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的整体转移。运用这一机理,解释了台资电子类加工贸易产业集群的集群式转移问题,并对我国其它类型产业集群的转移倾向作出初步判断。
2011 Vol. 28 (17): 54-57 [摘要] ( 570 ) [HTML 0KB] [PDF 743KB] ( 305 )
58 唐汉清;邝国良;
产业技术扩散的博弈分析模型
当技术扩散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的"S"形扩散模型将失去其解释力。通过对政府在促进外资企业技术扩散的博弈模型分析,以及外资企业在激励条件下的反应分析,为政府在制定技术扩散政策以促进外资企业技术扩散提供理论依据。来自广州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以及发展现状,为博弈模型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
2011 Vol. 28 (17): 58-61 [摘要] ( 546 ) [HTML 0KB] [PDF 650KB] ( 269 )
62 李艳华;金伟;
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
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作为实现民航技术升级与技术跨越的民航各个企业和部门技术创新的网络组织,具有系统的整体性,具备系统目标、主体、输入、输出和环境等要素。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明确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特征和作用机制,并有助于揭示我国民航产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制约因素,理清问题所在。
2011 Vol. 28 (17): 62-66 [摘要] ( 556 ) [HTML 0KB] [PDF 885KB] ( 282 )
67 孟祥芳;唐家龙;夏来保;
我国化学工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化学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化学工业与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方面的显著差距,进而提出在当前低碳经济形势下,我国发展化学工业面临的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需求,阐述了未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战略路径和战略目标,提出了未来二十年内,化学工业需重点发展的重大工程专项、关键技术。
2011 Vol. 28 (17): 67-71 [摘要] ( 673 ) [HTML 0KB] [PDF 1153KB] ( 330 )
企业创新管理
72 张笑楠;仲秋雁;买生;
企业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动态关系研究
企业能力理论与企业竞争力理论相互交织、共同发展,致使人们无法真正区分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常常将它们混淆在一起。通过对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探讨了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特点,分别构建了企业能力和企业竞争力静态要素模型,并提出两者的动态关系模型,从数量、影响因素以及特点3个方面对它们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2011 Vol. 28 (17): 72-76 [摘要] ( 762 ) [HTML 0KB] [PDF 621KB] ( 332 )
76 崔泽田;秦书生;张瑞;
企业技术生态化实现途径探析
企业技术生态化是解决传统企业资源过度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力支撑。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要求企业应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制定并实施技术生态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的管理体制;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还要依靠社会对企业技术生态化的舆论、伦理及市场导向的引领,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激励与约束和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外部环境的支持。只有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相协同作用,才能促进企业技术生态化的实现。
2011 Vol. 28 (17): 76-79 [摘要] ( 627 ) [HTML 0KB] [PDF 721KB] ( 303 )
80 刘亦文;胡宗义;
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依赖的盛宴与陷阱研究——以福特公司为例
从产品设计、生产技术、低价战略及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分析了T型车时代的福特汽车企业技术创新路径依赖的盛宴与陷阱,找出了福特汽车因路径依赖最终影响其技术创新成败的因素。因此,寻找企业突破路径依赖的对策与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011 Vol. 28 (17): 80-84 [摘要] ( 640 ) [HTML 0KB] [PDF 844KB] ( 285 )
85 邵鲁;高向飞;
制度二元结构、组织间非正式关系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电子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着重研究了由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构成的制度二元结构对组织间非正式关系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并基于电子设备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论是:不同类型的组织间非正式关系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不同影响,而制度二元结构能够对组织间非正式关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
2011 Vol. 28 (17): 85-89 [摘要] ( 709 ) [HTML 0KB] [PDF 753KB] ( 276 )
90 刘妍;冯雷鸣;黄玉杰;
基于创新能力演进的服务外包企业策略研究
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其承接服务外包领域高端业务的基础。分析了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过程:程式主导型、程式创新融合型和创新主导型,阐释了影响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内外部因素,提出了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翼轮"并举模型,从中引出了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演进的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内部策略包括"扩容"策略与"润滑"策略,外部策略包括导向策略、协同策略和规范策略。
2011 Vol. 28 (17): 90-95 [摘要] ( 644 ) [HTML 0KB] [PDF 943KB] ( 250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6 卢仁山;
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
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揭示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研方的利益分成均在合作整体利益的三分之二及以上。从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产学研合作双方采取紧密型合作模式,通过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可以实现最终产品市场的Pareto均衡。但由于共同经济实体的组建、运营与管理比其它合作方式更为复杂、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因此产学研合作双方对是否采用这种合作模式都非常慎重。与松散型的技术转让方式相比,尽管企业在较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方式下的利益分成有所减少,但可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所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较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成为学研方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主体模式。
2011 Vol. 28 (17): 96-100 [摘要] ( 569 ) [HTML 0KB] [PDF 653KB] ( 459 )
101 万谦;孟卫东;
技术创新扩散补贴机制研究——基于微分博弈分析
运用微分博弈纳什反馈均衡(Feedback Nash Equilibrium)和Stackelberg反馈均衡(Feedback Stackelberg Equilibrium)对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中,采用时间定量补贴和投入比例补贴的两种补贴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采用时间定量补贴的微分博弈中,纳什反馈均衡和Stackelberg反馈均衡相同,则先行动者无先动优势,补贴机制没有达到目标。而在改进的采用投入比例补贴机制中,存在唯一的Stackelberg反馈均衡:领导者是先采用者,跟随者是后采用者,则该博弈具有先动优势,从而达到了提高潜在采用者采用积极性的补贴目的。
2011 Vol. 28 (17): 101-105 [摘要] ( 601 ) [HTML 0KB] [PDF 660KB] ( 290 )
106 魏玮;毕超;
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金融支持是科技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突破资金瓶颈、化解创新风险的重要途径。然而,金融欠发达地区通常无力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以西安的科技金融体系为例,尚面临着支持主体不突出、中介服务发展滞后和政策资源未形成合力的难题。建议将科技金融综合平台和科技银行作为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同时加快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健全金融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并创新促进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2011 Vol. 28 (17): 106-110 [摘要] ( 660 ) [HTML 0KB] [PDF 885KB] ( 260 )
111 马伟红;
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
以2007—2009年中小企业板6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应,并对这两种政策工具的激励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都有促进作用。与政府资助相比,税收激励的作用更大。
2011 Vol. 28 (17): 111-114 [摘要] ( 726 ) [HTML 0KB] [PDF 590KB] ( 382 )
115 李亚敏;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中央与地方博弈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新思考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热点。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围绕低碳经济概念机制,就相关的定价权、议价权和审批权,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利益博弈。如何对此加以调和使其价值取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中之重。定位于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行为,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1 Vol. 28 (17): 115-118 [摘要] ( 595 ) [HTML 0KB] [PDF 769KB] ( 242 )
评价与预见
119 王伟;
基于改进DEA的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抗交叉评价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设计"弱标准指数"(WSI)对传统的DEA模型评价值和对抗交叉评价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标准指数"(SI)作为评价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键指标。最后,根据各地区的SI排名情况,对全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2011 Vol. 28 (17): 119-124 [摘要] ( 664 ) [HTML 0KB] [PDF 752KB] ( 247 )
124 冯良清;马卫;
服务型制造网络价值模块节点的可拓综合评价
服务型制造网络是基于能力需求导向的一种模块化服务网络。服务能力的差异化增加了服务型制造网络的不确定性,使得价值模块节点的选择更加复杂。通过建立价值模块节点的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节点选择的综合评价物元模型,提出了基于可拓理论的评价步骤;采用三角模糊群决策方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修正关联函数、求解关联度,寻找最优解;最后用一个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解决了构建模型时对指标模糊、主观判断的问题,使得节点选择更加有效。
2011 Vol. 28 (17): 124-128 [摘要] ( 675 ) [HTML 0KB] [PDF 800KB] ( 339 )
129 张静;
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采用非参数DEA的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对2003—2009年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的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2003—2009年,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效率年平均提升率为6.4%,其中,技术进步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提升贡献了1.6个百分点,技术效率则贡献了4.7个百分点。从区域结构看,2003—2009年,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效率呈现负增长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正增长趋势;区域农业科技园区生产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2011 Vol. 28 (17): 129-133 [摘要] ( 738 ) [HTML 0KB] [PDF 772KB] ( 286 )
134 张熠;王先甲;
基于DEA模型的湖北省可持续发展效率评价
首先阐述了C2R、BC2和FG模型的构造和原理,然后从系统的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建立了湖北省2001—2008年可持续发展的DEA评价模型,并对各年份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收益状况作综合分析,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为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
2011 Vol. 28 (17): 134-137 [摘要] ( 726 ) [HTML 0KB] [PDF 514KB] ( 247 )
138 李丽艳;杨文彩;王瑞杰;陈立畅;
异质性知识团队协同效能评价研究
针对异质性知识团队协同效能评价的问题,首先界定了异质性知识团队和团队协同效能的概念,并对异质性知识团队协同效能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运用Dephi法对团队协同效能一级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得出5个一级指标:成果数量和质量、成员协作满意度、能力提升度、团队未来生存力、经费使用合理性;最后设计出团队协同效能的二级评价指标。
2011 Vol. 28 (17): 138-140 [摘要] ( 670 ) [HTML 0KB] [PDF 468KB] ( 269 )
人才与教育
141 马皓莹;牛培源;
我国重点学科建设的国家导向与省区(市)跟进
从重点学科建设的整体性出发,通过对国家重点学科遴选、建设历程的回顾与梳理,分析了重点学科建设的国家导向。同时,以上海、广东、河南三省市重点学科建设为案例,透视了省区(市)重点学科跟进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国家和省区(市)不同层次重点学科建设的科学目标和社会目标。最后,就解决重点学科建设省区(市)跟进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
2011 Vol. 28 (17): 141-145 [摘要] ( 640 ) [HTML 0KB] [PDF 837KB] ( 284 )
146 张媛春;邹东海;
企业知识创新中的个人权力约束研究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员工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很多研究关注如何激励和促进员工的个人创新。认为个人创新既可能成为企业知识创新的推动因素,也可能成为阻碍因素。企业对知识创新的重视会增加员工以知识为基础的个人权力,这可能会带来企业内部组织政治行为的增加,形成知识创新的内耗。因此,企业在强调激励个人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约束知识创新所带来的个人权力。
2011 Vol. 28 (17): 146-150 [摘要] ( 638 ) [HTML 0KB] [PDF 624KB] ( 244 )
综述
150 杨春江;马钦海;
服务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作为国内外管理学界一个新的重要研究领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管理已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近几年,相关研究越发活跃。旨在帮助研究者能更好地把握服务管理领域的现有研究成果和近期研究动态,对近5年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和总结,以期提供一个兼具全面性和时效性的现状和动态分析结果。文献调查显示,近年的大部分研究成果仍集中于服务过程管理、服务创新、服务营销等传统领域,而作为新兴领域的网络服务、服务经历中的顾客社会问题、服务战略等也逐渐得到关注。
2011 Vol. 28 (17): 150-156 [摘要] ( 1015 ) [HTML 0KB] [PDF 878KB] ( 298 )
157 刘进;揭筱纹;
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解构研究进展
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是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契合点,是企业家在企业战略管理各个阶段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思考型实践能力。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是企业家的核心能力,梳理文献过程中发现对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进行专门研究的文献还较欠缺。通过文献梳理结合战略管理理论分析,从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概念界定、能力要素解构和能力模式3个方面进行评述,并指出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家战略领导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都是未来学者们研究的方向。
2011 Vol. 28 (17): 157-160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636KB] ( 61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