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7-01-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保仓,任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技术革命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更新推动了虚拟组织的诞生与发展,作为新型的价值创造系统,虚拟组织以核心能力为结点,能够集成整合价值链上的优势资源,紧抓市场机遇,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首先,厘清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的内涵与本质。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的4大构件即创新动力、创新过程、学习能力与界面管理,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的运行机理,旨在深化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的研究和认识。

    张保仓,任浩. 虚拟组织持续创新:内涵、本质与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617.
    Zhang Baocang,Ren Hao. Virtual Organization Continuous Innovation: Connotation, Essence and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617.

    分享
  • 项国鹏,张志超,罗兴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9-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6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家通过开创一种从无到有的制度而形成的制度创业即被认为是开拓型制度创业,以阿里巴巴电商模式为典型代表的开拓型制度创业实践对于开拓型制度创业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阿里巴巴为研究对象,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将阿里巴巴制度创业中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蛰伏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3类。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提炼出阿里巴巴制度创业面临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创业约束、所使用的制度创业策略以及所获取的制度创业合法化,构建出阿里巴巴制度创业机制模型,最终提炼出开拓型制度创业一般机制模型。

    项国鹏,张志超,罗兴武.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开拓型制度创业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9-17.,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83.
    Xiang Guopeng,Zhang Zhichao,Luo Xingwu. The Mechanism of Pioneering Institutional Entrepreneurshi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Based on the Study Case of Alibab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9-17.,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83.

    分享
  • 唐权,杨振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8-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兴起的混合研究法为案例研究者提供了新思路,案例研究也因此拥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研究范式。现有研究尚未梳理这些范式,也未找出其来源,更不可能告诉案例研究者如何选用这些范式。系统梳理案例研究相关文献,以方法论属性与资料搜集方式为依据,划分得到文献计量、文献荟萃分析、实地观察与访谈、问卷调查、混合研究5种案例研究范式。随后,归纳得到每种范式的12个研究步骤及各种范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从案例研究者出发,归纳了案例研究选择过程。主张从案例研究者出发,通过匹配案例研究范式与限制性因素以及评价研究结果并通过反馈环节来改进案例研究选择过程。解决了案例研究者可以选择哪些研究范式以及如何选择的问题,为案例研究者选用规范、科学与适合自身的研究范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唐权,杨振华. 案例研究的5种范式及其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711.
    Tang Quan,Yang Zhenhua. Five Case Studies Models and its Select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711.

    分享
  • 吴勇,李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25-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Web2.0环境下,众多网络平台注重用户参与、交流互动与开放共享,为生产者、消费者等多主体协同参与价值共创提供了条件。为了深入探究网络外部性效应对Web 2.0价值共创模式的影响,研究构建了考虑网络效应的网络平台双边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的理论模型,模型均衡解表明,消费者参与Web2.0网络平台进行价值共创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提高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价值,进而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而消费者数量的增加会进一步提高该服务的价值,并吸引更多商户参与,由此产生正向网络外部性效应。建立了分析消费者剩余的经济模型,剖析了Web2.0环境下消费者无法参与价值分配却仍愿意参与价值共创的内在驱动因素。

    吴勇,李倩. Web2.0环境下网络效应对价值共创的影响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25-31.,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89.
    Wu Yong,Li Qian. The Research on Mechanism Influence of Network Effects to Value Co-creating under Web 2.0 Environ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25-31.,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89.

    分享
  • 严炜炜,张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32-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研创新的协同化发展,由多元创新主体参与的科研协同活动逐渐实现了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融合,满足了跨系统创新资源整合利用需求,提升了科研协同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针对以科研协同为目标的技术创新环节中的科研创新需求,从面向技术创新资讯整合服务、专利与标准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和项目协同管理服务4个方面阐述服务融合对象,构建了面向科研协同跨系统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融合平台,并利用Yahoo! Pipes实现面向科研协同的跨系统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融合。

    严炜炜,张敏. 面向科研协同的跨系统技术创新信息服务融合平台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32-37.,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18.
    Yan Weiwei,Zhang M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oss-syste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Mashup Platform for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32-37.,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18.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曾鹏,李洪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38-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5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对新常态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通过构造全要素生产率C-D方程,将产业集聚和多样化纳入生产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对2003-2014年国内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和多样化与第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实际作用进行评估研究,再通过中观层面产业集聚及区域整体多样化测度对上述评估结果展开分析。

    曾鹏,李洪涛. 我国十大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多样化对经济增长作用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38-4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579.
    Zeng Peng,Li Hongtao.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and Diversity on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s Top Ten Urban Agglome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38-44.,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579.

    分享
  • 王伟光,由雷,臧红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45-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创新网络中,处于网络中心的少数核心企业控制和影响着大量非核心企业,但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成长也将影响核心企业和整个创新网络。结合沈阳高新技术产业调研情况,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的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在企业规模、所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面临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技术水平、知识吸收、研发模式、企业控制力以及政策环境等均影响着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长。

    王伟光,由雷,臧红敏. 高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中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186.
    Wang Weiguang,You Lei,Zang Hongmin. The Research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bility of Non-core Enterprise in the High-tech Industrial Innovation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186.

    分享
  • 徐占东,陈文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51-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江苏省422位在校大学生新创企业数据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探讨了创业特质维度下创业自我效能、成就性、内控性及创新性如何以创业动机为中介,影响创业成长绩效的传导关系。结果表明:创业特质正向显著影响创业动机的路径系数为0.866,其中内控性对创业动机影响最大,其次为创新性、成就性及创业自我效能;创业动机显著影响创业绩效,影响路径系数为0.833;创业动机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创业特质及其四维度因素通过创业动机间接影响创业成长绩效。研究结果可指导高校以创业者创新特质与内控特质为导向,甄选潜在大学生创业者,维持大学生创业动机的持久性,进而提升创业成长水平,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

    徐占东,陈文娟. 大学生创业特质、创业动机及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51-57.,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161.
    Xu Zhandong,Chen Wenjuan.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Research among Entrepreneurial Traits,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Growth for College Stud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51-57.,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16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吴菲菲,栾静静,黄鲁成,张亚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58-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低碳经济背景下,纯电动汽车产业凭借其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产业唯一的动力来源,其技术发展状态已成为产业竞争分析的关键。运用专利数据,从产业技术链视角,全景观描述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挑战。结果发现,目前跨国公司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专利控制,我国企业处于核心元件技术缺失的空心化状态,核心竞争力也远远落后于国外优势企业。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吴菲菲,栾静静,黄鲁成,张亚茹. 产业技术链视角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58-63.,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108.
    Wu Feifei,Luan Jingjing,Huang Lucheng,Zhang Yaru.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Power-Battery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Chai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58-63.,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108.

    分享
  • 郭燕青,何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64-7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生态学小生境理论分析新兴技术演化和产业技术创新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焦点。基于网络视角,通过引入期望机制、力量机制和知识机制3个指标维度,将技术创新小生境划分为缺失期、萌发期、胚胎期、原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6个演化阶段。选取我国内地27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在确定各地区技术创新小生境演化阶段的同时,归纳出3种技术创新小生境模式,分别为关键技术主导型、科技孵化支撑型和集成创新驱动型。通过进一步对核心技术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主导、竞争、共生构成了核心技术演化态势。最后,提出了完善自我保护机制、构建协同共生模式和优化创新生存因子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郭燕青,何地. 网络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小生境演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64-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36.
    Guo Yanqing,He Di. Research on Evolu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ich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64-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636.

    分享
  • 司林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72-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技术协同创新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存在问题和不足的深入分析,构建了由驱动力机制、资源供给机制、双元协同机制和合作激励机制4个部分构成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框架。根据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特点,提出了提高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

    司林波. 装备制造业技术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72-7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466.
    Si Linbo. Study on the Building of the Technology Synergy Innov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72-79.,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466.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汪涛,王繁荣,陈炜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80-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5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创新模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821家新兴企业为研究对象,就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兴企业创新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会对新兴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新兴企业同时进行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会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产生负向影响;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兴企业与行业价值链伙伴的垂直联结关系会正向影响企业探索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作用,而负向影响企业利用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市场多元化会正向影响企业探索式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而对企业利用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汪涛,王繁荣,陈炜然.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新兴企业创新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80-86.,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536.
    Wang Tao,Wang Fanrong,Chen Weiran. A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Emerg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Modes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pen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80-86.,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536.

    分享
  • 单娟,董国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87-9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全球化扩散模式,逆向创新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选取华为公司作为逆向创新研究案例,从技术和市场两大维度探讨其逆向创新发展模式,总结其可以复制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并提出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与驱动力模型。在丰富并发展逆向创新理论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特别是后发高科技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加快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单娟,董国位. 新兴市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87-93.,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174.
    Shan Juan,Dong Guowei.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Reverse Innovation for Latecomer Firms in Emerging Marke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87-93.,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174.

    分享
  • 林枫,邵莛苇,张雄林,徐金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94-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2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获取合法性是新创企业谋求生存与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梳理并比较了不同视角下新创企业合法性获取机制的基本观点,基于合法性获取理论,构建了新创企业合法性管理框架,以加深对新创企业以及组织如何实现合法性与获取资源的理解。

    林枫,邵莛苇,张雄林,徐金发. 新创企业合法性获取机制:研究回顾与管理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94-99., doi: 10.6049/kjjbydc.2016020210.
    Lin Feng,Shao Tingwei,Zhang Xionglin,Xu Jinfa. A Retrospect about Mechanisms of New Ventures Acquiring Legitimacy and a Management Framework of Legitima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94-99., doi: 10.6049/kjjbydc.2016020210.

    分享
  • 王林,沈坤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00-10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企业新产品成功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从微观层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所谓“双重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同时具备“承诺导向”和“控制导向”双重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380家制造企业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双重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具有正向影响,组织柔性能力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该研究为制造企业新产品成功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王林,沈坤荣. 新产品成功机制研究:“双重导向”HRMS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00-106.,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250.
    Wang Lin,Shen Kunrong. 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New Product Suc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Oriented" H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00-106.,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250.

    分享
  • 王绒,陈菊红,吴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07-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施服务化战略已成为制造企业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企业组织及战略管理理论,从保障性视角出发,探讨组织内部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顺利实施的主要因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依次采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来自246家制造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导向的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组织能力与人员配置、产品服务流程与考评设计是组织内部影响服务化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能够为中国制造企业顺利实施服务化战略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王绒,陈菊红,吴欣. 保障性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组织影响因素探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07-112.,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96.
    Wang Rong,Chen Juhong,Wu Xin. Exploring th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f Services Strategy in Manufacturing Based on Supportability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07-112.,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96.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张永安,郄海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13-1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4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提出金融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图,结合相关文献建立PMC指数模型,最后基于7项具体政策组合,通过计算PMC指数绘制出PMC曲面图,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政策评价结果。研究表明:在选取的7项政策组合中,6项为优秀级,1项为可接受级,而对于可接受级的政策,不论从PMC指数结果还是PMC曲面图都非常容易找到政策组合评分较低的原因。由此,对政策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张永安,郄海拓. 金融政策组合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量化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13-121.,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499.
    Zhang Yong'an,Qie Haitu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Policy Combination to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13-121.,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499.

    分享
  • 牛冲槐,孙洋洋,牛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22-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社会燃烧理论,区域创新系统助燃剂是区域创新系统衰退的催化剂,其直观反映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心理水平。基于社会燃烧理论设计了区域创新系统心理水平测度指标,依据基尼系数构建了系统心理水平测度模型。运用该模型测度了2014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系统心理水平,并将其划分为心理水平良好区、稳定区和劣化区。研究结果表明:RIS心理水平值存在且不同区域心理水平值不尽相同;RIS心理水平值越低,对RIS衰退的催化作用越强;不同的RIS发展阶段引起心理水平变化的原因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升区域心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牛冲槐,孙洋洋,牛彤. 区域创新系统衰退的助燃剂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22-1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072.
    Niu Chonghuai,Sun Yangyang,Niu Tong. Research on the Catalyst Measurement of the Recess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22-1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072.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龙跃,顾新,张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28-1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开放知识具有多源性、开放性与价值性特点。为提高开放知识导入情景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效率,融合知识管理、生态学等理论,将开放式创新下组织间知识转移归结为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和开放知识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等两种生态关系,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分别构建了相应的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系数、知识溢出系数、最大知识存量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演化及均衡具有正反馈作用;知识链成员通过外部学习,在多点吸收开放知识,形成“互利共生+多元共栖”的生态关系,并借此实现知识链高效率转移均衡,提高知识资源的社会化配置效率。

    龙跃,顾新,张莉. 开放式创新下组织间知识转移的生态学建模及仿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28-1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541.
    Long Yue,Gu Xin,Zhang Li. Ecolog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under Open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28-1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541.

    分享
  • 何建洪,杨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34-1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微软公司构建全球研发网络路径演变为基础,从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两个方面研究了微软公司构建全球研发网络的动机,并指出其动机实现方式及影响。结果发现: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是企业构建全球研发网络的主要动机,是领导性企业获取持续创新竞争力的动力。企业可应用全球研发网络中各节点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增加知识存量、优化知识结构,并通过知识转化与整合进一步产生创新能力。我国企业在构建全球研发网络时,应正确分析自身的构建动机和条件,在全球研发网络战略制定、区位选择和投资规模等方面作出合理决策。

    何建洪,杨青. 企业构建全球研发网络的知识性动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34-13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44.
    He Jianhong,Yang Qing. The Enterprises' Motivations of Establishing Global R&D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34-13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44.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乐怡婷,李慧慧,李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39-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创新活动一旦中断将会产生巨大的调整成本损失。因此,如何保持企业创新可持续性是企业创新研究的重要问题。结合委托代理理论,探索了企业高管持股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高管过度自信与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使用2003-2014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对企业创新可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过度自信则弱化了两者间正向关系,而相对于非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高管持股对创新可持续性的正向作用更强。同时考虑两种情境效应的综合影响时,在民营企业中高管过度自信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强。最后,考虑了遗漏变量带来的“选择偏差问题”和内生性问题,采用基于Kernel匹配得分法的反事实检验,为实证结果提供了稳健性证明。

    乐怡婷,李慧慧,李健. 高管持股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39-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220.
    Le Yiting,Li Huihui,Li Jian.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Ownership on the Persistence of Firm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39-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220.

    分享
  • 郝盼盼,张信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47-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融资约束角度出发,以我国2003-2014年沪深上市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企业为样本,通过对R&D动态投资模型和投资扭曲模型进行面板分析发现:与固定资产投资相比,CEO过度自信对企业R&D融资约束影响更明显,从而导致其对R&D投资扭曲的影响也更显著。通过企业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易受融资约束的中小企业,CEO过度自信会造成其投资不足,而对于不易受融资约束的企业,CEO过度自信并不会造成其过度投资。因此,CEO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只在企业不受融资约束时才成立。

    郝盼盼,张信东. 融资约束下CEO过度自信是否会导致企业R & D投资扭曲[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47-152.,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58.
    Hao Panpan,Zhang Xindong. Can CEO Overconfidence Account for Enterprise R&D Investment Distortion in the Case of Financing Constrai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47-152.,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458.

    分享
  • 综述
  • 张剑,李精精,张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406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认知角度的创业研究已相当成熟,而情绪视角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创业激情在创业中的作用备受关注。综述了创业激情的内涵、测量、影响结果、作用机制以及创业激情的来源,发现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内涵模糊、测量工具不完善、影响和作用机制缺乏系统性、来源不明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业激情研究的整合模型,提出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个体、团队、组织层面的创业激情进行界定,从激情本质出发,开发新量表,对创业激情的负面效应给予关注,未来研究可探讨创业激情对创业结果中介机制间的交互作用,并根据不同创业类型对创业激情进行跨文化分析。

    张剑,李精精,张莹. 创业激情:情绪视角的创业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2):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62.
    Zhang Jian,Li Jingjing,Zhang Ying. Entrepreneurial Passio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Review from the Emotional View[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2):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4066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