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4-04-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苟尤钊;曾国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8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整合“五路大军”科技资源,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然而,对于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纵向科技分工与合作问题却重视不够,制约了国家层面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协同能力。回顾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中央与地方在科技合作关系的演变历程,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的新趋势。在对美、德等发达国家科技管理中的府际关系进行梳理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新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科技管理体系的思路。

    苟尤钊;曾国屏. 新时期我国中央与地方科技管理体系关系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43.

    分享
  • 孙庆梅;李兆友;李有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产学研合作中,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都会导致合作创新驱动力不足,造成“创新驱动失灵”,影响合作创新的效率和成果。产学研合作中“创新驱动失灵”表现各异,原因也有很多。科学分析这些表现和因素,提出现代政府预防和纠治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失灵”的领域,确定干预与管理范围,为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提供发展环境。

    孙庆梅;李兆友;李有刚. 论产学研合作中的“创新驱动失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9.,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1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6-9.,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155.

    分享
  • 刘佳;代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0-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6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内容,R&D市场失灵的深层动因可归结为R&D过程与R&D产生知识品的3个主要特征,即R&D不确定性与风险、R&D活动碎片化和R&D利益外溢。基于研发主体特性等因素间的差异,归纳出了投入型研发、应用型研发、实验室研发和复杂系统研发4种模式,通过分析其失灵来源,提出了针对性的失灵修复手段与政策工具。

    刘佳;代明. R&D市场失灵:深层动因及其修复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0-1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67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0-14.,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673.

    分享
  • 荆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5-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具有创造性破坏的潜能。将大数据与商业模式有效结合,从商业模式的经济、运营和战略3个视角指出大数据能提升竞争优势。基于创新目标和机制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框架,围绕商业模式的4个界面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和构成结构的变革。

    荆浩;. 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5-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85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5-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851.

    分享
  • 盛振江;罗永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20-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价值创新为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我国服务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蓝图。基于价值创新视角,通过对精益服务与便利服务融合的研究,设计了精益服务与便利服务融合路径,提出了4种服务融合战略,利用ANP和SD软件对战略要素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是价值创新战略的首要任务,进一步验证了顾客购买行为由顾客价值决定。

    盛振江;罗永泰. 基于价值创新的精益服务与便利服务融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20-25.,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4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20-25.,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406.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孙占;张玉赋;汤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26-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层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基层科技创新体系是一个完整、开放并不断自我发展的系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单元。它的能动主体包含政府、企业、人才、研发机构等要素,它的作用条件包括科技资源、法律制度、基础设施、社会舆论等环境,它的运作机制是互动、互融、互促的,它的效能作用是可以通过行政政策等手段来调控。溯源技术创新理论、区域创新体系和政府管理理论,特别借鉴我国基层科技工作的理论成果,对基层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特征、主体要素、创新环境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思路,为各地实践提供借鉴。

    孙占;张玉赋;汤淏. 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基本理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26-30.,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5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26-30.,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55.

    分享
  • 和瑞亚;张玉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31-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我国28个省级区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各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整体较低,各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区域公共金融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从纵向比较来看,与2006年相比,2010年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且东部、中部和西部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科技金融的实施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创新公共金融政策和工具,构建区域性公共金融平台,提供长期持续的公共金融支持,实现公共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匹配,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的重要举措。

    和瑞亚;张玉喜.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与公共金融系统耦合协调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31-36.,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2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31-36.,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276.

    分享
  • 王维;张建业;乔朋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37-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3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构建多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灰关联和熵权法,以我国工业重镇的18个较大城市为样本,并收集2006-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较大城市的科技人才与工业经济两者协调度较好,但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有待提高;随着时间推移,较大城市科技人才、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三者间的协调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对此,我国需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城市向良好协调类型转变,并加大对华北、东北城市的环境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王维;张建业;乔朋华. 区域科技人才、工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37-42.,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3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37-42.,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300.

    分享
  • 关志民;吴浩;陶瑾;曹忠鹏;杨洁;王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43-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视角下,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产学研合作中政府支持作用与成功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合作机制与合作能力是影响产学研合作成功的两个维度,政府支持方面包括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与政府的引导性支持两个维度,其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经济、文化背景下产学研合作中政府支持与成功因素的现状,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志民;吴浩;陶瑾;曹忠鹏;杨洁;王帆. 产学研合作中政府支持作用与成功因素的探索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43-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92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43-47.,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922.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孙德忠;周荣;喻登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48-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炼出了价值网、知识网、社会网和物联网的丰富内涵,剖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两两融合的角度研究了四网融合机理。进而从本质、机制和过程3个层面探讨了基于四网融合的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机理,提出了四网融合下壮大式和升级式两种产业升级模式,以及缝隙填补、网络互补、服务强化、效率领先等4种新兴产业培育模式,为我国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发展理念。

    孙德忠;周荣;喻登科. 基于四网融合的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48-53.,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43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48-53.,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431.

    分享
  • 关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54-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投入产出数据能够很好地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中各个产品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而且数据都以矩阵形式给出,可以直接或经过处理后作为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从而形成一类有向加权网络。根据投入产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构建了以特定产品部门为核心的产业复杂网络——产业集群发展关联网络(ICDN),并通过研究产品部门节点的加权集聚系数、点权和流介数来揭示它们在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峻;. 复杂社会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发展的投入产出结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54-5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1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54-5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156.

    分享
  • 何海燕;单捷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0-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6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两化融合迎来深度融合、全面推进的攻坚阶段。立足产业视角,通过构建我国两化深度融合的三链动态模型,结合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深刻阐释并揭示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内在、本质的三大规律,最后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的三大战略举措,构成了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体系。该体系动态演示了我国从“产业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的科学规律和生动蓝图,对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何海燕;单捷飞. 基于三链动态模型的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0-63.,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6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60-63.,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646.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张国会;于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4-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于2007年提出创新方法的概念,并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实践证明,创新方法的运用能有效提升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北京小企业多、创新性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必须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构建统一、广泛适用的创新方法应用指导模型,可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应用创新方法。基于北京企业创新特点和一般创新流程,构建创新方法应用模型,并通过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全浸液精密数控转台研发案例进行验证。

    张国会;于浩.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流程的创新方法应用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4-68.,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4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64-68.,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409.

    分享
  • 孙兆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9-7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创新起源于中小企业、草根创业者、国内互联网行业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的成功实践,是“针对用户微小需求、需求微小变化”的创新,是站在市场角度面向客户需求的创新。企业产品微创新基于对产品特征的综合分析,源于“用户—生产者”的互动,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战术,依赖于激发产业链环节的参与。产品微创新表现出审美元素渗透、人性化、生态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可以从精确定位用户、从产品导向升级到客户导向、再造以客户为导向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客户体验的虚拟或现实情景支撑、产品微创新与商业模式微创新的协同等几个方面推动企业产品微创新。

    孙兆刚;. 产品微创新的实施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69-7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21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69-7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214.

    分享
  • 晏妮娜;孙宝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74-7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特点和融资需求,设计了基于集聚优势的网络池融资方式,并对比分析了网络联保融资与网络池融资模式的异同点。考虑到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运用博弈论方法分别构建了网络联保融资和网络池融资模式下银行、电商及小微企业的决策模型,并对比分析了各个参与主体在不同融资模式下的不同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联保模式下,电商平台应制定合理的网络联保体规模并控制各参与企业的融资额度,以最大程度降低网络联保体的违约风险;在网络池融资模式下,电商平台应通过制定合理的融资利率,吸引小微企业选择网络池融资,从而实现多方共赢。

    晏妮娜;孙宝文. 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优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74-78.,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43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74-78.,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437.

    分享
  • 程金亮;曾繁华;许合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79-8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室经济”有效地搭建了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大型企业采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发展“实验室经济”的现状及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加快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营造良好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加快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

    程金亮;曾繁华;许合先. 企业“实验室经济”发展现状及路径优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79-83.,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67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79-83.,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678.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杨少鲜;皮成功;贾小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84-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K理论提出了一种军民协同创新模式,以提高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效率,进而服务于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此外,为了降低创新阻力,提出了项目组管理系统和科技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想。试图为未来实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创新提供新思路,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提供新的参考和建议。

    杨少鲜;皮成功;贾小漫. 基于C-K理论的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84-88.,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4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84-88.,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844.

    分享
  • 张勇;李海鹏;姚亚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89-9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国家都面临资源短缺的压力。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军民融合产业资源,已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西部地区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重要的科研生产基地,搜集整理了有关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企业资源的信息资料并建立了数据库,利用DEA模型评价了上市军工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两方面,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张勇;李海鹏;姚亚平. 基于DEA的西部地区军民融合产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89-93.,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89-93.,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608.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吴建南;郑烨;梅红;任之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94-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5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实施的《开放政府指令计划》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文本分析,以明确NSF实施信息公开的基础保障、现实举措,并对NSF项目评审过程中的信息公开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总结和归纳NSF信息公开工作的经验和特点,最后,提炼出促进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其它科学基金会信息公开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吴建南;郑烨;梅红;任之光.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信息公开及对中国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94-9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59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94-99.,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598.

    分享
  • 池仁勇;叶倩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00-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9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台湾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辅导政策的实施。从中小企业辅导政策概念出发,分析中小企业辅导政策体系构成,得出中小企业辅导政策有被动辅导期、选择辅导期、联合辅导期及整体辅导期4个演变过程,并探讨每个时期辅导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最后给出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对大陆中小企业发展的有益借鉴。

    池仁勇;叶倩倩. 台湾中小企业辅导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00-10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98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00-105.,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984.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田红云;Anton Kriz;David Cunneen;张蓓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06-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60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成长企业不仅是就业机会的主要创造者,还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承担者和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追溯高成长企业的理论渊源,界定高成长企业的4个维度,即增长率、测度指标、企业规模和考察期,在对已有文献关于绝对指标测度法、相对指标测度法及各类指标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符合高成长企业本质特征的测度标准和方法,可为后续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田红云;Anton Kriz;David Cunneen;张蓓佳. 高成长企业测度与界定标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06-11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50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06-113., doi: 10.6049/kjjbydc.2013060500.

    分享
  • 王艳;贺德方;彭洁;董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14-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30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发达国家先进研究实验基地绩效评估机制进行了研究,综述及分析了发达国家研究实验基地绩效评估的背景与法律依据、评估方法与模式、评估专家选取、评估过程与程序、评估结果应用等主要内容。最后,探讨了发达国家先进研究实验基地绩效评估机制对我国研究实验基地绩效评估的启示。

    王艳;贺德方;彭洁;董诚. 发达国家先进研究实验基地绩效评估机制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14-1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1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14-119., doi: 10.6049/kjjbydc.2013030912.

    分享
  • 张平;于珊珊;邬德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20-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9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政策是推动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有效开展的动力因素之一。综合运用模糊评价与灰色评价方法,对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现状进行评价。从政策视角,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参考。

    张平;于珊珊;邬德林. 政策视角下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效果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20-12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92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20-12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923.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胡逸彪;宋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25-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DEA方法,从知识获得、知识生产、知识分配及知识应用等4个维度测量中国知识经济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状况。结果表明:①知识获得的技术效率已达最佳水平,但规模报酬递减导致规模效率不足;②知识生产的技术效率偏低,知识研发和技术创新效率与国际仍有较大差距;③知识应用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方面都未达最佳水平,从投入不足转变为投入过剩;④知识分配技术效率偏低,影响了知识分配的整体效率。

    胡逸彪;宋宇. 中国知识经济核心效率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25-130.,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8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25-130.,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845.

    分享
  • 古志文;陈春;吴新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31-1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70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中的SECI框架界定企业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将信息定义为明言知识,则信息服务就是明言知识服务,它与缄默知识服务构成知识服务的两翼。二者呈相互转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从知识服务驱动力、覆盖面、增值度三个维度分析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服务活动,构建一个三维立体模型,该模型包括缄默知识服务、信息服务两个系列各5种基本模式,反映出知识服务产业分工发展、合作发展、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古志文;陈春;吴新年. 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31-1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26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31-135., doi: 10.6049/kjjbydc.2013070268.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胡威;刘松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36-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40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技人才在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以北京市1 879名科技人才为调查对象,对科技人才的职位管理、评价机制、培训开发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工作满意度等开展调查研究。调研发现,在上述人力资源管理环节中,北京市各类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胡威;刘松博. 我国科技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36-141.,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29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36-141., doi: 10.6049/kjjbydc.2013040299.

    分享
  • 方雯;王林雪;冯耕中;秦娟;张燕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42-1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0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3类所有制企业R&D背景的实证调查,研究了内在动机、管理者情绪智力和员工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的调节效应,对比了3类企业内不同评价主体对研究变量的评价结果,探讨了3类企业R&D背景下员工创造力各维度在内在动机与管理者情绪智力不同水平下的表现。结果表明: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均能正向调节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与民企和外企不同,国企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民企R&D背景的员工创造力受内在动机影响较大;外企R&D背景的内在动机和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其它两类企业。

    方雯;王林雪;冯耕中;秦娟;张燕花. 内在动机、管理者情绪智力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42-148.,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0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42-148.,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087.

    分享
  • 李闻一;徐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49-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8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全面准确的创业信息,贯彻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政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大学生创业过程角度出发,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到了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并预测了创业行为的可能性,以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参考依据,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李闻一;徐磊. 基于创业过程的我国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49-153.,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0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49-153., doi: 10.6049/kjjbydc.2013080053.

    分享
  • 综述
  • 王水莲;常联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0505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念认知和创新途径探索是商业模式研究的两个重要部分。基于认知方法论的链式演进逻辑将商业模式概念认知过程分为朴素认知、组分探析、系统建模3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构建二维分类框架,从观点的可操作性和分析的系统性两个维度将商业模式创新途径的研究分为3大类:动力导向观、框架导向观、过程导向观,并以创新过程的一般逻辑为主线,依次对3类研究进行梳理。

    王水莲;常联伟. 商业模式概念演进及创新途径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7):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57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7):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05057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