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 40卷 6期
刊出日期:2023-03-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综述
科技人才培育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稿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稿
1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3 Vol. 40 (6): 1-3 [摘要] ( 175 ) [HTML 1KB] [PDF 1027KB] ( 235 )
科技管理创新
4 孙雯,刘人境
嵌入性的作用机制: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重大科学工程是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突破尖端技术瓶颈的关键抓手,是基于中国本土情境协同创新范式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类型。基于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的特殊语境,从网络视角出发,从微观个体层面切入,通过调研329个参研人员样本数据,对任务冲突影响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网络中参研人员结构嵌入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任务冲突可通过“任务冲突→群体关注→社会技能→结构嵌入性”链式中介路径显著影响参研人员网络结构嵌入性。研究结论对于厘清参研人员在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结构嵌入性前因机制具有重要理论贡献,可为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关系网络治理提供实践启示。
2023 Vol. 40 (6): 4-13 [摘要] ( 149 ) [HTML 1KB] [PDF 1299KB] ( 191 )
14 杨青,苑春荟
政府竞争、研发资本集聚与创新绩效
政府竞争会诱导要素流动,间接影响创新生产。既有研究主要关注政府行为的直接增长效应,忽视了其创新效应、间接机制以及竞争程度的影响。基于我国1997—2019年省际数据研究政府竞争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竞争不利于创新绩效提升,政府竞争对创新绩效存在门限影响,要求竞争动机和竞争行为适度;政府竞争对研发资本集聚产生倒U型影响,适度的研发资本集聚有利于创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与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也可通过研发资本集聚机制影响政府竞争的创新效应。鉴于此,政府间应实施偏重公共服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建立优势互补的跨区创新经济圈。
2023 Vol. 40 (6): 14-24 [摘要] ( 189 ) [HTML 1KB] [PDF 1305KB] ( 180 )
25 束超慧,王海军,刘俊峰
模块化驱动的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以智能语音为例
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后发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利器,构建创新网络成为企业撬动该类创新范式的重要途径。如何把握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的演化规律与特征?围绕这一关键问题,以模块化为切入视角,以智能语音技术为研究对象,以专利数据为分析手段,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并分析其基本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颠覆性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密度低、小世界特征不明显等特点;技术模块化解构与组织模块化设计的双重嵌入,有利于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发现、突破及应用;整体网络的弱连接、模块化组织网络内部的强连接以及网络异质性,能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可能性。
2023 Vol. 40 (6): 25-35 [摘要] ( 239 ) [HTML 1KB] [PDF 2280KB] ( 193 )
36 程露,李莉
负联系对创新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
结合结构平衡理论与动态平衡思想,对企业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中负联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界定了负联系影响下创新个体的4种知识搜索行为和2种搜索屏蔽现象,并分析了知识搜索行为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负联系会缩小创新个体间地位差距,使个体地位趋于平等;②负联系会使创新网络始终保持鲜明的派系特征,并阻碍派系融合,使创新个体更依赖于其所在派系;③创新网络凝聚性不仅取决于个体互动中建立的正联系,还受到负联系的复杂影响。一方面,负联系通过抑制网络正联系、增强拓扑性削弱创新网络整体的小世界现象;另一方面,负联系加深了创新个体对派系的依赖程度,使得派系内成员间的联系更紧密,网络局部小世界结构特征更显著。
2023 Vol. 40 (6): 36-47 [摘要] ( 143 ) [HTML 1KB] [PDF 1834KB] ( 201 )
区域科学发展
48 孙红军,赵祚翔
中国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
通过构建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等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八大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与时空演进特征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八大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均呈提升态势,其中,珠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北部湾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②总体、区域内以及区域间差距呈明显扩大态势,其中,区域间差距是造成技术创新能力差距的主要原因;③技术创新能力分布曲线逐渐右移,呈现向右拖尾态势,但极化现象各异,考虑空间关联后,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非同步、非均衡的时空转移特征。因此,应以引领带动、资源均衡、跨区协同、开放创新等方式推进不同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协调发展。
2023 Vol. 40 (6): 48-58 [摘要] ( 207 ) [HTML 1KB] [PDF 1641KB] ( 224 )
59 吕慧,许可 ,宋子源
有形与无形之手能否协同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基于中国275个城市数据的分析
基于2012—2020年我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财政科技支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并检验空间效应的有效性。研究发现:①财政科技支出、数字普惠金融均可提升本地创新水平;②财政科技支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均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但二者存在一定的抵消,财政科技支出在推动本地创新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其它关联地区的创新发展,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发展虽然可激励本地创新,但对其它关联城市的创新发展有一定抑制性;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弱化了财政科技资金的创新效应,即财政科技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二者对城市创新的驱动作用存在替代效应,且替代效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为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提供有益参考。
2023 Vol. 40 (6): 59-68 [摘要] ( 182 ) [HTML 1KB] [PDF 1350KB] ( 198 )
产业技术进步
69 武翠,谭清美
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来自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的解释
产业相关多样性可通过风险分散、知识溢出、新增长路径培育等增强区域经济抵抗力、恢复力、整合力和创造力,然而鲜有研究揭露其传导机制。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影响经济韧性;接着,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实证模型,以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为中介变量,探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和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亦可显著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相关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建议通过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促进产业相关多样性发展;加强创新种群、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共生性建设,释放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2023 Vol. 40 (6): 69-79 [摘要] ( 333 ) [HTML 1KB] [PDF 1720KB] ( 337 )
80 韩沈超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嵌入位置测度、影响因素及攀升策略研究
基于UIBEGVC—ADBMRIO数据库贸易流分解数据,对2007—2020年60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进行测算,并构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和创新能力3组综合指数,实证检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嵌入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较低,但嵌入位置尚可,金融、电信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强;营商环境、要素质量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创新能力能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据此,提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攀升策略。
2023 Vol. 40 (6): 80-90 [摘要] ( 288 ) [HTML 1KB] [PDF 1509KB] ( 280 )
企业创新管理
91 贾卫峰,吴格倩,肖成英
互联网嵌入方式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创业学习的中介作用
新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仅依靠现有知识和资源难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无法弥补自身新生劣势。对新创企业而言,通过互联网嵌入与创业学习提升企业绩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以创业学习为中介变量,探讨不同互联网嵌入方式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基于346家新创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互联网社群嵌入与互联网媒体嵌入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在互联网社群嵌入、互联网媒体嵌入与新创企业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互联网社群嵌入情景下,认知学习对新创企业生存绩效的中介作用更显著,而经验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中介作用更显著;在互联网媒体嵌入情景下,实践学习对新创企业生存和成长绩效的中介作用更显著。
2023 Vol. 40 (6): 91-100 [摘要] ( 164 ) [HTML 1KB] [PDF 1302KB] ( 455 )
101 罗琦,李瀚祺,苏愉越,程斯琪
投资者情绪、公司研发投资迎合与财务信息质量
研发项目的高风险和收益不确定性容易导致投资者对公司前景产生非理性预期,管理者有动机增加公司研发投资以迎合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利用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投资者情绪与公司研发投资迎合的关系,并探讨公司研发投资迎合对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研发投资迎合行为导致公司高质量创新专利减少而低质量创新专利增加,不利于公司创新效率提高和长期价值增长。进一步地,管理者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公司财务信息,进而配合其研发投资迎合行为。分析投资者情绪扭曲公司研发行为对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行为优化和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2023 Vol. 40 (6): 101-109 [摘要] ( 267 ) [HTML 1KB] [PDF 1259KB] ( 292 )
110 韩斌,冯筱伟,苏屹,梁德智
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创新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阶段 DEA与Tobit面板模型
以187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剔除环境因素对企业创新效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新能源汽车上市企业创新效率,并从企业自身特征角度,采用Tobit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环境因素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企业整体创新效率呈现“N”型发展趋势,规模效率是制约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企业规模、专利存量与企业创新效率正相关,与研发活动密切相关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支出均对企业创新效率存在积极作用,但研发支出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正向作用不显著,政府补助强度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完善政府补助评价机制以及建立新能源汽车企业协同创新平台是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的关键措施。
2023 Vol. 40 (6): 110-120 [摘要] ( 218 ) [HTML 1KB] [PDF 1448KB] ( 374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21 曹奕阳
科技伦理审查制度建设中的主体、程序与方法优化
充分发挥伦理审查在科技伦理治理中的作用,必须重视伦理审查相关机制构建与完善。目前我国伦理委员会建设、伦理审查程序运行、伦理审查方式方法应用等方面的机制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影响科技伦理审查质量和效率,亟需寻求对策加以优化。通过案例探讨、数据分析、域外经验借鉴等方法与途径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一是在伦理委员会建设上,构建相关认证机制,提高准入门槛,以全面均衡地提升伦理委员会综合实力,通过人员聘用、单独建制、财务支持等路径增强伦理委员会独立性,通过制度约束、业务培训、指导监督,不断提高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二是在伦理审查程序运行上,完善利益冲突回避机制,合理确定回避主体范围等,根据研究风险等级启用相应审查程序,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三是在伦理审查方式方法上,优化审查结果互认机制,通过结果互认提高审查效率和质量,并加强伦理审查信息化建设,推进伦理数据标准化,健全信息系统权限管理制度。
2023 Vol. 40 (6): 121-129 [摘要] ( 256 ) [HTML 1KB] [PDF 1332KB] ( 199 )
科技人才培育
130 卢艳秋,赵彬,阳卓君
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失败学习的影响机制研究——二元工作激情的中介作用
基于情绪认知评价理论,通过对267份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揭示挑战性压力源、二元工作激情、员工失败学习(单环与双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对单环失败学习产生正向影响,对双环失败学习产生倒U型影响;挑战性压力源对和谐型激情产生倒U型影响,对强迫型激情产生正向影响;和谐型激情、强迫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单环失败学习、双环失败学习的关系中均发挥中介作用,且和谐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双环失败学习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强迫型激情在挑战性压力源与单环失败学习之间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2023 Vol. 40 (6): 130-139 [摘要] ( 196 ) [HTML 1KB] [PDF 1317KB] ( 337 )
140 蒋兵,王文竹,王心娟
平台型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
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自我决定理论、三元交互理论,引入独立型自我建构和工作重塑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平台型领导驱动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通过342份有效问卷实证分析发现:平台型领导正向驱动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独立型自我建构和工作重塑在平台型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独立型自我建构正向激发员工工作重塑行为,两者在平台型领导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氛围正向调节平台型领导、独立型自我建构、工作重塑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
2023 Vol. 40 (6): 140-150 [摘要] ( 352 ) [HTML 1KB] [PDF 1355KB] ( 724 )
综述
151 王长峰,岑宇雯,李文博
企业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研究评述与展望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研究不断涌现,但文献涉及领域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分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定性评述相结合的方法,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的研究概况、研究热点和演进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以2000—2021年的134篇文献为样本,全面考察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的前因、后果和调节因素,构建知识转移负面效应综合分析框架,系统揭示知识转移过程中负面效应形成机制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即企业如果能够在知识转移前确保良好的始发状态,在转移过程中巧妙地避开衍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在转移后对负面效应进行积极引导,能更好地提升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
2023 Vol. 40 (6): 151-160 [摘要] ( 190 ) [HTML 1KB] [PDF 3541KB] ( 19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