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 38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1-06-10

产业技术进步
军民融合创新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人才培育
   
科技管理创新
1 刘和东,陈洁
创新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生态位适宜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利用2009-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创新系统生态位适宜度与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测量生态位适宜度及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生态位适宜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①创新生态位适宜度集聚特征明显,可分为“三足鼎立型”、“长三角主导型”、“中部主导型”、“西部主导型”4个板块;②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表现为区域非均衡性特征,呈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态势,马太效应显著,部分中西部省市进步明显;③生态位适宜度对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增。
2021 Vol. 38 (11): 1-9 [摘要] ( 836 ) [HTML 1KB] [PDF 1615KB] ( 676 )
10 谢丽,赵培忻,丁海欣
考虑影响不对称性的创新扩散与网络结构协同演化建模:基于信息熵与累积优势的仿真研究
创新扩散发生于社会系统中并通常与社会系统存在交互作用。网络是体现社会系统的重要手段,但已有研究中的扩散网络多为无向网络且具有静态或外生动态性质,上述处理方式忽视或无法体现扩散与以网络形式出现的社会系统的协同演化以及个体间的不对称影响。基于有向网络,提出能够体现创新扩散与网络协同演化的描述性框架,从信息搜寻与降低认知失调视角出发,基于信息熵与累积优势机制,在个体层面构造网络演化与创新采纳数学模型。在RepastSimphony2.7开发平台下,利用基于Java的智能体建模方法展开系统仿真实验。基于实验数据的描述性结果揭示,动态网络与静态网络下的创新扩散存在显著不同,网络结构演化将强化节点出度的不均衡状况,更优的扩散结果往往与更不均衡的节点出度分布同时出现,其它因素包括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等也会影响扩散与网络的协同演化;交互作用存在于控制变量间。推断性结果确认了控制变量影响与交互作用的普遍存在。
2021 Vol. 38 (11): 10-18 [摘要] ( 462 ) [HTML 1KB] [PDF 1667KB] ( 458 )
19 张颖颖,舒朝阳,王进富,李浩
创业平台资源警觉、意义给赋与在孵企业机会开发:多重中介模型检验
创业平台应具备何种认知以及如何影响在孵企业机会开发,是孵化资源利用率提升的关键。基于认知领域警觉理论,研究创业平台资源警觉对在孵企业机会开发(创新型和模仿型)的影响,以及意义给赋(直接和间接给赋方式)的多重中介效应。以入驻创业平台的在孵企业为调研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业平台资源警觉对在孵企业创新型和模仿型机会开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意义给赋中的直接和间接给赋在二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直接和间接给赋的中介效应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对于创业平台明确组织角色、优化服务,进而提升孵化资源利用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1 Vol. 38 (11): 19-26 [摘要] ( 297 ) [HTML 1KB] [PDF 1588KB] ( 397 )
区域科学发展
27 冯锐,马青山,刘传明
科技与金融结合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准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中国283个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①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②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提高城市创新水平和融资能力等途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创新水平、融资能力在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与全要素生产率间起中介作用;③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由此建议,加大金融资源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支持。
2021 Vol. 38 (11): 27-35 [摘要] ( 396 ) [HTML 1KB] [PDF 1382KB] ( 494 )
36 叶堂林,李璐,王雪莹
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基于超效率BCC模型,对2010—2018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利用变异系数考察城市群内部创新效率差距,探寻内部差距对城市群整体创新效率的作用关系,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创新效率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普遍提升;长三角创新核心城市的创新效率相对不足,京津冀创新节点城市数量及效率均不足,三大城市群创新腹地存在创新投入不足问题;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差距经历由扩大到缩小的变化过程,城市群创新效率受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创新效率差距的影响,城市群内各城市创新效率差距应保持适度,差距过大、过小均不利于城市群整体创新效率提升;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具有地域差异。
2021 Vol. 38 (11): 36-45 [摘要] ( 384 ) [HTML 1KB] [PDF 1598KB] ( 411 )
产业技术进步
46 金浩,刘肖
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一个中介效应模型
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0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并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发挥积极部分中介效应,即产业协同集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由传统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型。基于行业异质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区域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部分中介效应强度高于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
2021 Vol. 38 (11): 46-53 [摘要] ( 575 ) [HTML 1KB] [PDF 1251KB] ( 547 )
54 冯旭,王凡
组态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路径研究——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基于2016—2018年中国(内地)28个省级行政区域高技术产业数据,从组态视角出发,借助fsQCA3.0软件,分析产业环境、外部资金支持、区域经济水平对两阶段创新效率的共同作用机理,获得实现高研发与高成果转化效率充分条件的多个等效路径。结果发现,实现高研发效率有4条路径,通过路径分析发现外部资金支持与区域经济水平互为替代,当区域经济水平较低时,高水平政府扶持或外商投资能够实现高研发效率。实现高成果转化效率也有4条路径,其中良好的产业环境或优渥的经济基础是关键要素,区域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企业规模与外部资金支持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结论有助于解释以往研究结论差异,为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21 Vol. 38 (11): 54-60 [摘要] ( 411 ) [HTML 1KB] [PDF 1252KB] ( 534 )
企业创新管理
61 王鑫,徐雨森
后发企业逆向创新多重障碍演化研究——“迈瑞”与“振华重工”的纵向案例分析
选取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典型案例,借鉴扎根分析流程,梳理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障碍演化过程,揭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障碍机理,即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过程中的障碍是多重的,且多重障碍间存在叠加效应;归纳破解后发企业逆向创新障碍的策略组合,提出后发企业逆向创新过程中应树立策略组合的观念,采取组合策略规避或破除障碍;强调后发企业尤其要关注创新回溯阶段的技术回溯升级障碍和法律规制抑制障碍,重视并适时确立前瞻型战略柔性策略,居安思危,提前作好应对发达国家技术规范和法律规制挑战的准备。
2021 Vol. 38 (11): 61-69 [摘要] ( 400 ) [HTML 1KB] [PDF 1358KB] ( 458 )
70 戴克清,蔡瑞林
共享式服务创新: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突破路径研究
共享式服务创新作为共享经济模式在生产制造领域应用的重要创新形式,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以沈阳机床集团和海尔集团为案例母本,通过纵向组内复制,依托时间序列,厘清共享式服务创新培育、转型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的特征。通过横向组间对比,依托程序化扎根分析,提炼影响共享式服务创新的直接因素、中介因素和风险因素。通过分析共享式服务创新在推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创新陷阱”,剖析相应突破路径,规避潜在风险,使其成为激发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优势动能。
2021 Vol. 38 (11): 70-77 [摘要] ( 389 ) [HTML 1KB] [PDF 2492KB] ( 504 )
78 许为宾,肖祺,周莉莉
二代继任方式、家族权威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
代际传承背景下家族企业创新投入是家族企业治理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分析和检验了差异化二代继任方式如何影响家族企业创新投资水平,以及二者关系是否会依赖于家族权威差异而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与渐进型二代继任相比,激进型二代继任会削减家族企业创新投入;二代继任方式与家族企业创新投入关系受到家族权威的影响。在家族成员权威和非家族创业元老权威较重的企业,激进型继任者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削弱效应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二代继任3年后,激进型继任者对家族企业创新投入的负面影响显著下降,且其削弱效应在规模较大企业以及创立时间较长的企业中更显著。
2021 Vol. 38 (11): 78-87 [摘要] ( 470 ) [HTML 1KB] [PDF 1226KB] ( 388 )
88 朱云鹃,廖荣琴,刘景东
家族企业管理层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长期导向的中介效应与组织惯例的调节作用
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通过研究家族参与管理和CEO长期任职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长期导向的中介效应与组织惯例的调节作用。基于浙皖家族企业样本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家族参与管理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家族企业CEO长期任职对长期导向的形成有积极正向影响;长期导向在CEO长期任职与家族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惯例正向调节家族参与管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正向调节长期导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探究管理层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丰富了国内家族企业研究成果,也为家族企业响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2021 Vol. 38 (11): 88-96 [摘要] ( 372 ) [HTML 1KB] [PDF 1294KB] ( 602 )
军民融合创新
97 李娜,陈波
财税政策对军民协同创新的影响——基于DEA-Tobit模型
军民协同创新是实现资源在国防和民用领域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以财税政策与军民协同创新的关系为落脚点,从理论角度具体分析不同政策工具影响军民协同创新的作用机理,通过DEA分析方法,对军民协同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Tobit回归考量财税政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财政补贴、税收直接减免还是税率优惠,都与创新效率呈现显著正向关系,即财税政策能够促进创新,但不同政策工具的促进效果因企业股权性质和军民融合方向有所差异。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军民协同创新。
2021 Vol. 38 (11): 97-105 [摘要] ( 320 ) [HTML 1KB] [PDF 1505KB] ( 654 )
106 涂改革,张鑫磊,汪海粟
基于二次创新理论的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差异研究
国有军工企业与民营军工企业都具有通过产权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再创新的内在需求。但因制度惯性、技术基础和发展路径存在差异,在实现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后,出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二次创新技术路径,其演进过程和创新功能值得关注。基于我国248家上市公司1992-2019年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对国有军工上市企业和民营军工上市企业两种路径军民融合再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和系统GMM回归。研究表明,民营军民融合企业创新市场价值强于国有军民融合企业。最终,在分析军民融合二次创新两种路径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21 Vol. 38 (11): 106-115 [摘要] ( 363 ) [HTML 1KB] [PDF 1764KB] ( 428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6 孙冰,杨雪婷
沉睡知识对企业技术创新持续性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沉睡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重要途径。为打开不同类型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关系的“黑箱”,基于知识属性理论,将沉睡知识划分为显性沉睡知识和隐性沉睡知识两个维度,并引入资源拼凑作为中介变量、知识治理机制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提出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关系假设,基于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显性沉睡知识和隐性沉睡知识均负向影响技术创新持续性;资源拼凑在两类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治理机制负向调节隐性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的关系,同时倒U型调节资源拼凑在两类沉睡知识与技术创新持续性间的中介效应强度。
2021 Vol. 38 (11): 116-124 [摘要] ( 311 ) [HTML 1KB] [PDF 1328KB] ( 408 )
125 商燕劼,庞庆华
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绩效——知识共享与供应链协同的作用
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仅要重视内部创新力量,同时需要依托外部力量,充分发挥外部知识资源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基于认知行为理论,采用多元层次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分析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知识共享和供应链协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结果发现: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对知识共享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知识共享在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技术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供应链协同正向调节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共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并正向调节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2021 Vol. 38 (11): 125-134 [摘要] ( 488 ) [HTML 1KB] [PDF 1341KB] ( 583 )
科技人才培育
135 陈春花,廖琳,李语嫣,王甜
有压力才有动力:挑战性压力源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
围绕“挑战性压力源如何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这一问题,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假设任务重塑是连接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的中介机制,进一步剖析政治技能的调节作用。通过分析两时点收集的244名大学生数据,研究发现:挑战性压力源正向影响个体创新行为,任务重塑在此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治技能正向调节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正向调节任务重塑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2021 Vol. 38 (11): 135-142 [摘要] ( 510 ) [HTML 1KB] [PDF 1262KB] ( 622 )
143 严瑞丽,丁栋虹,何建华
任务不确定性、工作控制与内部创业行为关系研究——工作繁荣的中介效应和心理资本的调节效应
员工内部创业行为是成就和保持公司创业的基础。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构建以工作繁荣为中介变量、心理资本为调节变量的任务不确定性、工作控制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关系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任务不确定性、工作控制对员工内部创业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繁荣在工作控制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对工作控制与员工内部创业行为间关系有正向调节效应,员工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工作控制对其内部创业行为直接影响越大。这对企业正确认识任务不确定性、工作控制对员工心理和工作行为的影响,有效利用这两个工作特征因素促进员工内部创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1 Vol. 38 (11): 143-151 [摘要] ( 280 ) [HTML 1KB] [PDF 1297KB] ( 594 )
综述
152 韦影,宗小云
企业适应数字化转型研究框架:一个文献综述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不断涌现,但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涉及数字化转型过程阶段和机制等内容的整合性研究框架。对近年来国际期刊中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献进行回顾,归纳数字化转型定义及特征,从理论基础、适应主体和适应过程等方面构建企业适应数字化转型研究框架。该框架认为,企业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包括探索、构建和扩展3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交互规则、设计控制和刺激反应多样性发挥中介作用,数据驱动运营、及时发布和快速转换3种权变机制能够加速企业扩展。最后,提出未来可从企业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内因等4个方面推进相关研究,研究框架及未来研究方向可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2021 Vol. 38 (11): 152-160 [摘要] ( 985 ) [HTML 1KB] [PDF 1368KB] ( 670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