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 38卷 1期
刊出日期:2021-01-10

军民融合创新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人才培育
   
科技管理创新
1 汤志伟,李昱璇,张龙鹏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与突破路径——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研究科学合理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卡脖子”技术的识别原则和识别方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关键核心技术35项,从中识别出“卡脖子”技术13项,得出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基础性特征突出、集成电路“卡脖子”威胁大、高端软件相对安全的结论,并从技术、企业、产业、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策建议。
2021 Vol. 38 (1): 1-9 [摘要] ( 1520 ) [HTML 1KB] [PDF 1849KB] ( 1994 )
10 肖建华,王若凡
科研组织应该控制其衍生企业吗——基于中国上市科研组织衍生企业的研究
创办衍生企业是科研组织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衍生企业创办之初,科研组织作为“家长”,在衍生企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衍生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科研组织作为学术机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同时,伴随着衍生企业不断成长,对外来资本的需求增加,母体科研组织面临股权被稀释,甚至失去控制权的问题。那么,当衍生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母体科研组织作为衍生企业实际控制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中国境内上市科研组织衍生企业为样本,分析科研组织衍生企业母体控制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科研组织作为衍生企业实际控制人时,企业绩效更优。
2021 Vol. 38 (1): 10-17 [摘要] ( 484 ) [HTML 1KB] [PDF 1235KB] ( 518 )
18 邢乐斌,任春雪,曾琼
开放度组合策略与创新绩效类型匹配关系研究——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
根据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提出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与低广度-低深度4种组合策略。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构建开放度组合策略与创新绩效关系模型,以我国三大行业201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实施高广度-高深度组合策略的企业倾向于追求突破式创新绩效,实施其它三类组合策略的企业倾向于追求渐进式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不仅能够积极调节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组合策略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且能够积极调节3种组合策略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是无法调节低广度-低深度组合策略与突破式创新绩效、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
2021 Vol. 38 (1): 18-25 [摘要] ( 520 ) [HTML 1KB] [PDF 1212KB] ( 540 )
26 张秀娥,杨柳,李帅
绿色创业导向对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实施绿色创业导向以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自然资源基础观,提出“绿色创业导向-绿色组织认同-绿色创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框架,以203家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绿色创业导向作为一种兼顾环保和经济的战略决策模式,对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有积极影响;②绿色组织认同与绿色创新是企业实施绿色创业导向、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在绿色创业导向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③绿色组织认同、绿色创新在绿色创业导向与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2021 Vol. 38 (1): 26-33 [摘要] ( 772 ) [HTML 1KB] [PDF 1240KB] ( 924 )
区域科学发展
34 龚斌
科技企业孵化器何以激活区域创新——风险投资与孵化基金的中介作用
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2013—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在其中的间接作用。结果发现:①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水平,但主要增加的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权数总量,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并没有显著促进作用。上述结果在剔除直辖市样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及空间计量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区域风险投资和孵化基金集聚效应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影响区域创新水平的主要机制;③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在东部地区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政策工具强度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2021 Vol. 38 (1): 34-44 [摘要] ( 621 ) [HTML 1KB] [PDF 1529KB] ( 564 )
45 黄朝峰,战岐林,曾小慧
进口影响创新的本地效应与邻里效应——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分析
运用中国内地31个地区1997-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回归,以专利数量为创新衡量指标,得到进口对创新的回归结果,发现进口对本地和邻里地区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从系数量值看,邻里效应远大于本地效应,表明邻里效应更加重要。研发人员数量和物质资本存量邻里效应显著为负,表明地区间在创新生产要素上存在竞争关系。使用不同核算方法下的物质资本存量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确认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提出在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双循环”新阶段,中国仍要坚定地扩大各类产品进口,地方政府在扩大进口的同时需要加强人才和资本引进力度。
2021 Vol. 38 (1): 45-53 [摘要] ( 476 ) [HTML 1KB] [PDF 1540KB] ( 569 )
企业创新管理
54 王侃,孙会中
环境不确定性下跨界创业战略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线上线下互动的中介作用
跨界创业研究受到学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大多从开放性创新、知识等视角切入,缺乏战略导向视角的研究。依据战略管理理论与创业学理论,结合互联网经济情境,探究跨界创业战略导向影响企业绩效的路径与边界。基于710份问卷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跨界创业战略导向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线上线下互动在跨界创业战略导向与企业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线上线下互动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战略层面的跨界创业研究,能够为企业跨界创业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021 Vol. 38 (1): 54-62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1348KB] ( 528 )
63 刘嘉慧,高山行
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跨界内涵:价值主张视角
数字技术加深了企业对于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关注,跨界成为企业满足顾客需求、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新战略,并呈现出深度融合异质性要素以创造新价值的特点。围绕数字经济环境下企业跨界呈现出的特点,提出基于价值主张的跨界内涵,认为跨界是不同价值主张相互渗透、融合形成新价值主张的过程,并借用吸收能力理论中的知识转移过程,对跨界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此外,根据跨界内涵将跨界现象分为多主体多价值主张相互影响、双主体双价值主张单向影响、单主体多价值主张融合3大类,并分别选取案例对每个类别进行过程分析,深化对跨界内涵的理解。最后,从影响跨界的前因、跨界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障碍以及深化跨界案例研究3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2021 Vol. 38 (1): 63-70 [摘要] ( 545 ) [HTML 1KB] [PDF 1249KB] ( 704 )
71 吕一清,吉媛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区域经济复杂度与企业创新行为
构建包含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区域经济复杂度和上市公司特征变量“宏观—区域—企业”的实证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行为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区域经济复杂度为视角,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行为作用机制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存在正向激励综合效应,同时,区域经济复杂度不仅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行为,而且能够强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即抑制负向作用而强化正向作用。考虑内生性,通过替换核心变量检验稳健性以保证研究结论可靠,并且,研究企业特征发现,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存在差异。
2021 Vol. 38 (1): 71-78 [摘要] ( 773 ) [HTML 1KB] [PDF 1303KB] ( 606 )
科技法制与政策
79 吴柯苇
仿制药专利挑战机制解释学分析与进路选择
仿制药专利挑战机制是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核心环节。在现有规范体系下进行制度构建,存在同现行《专利法》抵触的问题,通过立法或释法活动化解这种冲突具有必要性。在解释学范式下对仿制药品专利挑战侵权拟制、侵权解释两种立法进路进行推演和反思,并辅之以制度体系、国际比较、法律政策、经济分析等视角,可得出拟制进路更为可行的结论。在拟制进路下进行制度构建,应遵循法律拟制技术规范,并妥善处理制度配套问题。
2021 Vol. 38 (1): 79-86 [摘要] ( 500 ) [HTML 1KB] [PDF 1223KB] ( 803 )
87 张永安,关永娟
市场需求、创新政策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以北京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理论,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市场需求与政府干预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研发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组合协同互补效应显著,但组合效果会因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别。具体来说,对成长期企业二者组合竞争效应显著,组合效果为负协同。对成熟期企业,二者组合互补效应显著,组合效果为正协同。对衰退期企业,二者组合效果无显著影响,组合效果为无协同;②总体来说,市场需求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对于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的正向促进效应显著,对于衰退期企业抑制作用显著;③市场需求在创新政策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且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结论一致。对成长期企业,政府干预优于市场调节,对成熟期企业,市场调节优于政府干预,对衰退期企业,政策引导效果更优。最终,提出促进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1 Vol. 38 (1): 87-94 [摘要] ( 570 ) [HTML 1KB] [PDF 1251KB] ( 580 )
军民融合创新
95 孔昭君,张宇萌
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
为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优化政府资源配置,研究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现实价值。选取2007—2018年127家军民融合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纳入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作为调节变量,以企业寻租变量作为政府补贴的外生工具变量,构建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使用差分GMM法进行回归估计,结果显示,军民融合企业往期研发投入对当期研发投入有影响,政府补贴对军民融合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政府补贴的正向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为促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2021 Vol. 38 (1): 95-103 [摘要] ( 518 ) [HTML 1KB] [PDF 1441KB] ( 580 )
104 郭亚男,安实,王健,麦强
国防科技工业跨部门合作治理网络动态演化研究
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治理复杂性提升以及传统治理理论失灵,准确厘清包含军民两大治理主体、公私两大职能部门治理机构间合作网络、关系结构与演化过程,已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基于“元治理”理论思想,以1998—2018年发布的614条政策为研究样本,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不同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治理网络结构、机构间互动关系、主体角色定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关系网络是随着国防科技工业政策变迁不断演化的自组织网络,网络结构由“松散”向“耦合”转变、网络核心由“单核”向“多核”转变、治理模式由“碎片化回应”向“协同共治”转变;个体节点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角色定位,主要表现为协作主导者、牵头主导者、互惠跟随者以及边缘跟随者4个群体,并得出核心机构角色演变规律。最后,从“元治理”视角对国防科技工业异质主体跨部门合作治理关系进行再审视,并提出相应治理策略。
2021 Vol. 38 (1): 104-113 [摘要] ( 395 ) [HTML 1KB] [PDF 9757KB] ( 449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14 任浩,佟星
知识网络能力对组织创新影响的双路径效应机制研究
知识网络能力概念是在组织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交叉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创新理论与实践发展揭示了知识网络能力研究的必要性。基于组织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观,构建“能力—创新行为—绩效”和“能力—网络位置—绩效”模型框架,验证知识网络能力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网络能力对组织创新具有正向影响,创新二元行为在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网络位置跃迁在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基正向调节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知识网络能力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结论拓展了知识网络能力相关理论研究,支持了从知识网络能力视角出发的组织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2021 Vol. 38 (1): 114-121 [摘要] ( 422 ) [HTML 1KB] [PDF 1311KB] ( 449 )
122 刘平峰,王雨婷,苏超超
大数据赋能企业知识管理创新机理与路径研究——基于华为案例
大数据时代呈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量和不断涌现的技术工具对企业知识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探究大数据如何赋能企业知识管理创新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扎根分析法,以华为公司为案例,对大数据赋能知识管理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演变路径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意开发”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知识管理演变特征,将企业知识管理创新路径划分为3个阶段,即外源数据赋能的知识积累阶段、内源数据赋能的知识交流阶段和内外源数据联合赋能的知识创新阶段,深入分析每个阶段大数据赋能企业知识管理创新的内在机理,为推进大数据时代企业知识管理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2021 Vol. 38 (1): 122-131 [摘要] ( 901 ) [HTML 1KB] [PDF 1714KB] ( 1009 )
科技人才培育
132 董亚宁,顾芸,杨开忠,范博凯
公共服务、城市规模与人才区位——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分析
将城市规模引入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探讨公共服务、城市规模对人才区位的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244个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①城市规模对公共服务影响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门槛效应,只有当城市规模满足一定门槛条件时,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才能显著吸引人才流入;②全国层面的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理论预期;③分区域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门槛条件具有异质性,东部地区人才流动呈现竞争效应,中西部地区呈现集聚效应;④分城市等级看,大城市与中小城市门槛条件差异明显,满足门槛条件时,加大中小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吸引人才效果会更显著。最后提出基于城市规模和区域异质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2021 Vol. 38 (1): 132-139 [摘要] ( 420 ) [HTML 1KB] [PDF 1643KB] ( 680 )
140 曹洲涛,李语嫣
员工创新行为缘何不同:成就目标导向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双路径研究
目标导向会对员工行为产生指引和影响作用。基于目标导向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引入知识共享和知识隐藏两个变量,考虑情境因素的影响,构建多类别成就目标导向通过双路径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实证发现:不同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学习目标导向和绩效趋近目标导向正向影响创新行为,知识共享起中介作用;绩效回避目标导向负向影响创新行为,知识隐藏起中介作用;心理安全氛围调节成就目标导向对创新行为的影响。
2021 Vol. 38 (1): 140-148 [摘要] ( 614 ) [HTML 1KB] [PDF 1329KB] ( 691 )
综述
149 朱明洋,李晨曦,曾国军
商业模式价值逻辑的要素、框架及演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当前,在商业模式领域,研究视角多元化是一个突出特征,学者们积极发掘新视角来认识商业模式。随着“价值”概念导入商业模式领域,基于价值视角的商业模式研究开始兴起,众多学者积极从价值角度解读商业模式,意图揭示商业模式背后的价值逻辑,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价值传递、价值获取等相关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商业模式研究中。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阐释商业模式领域关于价值、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及价值传递等相关概念的特定内涵,分析不同概念间逻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商业模式价值逻辑框架、演化动因及方式,从而促进对商业模式价值逻辑思维的理解与关注,特别是对商业模式研究新进入者起到一定引导作用,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益启示。
2021 Vol. 38 (1): 149-160 [摘要] ( 707 ) [HTML 1KB] [PDF 2290KB] ( 95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