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19-12-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振刚,陈一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预见作为一个新研究领域,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概念内涵与过程机理不清等问题。在总结企业预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将企业预见区分为吸引性预见和可行性预见双元结构,阐述开放性、持续性、系统性、有限理性4个预见特征。基于组织与情境协同适应视角建立情境建构、战略选择、协同反应三阶段预见过程模型以及涵盖8个步骤的基本流程,最后提出企业预见未来研究建议,以期推进企业预见概念内涵统一,为企业预见研究提供思路和线索,促进企业预见研究发展。

    张振刚,陈一华. 企业预见:概念解析与过程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0.,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062.
    Zhang Zhengang,Chen Yihua. Corporate Foresight:Conceptualization and Process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10.,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062.

    分享
  • 黄婷,朱宾欣,马志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10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协作型众包创新是以最大化创新绩效为目标的众包模式,相关实践案例已有所显现,但协作型众包创新过程中参与方的努力行为经常受到其公平偏好心理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委托代理理论,通过设计仅基于个人创新绩效(AR)和基于总创新绩效(TR)的两种激励机制提升协作型众包创新绩效,并深入探讨公平偏好对激励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AR机制中参赛者不可能出现利他性努力行为,而TR机制下利己性努力和利他性努力均与公平偏好负相关;两种激励机制下众包创新绩效均随公平偏好敏感度增大而下降,参赛者数量增加是否有利于提升众包创新绩效也取决于公平偏好程度;TR机制一定会产生比AR机制更高的众包绩效及发包方经济收益,但这种价值效应会被参赛者的公平偏好心理所弱化。

    黄婷,朱宾欣,马志强. 参与者公平偏好对协作型众包创新绩效激励机制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19.,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239.
    Huang Ting,Zhu Binxin,Ma Zhiqiang.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articipant's Fairness Preference on Incentiv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1-19.,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239.

    分享
  • 毛荐其,郝存浩,刘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20-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发明者的创新活动同时嵌入在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中,从多层次网络视角出发,利用华为公司和苹果公司2002-2017年在美专利申请数据,就跨层次网络结构特征对发明者二元式创新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加以实证。结果表明:发明者的跨层凝聚性和跨层连通性均与二元式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发明者隶属点度加强了跨层凝聚性和跨层连通性与二元式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结论弥补了当前单一层面的网络功能机制研究,对指导创新主体构建创新网络具有一定意义。

    毛荐其,郝存浩,刘娜. 跨层次网络嵌入对发明者二元式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20-27.,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522.
    Mao Jianqi,Hao Cunhao,Liu Na. Impacts of Multi-level Network Embedding on Inventor's Ambidextrous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20-27.,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522.

    分享
  • 李树刚,刘颖,郑玲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28-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6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把握产业技术融合现状对于引导产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与其它技术融合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因此对技术融合趋势进行分析有利于提前、准确把握该产业技术发展方向。聚焦感知人工智能领域,率先采用专利分析方法对10 685项专利数据进行挖掘,结合ISI技术分类体系,基于技术共现次数及关联度识别感知人工智能融合核心技术,并从核心技术融合的分散度及专利增长量等方面考察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情况。研究发现,目前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正处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并很快进入技术融合衰退期,建议政府及投资者积极布局现有感知人工智能主导技术,以期在即将到来的技术融合成熟期掌握主动权。同时,应大力推广“感知人工智能+”模式,提升该领域技术融合动力,延缓融合衰退期的到来。

    李树刚,刘颖,郑玲玲. 基于专利挖掘的感知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趋势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28-35.,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041.
    Li Shugang,Liu Ying,Zheng Lingling. Analysi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rend of Perceptu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ased on Patent Min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28-35.,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041.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吴旭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36-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非期望Minds模型和灰色系统动态方程对我国内地7大区域30个省份2012-2017年绿色创新效率时空演进轨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创新效率整体偏低,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省域之间绿色创新效率不均衡的特征比较明显;我国7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化发展轨迹存在较强的异质性,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交替领先,西北地区一直垫底;我国七大区域绿色创新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由高到低排序为:华南>华东>华中>西南>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和西北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首要阻力在于政府支持不足,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的主要阻力是环境规制,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分别是信息化和市场化。

    吴旭晓. 中国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演进轨迹及形成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36-43.,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462.
    Wu Xuxiao. Evolution Path of Regional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36-43.,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462.

    分享
  • 郑婷婷,付伟,陈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44-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资源地区走出“资源诅咒”困境意义重大,但一直被学界忽略。创造性地将信息化发展水平引入“资源诅咒”论述中,采用DEA—Malmqusi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3-2017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分析了信息化发展水平在资源依赖与GTFP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导致资源依赖与GTFP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当信息化发展水平低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总是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即位于“资源诅咒”部分,而当信息化发展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无论资源依赖程度如何变化,它与GTFP的关系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位于“资源祝福”部分;②信息化发展水平是显著影响资源依赖与GTFP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的要素,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能推迟或阻止“资源诅咒”的到来。

    郑婷婷,付伟,陈静. 信息化发展水平、资源依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44-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69.
    Zheng Tingting,Fu Wei,Chen Jing.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Level,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44-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69.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张永恒,王家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53-6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20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可以总结出其具体路径。选取1985-2017年中国年度数据和1960-2017年美国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广义和狭义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之间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可以得出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即拓展并细化产业转型升级维度;注重不同产业间的配比,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配比;重视并确立制造业的根本地位;提升我国经济外向型程度。

    张永恒,王家庭. 高质量发展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53-62.,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69.
    Zhang Yongheng,Wang Jiating. Research on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53-62.,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69.

    分享
  • 王玉冬,张博,武川,徐玉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63-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2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创新,促进产业发展,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特征和协同作用,从协同效应出发,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结构及其关键节点,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较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王玉冬,张博,武川,徐玉莲.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协同度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63-68.,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303.
    Wang Yudong,Zhang Bo,Wu Chuan,Xu Yulian. Research on the Measure of Synergy Degree of High-tech Industry′s Innovation Chain and Fund Chai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63-68.,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303.

    分享
  • 周莉,刘苗,周蕊格,唐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69-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70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运用可视化分析技术,以音乐科技产业技术为例、Derwent专利数据库为检索范围,利用CiteSpace、Matlab等软件全面挖掘1960-2016年音乐科技产业专利数据,结果发现,音乐科技专利申请量呈现稳定高速增长态势,主要集中在乐器声学、音视频录制与系统等产业技术领域,比较发达的产业代表为YAMAHA、CAWAI、CASIO等机构。解析出音乐科技产业专利申请生命周期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1960-1972的停滞期、1972-1992的萌芽期、1993-2005的发展期和2006至今的成熟期。研究发现,音乐科技行业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快速发展,数字音乐是未来音乐产业发展主流;我国正处于音乐科技产业发展期,建议科技文化领域应关注重点发展方向、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结论对发展我国科技文化产业技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周莉,刘苗,周蕊格,唐恬. 基于专利文本挖掘的科技文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69-75., doi: 10.6049/kjjbydc.2019070591.
    Zhou Li,Liu Miao,Zhou Ruige,Tang Tian. The Development Trend Research about Technology of Cultural IndustryBased on Patent Mining Analysi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69-75., doi: 10.6049/kjjbydc.2019070591.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姚艳虹,张翠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76-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10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根本,与之相关的研究已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鲜有研究探讨知识域耦合对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和层级回归分析法,对291家企业的调研问卷进行假设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域耦合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创新能力在知识域耦合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负向调节知识域耦合对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战略柔性正向调节知识创新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姚艳虹,张翠平. 知识域耦合、知识创新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76-84.,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580.
    Yao Yanhong,Zhang Cuiping. Knowledge Couplings, Knowledg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76-84.,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580.

    分享
  • 喻登科,严红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85-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样本,对其30年发展历程进行案例分析,探索其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两种创新模式,并归纳华为公司整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形成的二元耦合创新成长路径。研究发现:华为发展史分为创业期、国内发展期和全球布局期3个阶段,对应这3个时期,从知识与性格驱动视角,认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包括3种模式;而华为公司创新成长依赖于其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方面的耦合协同机制;由知识驱动的技术创新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性格主导的商业模式创新谋求差异化竞争优势,最终相互支撑形成华为的持续竞争优势。

    喻登科,严红玲.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二元耦合组织成长路径:华为30年发展历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85-94.,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344.
    Yu Dengke,Yan Hongling. Corporate Growth Path Based on Dual Coupling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alysis of Huawei's Thirty-year Experie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85-94.,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344.

    分享
  • 郑登攀,李生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95-10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20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国存在的一代创始人和二代继任者共同治理家族企业现状,分析不同共存治理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从两个角度分类两代共存治理模式,即显性角度下二代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职位和隐性角度下一代在重大决策中担任重要角色。结果表明,二代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职位时企业创新绩效无显著变化,但是“二代主导、一代参与”共同治理模式下企业创新绩效显著高于一代主导和一代完全退出的模式。同时,分析两代共存治理模式下其它影响企业决策的家族因素,如创业元老和其他家族成员等在高管团队(TMT)中的比例。研究发现,高管团队(TMT)中家族成员数量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在“二代主导、一代参与”模式下,这种负向影响程度变弱。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当前家族企业管理具有一定实践和理论意义。

    郑登攀,李生校. 两代共存治理与中国家族企业技术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95-102., doi: 10.6049/kjjbydc.2018120528.
    Zheng Dengpan,Li Shengxiao. Co-governance by Two generation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ese Family Fir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95-102., doi: 10.6049/kjjbydc.2018120528.

    分享
  • 林春培,潘亚丽,赵冠希,余传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03-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C2018087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组织心理惯性被认为对企业破坏性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阐释。基于组织心理和权变视角,利用316份中国制造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惯性负向影响企业自我替代能力和破坏性创新;自我替代能力正向影响企业破坏性创新,并在组织心理惯性和企业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荡性负向调节组织心理惯性与破坏性创新之间的关系。

    林春培,潘亚丽,赵冠希,余传鹏. 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03-110., doi: 10.6049/kjjbydc.LC201808782.
    Lin Chunpei,Pan Yali,Zhao Guanxi,Yu Chuanpe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cal Inertia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03-110., doi: 10.6049/kjjbydc.LC201808782.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张钢,李慧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1-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任务是组织中知识型团队存在的基础,也是团队认知得以涌现并不断发展的内在前提。在诸多任务性质中,复杂性反映了知识型团队的本质。从系统科学出发,将任务复杂性分解为要素维度、互依性维度和可变性维度,以此区分不同的任务类型。选取企业中的知识型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团队任务复杂性对团队认知结构的作用。结果发现:任务复杂性能够很好地预测团队心智模型,但对交互记忆系统的预测效果较弱。对案例团队展开进一步研究发现,任务复杂性对团队认知结构的作用并非处于真空之中,只有当任务复杂性与团队管理规范相匹配时,团队认知结构才得以涌现。最后,提出知识型团队管理建议。

    张钢,李慧慧. 任务复杂性对团队认知影响的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1-1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24.
    Zhang Gang,Li Huihui. The Effect of Task Complexity on Team Cogni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11-1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24.

    分享
  • 王巍,孙笑明,崔文田,陈毅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9-1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20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网络领域知识搜索研究忽略了知识宽度和深度实证检验的作用,且较少探究个体属性和网络属性间交互效应的影响。鉴于此,基于全球最大的33家医药企业1975-2014年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知识宽度和深度对研发人员内部知识搜索的影响(个体属性角度)及结构洞的调节作用(网络属性角度)。结果表明:知识宽度与深度均对内部知识搜索具有正向影响,结构洞正向调节上述关系。结论弥补了现有研究的缺陷,验证了个体属性和网络属性的交互作用,为组织管理者促进研发人员内部知识搜索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王巍,孙笑明,崔文田,陈毅刚. 知识宽度与深度对内部知识搜索的影响:结构洞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19-128.,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37.
    Wang Wei,Sun Xiaoming,Cui Wentian,Chen Yigang. The Impacts of Knowledge Breadth and Depth on Internal Knowledge Search: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tructural Hol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19-128.,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3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杨希,李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29-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推行聘任制改革,为高校优秀人才选拔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带来机遇,但同时也加重了青年教师学术压力,对于合作任务较多的科研团队青年教师尤其如此。以高校国家重点青年教师为对象,研究实施长聘和续聘考核对教师论文与专利数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实行长聘制度对团队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的激励效果尚不显著,而续聘考核下青年教师学术产出质量则有显著提升。此外,在工科实行较严格的续聘考核对论文发表的促进作用弱于非工科专业。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在聘任制改革中重点考察科研组织模式,并且关注不同学科实施效果的差异性,科研团队中青年教师更适合采取较温和的续聘考核方式,而非严格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

    杨希,李欢. 聘任制改革下高校科研团队青年教师学术产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29-137.,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254.
    Yang Xi,Li Huan. Study on Academic Productivity of Young Faculty Members in Research Teams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Appointment 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29-137.,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254.

    分享
  • 兰玉娟,陈志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38-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10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生涯适应力是员工应对多样化工作环境所需的一种心理资源。如何通过管理手段提升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仍有待研究。基于生涯建构理论,通过构建跨层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的促进机制和边界条件。来自78个科技型企业团队、274名领导成员的两阶段配对数据显示:工作多样性正向促进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而员工主动行为在二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并且变革型领导调节该中介作用。在高变革型领导下,工作多样性通过科技型员工主动行为显著影响生涯适应力的中介效应,而在低变革型领导下,该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启示科技型组织可以通过调整变革型领导管理方式和设计多样性工作等举措提升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

    兰玉娟,陈志霞. 从“易变”到“应变”:科技型员工生涯适应力促进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38-146.,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308.
    Lan Yujuan,Chen Zhixia. From 'Variability' to 'Adaptability':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Job Variety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ployees' Career Adapt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38-146.,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308.

    分享
  • 李树文,姚柱,张显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47-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204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零工经济时代下,越轨创新成为开放创新、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鲜有研究揭示越轨创新行为实现路径与边界。通过对326位研发员工调研,运用层次回归、Bootstrapping法构建一个以游戏动态性为前因、越轨创新为后果、外部学习能力为中介、心理安全感为边界条件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①游戏动态性、外部学习能力对越轨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外部学习能力在游戏动态性与越轨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心理安全感在游戏动态性与外部学习能力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在游戏动态性与越轨创新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揭示了实现越轨创新的有效路径与边界条件,为开放式创新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指导。

    李树文,姚柱,张显春. 员工越轨创新实现路径与边界:游戏动态性的触发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47-1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24.
    Li Shuwen,Yao Zhu,Zhang Xianchun. The Realization Path and Boundary of Employee's Bootlegging: The Triggering Role of Dynamic of Playfuln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47-1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24.

    分享
  • 综述
  • 侯军利,王伟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者机会认知研究已逐渐成为创业领域、企业管理领域学者关注的重点。此外,企业家精神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应用Nvivo软件对SD(Science Direct)中以创业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形成词云图和关键词关联图。结果发现,创业活动是以机会为主轴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包括创业者创业机会识别、机会转换及机会商业化过程,创业机会很难独立于创业者或企业家而存在;机会转换过程充分体现了创业者对外在信息或潜在机会的处理方式;机会商业化过程中商业模式本身是创业者对价值创造活动体系的优化过程。基于分析结果发现,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所表现出的企业家精神对创业活动选择及创业过程行为决策至关重要。

    侯军利,王伟光. 创业者机会认知、行为决策与企业家精神[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23):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485.
    Hou Junli,Wang Weiguang. Entrepreneur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 and Entrepreneu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23):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48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