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年 25卷 12期
刊出日期:2008-12-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测
企业管理创新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知识管理与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龚晓光;胡斌
基于集对分析的研发团队内在结构动态分析
研发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网络及其联系(内在结构)在知识经济时代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首先从团队行为驱动力、群体凝聚力、团队决策力和团队创新力4个方面分析了研发团队内在结构。然后,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研发团队内在结构动态分析方法。该方法用差异度来描述打分者对打分对象的认知程度,在分析研发团队内在结构的同时,对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集对分析的研发团队内在结构动态分析实例。
2008 Vol. 25 (12): 1-4 [摘要] ( 1018 ) [HTML 0KB] [PDF 170KB] ( 755 )
5 陶裕春;解英明
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问题越来越被学者们重视,阅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了高校科研团队及其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数据和运用SPSS16.0软件作了分析,从实证的角度对影响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基本印证了学者们的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和效率的相关建议。
2008 Vol. 25 (12): 5-8 [摘要] ( 874 ) [HTML 0KB] [PDF 169KB] ( 703 )
8 单汨源;黎斌;袁际军
大规模定制环境下产品族BOM的比较研究
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与多样化使得产品品种急剧增加,基于详细列举每个产品变量的传统BOM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的要求。对国内外提出的5种产品族BOM进行总结,指出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并从通用性、准确性、数据冗余程度、适应环境、定制程度5个方面对产品族BOM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产品族BOM的发展趋势。
2008 Vol. 25 (12): 8-11 [摘要] ( 880 ) [HTML 0KB] [PDF 165KB] ( 883 )
12 徐斌
不确定性、溢出效应与R&D合作
所建立的模型是DAsprement和Jacquemin(1988)模型的一个扩展,它构建了两个企业在不确定情形下进行R&D竞争和合作的理论模型。模型的目的是解释不确定性如何影响研发效率,比较两个企业在R&D竞争和两种合作模式下技术投入水平、产量以及企业利润的情况。主要结论是企业的R&D研发(产量)水平总是随R&D成功概率的增加而增加的。当R&D溢出较大时,企业合作研发条件下的研发(产量)水平大于竞争条件下的研发水平,也大于联合实验室条件下的研发(产量)水平。
2008 Vol. 25 (12): 12-14 [摘要] ( 2104 ) [HTML 0KB] [PDF 168KB] ( 769 )
15 李霞;宋素玲;穆喜产
协同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协同创新利益分配问题是保持协同创新关系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综观国内外对利益分配的研究多是在不考虑协同各方所承担的风险基础上进行的,这是当今研究的一个空白点。首次提出投石效应的概念,并针对此问题对"Shapley值"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利益分配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此方法克服了Shapley值法的不足,使利益分配的结果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2008 Vol. 25 (12): 15-17 [摘要] ( 974 ) [HTML 0KB] [PDF 142KB] ( 818 )
18 张炜;李嘉
科技企业孵化器社会网络创业模式运行机制研究——以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例
基于创业社会网络理论,以西安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为案例,分析并阐明了技术企业孵化器创业社会网络的构建机制与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技术企业孵化器通过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和共享平台形成创业社会网络,对促进创业企业持续成长起到了社会资本集聚作用。
2008 Vol. 25 (12): 18-21 [摘要] ( 1932 ) [HTML 0KB] [PDF 175KB] ( 955 )
22 李微微;温明振;李艳华
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创新动态演化分析
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创新是创新系统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以往用演化博弈模型对其进行研究,忽略了科研机构的行为选择。除了考虑企业的行为选择,还考虑了科研机构对自身科研成果的两种行为(隐瞒与不隐瞒),在此前提下进行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用matlab/simulink进行模拟仿真,得到3种不同情况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加以分析。
2008 Vol. 25 (12): 22-24 [摘要] ( 1950 ) [HTML 0KB] [PDF 165KB] ( 666 )
25 张爱霞;沈玉兰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包括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2008 Vol. 25 (12): 25-28 [摘要] ( 885 ) [HTML 0KB] [PDF 148KB] ( 708 )
29 阮平南;张敬文
战略网络的自组织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利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战略网络的自组织机制,提出了战略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必要条件和驱动力,并借用生物学中的Logistic模型,构建了战略网络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讨论了战略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条件。
2008 Vol. 25 (12): 29-31 [摘要] ( 833 ) [HTML 0KB] [PDF 146KB] ( 740 )
32 罗小黔;万迪昉;张慧芬
基于债务契约的控制权配置及风险控制方式对公司内部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某电力集团为研究背景,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针对我国电力行业自身固有的低风险及其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了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内外部风险的关系,以及股东控制权对企业内部风险的影响,讨论了国有企业特有的债务契约软约束条件下公司治理不健全的深层原因。
2008 Vol. 25 (12): 32-35 [摘要] ( 2030 ) [HTML 0KB] [PDF 166KB] ( 825 )
35 赵林捷;汤书昆
虚拟团队成员的“羊群行为”及其正向诱导策略
在虚拟团队运作过程中,团队成员持续稳定的合作是保证团队顺利完成任务的基本前提。由于决策模仿机制的存在,团队成员合作与不合作策略都有可能演变为"羊群行为",从而对虚拟团队效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运用模仿者动态模型刻画了虚拟团队成员合作的几种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强化虚拟团队成员间的稳定合作并使其成为有利于实现团队目标的"羊群行为"。
2008 Vol. 25 (12): 35-39 [摘要] ( 887 ) [HTML 0KB] [PDF 232KB] ( 765 )
40 刘雷;李南
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分析
通过对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的概念,依据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的组织结构和涉及联盟的各利益相关者受契约约束的紧密程度,把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划分为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和社会治理3个层次,分析了建设项目动态联盟治理结构的制度框架和控制权的配置。
2008 Vol. 25 (12): 40-43 [摘要] ( 855 ) [HTML 0KB] [PDF 148KB] ( 721 )
区域科学发展
44 李柏洲
欠发达地区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问题研究
我国中小高科技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追赶战略必须大力发展包括中小高科技企业在内的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综合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中小高科技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制度、主体、文化、信任、引力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008 Vol. 25 (12): 44-47 [摘要] ( 1967 ) [HTML 0KB] [PDF 129KB] ( 767 )
48 韩国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领域的产业开放研究
产业开放是经济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开放的背景,研究了区域内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主要领域的产业开放,提出了产业开放的主要对策。
2008 Vol. 25 (12): 48-51 [摘要] ( 1911 ) [HTML 0KB] [PDF 121KB] ( 840 )
52 王淑华
粤鄂产学研合作与其支柱产业的关联性对比
产学研合作在科技成果产生和转化中起到催化和中介的作用,并通过某种方式与区域支柱产业产生关联。对广东省和湖北省两地产学研合作与其支柱产业的关联性作了对比研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为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2008 Vol. 25 (12): 52-54 [摘要] ( 2264 ) [HTML 0KB] [PDF 102KB] ( 807 )
55 李星明;冯娟;赵良艺
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空间架构
区域创新体系是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多主体、多机制、多空间层次的复杂系统,其空间结构是以产业集群为基本节点的多重空间组织网络。武汉城市圈的创新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组织路径不畅、网络节点关联松散,降低了区域创新资源的创新绩效。区域创新体系空间构架的参考路径之一是构建基于市场联系的产业集群网络。根据武汉城市圈创新资源的特点及产业基础,提出了构建基于产业发展的武汉城市圈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2008 Vol. 25 (12): 55-57 [摘要] ( 2144 ) [HTML 0KB] [PDF 116KB] ( 713 )
58 张秀生;杨刚强
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功能及其发展路径选择
实现区域一体化,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是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为优势产业发展的集聚区、走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道路的先导区、创新的示范区和中部地区的先锋城市圈,充分发挥其功能,是实现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2008 Vol. 25 (12): 58-61 [摘要] ( 2077 ) [HTML 0KB] [PDF 122KB] ( 856 )
62 王东梅;张金隆
湖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湖北省医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尤其是湖北省医药产业的自身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医药产业的行业背景,以及湖北省的自身特点,提出了湖北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08 Vol. 25 (12): 62-65 [摘要] ( 2267 ) [HTML 0KB] [PDF 129KB] ( 1580 )
65 魏娟;李敏;曹玲
基于创新理论的新型城市化支持系统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以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为例,研究了江苏省城市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江苏省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并重新界定了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和特征。新型城市化强调内源发展、创新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社会、环境和人等多方面的支持。以创新理论为出发点,构建了新型城市化支持系统,以此快速推进"十一五"时期江苏省的城市化进程。
2008 Vol. 25 (12): 65-68 [摘要] ( 720 ) [HTML 0KB] [PDF 143KB] ( 693 )
69 韩云
提高区域制造业长期抗风险能力与招商引资模式创新——以苏州市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地区通过承接国际低端制造业的引资模式推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在一定时期确实是参与国际生产体系,获取国际分工利益的有效路径。但随着区域资源优势下降,低端制造业与资源约束矛盾日益激化,抗风险能力逐渐弱化。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来促使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进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区域制造业长期抗风险能力。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明确制造业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的目标;二是要改变招商引资模式的路径;三是要在引导增量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引导新增外资投向价值链高端产业、拓宽内资招商渠道和进行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突破。
2008 Vol. 25 (12): 69-71 [摘要] ( 2237 ) [HTML 0KB] [PDF 102KB] ( 664 )
产业技术进步
72 李清文;陆小成
产业集群生态位整合的突变级数评价实证分析
借鉴学者对整合概念的界定,提出产业集群生态位整合概念,采用突变级数评价法,选取了全国工程机械业集群的7家代表性企业作为实证分析样本,抽取2007年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综合测评,最后对其生态位整合绩效进行比较与分析。
2008 Vol. 25 (12): 72-76 [摘要] ( 2063 ) [HTML 0KB] [PDF 207KB] ( 709 )
77 夏若江;方桂芬;胡振红
基于蛙跳效应的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以湖北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产业集群目前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受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已经嵌入全球生产网络(GPNs)中,但大多没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受核心集群控制的外围集群地位。以湖北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从集群共性技术创新的角度探索了实现集群蛙跳式发展的可能性。
2008 Vol. 25 (12): 77-81 [摘要] ( 1971 ) [HTML 0KB] [PDF 193KB] ( 755 )
82 张凤杰;张立;陈继祥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发展动因研究
对生产性服务业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界定,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化的原因,总结归纳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的5种模式。同时对上海和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进行了调研,并给出了政府促进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2008 Vol. 25 (12): 82-85 [摘要] ( 2236 ) [HTML 0KB] [PDF 196KB] ( 1065 )
86 包惠;祝影
美国产业研发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
以2001年美国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技术,研究了美国产业研发空间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将美国产业研发空间结构分为5种类型,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探讨了美国产业研发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
2008 Vol. 25 (12): 86-89 [摘要] ( 2031 ) [HTML 0KB] [PDF 140KB] ( 742 )
89 唐恒;金玉成;朱煜
偏离—份额法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将偏离份额法运用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以时间序列为横轴,以产业专利拥有量为纵轴,深入探讨了一种综合评价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水平的方法,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确定产业间的资源投入差异。
2008 Vol. 25 (12): 89-92 [摘要] ( 801 ) [HTML 0KB] [PDF 185KB] ( 687 )
93 周丽娟;余伯阳
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区域性创新绩效研究
利用保健食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创新覆盖面等统计指标和DEA方法,研究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区域性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在不同区域间的创新水平相差很大,新产品比重与研发投入强度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不能单纯采用指标体系来衡量保健食品产业区域创新水平。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整体创新的技术效率总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反映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水平及制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健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从提升保健食品行业的整体创新绩效着手,为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
2008 Vol. 25 (12): 93-95 [摘要] ( 1666 ) [HTML 0KB] [PDF 109KB] ( 647 )
96 李西垚;杨建君;李垣
我国企业领导权结构对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
试图打开领导权结构与技术创新决策关系的黑箱子,将决策主体、决策权、决策信息和决策原则4个构成要素引入到领导权结构与创新决策关系研究的框架中,分析了在企业两职合一或分离情况下,创新决策4大要素的变化引发了哪些态度、行为、环境上的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创新决策在客观性、成本和效率上的不同。研究表明,随着主体、权力、信息和原则的变化,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代理成本、集权程度、创新自由度、信息对称程度、传递速度和获取成本的不同,从而直接导致经理人做出不同的创新决策。
2008 Vol. 25 (12): 96-99 [摘要] ( 2040 ) [HTML 0KB] [PDF 149KB] ( 727 )
100 刘伟;何伟;付启敏
基于产品线规划的企业技改项目资源分配策略研究
通过对项目资源分配与企业战略的联合研究,指出产品线规划是企业技改项目资源分配的基础,同时对产品线规划与项目资源配置的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产品线规划的企业技改项目资源分配策略。
2008 Vol. 25 (12): 100-103 [摘要] ( 825 ) [HTML 0KB] [PDF 177KB] ( 730 )
108 胡荣;陈圻;袁鹏
技术溢出条件下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技术创新成本角度出发,考虑到技术溢出情况,建立了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的静态博弈模型。对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内企业只有选择渐进式应用型技术创新才有机会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
2008 Vol. 25 (12): 108-111 [摘要] ( 784 ) [HTML 0KB] [PDF 186KB] ( 805 )
111 李随成;孟书魁;朱中华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激励机制研究
供应商参与可以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和效率。然而,当供应商的参与程度很高时,限于相对贫乏的专业知识和开发过程的不可监督性,制造商就会处于信息劣势地位。为了防止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败德行为的发生,有效激励供应商的积极性,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建立激励模型,得出有效激励供应商积极性的条件,为确保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效益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2008 Vol. 25 (12): 111-114 [摘要] ( 2019 ) [HTML 0KB] [PDF 192KB] ( 804 )
企业管理创新
115 夏维力;丁立虎;孙晓菲
高技术企业技术与战略融合研究
基于对技术与企业战略的关联机理的剖析,提出高技术企业中两者的融合模式,包括将技术融入战略流程和与技术变革相应的战略变更。详尽阐述了融合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及使用的主要技术工具,以及应对多变技术环境所应实施的战略变更。
2008 Vol. 25 (12): 115-118 [摘要] ( 1762 ) [HTML 0KB] [PDF 163KB] ( 768 )
119 侯雁
自主创新与企业竞争基本战略的相互关系
当企业普遍推崇以成本领先战略为基础的"低成本—低价格"模式时,整个产业往往会形成一个低价主导的竞争环境,只能容忍模仿创新的存在,而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排斥自主创新。在以标歧立异战略为基础的"差异化—非价格"模式主导下,自主创新开始成功地扎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成为其取得持续成功的首要工作和最终保证。
2008 Vol. 25 (12): 119-121 [摘要] ( 2106 ) [HTML 0KB] [PDF 124KB] ( 723 )
122 谭建;喻小军
基于派系过滤算法的企业集群模块化应用研究
随着对复杂网络的特性的深入研究,发现许多网络都具有模块化结构。试图从复杂网络的角度,通过派系过滤(CP)算法,研究企业集群内部模块化划分的问题,以揭示集群网络中的模块结构及CP算法在企业集群中的应用。
2008 Vol. 25 (12): 122-124 [摘要] ( 859 ) [HTML 0KB] [PDF 136KB] ( 697 )
124 邵婧婷;欧立雄
企业“按项目进行管理”的体系框架研究
为适应环境的快速多变,企业的任务和运作方式日益呈现出"项目化"的特点,以"按项目进行管理"(Manangement By Project,简称MBP)为主导思想的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旨在研究如何在企业中应用"按项目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按项目进行管理"的体系框架,从组织结构、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流程4个维度出发,探讨了实行"按项目进行管理"的企业在每一维度上应重点关注的工作,以期为企业实行"按项目进行管理"提供一点借鉴。
2008 Vol. 25 (12): 124-127 [摘要] ( 2058 ) [HTML 0KB] [PDF 186KB] ( 606 )
128 方炜;孙树栋;刘林奇
基于研发战略的企业NPD项目关键因素分析
在分析相关国外文献的基础之上,从研发战略的角度提炼出决定企业新产品研发(NPD)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设计问卷并调查了国内97家企业,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到3个公共因子,并建立了基于研发战略的NPD项目关键因素概念模型。
2008 Vol. 25 (12): 128-130 [摘要] ( 871 ) [HTML 0KB] [PDF 150KB] ( 633 )
131 刘拓;朱发根;傅毓维
基于系统学原理的企业成长路径共轭机理分析
基于系统学原理提出企业竞争力与成长力的共轭机理,从起源、特性和机理3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与成长力进行共轭关系分析,得出6类典型的企业成长路径。
2008 Vol. 25 (12): 131-133 [摘要] ( 799 ) [HTML 0KB] [PDF 125KB] ( 685 )
134 白瑛;蔡建峰;王晓新
基于转移价格下的跨国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通过对转移价格与跨国公司可持续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在Robert F.G¨ox*对跨国公司内部如何制定转移价格利用数学方法论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分析跨国公司在其巨大的供应链中利用转移价格达到最大化的利润,从而获得可持续竞争力。
2008 Vol. 25 (12): 134-137 [摘要] ( 1971 ) [HTML 0KB] [PDF 162KB] ( 773 )
138 郝利;张树平;蒋和平
基于“陀螺”模型的我国农业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分析
构建了基于时间维度的"陀螺"理论模型,认为影响农业企业孵化器发展模式的因素是:投资主体、孵化器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自大学和科研单位的竞争、农业企业的异构性和孵化器经理的素质。农业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模式是一个从事业单位制模式向公司制模式不断演化的过程。
2008 Vol. 25 (12): 138-140 [摘要] ( 2126 ) [HTML 0KB] [PDF 114KB] ( 744 )
141 高建;董秀成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演化研究
运用系统观点研究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石油企业的技术竞争演化,是国内外石油公司与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与难点。元胞自动机具有多维并行、离散性、时空局限性等特点,将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竞争演化视为元胞自动机的空间演化,石油企业下一时刻的状态取决于周围邻居和自身技术的积累,从而实现石油企业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技术创新系统仿真。
2008 Vol. 25 (12): 141-143 [摘要] ( 2097 ) [HTML 0KB] [PDF 252KB] ( 646 )
144 周莹莹
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研究项目成果研究
拟成果购买制是一种以科研成果为依据而投入资金的新型科研资金投入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其研究项目成果与现行科技项目成果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研究了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的研究项目成果及其特点、购买者和定价。
2008 Vol. 25 (12): 144-146 [摘要] ( 1972 ) [HTML 0KB] [PDF 111KB] ( 626 )
147 王京芳;周浩;曾又其
企业环境管理整合性架构研究
环境管理日益成为热点,然而对其缺乏整合性研究。探讨了企业环境管理的涵义,分析了影响企业环境管理的因素,研究了企业环境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企业环境管理的整合模型。
2008 Vol. 25 (12): 147-150 [摘要] ( 899 ) [HTML 0KB] [PDF 164KB] ( 753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51 易志斌;马晓明
我国跨界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跨界水污染问题在国内广泛存在,尽管政府多次出面解决跨界水污染纠纷问题,但仍不见效果。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因素很复杂,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跨界河流是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地方保护主义充当了跨区域环境污染产生的温床和保护伞。跨界污染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结合我国目前跨界水污染问题现状,从跨界河流的自然属性、环境管理体制、法律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跨界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跨界水污染防治对策。
2008 Vol. 25 (12): 151-153 [摘要] ( 941 ) [HTML 0KB] [PDF 112KB] ( 835 )
154 房树琼;杨保安;余垠;武治普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国家能源安全的概念内涵及研究范式
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大类问题都是属于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变量之间关联性强的问题,具有高度复杂性。国家能源安全问题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部分,显然与其具有相似甚至相同的特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提出为人们研究分析此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首先介绍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进而重新阐释国家能源安全的概念内涵,在对现有相关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的一种研究范式,最后从复杂适应系统角度来分析国家能源系统,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2008 Vol. 25 (12): 154-157 [摘要] ( 857 ) [HTML 0KB] [PDF 172KB] ( 716 )
158 彭皓玥;王树恩
基于熵和hopfield网络的自然资源管理研究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信息熵的提出、熵定律的应用,使熵走进了可持续发展的领域。每一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都可将其视为潜在的熵经过人类劳动被转化为负熵资本的过程。通过系统论视角下自然资源管理的剖析,运用hopfield网络,将负熵这一方向性约束落到自然资源管理的实处。使得建立在熵增最小化基础上的自然资源管理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通过hopfield能量函数得以优化,并得出相关结论。
2008 Vol. 25 (12): 158-160 [摘要] ( 792 ) [HTML 0KB] [PDF 413KB] ( 575 )
161 邬红华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绩效的实证研究——以外汇储备为例
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评价体系,收集了1980~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关宏观经济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汇储备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对外汇储备具有显著的短期负面影响,长期影响不显著。
2008 Vol. 25 (12): 161-163 [摘要] ( 848 ) [HTML 0KB] [PDF 144KB] ( 630 )
164 石秀华
基于资源开发利用空心化理论的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和政策研究
资源开发利用的空心化现象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资源基础不断削弱。由于资源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和外部性特征,市场失灵就成为必然;政府制度安排的不到位、不合理、不及时,就体现为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同时出现既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也是改革、完善的方向和重点。
2008 Vol. 25 (12): 164-166 [摘要] ( 761 ) [HTML 0KB] [PDF 123KB] ( 583 )
评价与预测
167 邱农
如何“拍脑袋”决策——对直觉决策的理论总结和实践建议
通过对比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直觉决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主要的贡献如下:根据直觉的深层次含义提出了直觉决策能力能否培养的问题;抽象出决策的一般性影响因素;回顾直觉决策研究的重要进展,并对伯克和米勒提出的直觉决策的五大内在要素理论进行了补充,添加了外在的环境影响因素,形成了系统的观点和理念模型;以此理论为依据分析出了直觉决策的特点和培养直觉决策能力的八大方法,其中引用了人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方面的最新科研成就;总结了直觉决策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出了直觉决策质量控制问题和简要措施。
2008 Vol. 25 (12): 167-173 [摘要] ( 1937 ) [HTML 0KB] [PDF 285KB] ( 779 )
174 张志清;西宝;杨中华;王鑫鑫
基于信息融合的供应链协同需求预测分析
供应链企业内部、竞争环境及企业间多源信息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供应链需求预测效果。在讨论供应链传统预测方法不足的基础上,论述了供应链协同需求预测的概念,分析了供应链需求预测多源信息的特征及其组成,探讨了需求预测信息融合的3个层次,提出了信息融合的瀑布模型、环状模型以及混合模型,并且分析了信息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2008 Vol. 25 (12): 174-177 [摘要] ( 1953 ) [HTML 0KB] [PDF 165KB] ( 766 )
178 王玺
适宜技术扩散过程的动力学机制
通过对适宜技术扩散问题建立Malthus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认为后者能较好地描述技术扩散的发展过程,指出适宜技术推广者的决策依赖于对市场容量的估计。根据对Logistic模型的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估计市场容量的方法。
2008 Vol. 25 (12): 178-179 [摘要] ( 1877 ) [HTML 0KB] [PDF 112KB] ( 640 )
180 王莉芳;李怡
西部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从环境系统角度给出了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系统的多个组成要素,从而建立了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要素承载力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
2008 Vol. 25 (12): 180-182 [摘要] ( 806 ) [HTML 0KB] [PDF 143KB] ( 798 )
183 李晓非;韦静
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评价的实证研究
以区域产业素质为切入点,构建了区域高技术区域的产业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模型,对吉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系统、深入的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素质居于全国中下水平,提高科技投入、加强自主研究力度兼顾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升级的关键。
2008 Vol. 25 (12): 183-186 [摘要] ( 2098 ) [HTML 0KB] [PDF 143KB] ( 672 )
186 张运华
基于价值链的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效率分析
运用基于价值链效率评价的DEA模型,对2003~2004年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科技投入产出及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80.64%的地区在科技投入产出阶段是有效的,但仅有16.13%的地区在成果转化阶段是有效的。这一事实表明,相对于科技投入效率而言,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更应引起注视;同时,忽略中间变量的科技投入及成果转化的整体有效性,并不意味着在科技投入产出及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的有效性。
2008 Vol. 25 (12): 186-189 [摘要] ( 803 ) [HTML 0KB] [PDF 179KB] ( 640 )
190 楼高翔;胡继灵
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及其效益评价
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对企业及其所在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重大的影响。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行为的分析和指导。从协同初始条件评价和协同过程评价两个方面,对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构建了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的效益评价体系。
2008 Vol. 25 (12): 190-192 [摘要] ( 1818 ) [HTML 0KB] [PDF 120KB] ( 595 )
192 刘冰;陈治亚
国家创新项目经济影响后评价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的项目前评价较多,而对其经济影响后评价则较少。在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经济影响后评价的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如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由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是通过产业链对区域经济、国民经济或部门经济产生经济影响,因此,必须在考虑产业链作用的基础上对这些影响项目评价的因素进行分析。
2008 Vol. 25 (12): 192-196 [摘要] ( 818 ) [HTML 0KB] [PDF 166KB] ( 633 )
197 莫少群
风险社会环境下科学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
科学的社会责任问题是科学与社会间不断增强互动的产物。科学共同体对这一问题的传统认知主要限于科学的社会应用方面,涉及到科学与外部社会的关系。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技本身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风险源,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状况和问题,"科学的社会责任"也因此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结合西方社会理论家的风险社会理论,对现代科技发展与风险社会的关系,以及在风险社会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认识"科学的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8 Vol. 25 (12): 197-200 [摘要] ( 2013 ) [HTML 0KB] [PDF 131KB] ( 708 )
知识管理与工程
201 吴锋;刘驰
外包管理知识平台的构建
构建了外包决策知识管理平台,按外包过程中知识交互状况,相应采用EDI、客户服务器网络技术和智能体3个不同层次的信息平台,组成外包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平台决策模型;设计了外包管理知识平台结构,给出了知识管理平台软、硬件基础设施结构框架;该平台弥补了目前管理研究中缺乏外包决策平台的缺陷。
2008 Vol. 25 (12): 201-204 [摘要] ( 2040 ) [HTML 0KB] [PDF 207KB] ( 645 )
205 范德成;唐小旭
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研究
在以客户为导向的今天,客户知识已经成为企业中比设备、物资更为重要的资源。在对客户知识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客户知识管理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并详细分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企业的创新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2008 Vol. 25 (12): 205-207 [摘要] ( 1818 ) [HTML 0KB] [PDF 115KB] ( 665 )
208 赵强;王春晖
知识管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演化
探讨了知识管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演化阶段,阐述了市场和技术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在企业生产中,市场和技术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动力所在。市场和技术实质就是说明企业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的基本问题。知识管理的发展演化也是围绕着市场和技术展开的。知识管理的演化过程经历了产品导向、市场导向和知识导向3个阶段。
2008 Vol. 25 (12): 208-210 [摘要] ( 1992 ) [HTML 0KB] [PDF 98KB] ( 620 )
211 陈华东;秦红霞;陈广华
员工知识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
通过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探讨了个体层次知识共享4个阶段的特征,指出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主要存在确定知识位置、知识的价值、共享知识的质量、范围以及共享过程的持续性等问题,并从企业知识市场的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2008 Vol. 25 (12): 211-214 [摘要] ( 1889 ) [HTML 0KB] [PDF 147KB] ( 827 )
215 李焕荣;刘得格;沙琼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内涵及构成研究
正确理解并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所作的战略贡献,首先必须清楚界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内涵及其构成。为此,从战略观视角,提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内涵及其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构成要素,为有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绩效的贡献和企业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2008 Vol. 25 (12): 215-218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70KB] ( 682 )
人才与教育
218 熊礼波
大学的使命——基于人文精神的视角
试图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为大学定位。人文精神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当代大学的人文精神既包括对各种形态人文精神的包容,也要具备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当今的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被冷落直接导致了大学人文精神的流失。这固然有来自社会的消极影响,但是大学应该而且完全可以有更多的作为。作为实践的存在,人文精神需要大学在实践的层面上去身体力行。对于大学而言,这是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诉求,其实这就是大学的使命。
2008 Vol. 25 (12): 218-221 [摘要] ( 888 ) [HTML 0KB] [PDF 135KB] ( 687 )
222 黄梅;吴国蔚
生态学视角下的创新人才开发路径研究
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人才与环境关系这一新的视角研究创新人才开发路径问题。通过建立创新人才开发的生态学模型,从内部环境、边界、外部环境3个角度考察其对创新人才开发的影响,进而从系统和整体角度探讨创新人才开发的有效路径。
2008 Vol. 25 (12): 222-226 [摘要] ( 1963 ) [HTML 0KB] [PDF 192KB] ( 631 )
227 曾培芳;叶美霞;刘红祥
中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已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总结介绍美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现阶段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尽管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约束条件有关,但是通过改革还是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并借鉴美国经验,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使知识产权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
2008 Vol. 25 (12): 227-230 [摘要] ( 860 ) [HTML 0KB] [PDF 126KB] ( 916 )
综述
230 李淑;赖明勇
关于国外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的文献综述
主要回顾了国外近年来在研究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研究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从双方的合作意图、知识外溢效果、所采用的计量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学合作研究所面临的困难、不足,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2008 Vol. 25 (12): 230-232 [摘要] ( 1936 ) [HTML 0KB] [PDF 123KB] ( 761 )
233 吕俊涛;唐元虎
耐用品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产业组织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耐用品行业中企业技术创新策略的研究还非常少,通过对有关研究作系统的综述,可以帮助国内研究者迅速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于是综述了科斯动态不一致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计划淘汰理论、耐用品特性与网络外部性的关系、计划淘汰是否促进了技术进步、耐用新产品的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经济淘汰理论以及耐用品企业面临进入威胁时的创新策略等方面最新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
2008 Vol. 25 (12): 233-237 [摘要] ( 1908 ) [HTML 0KB] [PDF 204KB] ( 697 )
238 李海秋
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信息源使用研究述评
有效的信息源选择对企业新产品开发至关重要。从新产品开发的信息源分类、信息源选择以及不同新产品开发阶段的信息源使用等角度,进行了文献回顾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的研究方向。
2008 Vol. 25 (12): 238-240 [摘要] ( 1934 ) [HTML 0KB] [PDF 163KB] ( 68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