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8卷, 第16期 
刊出日期:2021-08-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刘谦,姜南,戴凤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内龙头企业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为制约NVC(国内价值链)功能升级的关键问题。通过文献归纳,以能力自主与产权自主解构技术自主性内涵,并根据产品平台与技术轨道双维度划分NVC龙企功能升级模式。基于“能力—战略—行为—绩效(RSCP)”分析框架,选取华为海思公司作为纵向案例研究对象,探索技术自主性视角下NVC龙企功能升级模式及演进机理。结果发现,模块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通过产品渐进升级模式提升供应链;架构创新与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可以调整技术轨道,通过产品突破升级模式I打通创新链;架构创新、模块创新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可以变革技术轨道,通过产品突破升级模式II主导价值链。

    刘谦,姜南,戴凤燕. NVC龙企功能升级模式演进及机理纵向案例研究——技术自主性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682.
    Liu Qian,Jiang Nan,Dai fengyan. A Longitudinal Case Study of Evolution Mechanism of Functional Upgrade Modes Adopted by Leader Firms in NVC:from Technology Autonomy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682.

    分享
  • 刘帅,李琪,徐晓瑜,乔志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8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级区域2002-2018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分解、探索性空间分析、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和潜马尔可夫模型,将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作为创新主体,研究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时空格局和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工业企业和高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区域差距较小,科研机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区域差距较大;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区域差距来源于非邻区域,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整体呈正向空间集聚,其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③在样本期,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经历了高、中、低3个状态,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状态变迁呈现出路径依赖和空间依赖特征。

    刘帅,李琪,徐晓瑜,乔志林. 中国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的时空格局与动态演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1-2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800.
    Liu Shuai,Li Qi,Xu Xiaoyu,Qiao Zhilin. The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ynamic Evolution of The Innovation Factors Agglomeration Capacity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1-2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800.

    分享
  • 李姚矿,张慧玲,凌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21-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天使众筹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平台连接投资人与创业者,使得天使众筹联合投资网络的形成情境不同于风险投资联合投资网络。基于2015—2018年蚂蚁天使众筹平台联合投资数据,分析天使众筹联合投资网络结构特征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天使众筹联合投资网络与风险投资联合投资网络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是强凝聚性和高开放性并存的网络,后者则是弱凝聚性和低开放性并存的网络。结论可丰富联合投资网络和众筹领域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入分析天使众筹联合投资网络及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作用。

    李姚矿,张慧玲,凌丽. 天使众筹联合投资网络结构及动态演变的探索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21-28.,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312.
    Li Yaokuang,Zhang Huiling,Ling Li.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ngel Crowdfunding Syndication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21-28.,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31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李治国,车帅,王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29-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3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4-2018年中国内地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绿色发展的政策效应,并对地区间发展差异进行拓展性分析。研究发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其中,在地区层面,东部地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保持稳健,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尚未凸显;工业发展、教育水平和外资引入是现阶段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挥绿色效应的关键路径,而经济发展则是重要的潜在渠道。据此提出全方位深入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挥其引领绿色发展的整体驱动效应和示范效应,同时,兼顾城市综合发展异质性特征,注重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的对策建议。

    李治国,车帅,王杰.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基于285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29-36.,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380.
    Li Zhiguo,Che Shuai,Wang Jie. Research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Effect of National Central City Construction:Quasi Natural Experiments based on 285 C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29-36.,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380.

    分享
  • 董会忠,刘鹏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37-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7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技术创新效率分为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阶段,采用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引入技术密度作为门槛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倒“U”型关系,上游地区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U”型关系;②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环境规制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上游地区的成果转化率随着环境规制水平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③黄河流域和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双重门槛效应,其中,中游地区通过单一门槛检验,上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而黄河流域和上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单一门槛效应,其中,中下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

    董会忠,刘鹏振.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以黄河流域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37-45.,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755.
    Dong Huizhong,Liu Pengzhen.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Value Chain: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37-45.,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755.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周淑贞,邓群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46-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周淑贞,邓群钊. 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46-52.,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629.
    Zhou Shuzhen,Deng Qunzhao. Impac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n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46-52.,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629.

    分享
  • 曾可昕,张小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53-6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8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外部经济通常被认为是形成集群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但近年来传统集群陷入“低端锁定”僵局,迫切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商务正是驱动数字经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不断赋予产业集群新内涵、新特征和新动能,促进集群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两者协同演化形成驱动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源泉。研究表明,数字商务与集群经济协同演化过程可分为起步阶段(多点突破)、发展阶段(串点成线)、拓展阶段(连线成网)和成熟阶段(推演成体),层层递进,沿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要素共享平台构建→协同网络形成→数字生态圈演进的路径影响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发展,推动产业集群沿着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体系→价值网络→社会化协同网络→开放的产业生态路径不断演进。两者协同演化将使马歇尔外部经济来源大大拓宽,且多个层次的外部经济相互促进、溢出,促进协同网络内企业家的要素配置能力与创新绩效提升,由此使得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具有动态性与内生性。此外,政府通过提供公共品,促进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从而使集群外部经济增进可持续。

    曾可昕,张小蒂. 数字商务与产业集群外部经济协同演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53-62.,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826.
    Zeng Kexin,Zhang Xiaodi. Co-evolution of Digital Commerce and External Economy of Industrial Cluster: a Path of Industrial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53-62.,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826.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曾江洪,杨雅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63-7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708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营期望落差是大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但这种情况能否激发企业探索性创新尚无定论。以2013—2018年A股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数据为样本,对企业经营期望落差与探索性创新关系,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和技术多样性对于二者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营期望落差往往会抑制企业探索性创新;产品市场竞争、技术多样性在经营期望落差和探索性创新间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即促进经营期望落差状态下企业探索性创新;产品市场竞争和技术多样性之间存在联合情境效应,相比于低强度的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更能增强技术多样性对于经营期望落差和探索性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论对于深入理解业绩落差与探索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探究企业创新策略选择制约因素具有一定意义。

    曾江洪,杨雅兰. 经营期望落差是否促进了企业探索性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63-73.,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849.
    Zeng Jianghong,Yang Yalan. Does Aspiration Gap Promote the Exploratory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63-73.,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849.

    分享
  • 陈艳华,朱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74-8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50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高动荡环境中,主流和新流创新柔性能力培育及应用成为企业界与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创新流视角,以6家典型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构建主流与新流创新柔性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动态的变革环境下,外部情境压力和内部变革压力驱动企业主流创新柔性与新流创新柔性产生及互动,形成企业主流创新柔性、新流创新柔性、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柔性交互的互补协同效应,共同促成企业适应变革。在柔性机制运行过程中,内部变革压力和外部变革情境是主要驱动力量,主流创新与新流创新的柔性交互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创新柔性理论以及主流与新流创新理论,也为复杂不确定环境中的中国企业转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陈艳华,朱斌. 企业主流与新流创新柔性机制——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探索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74-83., doi: 10.6049/kjjbydc.2020050754.
    Chen Yanhua,Zhu Bin. Enterprise Mainstream and Newstream Flexibility Mechanism:An Exploratory Research Based on Multicase Study and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74-83., doi: 10.6049/kjjbydc.2020050754.

    分享
  • 葛安茹,唐方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84-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00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美团的发展历程和平台包络路径进行案例研究,梳理平台企业向平台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如何通过平台包络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研究发现,生态系统情境中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与传统企业存在差异,平台包络战略通过“以用户需求为起点,利用横向包络和纵向包络获取互补性资源,最终实现全系统协同”路径获取竞争优势;平台利用相同组件进行包络,促进供给端效率性协同产生,进而实现供给端范围经济;利用重合的用户群体进行包络,激发需求端价值性协同产生,从而实现需求端范围经济,并通过用户数据资源的积极共享与深度使用,实现全系统协同,最终完成竞争优势构建;平台发起包络战略的过程也是平台向平台生态系统演化的过程,其中横向包络助益平台扩大用户规模,推动平台演化进程。

    葛安茹,唐方成. 基于平台包络视角的平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构建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84-90.,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545.
    Ge Anru,Tang Fangche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Building Mechanism of Platform Eco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tform En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84-90.,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545.

    分享
  • 张宁,赵文斐,庞智亮,张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91-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整合消费者使用企业产品创造价值、消费者与消费者互动创造价值、企业与消费者互动创造价值3个层面,探讨开放式创新社区中创意采纳影响因素。通过对小米MIUI社区创意的文本挖掘与实证分析发现,消费者使用企业产品创造价值层面,创意信息熵和情感强度正向影响创意采纳,创意长度负向影响创意采纳;消费者互动创造价值层面,支持量正向影响创意采纳,浏览量和评论量负向影响创意采纳;企业与消费者互动创造价值层面,企业回复信息熵和回复情感强度与创意采纳呈正相关,企业回复长度与创意采纳呈负相关。由此,建议企业规范消费者创意提出形式,注重需求一致性与异质性带来的市场需求信号,通过有效回复策略提升消费者创意质量,从而形成促进价值共创的良性循环。

    张宁,赵文斐,庞智亮,张馨. 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创意采纳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共创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587.
    Zhang Ning,Zhao Wenfei,Pang Zhiliang,Zhang Xi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 Idea Adoption in Enterprise's Open Innovation Community:based on the Value Co-creation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587.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苟学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01-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政府采购作为需求侧政策工具,在一国科技自主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为早日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暂停实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从逻辑上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面临两难困境:内有实现科技强国的现实需求,外受GPA等国际规则约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太过强调科技自主创新目标与国际规则间的对立,忽视了两种目标的协同。由此,提出双重目标协同的“第三选择”,也就是以法治方式实现两难困境的统合。通过立法模式和立法技术选择,对该领域法律进行整合与重构,将科技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逐步分解、融入到相关法律中,使之对内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对外满足国际规则要求。

    苟学珍. 促进科技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两难困境及法治统合——《政府采购协定》(GPA)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01-108.,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201.
    Gou Xuezhen.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 to Promot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lemma and Integration of Rule of Law-GPA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01-108.,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201.

    分享
  • 谢尧雯,赵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09-1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40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发展与法律规制存在步伐不匹配性,这为通由伦理学方法解决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制度建构需求。科技伦理由哲学理论学科或概念发展为一种治理机制,源于科技治理体制在科技与社会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进行制度探索。科技伦理治理以解决伦理困境为目标,对科技伦理的影响进行探寻与反思,为个体行为提供伦理指引。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享有不同治理逻辑,二者关系调和是科技治理体系完善的重点。科技伦理治理模式特征体现为适应性治理与软法规制,有必要通过适度法制化路径提升伦理治理效率。适度法制化路径应当坚持两个原则:审慎使用实体权利—义务规范方式规定伦理问题,推动法律通过规范程序方式促进伦理反思;建立法律规则、行政指引与自律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规范体系,完善风险交流机制与伦理共识达成机制,增强伦理原则执行力。

    谢尧雯,赵鹏. 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及适度法制化发展[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09-116.,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387.
    Xie Yaowen,Zhao Peng. Technology Ethic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Its Moderate Legalization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09-116.,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387.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周媛也,周德,李湘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17-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4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通过对我国产业体系发展现实逻辑进行梳理,指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国家科技自主可控和产业自立自强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市场和战场多样性需求的必然选择,是知识向生产力和战斗力转化的内在需要。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组织变革和集聚发展4个维度对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机理进行阐释,从做强实体经济、强化协同创新、发展现代金融、夯实人才基础等方面提出构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

    周媛也,周德,李湘黔. 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内在机理与基本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17-124.,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451.
    Zhou Yuanye,Zhou De,Li Xiangqian. Research on the Power Mechanism and Basic Paths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17-124.,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451.

    分享
  • 李翔龙,王庆金,王焕良,石仁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25-1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4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是推动我国国防建设和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丰富的异质性资源,可以有效促进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借鉴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以关系深度、关系广度、关系高度为代表的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耦合共生与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理论模型,通过对收集的304份军民融合新创企业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对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耦合共生在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与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间发挥中介作用;创业导向显著调节耦合共生与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的关系。

    李翔龙,王庆金,王焕良,石仁波. 军民融合社会关系网络对军民融合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25-134.,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468.
    Li Xianglong,Wang Qingjin,Wang Huanliang,Shi Renbo. A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Social Relations Network on the Growth of New Ventures with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25-134.,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468.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陈丽君,金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35-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4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才政策一直是我国抢占人才高地、谋求创新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在积极向好的总体趋势下,区域间人才政策内容同质化与持续加码的财政压力、部分人才专项经费过剩相互叠加,形成当前国内人才政策在内容创新层面的“内卷”困境,亟待寻求政策内容以外新的竞争增长点。以此为出发点,将营销概念引入人才政策,遵循方便取样原则,选择浙江省96名人才政策工作者和人才政策目标群体作为深度访谈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提炼出与人才政策营销相关联的6个理论要素。结合访谈过程中涌现的问题主线与既有理论线索,构建人才政策营销机理模型,刻画人才政策营销发生作用的3条解释路径,即政府行为—人才体验机制、交换机制、主观能动性调节机制。

    陈丽君,金铭. 人才政策营销的要素内涵与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探索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35-141.,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307.
    Chen Lijun,Jin Ming. The Elements and Mechanism of Talent Policy Marketing:Exploratory Research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35-141.,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307.

    分享
  • 周燕,钱慧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42-1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7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资源保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工作嵌入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分析建设性责任知觉和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在两者间的内在作用机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324份知识型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发现:工作嵌入对越轨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在工作嵌入与越轨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建设性责任知觉在工作嵌入与越轨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建设性责任知觉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在工作嵌入对越轨创新的作用路径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周燕,钱慧池. 工作嵌入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建设性责任知觉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42-15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752.
    Zhou Yan,Qian Huichi.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Workers′ Job Embeddedness on Deviant Innovation:the Chain Mediation of Constructive Responsibility Perception and Role-width Self-effica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42-15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752.

    分享
  • 综述
  • 贾旭东,解志文,何光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51-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107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虚拟企业自1991年首次被提出以来便成为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热点,至今已有30年历史,取得大量理论研究成果,迫切需要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首先采用质性整合法,对国外虚拟企业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按照研究主题,将其分为三大类:虚拟企业起源与概念界定、运营管理研究和协调管理机制研究。然后,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因子聚类、多维尺度分析等手段,对国内虚拟企业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得出研究热点问题和核心作者群体,并基于研究内容和方法两个维度,将国内虚拟企业研究初步划分为4个学派,将其研究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4个步骤。最后,分析虚拟企业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该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建议。

    贾旭东,解志文,何光远. 虚拟企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16):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2020110751.
    Jia Xudong,Xie Zhiwen,He Guangyuan. Virtual Enterprises Research: a Review and Prospec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16):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202011075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