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0-05-10
  

  • 全选
    |
    科技研发服务疫情防控专栏
  • 阳镇,尹西明,陈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202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微观市场主体,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参与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应对和解决突发性社会公共问题,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从企业社会责任治理模式、实践议题、实践主体、实践范式等方面阐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导向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转向。更进一步地,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应对为例,深入阐述在特大型公共危机治理过程中,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实践参与重大公共危机治理的多元范式(基于传统个体型的原子式、基于供应链的价值链式、基于战略联盟的联动式,以及数字化平台经济时代基于平台企业主导的商业生态圈与基于公共治理平台主导的社会生态圈等5种范式)推动治理主体、治理过程以及治理手段与工具优化创新,从而为企业助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启示。

    阳镇,尹西明,陈劲.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创新——兼论突发性重大公共危机治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范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0020258.
    Yang Zhen,Yin Ximing,Chen Jin. Innov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0020258.

    分享
  • 惠娟,谭清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ZK2020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科技研发支撑作用十分关键,亟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应急体系长效运行机制。基于科技研发应急体系的复杂性、适应性特征,从主体属性和体系架构两个层面入手,分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研发应急体系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模型和动态闭环螺旋模型,研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研发应急体系运行机制。研究发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科技研发应急体系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7个基本特征,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科技研发应急体系中,科研攻关专家组、诊疗医院、科技部门等科研主体具有各自内部模型,并通过6大标识进行聚集;科技研发应急体系存在事件—需求引导、主体协同、资源交互、成果转化机制。同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应对实践表明,疫情防控救治进程中科技研发应急体系存在并遵循上述运行机制。

    惠娟,谭清美.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研发应急体系运行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1-20., doi: 10.6049/kjjbydc.ZK202002105.
    Hui Juan,Tan Qingmei.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i-tech R&D Emergency System in Maj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1-20., doi: 10.6049/kjjbydc.ZK202002105.

    分享
  • 王超,武华维,董振飞,许海云,于俊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2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ZK20200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遴选合适的科研机构以整合成科研协同力量对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尤其是对于防治和遏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重大紧急疫情至关重要。首先,构建科研力量协同整合潜在对象识别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识别方法。以突发重大公共危机中的诊断试剂科研攻关为研究对象,以诊断试剂领域科研力量协同整合作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识别出7个协同合作群组及29个关键核心机构,而且可将其整合为针对不同科研攻关需求的科研力量。结果还表明,在整合诊断试剂领域科研力量时,高校是与其它机构衔接的主要核心纽带,来自国家层面的科研院所及军队系统机构可以提供有力支持,而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王超,武华维,董振飞,许海云,于俊凤. 重大公共危机中科研协同团队识别研究——以诊断试剂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21-29., doi: 10.6049/kjjbydc.ZK202002144.
    Wang Chao,Wu Huawei,Dong Zhenfei,Xu Haiyun,Yu Junfeng. Research on Identification of Collaborative Objec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ajor Public C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21-29., doi: 10.6049/kjjbydc.ZK202002144.

    分享
  • 科技管理创新
  • 刘宁,胡海青,王兆群,张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30-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9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合法性缺失仍是制约新创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必要对新创企业合法性的前置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以在孵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孵化网络多元性对在孵企业合法性的影响以及效果推理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孵化网络多元性对效果推理实验、可承受损失、柔性、先前承诺以及在孵企业合法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效果推理实验、可承受损失、柔性、先前承诺对在孵企业合法性有显著正向影响,部分中介孵化网络多元性对在孵企业合法性的影响。此外,还揭示了孵化网络助力在孵企业合法性提升的一般路径,验证了效果推理对在孵企业合法性构建的作用,可为在孵企业决策逻辑选取与合法性培育提供借鉴。

    刘宁,胡海青,王兆群,张琅. 孵化网络多元性、效果推理对在孵企业合法性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30-38.,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22.
    Liu Ning,Hu Haiqing,Wang Zhaoqun,Zhang Lang. The Impact of Incubation Network Diversity and Effectuation on the Legitimacy of Incubating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30-38.,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22.

    分享
  • 欧春尧,刘贻新,张光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39-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4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加坡新生水(NEWater)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兴技术产业化的成功范例,其独特的培育策略对把握新兴技术产业化培育规律,提高政府施策效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可持续转型(ST)理论,在新技术演化基本模型基础上,设计NEWater产业化的ST分析框架,从社会-技术系统外部演进及创新生态位内生演化过程视角,揭示NEWater产业化培育机理,阐述新加坡政府如何通过科学设计政策组合,构建保护空间,助力NEWater创新生态位的培育、跃迁和协同演化过程。结论可为把握新兴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律和培育成效提供一种崭新的分析框架,并为提高政府新兴技术产业化施策效果提供决策参考。

    欧春尧,刘贻新,张光宇. 新加坡新生水(NEWater)产业化分析及启示:基于ST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39-48.,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429.
    Ou Chunyao,Liu Yixin,Zhang Guangyu.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NEWater Industrialization in Singapore:based on ST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39-48.,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429.

    分享
  • 郭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49-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100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越轨创新逐渐成为突破创新瓶颈、摆脱创新困境的重要途径。对研发部门421位员工进行两时点问卷调研,并运用层次回归、Bootstrapping法构建双元领导影响越轨创新的中介―调节模型。结果表明,双元领导和责任知觉对越轨创新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责任知觉在双元领导与越轨创新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游戏动态性在责任知觉与越轨创新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从领导行为和员工责任感知视角揭示了越轨创新发生的路径及边界条件,为开放式创新下的个体自主创新管理提供了重要借鉴。

    郭萌. 何以激发越轨创新——双元领导与责任知觉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49-54.,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406.
    Guo Meng. How to Enhance Bootlegg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49-54.,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406.

    分享
  • 张翼,王书蓓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55-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120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如何依托土地脱贫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完善的试验-示范技术扩散体系,帮助农民进行技术模仿,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民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张翼,王书蓓. 新时期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探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55-60., doi: 10.6049/kjjbydc.2017120674.
    Zhang Yi,Wang Shubei.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e Finance in the New Period by Demonstration Garden Pattern and Agricultural Division of Labor Patter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55-60., doi: 10.6049/kjjbydc.2017120674.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柏建成,高增安,严翔,张利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61-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3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四大核心技术深化金融发展,科技与金融交叉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需从动态层面研究其互动机制。基于1998—2016年长江经济带省际面板数据,采用PVAR动态模型对全流域、分区域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核心变量科技创新和金融发展互动关系显著,但互动机制在各流域有所差别,且均未形成长效机制。从控制变量贡献看,下游地区金融和科技具有较强的惯性效应;中游地区二者受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作用较为显著;上游地区科技与金融发展部分得益于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性投入。进一步指出,科技赋能金融,金融服务科技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普惠的关键。

    柏建成,高增安,严翔,张利霞.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61-68.,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332.
    Bai Jiancheng,Gao Zengan,Yan Xiang,Zhang Lixia.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Linkage between Hi-tech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61-68.,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332.

    分享
  • 王海花,孙芹,杜梅,李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69-7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90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王海花,孙芹,杜梅,李玉.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及形成机制研究——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69-78.,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688.
    Wang Haihua,Sun Qin,Du Mei,Li Yu.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Trend and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69-78.,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688.

    分享
  • 李华,杜丹阳,吴爱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79-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合理利用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有助于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效率提升,而对区域创新溢出效应的利用程度则受其吸收能力影响。将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创新阶段和产品创新阶段,利用Network 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计算全国内地30个省域两阶段创新效率,将吸收能力引入空间溢出效应和价值链溢出效应对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中,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空间溢出效应在部分年份显著,省域间没有形成稳定的空间关联关系;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时,提升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均有促进作用;价值链溢出效应不显著或者存在负向影响,创新过程两阶段相对独立,此时提高吸收能力对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提高没有显著作用,甚至具有负向影响。

    李华,杜丹阳,吴爱萍. 考虑吸收能力的区域创新多维溢出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79-86.,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813.
    Li Hua,Du Danyang,Wu Aiping. Multidimensional Spillover Effec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onsidering Absorptive Capac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79-86.,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813.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方伟,杨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87-9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50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主创新和知识溢出是技术落后企业提高知识存量、实现技术追赶的两个主要途径。知识溢出作为产业集群的显著特征之一,对产业集群的创新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首先,以Verspagen&Canils的知识溢出模型为基础,结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构建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模型。然后,以此模型为分析工具,深入分析知识溢出和自主创新共同作用的技术落后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知识存量差距范围,以及知识溢出各影响因素对技术追赶的影响,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落后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政策建议。

    方伟,杨眉.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企业技术追赶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87-95.,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718.
    Fang Wei,Yang Mei.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Knowledge Spillover on Technological Catching up in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87-95.,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718.

    分享
  • 刘建华,马瑞俊迪,姜照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96-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刘建华,马瑞俊迪,姜照华. 基于“结构—动力—绩效”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96-10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344.
    Liu Jianhua,Ma Ruijundi,Jiang Zhaohua. Research o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e-Dynamic-Performance" Perspective:Taking Japanes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s an Exampl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96-10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344.

    分享
  • 秦琳贵,沈体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05-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907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采用2001—2016年沿海省市面板数据,测算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大幅波动后趋向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85%,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指数而非技术效率指数;科技创新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助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越过门槛之后,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显著。在海洋经济同样步入新常态背景下,必须坚持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秦琳贵,沈体雁. 科技创新促进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05-112.,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755.
    Qin Lingui,Shen Tiyan. Do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05-112.,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755.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刘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13-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0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需要企业领导者发起和支持,当受到路径依赖和组织结构阻碍而难以创新时,企业可能依赖CEO继任以激发创新。作为CEO继任的核心问题,CEO继任来源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前期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专用性理论,分析CEO遴选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来源CEO继任者在继任情境下的企业创新决策机制,探索CEO外部继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前任CEO作为重要情境要素的调节作用。以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OLS、PSM模型和Heckman二阶段自选择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CEO外部继任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效应;前任CEO的任期会减弱CEO外部继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效应;前任CEO强制离职会强化上述负效应。

    刘鑫. 外来的和尚念新经?CEO外部继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13-122.,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081.
    Liu Xin. Does Outsider Successor Initiat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CEO Successor's Origin on Post-Succession Corporat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13-122.,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081.

    分享
  • 李红,张妙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23-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是一类拥有大量专利但不利用专利从事产品制造的专利运营组织,其存在饱受争议。无线未来将索尼上诉至南京中院标志着国外NPE首次将诉讼战火延烧至中国,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客观公正地认识NPE,以恰当的策略应对外国NPE带来的专利风险,对中国ICT企业十分重要。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澄清有关NPE的认识并给出NPE的定义;利用事件系统理论对中国首例NPE对ICT企业专利诉讼案进行分析,构建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NPE在华专利风险评估模型;从应对NPE专利诉讼被动事件和发起专利保护主动事件两个角度,提出我国ICT企业防范和规避NPE专利风险的建议。

    李红,张妙甜. 中国ICT企业应对NPE专利风险策略研究——基于事件系统理论的案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23-130.,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379.
    Li Hong,Zhang Miaotian. Strategic Research on Chinese ICT Enterprises' Response to NPE Patent Ris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23-130.,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379.

    分享
  • 戴万亮,路文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31-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6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媒体带来的舆论压力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对环保舆论压力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问题,现有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和高阶认知理论,分析环保舆论压力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讨领导环保意识和组织绿色学习的中介效应。基于201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环保舆论压力能够正向影响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组织绿色学习在环保舆论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关系间发挥中介效应;并且,领导环保意识和组织绿色学习在环保舆论压力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关系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有效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戴万亮,路文玲. 环保舆论压力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领导环保意识与组织绿色学习的链式中介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680.
    Dai Wanliang,Lu Wenling.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Public Opinion Pressure on Manufacturing Firms' Green Innovation Capability:the Chain Mediating Role of Leader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Organizational Green Learn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680.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张帆,曾力宁,黄朝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38-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120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落地见效的关键环节,引入现代金融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目前我国国防知识产权转化工作在组织管理体制、工作运行体系、法规政策制度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初显成效,但仍面临整体转化形势不容乐观、金融支持体系尚未成熟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国防知识产权与发明人割裂导致一般金融产品难以通过审核,使融资渠道狭窄;其保密性进一步加大了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国防知识产权专用性较强,相应抬高了融资成本。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出3条改进措施,以实现对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金融支持,即①从顶层设计上优化解密脱密流程,明确发明人与知识产权的权属关系,细化财税优惠等支持措施;②加强政府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引导创新利用多元社会资本进入支持转化领域;③建立各主体参与的金融服务协调保障机制、监测评估体系,启动国防知识产权转化的金融支持试点工作,构建符合国情的国防知识产权转化金融支持体系。

    张帆,曾力宁,黄朝峰. 金融支持国防知识产权成果转化问题及策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38-144., doi: 10.6049/kjjbydc.2019120095.
    Zhang Fan,Zeng Lining,Huang Chaofeng. Research on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fense Intellectual Proper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38-144., doi: 10.6049/kjjbydc.2019120095.

    分享
  • 杨晓昕,陈波,张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45-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203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变量,基于地理邻接和要素流动两种权重矩阵,实证分析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对国防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特征;在地理邻接权重和研发资本流动权重下国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从对本地区的影响看,产-研和产-学两类互补型协同对国防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研和研-学两类替代型协同则不利于国防创新,区域创新水平和对外开放均对国防创新有益;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看,研-研协同显著提升周边地区的国防创新绩效,产-研协同则对研发资本流动关联紧密地区的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

    杨晓昕,陈波,张涵.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国防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371.
    Yang Xiaoxin,Chen Bo,Zhang Han. Synergy Innovation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Defens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371.

    分享
  • 综述
  • 孙笑明,陈毅刚,王雅兰,赵琼,刘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Q201908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关键研发者为数不多但承担企业大量的核心技术创新工作,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人力资源。以往学者基于关键研发者内涵,从各维度提出不同的关键研发者识别方法,探讨影响关键研发者创造力的各种因素,但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和系统理论框架。回顾关键研发者内涵,阐述关键研发者识别方法及其异同,提出环境不确定性下影响关键研发者创造力的4个方面:①组织内工作环境变动;②组织间工作环境变动;③组织内合作网络;④组织间合作网络。最后,提出4个未来重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实现关键研发者管理及促进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与应用依据。

    孙笑明,陈毅刚,王雅兰,赵琼,刘畅. 关键研发者创造力变化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组织内与组织间嵌入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9):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720.
    Sun Xiaoming,Chen Yigang,Wang Yalan,Zhao Qiong,Liu Chang. Review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on Creativity Changes of Key Developer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mbeddedness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0, 37(9):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72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