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9-05-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田红娜,候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3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层次视角(Multi-level perspective,MLP)是将演化经济学与技术研究相结合分析新技术市场化问题的工具。基于MLP分析绿色技术创新过程阶段划分,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模糊德尔菲法和模糊一致偏好关系对创新阶段进行识别。最后,以3D打印技术为例,验证基于MLP的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研究的科学性。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过程可以划分为技术生态位、技术政体和社会技术地景3个阶段;技术政体可以分为技术政体的引入、构建和成熟3个时期。

    田红娜,候畅. 基于MLP的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9.,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386.
    Tian Hongna,Hou Chang. Research on Process Managemen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d on ML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9.,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386.

    分享
  • 陈武1,3,陈天子2,李燕萍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0-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演变历程、特征、动因、进入模式、组织结构及成效等内容。研究发现,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经历了“萌芽→起步→调整→加快”4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投资规模增长迅速、投资主体多元、领域日益拓展、形式丰富多样、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主要特征。拓展国际市场,追踪、获取技术前沿,培育国内研发人才,规避母国和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差异风险是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主要动因。跨国公司结合自身实力,普遍采取并购、绿地投资、共建研发联盟等模式进入东道国,且呈现出综合研发网络等多元化组织结构类型。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研究机构“走出去”面临的困境,从模式转型、组织战略变革、新兴经济体间合作、政策整合与集成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陈武1,3,陈天子2,李燕萍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机构“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0-18.,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360.
    Chen Wu,,Chen Tianzi,Li Yanp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0-18.,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360.

    分享
  • 董鹏刚1,2,史耀波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9-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5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内在源泉,现有研究并未将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统一纳入创新能力提升分析框架,不能全面反映市场需求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效果。在理论模型推演出市场需求与创新水平存在关联性基础上,基于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双维视角,采用2004-2016年中国内地30省份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市场需求要素对研发投入和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市场需求既显著激励了研发投入强度,又明显提高了创新效率水平,培育国内市场需求对创新活动同时具备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激励;出口贸易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有利于创新效率提升;进口贸易与技术交易市场对创新活动存在数量和质量双重压力,是阻碍市场创新效力发挥的主要因素,降低二者〖JP〗的负面约束值得重视;现阶段我国创新活动仍表现为显著的“资本驱动型”特征,R&D人力资本投入数量很高,但贡献相对有限。上述实证研究结论可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通过启动市场需求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制定产业结构升级政策提供参考。

    董鹏刚1,2,史耀波2. 市场需求要素驱动的创新溢出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9-25.,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546.
    Dong Penggang,,Shi Yaobo. Research on Innovation Spillover Effect Driven by Market Demand Facto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9-25.,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546.

    分享
  • 潘冬1,刘东皇1,2,张媛媛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26-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产权服务升级对孵化器服务总效能提升具有重要影响,但当前关于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升级影响因素的研究还较为匮乏。从新创企业和孵化器两个维度,解构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升级的影响因素,并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维的人力质量、产权意识、企业家精神、创新潜能,以及孵化器维的规划设计、信息挖掘、〖JP〗网络支持、服务平台、政策支持等对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升级影响显著。

    潘冬1,刘东皇1,2,张媛媛1. 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升级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26-33.,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100.
    Pan Dong,Liu Donghuang,,Zhang yuanyua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ervices in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26-33.,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100.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徐建中,赵亚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34-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3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区域低碳创新网络发展面临的可持续转型增长问题,以及环境规制与低碳创新网络效率的非直接关联特征,通过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JSBM模型测算低碳创新网络效率,运用核密度函数模型描绘区域低碳创新网络效率的动态演变规律与区域异质性,从环境规制视角构建FDI知识溢出与低碳创新网络效率的非线性面板回归模型,探讨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和时序变化以及FDI知识溢出与低碳创新网络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样本期间区域低碳创新网络效率整体较为收敛,地区差距呈扩大趋势;人力资本和吸收能力因素与低碳创新网络效率显著正相关,政策支持和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低碳创新网络效率提升;加大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FDI知识溢出、提升低碳创新网络效率;门槛效应的时空异质性明显,不同年份同一地区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徐建中,赵亚楠. FDI知识溢出对区域低碳创新网络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34-42.,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392.
    Xu Jianzhong,Zhao Yanan. Research on the Threshold Effect of FDI Knowledge Spillover and Regional Low Carbon Innovation Network Efficien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34-42.,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392.

    分享
  • 王悦,张福琴,史文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43-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1985-2015年29个省市创新产出为研究对象,以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基础数据,综合莫兰指数、VAR模型和块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中国区域创新产出表现出强烈的空间集聚性,其空间格局呈现出非均衡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②中国区域创新产出可分为4个功能板块:第一板块是“经纪人板块”,第二板块是“双向溢出板块”,第三板块是“净受益板块”,第四板块是“主受益板块”;③四大板块具有自反性的同时,板块之间的关联性也非常显著。上述结论有利于各省市区发现本区域创新变化轨迹,正确认识区域创新能力及差异的地理特征影响,以及各区域在关联网络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以便更好地探究区域创新的传递机制和发展策略。

    王悦,张福琴,史文秀. 区域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及关联网络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43-50.,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115.
    Wang Yue,Zhang Fuqin,Shi Wenxiu. Spatial Correlation Network and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Regional Innovation Outpu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43-50.,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115.

    分享
  • 文淑惠,陈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51-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0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城市群区域创新一体化对促进区域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带动周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使用随机前沿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了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并采用一步法的创新非效率模型分析了影响创新潜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创新阻力的减少,成渝城市群及珠三角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在不断提升,且差距逐渐缩小;相比于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拥有更大的创新潜力。同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为进一步提高各城市群的创新效率,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开放,加强政府对创新的扶持力度,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工业集聚水平。

    文淑惠,陈灿. 成渝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创新潜力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51-59.,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92.
    Wen Shuhui,Chen Can. Comparison of Innovation Potential between ChengduChongqing City Cluster and Pearl River Delta City Cluster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51-59.,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92.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李香菊,杨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60-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C201808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07-2016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两个维度,考察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①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激励作用,有效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②基于企业所属产业异质性视角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创新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等产业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具有激励作用,但对新能源产业的创新投入、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产出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现有研究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的争议,也对完善中国创新税收激励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李香菊,杨欢. 产业异质性、税收激励与自主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60-68., doi: 10.6049/kjjbydc.LC201808760.
    Li Xiangju,Yang Huan. Industry Heterogeneity, Tax Incentive and Independent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60-68., doi: 10.6049/kjjbydc.LC201808760.

    分享
  • 韩春花1,佟泽华2,刘晓婷2,孙杰2,薛晓娜2,刘阳如冰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69-7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知识协同行为(KCB)是产业集群创新(ICI)活动的有力支撑,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分析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群体知识协同行为耦合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与协同行为模型(CDEIKCBM)。与已有研究相比,该模型不仅可以反映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演化规律,也可反映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和群体知识协同行为的内在关联本质,有助于揭示二者的循环反馈关系。

    韩春花1,佟泽华2,刘晓婷2,孙杰2,薛晓娜2,刘阳如冰2. 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模型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69-76.,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520.
    Han Chunhua,Tong Zehua,Liu Xiaoting,Sun Jie,Xue Xiaona,Liu Yangrubing.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Behavior Model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novation in Complex Dynamic Environ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69-76.,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520.

    分享
  • 姜博1,马胜利2,唐晓华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77-8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5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6—2015年省际装备制造7个子行业面板数据,采用ISCNFI指数测度模型和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超越对数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程度及创新效率变化情况,进而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产业融合程度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融合程度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网络中心性强化了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而网络异质性削弱了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

    姜博1,马胜利2,唐晓华3. 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构嵌入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77-86.,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597.
    Jiang Bo,Ma Shengli,Tang Xiaohua.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Adjustment Perspective based on Structural Embedd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77-86.,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597.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郭立宏1,施国平2,徐见平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87-9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10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SMAR数据库和私募通数据库,搜集2009—2016年A股上市企业董事会数据和风投机构投融资数据,分析风投机构占据上市企业董事会席位对自身投融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占据上市企业董事会席位能提升风投机构的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②占据上市企业董事会席位能提升风投机构投资早期企业和高科技行业企业比例;③风投机构市场地位负向调节董事会席位对风投机构投融资的影响。

    郭立宏1,施国平2,徐见平3. 董事会席位对风投机构投融资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87-94.,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171.
    Guo Lihong,Shi Guoping,Xu Jianping. The Impact of Holding Directorships in Listed Company on Venture Capital Firm’s Fundrasing and Invest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87-94.,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171.

    分享
  • 唐朝永1,刘瑛1,牛冲槐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95-10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往研究主要从组织成长视角探讨组织创新路径,鲜有文献研究组织衰落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前景理论、行为理论和公开市场理论等,探讨组织衰落驱动组织创新的机理,并从企业内部因素(集权结构、冗余资源)和外部条件(环境丰腴性)两方面探析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关系的调节机制。实证结果显示: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内部因素(集权结构和冗余资源)对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企业外部条件(环境丰腴性)正向调节组织衰落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组织创新路径理论,并对企业如何挖掘组织衰落的价值以促进创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决策参考作用。

    唐朝永1,刘瑛1,牛冲槐2. 组织衰落如何影响组织创新:集权结构、冗余资源与环境丰腴性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95-101.,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279.
    Tang Chaoyong,Liu Ying,Niu Chonghuai.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 Decline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ed Power Structure,Slack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Munifice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95-101.,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279.

    分享
  • 武志勇1,2,马永红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02-10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7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05-2016年我国上市国际化经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分析融资约束、创新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国际化经营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影响不显著,在全样本和高融资约束组中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创新投入具有中介作用,能显著提升国际化经营企业价值且有迟滞性;国际化程度与创新投入正相关,在全样本组中与企业价值呈U型关系;在控制变量中,实际有效汇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国际化经营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而企业规模则与企业价值显著负相关。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武志勇1,2,马永红1. 融资约束、创新投入与国际化经营企业价值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02-109.,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798.
    Wu Zhiyong,,Ma Yonghong. Research on Financing Constraints, Innovation Inputs and Values of Nationalized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02-109.,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798.

    分享
  • 白贵玉1,徐鹏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10-1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连续4年形成的2 476组经营数据,基于管理层权力配置视角对公司研发决策动因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管理层权力对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②管理层权力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③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④研发投入在管理层权力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探讨企业运营能力在研发投入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运营能力越强,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促进作用越大。

    白贵玉1,徐鹏2. 管理层权力、研发决策与企业成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10-117.,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51.
    Bai Guiyu,Xu Peng. Managerial Power, R&D Decision and Company Growth[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10-117.,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51.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曾婧婧1,龚启慧2,王庆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18-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是国家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其实施效果如何有待验证。采用2007、2010及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双重差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绩效进行评估。通过实证研究发现: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及市场占有量;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影响不显著;③相对于中小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大型企业影响更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完善提供启示。

    曾婧婧1,龚启慧2,王庆1.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绩效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18-12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230.
    Zeng Jingjing,Gong Qihui,Wang Q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ew HighTech Enterprise Certification Policy in China:based on DifferenceinDifference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18-12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230.

    分享
  • 吕磊1,张平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26-1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1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专利主张实体对专利制度的影响不断扩大,近年来美国学者与政府机构对这类主体展开了一系列调查与研究。根据最新研究数据,国内对专利主张实体与专利保护实际情况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和不足。鉴于此,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及最新实证数据基础上,研究专利主张实体类型、运营模式、诉讼策略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美国当前采取的诉讼制度改革等应对措施,提出适用于我国的对策建议。

    吕磊1,张平2. 美国专利主张实体的运营模式、诉讼策略及应对措施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26-132.,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205.
    Lu Lei,Zhang Ping. The Study on Operation Model, Litigation Strategy and Policy Response of Patent Assertion Ent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26-132.,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205.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周洁1,张建卫1,李海红1,宣星宇1,郭保民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33-1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员工生涯适应力的“双刃剑”效应给一般性组织带来了管理困境,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特殊组织尤其是军工单位是否也会产生类似问题,显然需要作进一步实证探索和验证。基于多维理论视角,构建了生涯适应力影响军工研发人员创新行为和离职意向过程模型。通过对6家军工企业和研究所的727名研发人员进行问卷调研,结果发现:①生涯适应力负向预测离职意向,且创新行为在二者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②主动性人格和利他行为分别在生涯适应力与创新行为间的正向调节效应显著;③利他行为完全中介了主动性人格对生涯适应力与创新行为的正向调节效应。

    周洁1,张建卫1,李海红1,宣星宇1,郭保民2. 军工研发人员生涯适应力对其创新行为、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一个整合性过程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33-142.,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78.
    Zhou Jie,Zhang Jianwei,Li Haihong,Xuan Xingyu,Guo Baomin. The Mechanism of Career Adaptability on Innovative Behavior and Turnover Intention for Military Industry R&D Personnel: an Integrative Process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33-142.,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678.

    分享
  • 刘镜1,2,赵晓康1,马书玲2,赵春亮3,薛芳1,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43-1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60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访谈的基础上,辨析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内涵,应用扎根理论开发出中国情境下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测量量表。根据两阶段调查收集的问卷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主动改变能力、自我效能、风险承担能力5个维度。该研究结果既有助于厘清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构成维度并预测员工创新行为,而且有利于个人、组织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进行引导和塑造。

    刘镜1,2,赵晓康1,马书玲2,赵春亮3,薛芳1,4. 我国知识型员工创新能力感知的多维度量表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43-150.,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365.
    Liu Jing,,Zhao Xiaokang,Ma Shuling,Zhao Chunliang,Xue Fang,. The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ment Scale for Knowledge Employees' Percep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43-150.,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365.

    分享
  • 综述
  • 陈云1,杜鹏程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51-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跨界行为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且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基于此,在厘清跨界行为内涵的基础上,使用知识图谱法对中国和国际跨界行为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当前,国际跨界行为研究热点是探讨跨界行为的前因及结果变量、信息技术在跨界中的应用,中国主要研究了跨界搜寻与组织绩效、创新的关系;②国际跨界行为的研究前沿是探讨跨界行为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制度逻辑在跨界中的应用以及跨界角色等。在此基础上,对跨界行为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及权变因素进行梳理,构建国际跨界行为研究整合性框架,提出推动跨界行为研究建议。

    陈云1,杜鹏程2. 组织领域跨界行为研究热点与前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9):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538.
    Chen Yun,Du Pengcheng. Research Focuses and Frontiers of BoundarySpanning Behavior in the Organization Fiel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9): 151-160.,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53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