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17-07-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魏玮,郝威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85个国家1989—2011年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结构对国家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高收入水平国家偏向于金融市场的金融结构更加有利于技术创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思想,对该结果进行了解释: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创新结构不同,即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比例不同。从事自主研发和模仿创新的企业在风险特征、企业规模方面具有差异,这要求不同比例的金融市场和银行信贷与之匹配。由此,创新结构决定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最优金融结构。因此,在特定发展阶段,存在与之相匹配的最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金融结构。该结论强调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的必要性,为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证证据,也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

    魏玮,郝威亚. 收入水平、金融结构与国家技术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8.,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489.
    Wei Wei,Hao Weiya. Income Level,Financial Structure and 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8.,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489.

    分享
  • 王兆群,胡海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9-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7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陕西省429家在孵企业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孵化器控制力—企业柔性—创新孵化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孵化器优势对在孵企业创新的前置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器控制力与企业协调柔性存在倒U型关系;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对孵化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协调柔性贡献更大;孵化器控制力不仅直接与创新孵化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还通过协调柔性间接影响创新孵化绩效。

    王兆群,胡海青. 孵化器控制力、企业柔性与创新孵化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788.
    Wang Zhaoqun,Hu Haiqing. The Relationships Research among Incubator Control,Corporate Flexibility and Innovation Incub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9-15.,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788.

    分享
  • 王庆金,周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6-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活动以其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创业过程的核心是创业要素之间的动态匹配。为诠释创业理念在创业者和创业成员之间的匹配,结合创业者特质和成熟企业管理制度演化两种理论视角,提出了创业情境下管理强度的概念,并构建了其与团队合作、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107份预测试问卷和171份正式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创业管理强度可以被划分为独特性、统一性、共识性3个维度;创业管理强度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种正向影响机制可以从团队合作方面得到解释,即团队合作在创业管理强度和创业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王庆金,周键. 创业情境下管理强度与创业绩效关系探讨:团队合作的中介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6-22.,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346.
    Wang Qingjin,Zhou Jian.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of Management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in Entrepreneurial Context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eam Coope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6-22.,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346.

    分享
  • 吴菲菲,米兰,黄鲁成,苗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23-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6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工业4.0时代技术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企业合作研发需求增大,资源匹配视角下的研发合作伙伴识别与选择受到关注。针对现有研究缺乏系统的评价模型,并且资源匹配情况主要依据专家主观判断的问题,设计出由互补性、相似性与完整性指标构成的SIC-Dimension三维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提高研发合作伙伴识别的有效性,还能通过资源定性匹配与定量匹配相结合,降低伙伴选择过程的复杂性和主观性。最后,以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为例,进行了评价模型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多指标综合评价的价值。

    吴菲菲,米兰,黄鲁成,苗红. 技术资源匹配视角下研发合作伙伴识别与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23-29.,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31.
    Wu Feifei,Mi Lan,Huang Lucheng,Miao Hong. 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R&D Partners based on Integrated Resource Matching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23-29.,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31.

    分享
  • 蔡桂兰,彭健铿,韦霁芸,陈丽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30-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中项目与专家匹配效率低、效果差的情况,提出构建包含向量空间模型与协同过滤模型的专家智能匹配模型。在提取评审项目组与专家信息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向量空间模型产生专家匹配列表,并通过协同过滤模型对匹配列表进行调整优化,从而得到项目与专家匹配结果。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数据为例,开展实验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准确率达97.6%,匹配效果良好。

    蔡桂兰,彭健铿,韦霁芸,陈丽丽. 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中项目与专家精准匹配的技术实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30-36.,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532.
    Cai Guilan,Peng Jiankeng,Wei Jiyun,Chen Lili. A Practical Research of Expert Matching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Review[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30-36.,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53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宋澜,戚云龙,李敏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37-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新机遇。为制定和优化中部地区跨域技术扩散政策,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15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施许可备案数据为样本,分析了专利许可整体网络、跨区域专利许可网络、四大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专利许可网络结构特征和技术类型。研究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中部六省在整体网络中处于次边缘层向次中心层过渡位置、地域结构与“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不匹配、自主创新示范区节点城市的技术扩散引领辐射作用不足。据此,提出了构建中部六省技术帮扶联盟增强科技扶贫力度、发挥区位优势搭建跨域技术扩散中介桥梁、优化示范区技术扩散评估和激励政策以及发挥技术比较优势等建议。

    宋澜,戚云龙,李敏思.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部六省专利实施许可网络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37-4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503.
    Song Lan, Qi Yunlong, Li Minsi. A Study on Patent Licensing Network of the Six Central Provinces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Strategy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37-4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503.

    分享
  • 穆献中,徐鹏,胡广文,余漱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45-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针对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实际,以北京市为例,从耗散结构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系统的困境,以及造成北京市产业结构失衡的熵增因素,提出产业结构生态化是特大城市未来产业结构演化方向。基于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结合耗散结构理论,提出通过引入含有负熵流的生态化政策与技术,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等,引起城市产业结构涨落,形成新的稳定结构,是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的重要解决途径。

    穆献中,徐鹏,胡广文,余漱石. 耗散理论视域下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45-51.,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04.
    Mu Xianzhong, Xu Peng,Hu Guangwen,Yu Shushi.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s Mega Cities based on the Dissipative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45-51.,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04.

    分享
  • 吴海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52-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组织能力演化的微观视角,探索创意产业园区资源整合对于双元能力演化路径的影响机制。对M50创意产业园区的纵向案例分析表明,资源整合过程为园区平衡发展探索能力和利用能力提供了资源基础,满足其两类能力发展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受资源整合过程影响,园区对政府资源、创意资源、园区资源的利用和探索能力的演化路径分别呈现出间断性均衡、协调发展和并行发展特征。另外,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能力丰富了利用活动的内容。

    吴海宁. 创意产业园区升级过程中资源整合与双元能力演化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52-58.,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276.
    Wu Haining.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Evolution Path of Ambidexterity Competence in the Upgrading Process of Creative Industry Zon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52-58.,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276.

    分享
  • 张月花,高敏,薛平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59-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是决定区域自主创新水平、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在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的同时,也面临关键领域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部分指标增速放缓等问题。结合知识产权创造评价理论及陕西现实状况,构建了包含4个层面、21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与中国内地其它30个省市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陕西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水平的努力方向。

    张月花,高敏,薛平智. 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59-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11.
    Zhang Yuehua,Gao Min,Xue Pingzhi.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eation Ability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59-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1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于永达,闫盛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66-7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与知识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创新通过多个组织合作完成,但现有研究对于合作创新机理仍缺乏共识。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通过引入邻近性概念构建合作创新解释框架,然后基于中国1985-2015年集成电路领域的500 945条专利的全样本数据,通过QAP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地理邻近、知识积累邻近、知识结构邻近与创新环境邻近共同影响合作伙伴选择,且随着时间推移与产业发展,地理邻近的重要程度逐渐降低,知识结构邻近的影响呈现U型变化,知识积累邻近和创新环境邻近在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后开始正向影响合作创新伙伴选择,表明合作创新网络内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现象。

    于永达,闫盛枫. 邻近性与自主合作创新网络演进:以集成电路产业链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66-7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050.
    Yu Yongda,Yan Shengfeng. Proximity and Evolution of Independent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Network:Evidence from IC Industry Chai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66-7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050.

    分享
  • 方放,钟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77-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团体标准制定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产品竞争力。然而,在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使用中,团体标准的专利权人在对外许可专利时往往存在信息隐匿的机会主义行为。根据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专利池的专利特点,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专利许可的信息隐匿问题,探究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通过案例研究,在总结与对比国内外对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专利许可信息隐匿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中国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推进中国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的培育与发展,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方放,钟凤. 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专利许可信息隐匿及政府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77-84.,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418.
    Fang Fang,Zhong Feng. Information Hiding in Patent Licenses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tandards i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and Governments' Countermeasur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77-84.,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418.

    分享
  • 赵福全,刘宗巍,史天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85-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7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各国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对广受关注的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智能制造体系,然而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产业现状,着重指出了以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载体的重要意义,并对智能制造前景下汽车产业的变化与不变、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赵福全,刘宗巍,史天泽.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对比解析及中国汽车产业应对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85-9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36.
    Zhao Fuquan,Liu Zongwei,Shi Tianz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between Made-in-China 2025 and Industry 4.0:Coping Strategies for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85-9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36.

    分享
  • 綦良群,蔡渊渊,王成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92-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6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球价值链(GVC)视角,应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扎根理论,系统研究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基于大量访谈,从深层次视角揭示了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合意愿、融合能力、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GVC下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的4个主要因素。其中,融合意愿和融合能力是两大产业融合的直接影响因素,而融合环境和融合资源是间接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子范畴(12个)、主范畴(产业融合意愿、能力、环境和资源)和核心范畴(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创建产业融合平台和降低行业壁垒等促进GVC下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綦良群,蔡渊渊,王成东. GVC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92-97.,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669.
    Qi Liangqun,Cai Yuanyuan,Wang Chengdong. Study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nvergence of China's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VC[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92-97.,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669.

    分享
  • 阮娴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98-10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产业技术体系演进不断深化,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日益突出,并进一步影响创新绩效。由此,构建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演进为中介变量的产业技术轨道影响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探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并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产业技术体系演进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能够促进创新绩效提升,产业技术轨道跃升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不显著,需要通过产业技术体系演进的中介作用。

    阮娴静. 产业技术体系演进视角下技术轨道跃升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98-103.,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140.
    Ruan Xianjing. Technology Track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System Evolu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98-103.,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140.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刘亚伟,翟华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04-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管理者背景特征视角,考察了高管团队垂直对这一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性别垂直对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显著;高管团队年龄垂直对特征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专利总额以及创新投入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管团队学历垂直对正向影响外观设计专利、专利总额以及创新投入;高管团队任期垂直对未对企业创新产出产生显著影响,但对创新投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区分产权性质后,上述关系在国有与非国有公司间存在显著差异。

    刘亚伟,翟华云. 高管团队垂直对特征与企业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04-1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274.
    Liu Yawei,Zhai Huayun. Research on Vertical Dyad Linkage in Top Management Team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04-1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274.

    分享
  • 于东平,段云龙,张新启,逯相雪,朱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12-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厘清企业家一般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机会识别关系,阐释已有的迥异性研究结果,运用问卷调查法,提出并检验了企业家既有知识、乐观程度、创造性思维等一般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机会识别间的复杂关系假设。结果显示:就总体样本而言,企业家既有知识、乐观程度、创造性思维等一般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机会识别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就分组样本而言,女性企业家既有知识与创新机会识别间无显著关系,其乐观程度与创新机会识别间存在倒U型关系,其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机会识别呈显著U型关系;男性企业家乐观程度及创造性思维均与创新机会识别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其既有知识与创新机会识别间存在显著U型关系。

    于东平,段云龙,张新启,逯相雪,朱林. 企业家一般人力资本要素与创新机会识别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12-1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59.
    Yu Dongping,Duan Yunlong,Zhang Xinqi,Lu Xiangxue,ZhuLin. Research between General Human Capital of Entrepreneurs and Innovative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12-1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5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张宏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19-1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6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和扩散,低碳技术创新和扩散受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的直接影响。总结归纳政策工具类型、设计要点及其组合特征,分析德国海上风电技术政策工具及其组合特征,并定性研究政策工具、组合特征及相应组织对德国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各政策工具对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具有正向影响;全面性政策工具组合能够克服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面临的市场失灵、制度失灵和其它瓶颈;政策工具组合特征在单个政策工具对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政策工具组合全面性、可靠性、一致性程度与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正相关;政策工具组合可靠性与全面性、一致性之间在对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影响中存在互补关系。

    张宏伟. 政策工具及其组合与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扩散:来自德国的考察[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19-12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15.
    Zhang Hongwei. Policy Instrument, Policy Instrument Mix and Offshore Wind Powe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the Conditions from German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19-12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15.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王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26-1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知识存量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演化问题。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存量演化过程模型。基于郑州超硬材料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认为知识转移频度、破缺度和共振度3个因素影响知识存量演化方向。通过案例讨论发现,在3种非均衡作用力的影响下,知识存量演化过程呈现波动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王斌. 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演化过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26-132.,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162.
    Wang Bin.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Stock in Knowledge Alli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26-132.,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162.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罗瑾琏,刘志文,钟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33-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海归人才是海归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研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以高校海归人才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12位高校海归人才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提取高校海归人才归国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系与效应,对其共性进行总结,并采用“建构式解释”建立整体结构,最后得出3项研究推论和归国适应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模型构架。

    罗瑾琏,刘志文,钟竞. 高校海归人才归国适应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3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39.
    Luo Jinlian,Liu Zhiwen,Zhong Jing. Research on Factors and Effects of Universities Returned Talent's Repatriation Adjust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3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39.

    分享
  • 刘追,姜海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40-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机理,构建民族网络、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学习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法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通过对新疆高校745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学习及其各维度在民族网络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刘追,姜海云. 民族网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40-146.,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460.
    Liu Zhui,Jiang Haiyun.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thnic Network on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40-146.,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460.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黄西川,张天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47-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全球军事科技竞争的加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在区域产业集群及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丹阳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实证研究,提出了涵盖产学研合作、R&D投入、专利质量、知识溢出、军民融合产业效率、创新环境6个方面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建立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各主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评,针对各集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优化路径。

    黄西川,张天一. 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121.
    Huang Xichuan,Zhang Tianyi. Evaluation on Innovation Capacity of Military-Civilian Integration Hi-tech Industry Cluste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121.

    分享
  • 李林,曾立,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李林,曾立,张帆. 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4):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389.
    Li Lin,Zeng Li,Zhang Fan. Research on System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Zones'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4):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38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