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06-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彭文敏,史本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5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不完全合同背景下,产权分配在参与方的投资决策中至关重要。利用产权理论讨论了研发合作中的序贯投资决策和创新的产权分配问题。研究表明,最优产权结构随着参与方的谈判力变动,谈判力较低的一方单独拥有产权能够平衡其投资积极性;随着投资关系专用性程度的增加,最优产权为联合产权在产品开发者谈判力区间的范围更广。为了提高双方合作效率,可考虑采用由一个产品开发者出价并按照研究单位投资积极性分配初始产权的期权合同。比较分析发现:期权合同能够缓解投资不足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双方合作效率。

    彭文敏,史本山. 研发合作中的产权结构与投资激励[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7.,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80.
    Peng Wenmin,Shi Benshan. The Research of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 in R&D Partne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7.,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80.

    分享
  • 左志刚,谢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8-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孵化器与风险资本进行投资合作意义重大。实证分析了孵化器组织因素对两者合作投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禀赋、目标协同性及产权差异对合作形成均具有显著影响。在资源互补性方面,强强合作概率最高;在目标协同性方面,商业型孵化器与风投合作的可能性较大;另外,产权差异而不是产权类别对合作形成产生不利影响。最后,结合实证结果和现实情况,提出了政策启示。

    左志刚,谢芳. 风险资本与孵化器合作投资:组织维度的考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8-15.,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749.
    Zuo Zhigang,Xie Fang. Organizational Factors and Syndicate Formation between Venture Capitals and Incubato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8-15.,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749.

    分享
  • 王欣,徐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6-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顾客主导逻辑和组织吸收能力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寻求竞争优势的新概念。基于顾客主导逻辑相关知识,探讨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以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型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Mplus对构建的混合模型进行中介调节效应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服务流程创新在组织吸收能力和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顾客导向在组织吸收能力通过服务流程创新影响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中发挥调节作用。鉴于此,建议现代服务型企业围绕顾客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注重对技术与高知人力资本的投资。

    王欣,徐明. 组织吸收能力、服务流程创新与服务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045.
    Wang Xin,Xu Ming.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Absorptive Capacity,Service Process Innovation and Servi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6-2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045.

    分享
  • 周华强,冯文帅,刘长柱,杨柳,王敬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22-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507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我国科技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认为其着力点可以放在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上,从而有助于推动科技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国-省-市-县-村”五级科技服务体系及“科技扶贫在线”建设框架,研究了其运行机制,构建出“以人为核心构建服务体系、以科技服务支撑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奔小康”的科技扶贫工作路径,其特点是“抓服务、抓人才、抓激励、抓全产业链支撑、抓基层科技职能提升”。

    周华强,冯文帅,刘长柱,杨柳,王敬东. 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实践视角的框架与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22-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748.
    Zhou Huaqiang,Feng Wenshuai,Liu Changzhu,Yang Liu,Wang Jingdong. Strategic Study on Servic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lleviate Poverty: Frameworks and Mechanisms in Practice-oriented View[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22-27., doi: 10.6049/kjjbydc.2016050748.

    分享
  • 谭舒,李飞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28-3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2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供给侧改革背后潜隐的一条逻辑主线是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略显疲态的当下,消费市场一方面表现出中低端消费链产能过剩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产阶级崛起对生活品质与精神文化凝结在消费品中的要求,供给方显现出因结构化失衡带来的供给疲软。在这一背景下,复苏以专业主义和创新精神为内核的工匠精神呼之欲出,并被国家提升到政策高度。供给侧改革与工匠精神的当代培育相辅相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有一套围绕价值展开的独特逻辑,其中遵循的主脉正是以人为本。

    谭舒,李飞翔.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应然发展逻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28-34.,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291.
    Tan Shu,Li Feixiang. The Ideal Logic of Handicraftsman Spirit under Supplying Refor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28-34.,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291.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解春艳,丰景春,张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35-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首先,从环境监测动态化、政府环境监管信息化、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深度化及环保产业智能化4个维度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废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空间关联性,并基于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结合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互联网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技术进步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互联网技术进步能显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针对不同的污染物,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效果不同。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区域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解春艳,丰景春,张可. 互联网技术进步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及空间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35-42.,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384.
    Xie Chunyan,Feng Jingchun,Zhang Ke. The Spatial Effec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Progress to Reg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35-42.,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384.

    分享
  • 陈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43-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0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波特假说从动态角度提出,环境规制能产生创新补偿效应,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提高,并减少甚至弥补企业的遵循成本。以波特假说为理论依据,基于武汉城市圈2003-2014年面板数据,选取3种不同废弃物规制强度,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定量测度武汉城市圈内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拟合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①武汉城市圈环境规制能够有力推进武汉城市圈经济绿色化发展,促进绿色技术进步,但不同污染物的环境规制效果应有所区别;②圈内环境规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呈现U型关系,说明短期内环境规制产生的遵循成本抑制了企业创新,而从中长期看,环境规则会倒逼企业提升生产率,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污染物排放。

    陈路. 环境规制二重性:抑制还是促进技术进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43-48.,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089.
    Chen Lu. Dual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Restraining or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43-48.,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089.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杨朝均,呼若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49-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从状态子系统和过程子系统两个维度构建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PE-Malmquist-CDG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探寻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刚进入中等协同发展阶段,且该状态并不稳定;从演化规律看,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式演进趋势,整个核密度分布曲线“波宽”呈现“发散-收敛-发散”特征,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特征,极化趋势比较显著。长期来看,各地区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均衡、良性、协同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杨朝均,呼若青. 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系统协同演进规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49-54.,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42.
    Yang Chaojun,Hu Ruoqing. Research on Coordinative Evolution Law of Green Innovation System of China's Industry Based on the Er-xiang Dual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49-54.,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42.

    分享
  • 李宏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55-6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技术种群缝隙竞争演化模型的分析表明,在“碳锁定”背景下,低碳技术在主流市场会遭遇碳基技术体制的排挤,缝隙市场能为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受保护的空间,为实现“碳解锁”创造条件。缝隙创新分为竞争性缝隙创新和互补性缝隙创新两类,相应地,“碳解锁”缝隙创新战略分为替代战略和兼容战略。二者实现“碳解锁”的路径和方式不同,替代战略包括竞争性缝隙形成、缝隙积累与分叉、体制替代3个阶段,兼容战略包括互补性缝隙形成、体制兼容和体制低碳化转型3个阶段。在“碳解锁”路径选择时需权衡这两种战略的利弊。

    李宏伟. “碳解锁”缝隙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55-6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59.
    Li Hongwei. Study on Niche Innovation to "Carbon Unlock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55-61.,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59.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李振华,王佳硕,吴文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62-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孵化网络为背景,研究在孵企业如何在网络资源共享环境下有效获取资源,并通过网络化嵌入积累关系社会资本,提升创新绩效。构建了资源获取、关系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天津市206家在孵企业为样本,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孵企业资源获取对创新效果和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孵企业资源获取对关系社会资本的信任和承诺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孵企业关系社会资本中信任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承诺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关系社会资本在资源获取和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李振华,王佳硕,吴文清. 孵化网络中在孵企业资源获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62-6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48.
    Li Zhenhua,Wang Jiashuo,Wu Wenqing. The Impact of Incubated Enterprises' Resource Acquisi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Incubation Network:Acting through Relational Social Capita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62-6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48.

    分享
  • 曹宁,任浩,王建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70-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模块化组织中核心企业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组织价值创新绩效。构建了核心企业治理能力影响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概念模型,并将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引入该模型。基于268家以模块化方式运行的样本企业数据开展实证研究发现:核心企业治理能力所包含的系统设计能力、合作主导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知识重构能力均对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产生了正向影响。其中,系统设计能力对组织价值创新的促进作用最大,其它依次为关系协调能力、知识重构能力和合作主导能力;在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下,核心企业关系协调能力和知识重构能力会增强对组织价值创新的正向影响,而系统设计能力和合作主导能力会削弱对组织价值创新的正向影响。

    曹宁,任浩,王建军. 核心企业治理能力对模块化组织价值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70-7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260.
    Cao Ning,Ren Hao,Wang Jianjun. The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the Governances Capacity of the Core Enterprise on the Value Innovation of Modular Organization: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70-7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260.

    分享
  • 姜骞,刘强,唐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78-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网络-知识-创新”为逻辑框架,构建了创新网络关系治理、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念框架及研究假设,通过大样本数据调查,运用区间数拓展DEMATEL、SmartPLS结构方程模型对概念框架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网络关系治理(共生行为、联结强度和影响策略)对知识场活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场活性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关系。

    姜骞,刘强,唐震. 创新网络关系治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78-8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26.
    Jiang Qian,Liu Qiang,Tang Zhen.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Network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on Radical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M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78-8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26.

    分享
  • 黄蕙萍,袁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85-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低端锁定”效应是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地区差异为视角,通过在一般性产品价值链理论中纳入融资约束变量,探求了融资约束降低对于我国不同地区企业GVCs升级的贡献差异。结果发现,由于企业被“低端锁定”程度和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融资约束降低对于各地区企业GVCs分工地位的提升效果有所不同,且这种差异多方位决定了不同融资工具对我国企业GVCs分工地位提升效果。据此,提出适合不同地区企业GVCs升级的金融发展对策与建议,并发现合理调配和使用融资工具,是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的有效手段。

    黄蕙萍,袁野. 融资约束与地区差异视角下企业GVCs升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85-91.,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394.
    Huang Huiping,Yuan Ye.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Firms' Upgrading along the Global Value Chain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85-91.,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39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袁永,李妃养,张宏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92-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袁永,李妃养,张宏丽. 基于创新过程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92-98.,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12.
    Yuan Yong,Li Feiyang,Zhang Hongli.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Policy System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Proc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92-98.,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12.

    分享
  • 杨帆,李迪,赵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99-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4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是近年来我国引导金融机构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缓解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积极探索。目前,四川、山东、广东、辽宁4省份已开展了风险补偿基金试点工作。鉴于当前风险补偿基金在基金来源、主体结构、管理机制和责任配置等方面的运作模式,从扩展补偿范围、优化合作模式、健全评价体系、完善风险控制4个方面入手,构建风险补偿基金的政策支撑与发展策略,最终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合理容错的基金运营格局。

    杨帆,李迪,赵东.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99-105.,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009.
    Yang Fan,Li Di,Zhao Dong. Compensation Fund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ledge Financing Risk:Operation Model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99-105., doi: 10.6049/kjjbydc.2017040009.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林春培,余传鹏,张振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06-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4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破坏性创新分类主要聚焦于新产品或新服务在价值提供方式以及它们对现有市场侵蚀方式方面的差异,忽略了侵蚀的目标市场性质差异及其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而在创新实践中企业对于创新变革的认知判断往往影响其战略决策。因此,基于企业认知视角,将破坏性创新分为面向全新市场、面向竞争对手市场以及面向自我市场3种类型,并基于Govindarajan&Kopalle等的测量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结合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实际访谈,设计了3种破坏性创新测量量表,最后,以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包含面向全新市场、竞争对手市场和自我市场的破坏性创新的三因子测量模型是有效的,可为后续学者推进和细化破坏性创新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林春培,余传鹏,张振刚. 面向不同目标市场的破坏性创新与测度:企业认知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06-1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472.
    Lin Chunpei,Yu Chuanpeng,Zhang Zhengang. Measurement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for Different Target Marke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Cogni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06-1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472.

    分享
  • 李恩平,张真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12-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众多企业利用众包平台进行合作创新,但因其具有开放共享性、参与主体广泛性、参与群体异质性等特点而使得知识产权风险隐患日益凸显。在构建众包平台知识产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DEMATEL、ANP、D-S证据理论的众包平台知识产权风险评价模型,以InnoCentive和猪八戒网为例进行风险评价,发现两个网站各指标具体风险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对该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高创新性交易知识是引发知识产权风险的最原始因素,进而引发知识产权环境风险;平台方管理风险是产生众包平台知识产权风险的最表层原因;平台方管理是风险控制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对知识特性中非创新性风险因素的控制需将平台方管理与知识产权环境管理相结合。

    李恩平,张真铭. 众包平台知识产权风险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12-11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122.
    Li En'ping,Zhang Zhenming. Research on Assess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sk of Crowdsourcing Platfor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12-11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122.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吴士健,孙专专,刘新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20-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学衍生创业是加速母体大学创新性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大学知识特性、创业导向、综合创业能力和资源禀赋状况都会对衍生创业绩效产生影响。基于实证调查数据,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大学知识特性、创业导向与衍生创业绩效间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知识特性、创业导向都有利于大学衍生创业绩效提升;创业能力在创业导向与大学衍生创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资源禀赋正向调节创业导向、创业能力与大学衍生创业绩效间关系。

    吴士健,孙专专,刘新民. 知识特性、创业导向对大学衍生创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20-12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010.
    Wu Shijian,Sun Zhuanzhuan,Liu Xinmin.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University's Spin-off 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20-12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010.

    分享
  • 郭秋云,李南,菅利荣,储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28-1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2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理论,分析了组织创新过程中失败学习对组织创造力的提升作用以及忘却情景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244个企业样本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结果表明:失败学习对组织创造力提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失败学习对忘却活动和形成新知识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忘却活动在失败学习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而形成新知识在两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同时还发现,失败学习可以通过忘却活动和形成新知识的链式中介显著正向促进组织创造力提升。

    郭秋云,李南,菅利荣,储静. 失败学习、忘却情景与组织创造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28-1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81.
    Guo Qiuyun,Li Nan,Jian Lirong,Chu Jing. Learning from Failure、 Unlearning Context and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28-1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81.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周小兰,赵鹏,马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34-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5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成就目标导向作为个人追求成就的认知倾向,其对个体组织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影响逐渐引起了当代管理学界的关注,但目前成就目标理论的本土化研究却面临成果匮乏与研究脉络难以拓展的双重困境,而这主要是由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多维演化与采用标准不一所致。聚焦当前研究困境,梳理了近30年来成就目标导向的结构演化历程,剖析了目前学术界争议的焦点,基于研究进展与现实意义诠释了成就目标导向三维结构的适用性,基于理论基础对三维构念进行了要素分析,并通过量表编制、修订与实证研究检验了三维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将为成就目标理论运用于本土企业管理研究带来一定启示,并为提升该理论的普适性作出一定贡献。

    周小兰,赵鹏,马文. 成就目标导向:三维结构的理论采纳与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34-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550.
    Zhou Xiaolan,Zhao Peng,Ma Wen.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Theoretical Adoption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ree-dimension Struc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34-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550.

    分享
  • 刘锐剑,叶龙,郭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40-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师徒关系作为青年教师培养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已被国内外学校普遍运用。国外学者对师徒关系的构成及效用开展了广泛研究,但国内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基于对国内外师徒关系构成相关研究的梳理,选取国内26所不同类型高校60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获取大量一手资料;按照扎根理论的分析程序进行编码和分析,从11个范畴中确定3个主范畴,即职业指导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和为人处世功能,并由此构建中国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师徒关系内容结构模型。

    刘锐剑,叶龙,郭名. 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教师师徒关系构成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40-14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022.
    Liu Ruijian,Ye Long,Guo Ming. A Study of Composition of Mentoring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Teachers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40-147.,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022.

    分享
  • 杜鹏程,杜雪,姚瑶,王成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48-1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6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343名企业雇员的问卷调查,研究雇员对主管敌意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构建了雇员敌意、情绪劳动策略、冲突管理方式、创新行为理论模型。研究表明:雇员敌意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雇员敌意部分通过情绪劳动策略中的深层扮演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负向影响,竞争型冲突管理方式负向调节雇员敌意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

    杜鹏程,杜雪,姚瑶,王成城. 雇员敌意与员工创新行为:情绪劳动策略与冲突管理方式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48-154.,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650.
    Du Pengcheng,Du Xue,Yao Wei,Wang Chengcheng. Employee Hostility and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r: The Roles of Emotional Labor Strategy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48-154.,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650.

    分享
  • 科学理性与科学方法
  • 唐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55-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案例研究方法本质上属于质性—实证型,其难以解释近年来多案例研究、案例调查技术、案例文献荟萃分析等案例研究逻辑的兴起。基于理论演绎逻辑,将塔沙克里等提出的混合研究方法论及其知识体系导入现有质性-实证型案例研究的思路、设计及成果3个方面,提出聚焦案例,将混合研究逻辑导入12个质性-实证型案例研究步骤的混合案例研究法。不仅更好地解释了近年来案例研究方法论界兴起的各种定量与混合研究思路,而且系统梳理得到了混合案例研究法的理论及知识体系。

    唐权. 混合案例研究法:混合研究法在质性-实证型案例研究法中的导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04.
    Tang Quan. Mixed Case Study Methodology: Importing of the Theories of the Mixed Methodology into Qualitative-Empirical Case Study Methodolo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2): 155-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0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