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 40卷 18期
刊出日期:2023-09-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人才培育
   
科技管理创新
1 张恒,高中华 ,李慧玲
增益还是损耗: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的应用给组织行为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深入回答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应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采用情境实验法和两阶段问卷法开展两个独立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工作要求,可通过增强工作不安全感的损耗路径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工作资源,可通过增强工作自主性感知的增益路径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学习目标导向是开启上述不同影响效应的关键“钥匙”。具体来说,学习目标导向的增强会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损耗路径,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增益路径。
2023 Vol. 40 (18): 1-11 [摘要] ( 442 ) [HTML 1KB] [PDF 1422KB] ( 864 )
12 林晨,周小虎,王梦泽,侯德恩
学术创业者认同整合:结构探索与量表开发
学术创业者如何突破混合身份所引发的身份困境是学术创业微观层面关注的焦点。认同整合作为个体对自己拥有不同社会身份关系的感知,可以促进混合身份认同,然而关于学术创业者认同整合的研究未得到学者充分关注。基于已有研究,结合12名学术创业者的访谈和档案数据,使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提炼学术创业者认同整合维度,并开发出相应量表。研究发现:学术创业者认同整合是一个在认知、行为和情感层面均有映射的多维度构念,包含身份距离评定、身份融合努力、身份冲突感知、身份和谐倾向4个维度。研究结论可为学术创业者认同整合实证分析提供测量工具,推进学术创业微观层面研究,丰富创业认知探索,拓展认同整合应用领域研究。
2023 Vol. 40 (18): 12-21 [摘要] ( 126 ) [HTML 1KB] [PDF 1273KB] ( 430 )
区域科学发展
22 杨浩东,王高峰
中心城市创新首位度的经济成因及对研发要素集聚的影响研究
城市首位度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立足创新语境,结合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半参数核回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考察省会城市创新首位度与经济发展、研发要素集聚关系。分析发现:①随着经济发展,在经历区域创新由极化向收敛的转变后,创新首位度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变化趋势(“Williamson假说”);②创新首位度与研发要素(人才)集聚呈M型关系,反映出省会城市规模过大或过小皆不利于研发要素集聚,同时,也揭示出“城市集中度陷阱”现象的存在;③创新首位度既不是实现高(低)研发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也不构成高(低)集聚组态的核心因素。相比非高组态,首位度更多地以条件缺失形式存在于高人才集聚路径中,这也体现出“一城独大”现象是实现高研发要素集聚的次优战略选择。
2023 Vol. 40 (18): 22-32 [摘要] ( 120 ) [HTML 1KB] [PDF 1555KB] ( 477 )
33 李洪涛,王丽丽
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学习效应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
国家一系列政策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布局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引入生态学Logistic曲线模型,建立包含集聚—扩散效应动态变化的城市间共同富裕模型,从而将科技创新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内生性与外部性问题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析在城市间交流竞争、资源禀赋约束等条件下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区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内生性检验、反事实估计、空间计量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学习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共同富裕,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以城市间经济联系、学习能力为主要路径形成空间溢出效应。
2023 Vol. 40 (18): 33-41 [摘要] ( 123 ) [HTML 1KB] [PDF 1287KB] ( 394 )
产业技术进步
42 宋炜,贺继杨,周勇,董明放
研发双循环溢出、价值链攀升与制造业技术跃迁——来自2008—2020年的经验证据
新发展格局下的制造业技术跃迁不仅取决于研发双循环溢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估计研发双循环溢出与价值链攀升对制造业技术跃迁的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智能资本全面介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新需求持续迭代导致的供需低适配性使得研发双循环溢出对制造业技术跃迁的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纳入价值链攀升后发现,以“锯齿型引领”为特征的研发双循环溢出能够降低中国制造业断链、断供风险,并通过溢出赋能推动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促进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两端延伸,对制造业技术跃迁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2023 Vol. 40 (18): 42-49 [摘要] ( 124 ) [HTML 1KB] [PDF 1249KB] ( 430 )
50 温馨,陈俊洪,殷艳娜
基于序参量-TOPSIS法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与调优
能否有效识别与调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状态及水平,直接决定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与未来发展。在界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数字支撑能力、数字创新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个方面构建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基于目标规划评价模型的序参量识别方法与TOPSIS法相结合,提出能凸显制造业主体优势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主导因素的能力识别与评价方法,并为制造业主体提供数字化转型调控方向与策略。选取我国内地30个省域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据进行实际测算,发现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水平处于成长期,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特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最后,从战略规划和转型模型等方面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及有关行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2023 Vol. 40 (18): 50-60 [摘要] ( 161 ) [HTML 1KB] [PDF 2335KB] ( 366 )
企业创新管理
61 马永红,栾昊巍,王琪,王钠
合作网络特征、企业知识多元化与共性技术溢出
在“工业4.0”浪潮下,全球技术竞争已由单体技术竞争转变为共性技术竞争。作为连接基础科学与商业应用的竞争前技术,共性技术需要广泛外溢才能充分实现其潜在价值。在多主体协同创新环境下,创新合作网络特征对于共性技术溢出具有差异化影响。以我国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8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共性技术合作网络中,企业位置特征与关系特征对于共性技术溢出的影响,并考察企业知识多元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度、结构洞、联系强度对共性技术溢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多元化对于中心度与共性技术溢出、结构洞与共性技术溢出间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结论可丰富共性技术溢出理论研究视角,对共性技术合作网络健康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知识基础合理布局与共性技术充分溢出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3 Vol. 40 (18): 61-71 [摘要] ( 133 ) [HTML 1KB] [PDF 1446KB] ( 263 )
72 邵云飞,谢丽
网络结构嵌入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以生物医药上市企业为例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将结构嵌入分为中心度和结构洞两个维度,探索结构嵌入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伙伴关系强度和小世界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度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伙伴关系强度能够削弱二者间的倒U型关系,小世界性能够增强二者间的倒U型关系;结构洞可以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提升,伙伴关系强度能够强化结构洞的促进作用,小世界性负向调节结构洞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关系,其中集聚系数虽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结论可拓展突破性创新绩效驱动因素研究,对企业结构嵌入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2023 Vol. 40 (18): 72-79 [摘要] ( 111 ) [HTML 1KB] [PDF 1323KB] ( 536 )
80 王绒,陈菊红
数字服务化情境下制造企业组织植入维度探索与量表开发
组织植入是制造企业深入客户内部提供高级服务的重要行为方式,在数字服务化转型情境下呈现出新特征。然而,目前鲜有针对数字服务化情境下制造企业组织植入维度与量表的规范性研究。通过深度访谈获取资料,应用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编码。结果显示,数字服务化情境下制造企业组织植入由员工植入与智能设备植入两个维度构成:员工植入以员工入驻客户现场的形式,面对面为客户提供保姆式或管家式服务,其行为要素包括人际互动、知识共享、信息交换,以及由此构建的关系资本;智能设备植入以智能组件嵌入产品设备的形式,在线远程为客户提供运维服务,其行为要素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数据资源。此后,经过预调研与正式调研,开发包含13个题项的制造企业组织植入测度量表。因子分析等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量表信效度较高。结论可有效反映数字服务化情境下制造企业组织植入内容,填补当前组织植入维度与量表研究空白,为后续制造企业组织植入量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转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2023 Vol. 40 (18): 80-90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1430KB] ( 320 )
科技法制与政策
91 马忠法,吴昱
论我国国防专利转化利用及其制度完善——以“分级立项”制度构思为例
我国国防专利转化与运用制度在运行体系完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国防专利技术运用水平、提高国防专利技术转化效率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突破方向。为有效解决国防专利实际转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体系封闭、信息获取成本高、资金来源单一等问题,应重新界定国防专利技术的含义,明确权利主体及财产权益归属,依据项目保密性要求从高到低设定不同路径,以分级立项制度促进军民融合项目落实,完善国防专利技术转化利用路径,提高转化利用效率。
2023 Vol. 40 (18): 91-100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1425KB] ( 336 )
101 刘胜利,潘云涛,赵筱媛
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
为促进科学内外对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相关制度的批判完善,基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视域,考察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制度化实践的现实驱动与学理逻辑。其现实驱动主要包括:①公共认知和科研组织模式演进背景下的全球科研诚信危机与科研诚信外部规范制度化趋势;②政府确保国家科技计划诚信、效率与本土效益的刚性需求;③过度依赖举报、舆论和社会道德奖惩系统的显著缺陷。其学理逻辑源自道德哲学、科学哲学、司法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统计质量管理学:一是正视“科研建制”社会属性,完善道德自律的制度化规训;二是提升惩罚技术品质,实现基于规则型惩罚的威慑机制;三是缩短介入调查的委托—代理链条,提升科研诚信监督效率;四是引入“统计抽样+AQL”技术策略,建立整体层面的科研质量宏观控制机制。研究结论和论证框架有利于深化各方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抽检和科研诚信外部规范的经验认知,并为管理决策、知识传播和理论创新提供更简明、更有条理的分析框架与认知架构。
2023 Vol. 40 (18): 101-108 [摘要] ( 101 ) [HTML 1KB] [PDF 1242KB] ( 263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09 卢艳秋,宋昶,王向阳,赵彬
知识管理视角下企业间信任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用户企业的案例
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促进我国企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的重要载体。以海尔卡奥斯平台用户企业A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企业间信任通过驱动企业知识交易与复用、提升数字化水平的过程和内在机制。研究表明:①知识交易和复用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情境下企业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②企业通过构建信任关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交易和复用中的合作互动,从而有助于获取与应用平台模块化数字知识;③知识交易与复用对企业数字化基础和管理能力的同步构建具有推动作用。
2023 Vol. 40 (18): 109-119 [摘要] ( 138 ) [HTML 1KB] [PDF 2677KB] ( 481 )
120 高辉,张建宇,王师静云
平台治理如何影响互补者知识共享——平台开放度的控制与激励作用
促进互补者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是平台治理的重要目标。根据竞合理论,从平台开放度这一兼顾控制和激励的治理手段入手,探讨平台开放度对互补者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创新型平台上320家应用程序开发企业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开放度中的可访问性与透明度对互补者知识共享具有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在知识复杂性较高的互补者中会得到缓解,在知识多样性较高的互补者中会被放大;此外,将知识复杂性机制引入战略独特性后,存在三阶调节作用,即战略独特性越低、知识复杂性越高,可访问性与透明度对互补者知识共享的负向影响越弱。强调平台治理政策与手段设计对互补者交互和价值创造具有重要影响,在兼顾互补者异质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平台治理研究。
2023 Vol. 40 (18): 120-131 [摘要] ( 152 ) [HTML 1KB] [PDF 1436KB] ( 418 )
科技人才培育
132 谢鹏,韦叶,马璐
领导创意拒绝一定有损员工创新吗——越轨创新与证明目标取向的作用
领导创意拒绝作为员工创新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压力源,会对员工情绪、认知和行为等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揭示领导创意拒绝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可能存在的正向关系,并着重分析和探讨员工越轨创新的中介作用与证明目标取向的调节作用。通过对362份员工数据的分析发现,领导创意拒绝会催生员工越轨创新行为;越轨创新促进员工创新绩效提升;越轨创新在领导创意拒绝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证明目标取向对领导创意拒绝的影响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即员工证明目标取向越高,领导创意拒绝对其越轨创新的正向影响越强,并且领导创意拒绝通过越轨创新正向影响员工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也越强。
2023 Vol. 40 (18): 132-141 [摘要] ( 115 ) [HTML 1KB] [PDF 1335KB] ( 604 )
142 陈超,张树满
互动公平差异、团队工作繁荣与团队创造力——基于团队自主权的调节作用
领导在团队工作中以“厚此薄彼”的方式对待下属,深刻影响团队创造力水平。结合社会信息加工理论,以团队工作繁荣为中介变量,以团队自主权为调节变量,构建互动公平差异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模型。采取多来源和时滞式的研究设计,运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基于80个团队466名成员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动公平差异消极影响团队创造力;团队工作繁荣对团队创造力具有积极作用,且其在互动公平差异与团队创造力间发挥中介作用;团队自主权在互动公平差异与团队创造力间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即团队自主权越高,互动公平差异与团队工作繁荣间负向关系越弱;团队自主权调节团队工作繁荣对互动公平差异—团队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即当团队自主权水平高时,互动公平差异通过团队工作繁荣影响团队创造力的效果较弱。
2023 Vol. 40 (18): 142-150 [摘要] ( 139 ) [HTML 1KB] [PDF 1299KB] ( 284 )
综述
151 陈子凤,陈媛媛,贾卫峰,成泷
我国融合创新政策演进与评价研究
融合创新是科技突破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建立完善的融合创新政策体系至关重要。构建融合创新政策分析框架,利用文本挖掘、社会网络、政策工具和PMC指数模型方法,从政策主题演进、政策工具使用、政策关系网络和政策量化评价4个方面,对我国2001—2020年融合创新政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融合创新政策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政策关键词数量和共现频次显著增加,但专门针对融合创新的政策数量少、涉及领域有限且量化得分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以面向长期的供给型和环境型为主,见效相对较快的需求型工具应用较少;政策网络已初步形成,但政策间联系不够紧密,存在较多孤立点,顶层政策设计尚不健全,政策间协同关系有待加强。最后,针对我国融合创新政策的发展特点和现存问题,为更科学有效地制定和实施融合创新政策、完善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2023 Vol. 40 (18): 151-160 [摘要] ( 143 ) [HTML 1KB] [PDF 2845KB] ( 425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