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 40卷 5期
刊出日期:2023-03-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综述
科技人才培育
   
科技管理创新
1 安涌洁,胡贝贝,刘海波
中国技术要素市场演化——基于市场社会学理论视角
技术要素市场作为技术要素交换的承载空间,对于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市场社会学视角,构建政府—社会结构—行动者三维技术要素市场分析框架,使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技术要素市场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我国技术要素市场40多年发展历程中,政府、社会结构、行动者嵌入是一以贯之的常态。政府嵌入体现为通过建立制度环境、投资技术要素供给、规制市场失灵、改善市场不平等构建市场;社会结构嵌入体现为关系网络和交换网络不断调整与互构,通过改变社会资本分配机制、市场利益传导机制和资源公平获取机制形塑市场;行动者嵌入体现为在不同利益导向下,不同类型主体参与市场、调节供需结构以及维持和推动市场运行。在3种力量的共同嵌入下,技术要素市场从再分配机制到市场化机制、从平等性不足向平等性增强、从市场效益低到市场效益高不断演化。
2023 Vol. 40 (5): 1-13 [摘要] ( 329 ) [HTML 1KB] [PDF 2319KB] ( 267 )
14 陈成梦,黄永春,吴商硕,钱春琳
基于XGBoost算法的机会型创业预测研究
机会型创业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主观规范、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3个方面并结合人口统计学特征选择12个特征变量,构建机会型创业影响因素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球创业观察数据库,运用XGBoost算法预测机会型创业并判别关键影响因素,将预测结果与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4个评估指标,XGBoost算法可以较好地预测机会型创业,优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创业自我效能、机会识别和关系感知是影响机会型创业的重要因素。聚焦新型创业研究,有助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适用边界和机器学习算法在创业领域的应用,为有效识别机会型创业和针对性培育机会型创业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2023 Vol. 40 (5): 14-22 [摘要] ( 218 ) [HTML 1KB] [PDF 1267KB] ( 215 )
23 王丽梅,骆琪
技术邻近性的细粒度划分及对组织间技术转让的动态影响
探究技术邻近性的细粒度划分及其对技术转让的微观影响,对揭示技术转让的内在规律,促进供需主体对接、交易等具有重要意义。将技术邻近性划分为3个维度11个指标,利用QAP分析方法、Spearman秩相关性及时间序列模型,研究技术邻近性对组织间技术转让的动态影响,结合京津冀地区发明专利转让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吸收能力邻近维度,技术储备邻近性正向促进技术转让,技术实力邻近性负向影响技术转让。在技术内容结构邻近维度,技术基础邻近性对技术转让的影响呈“倒U”型,技术投资邻近性负向影响技术转让,技术互补邻近性正向促进技术转让。在技术交易网络结构邻近维度,网络结构邻近性正向促进技术转让,网络开放度邻近性的作用不显著,网络节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正向促进技术转让,说明网络中的择优链接与就近链接效应显著。技术交易邻近性对技术转让的正向影响呈“倒U”型,路径依赖效应显著。网络结构邻近性对技术转让的促进作用最强,其次是技术互补邻近性,表明组织更倾向于选择网络距离短、技术互补性强的组织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投资邻近性的抑制作用最强,意味着具有相似需求的组织间倾向于竞争,很难进行技术转让。
2023 Vol. 40 (5): 23-32 [摘要] ( 248 ) [HTML 1KB] [PDF 1457KB] ( 151 )
区域科学发展
33 付奎,张杰,刘炳荣
国家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经济效应:制度红利与传导机制
作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探索,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国家改革重任,对激发创新驱动活力和内生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设立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显著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且随着时间推移促进效应不断增强,该结论在工具变量估计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政策的经济效应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传导机制实现,其中,结构优化效应较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红利在政府效率和要素市场配置水平较高的试验区表现更显著。因此,应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和创新资源禀赋扩大试验范围,推动形成政府与市场协同互促的创新激励体制,持续释放全面创新改革的制度红利。
2023 Vol. 40 (5): 33-43 [摘要] ( 189 ) [HTML 1KB] [PDF 1779KB] ( 215 )
44 任浩,欧阳娟,唐开翼,甄杰,叶江峰
产业园区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路径——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新发展格局下,作为经济集聚与创新集群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其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持续发展路径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以我国100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多个要素协同影响产业园区经济绩效、创新绩效的复杂机制。研究发现:①单个要素不构成园区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但良好的经济基础对实现高经济绩效发挥普适作用,良好的经济基础与丰富的创新载体对实现高创新绩效发挥普适作用;②3条持续发展路径可以实现高经济绩效,2条持续发展路径可以产生高创新绩效,表明产业园区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具有多重路径。非高经济绩效路径有4条,非高创新绩效路径有5条,分别与相应的高绩效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③在一定条件下,产业合作与社会环境在实现高经济绩效过程中存在替代关系,经济基础与创新载体在实现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互补关系;④高创新绩效路径一定是高经济绩效路径,但高经济绩效路径不一定是高创新绩效路径,以经济基础、创新载体及产业合作为核心存在条件的持续发展路径,是同时实现高经济绩效与高创新绩效的关键路径;⑤经开区与高新区在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产业园区中的占比均衡,说明两者实现高经济绩效、高创新绩效的具体发展路径基本一致。
2023 Vol. 40 (5): 44-54 [摘要] ( 286 ) [HTML 1KB] [PDF 1390KB] ( 231 )
产业技术进步
55 廖民超,金佳敏,蒋玉石,高增安
数字平台能力与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网络能力和价值共创的链式中介作用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能力在制造业服务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鲜有文献研究数字平台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以“能力—行为—结果”的逻辑链条构建“数字平台能力—网络能力—价值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模型,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448个有效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平台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网络能力和价值共创在数字平台能力与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存在“数字平台能力—网络能力—价值共创—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可拓展数字平台能力相关研究,阐释数字平台能力赋能制造业服务创新的内在机制,为制造企业提高服务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2023 Vol. 40 (5): 55-63 [摘要] ( 289 ) [HTML 1KB] [PDF 1240KB] ( 326 )
64 郑迪文,谢卫红,李忠顺,骆建彬
数字技术如何影响产业变革——基于元分析技术的探索
随着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机制问题受到学者们普遍关注。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数字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存有差异。为明确数字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机制,基于1990—2021年32篇文献的37个独立效应值,结合技术创新长波理论框架,综合运用元分析技术归纳识别出数字技术对产业变革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异质性修正的调节效应。元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技术通过金融因素、创新因素、绩效因素、生产运作因素、就业因素、劳动力状况因素、政策因素7种作用机制对产业变革产生显著影响;与数字技术影响产业变革高度相关的具体机制维度要素包括技术创新能力、就业信息、代际差异、触网程度、就业质量、城乡收入、制度文化异质性、全要素生产率、要素错配;无论异质性程度如何,数字技术对产业变革影响的主效应与各影响机制的调节效应均显著相关。结论可为进一步深化相关纵向研究和情境化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2023 Vol. 40 (5): 64-74 [摘要] ( 276 ) [HTML 1KB] [PDF 2013KB] ( 367 )
企业创新管理
75 熊建桥,郭跃进
客户关系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一个理论模型
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创新不足是我国企业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对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资源基础观的“能力决定绩效”思想,构建客户关系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对客户关系能力、客户知识共享、企业技术学习及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上述概念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客户关系能力不仅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而且可以通过客户知识共享与企业技术学习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因此,企业既需要注重科技人才队伍培育和研发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注重相关人才职业素养、职业规范和职业能力,以及优质产品生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客户关系能力。
2023 Vol. 40 (5): 75-83 [摘要] ( 213 ) [HTML 1KB] [PDF 1241KB] ( 549 )
84 胡海波,费梅菊,王怡琴,肖王乾
绿色转型情境下企业绿色创新实现过程——正邦案例研究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化,中国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绿色转型,尤其是涉及基础民生但转型意识淡薄的第一产业。为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相关企业需响应动态环境,积极采取绿色化行为,以实现立体维度的绿色创新。现有研究多将绿色化行为与绿色创新实现“混为一谈”,忽略了绿色创新的多元语境与过程逻辑,对企业实现绿色创新的过程“黑箱”缺乏深入探讨。聚焦第一产业绿色创新实践,通过对正邦集团(以下简称“正邦”)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深入解读企业绿色创新细分逻辑。研究发现:企业绿色创新受到内外部绿色转型情境推动;企业绿色化行为包括绿色产品开发及转化、绿色防治体系升级、绿色管理平台打造、绿色知识传递与创造、绿色合法性意识培育,表现出内调外协和双层认同两个特征;企业绿色动态能力系统包括绿色环境适应能力、绿色资源整合能力、绿色关系连接能力和绿色组织学习能力,其与对应的绿色化行为是互促关系。
2023 Vol. 40 (5): 84-95 [摘要] ( 205 ) [HTML 1KB] [PDF 1487KB] ( 343 )
96 肖仁桥,王冉,钱丽
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碳绩效的非线性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
基于数字化战略与“双碳”目标,从数字化建设、应用和发展3个维度探讨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碳绩效的非线性影响机理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传导机制,选取2010—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动态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建设、应用和发展水平均与企业碳绩效之间呈先抑后扬的U型关系,大多数中西部省份的数字建设与应用水平未跨过拐点,对企业碳绩效的影响尚处于抑制阶段,而东部和少数中西部省份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已跨过拐点,对企业碳绩效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发明型、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均在数字化建设、应用和发展水平与企业碳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解发现,与改进型绿色技术创新相比,发明型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水平各维度与企业碳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经过变换数据年份等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2023 Vol. 40 (5): 96-106 [摘要] ( 421 ) [HTML 1KB] [PDF 1293KB] ( 430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7 程行坤
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公私法协同路径研究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是提升科研人员主体地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探索。目前,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面临法律、实践和技术层面的多重障碍,有关改革试点政策本身亦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路径选择对其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意义,必须首先厘清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及其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审视发现我国现行公法路径凸显出诸多问题,而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私法路径逐渐受到青睐,我国应当从国情出发,坚持公法与私法协同的混合法路径。具言之,既要保证科研人员权属自治自由,也要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监管规则与权责体系,并以此为基进一步制定、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2023 Vol. 40 (5): 107-117 [摘要] ( 162 ) [HTML 1KB] [PDF 1237KB] ( 165 )
118 王斌,谭清美,王志华
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与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效应与中介机制
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能否有效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深入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优化区域财政科技支出资源配置模式并提升创新水平。基于2009—2019年我国内地30个省级层面数据研究发现,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呈“U”型特征,中部地区受益明显,而东部地区所受影响甚微,西部地区反受其害。企业加强合作研发可正向调节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在创新链前端和后端环节的驱动作用,加强内部研发有利于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在创新链前端环节发挥驱动作用。但企业合作研发强度并非越高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不利于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发挥创新驱动效应,而内部研发要素包括基础设施、人员及开发经费,其投入强度必须高于一定门槛,才能促进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发挥作用。由此,在当前各地创新实践中,随着区域研发强度提升,应适时提升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水平,尤其是中部地区。同时,为有效激发普惠化财政科技支出的创新驱动效应,各地应引导企业提升研发强度并优化资源配置。
2023 Vol. 40 (5): 118-128 [摘要] ( 176 ) [HTML 1KB] [PDF 1259KB] ( 141 )
科技人才培育
129 尚文杰
新时代科技创新中工匠精神内涵嬗变与实证研究
随着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工匠精神内涵也发生了嬗变。学术界对这一嬗变的实质存在不同观点,亟需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加以澄清。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为基础,分析新时代科技创新中工匠精神的嬗变动力、实质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工匠精神主题活动的960个数据样本,通过均值分析、趋势分析验证相关研究假设。结果显示,自2016年工匠精神重返公众视野以来,其内涵已发生科技向度的嬗变;在生产力发展和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工匠精神在形态上日渐技术化和思想化,内容上逐步专业化和体系化,其实践性和时代性得到增强;然而,新时代工匠精神仍然保留着传统工匠精神的普遍适用性,上述嬗变是后者在解释学意义上的完善和提升。
2023 Vol. 40 (5): 129-138 [摘要] ( 274 ) [HTML 1KB] [PDF 1347KB] ( 285 )
139 刘淑伟,肖余春
积极反馈还是消极反馈?团队创造力提升的反馈效价探索——好奇心与情感临场感的作用
团队创造力对组织越来越重要,提升创造力是一项关键的管理挑战。在创造力提升过程中,反馈是一种重要管理工具,利用其提升团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哪种更有效?已有关于反馈效价与创造力的研究大多限于个体层面,对反馈效价如何影响团队创造力的理解仍然有限。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对107个团队379名大学生合计约1 600min的实验,探究反馈效价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反馈效价正向影响团队创造力,积极反馈更有利于团队创造力,情感临场感中介反馈效价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消极反馈正向影响团队消极情感临场感,负向影响团队积极情感临场感,进而负向影响团队创造力;多样性好奇心在反馈效价与团队创造力、反馈效价与情感临场感之间起调节作用。结论不仅能丰富反馈效价、情感临场感、好奇心与团队创造力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为管理实践中寻求提高团队创造力提供有价值的启发。
2023 Vol. 40 (5): 139-149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1372KB] ( 242 )
综述
150 蒋瑜洁,徐永恒
何为越轨创新: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越轨创新作为常规创新方式的补充,能够帮助企业在动态数字经济环境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因此备受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然而,相关研究对其内涵与过程机制缺乏系统和全面认识。首先,通过梳理越轨创新研究发展历程,厘清越轨创新内涵特征,总结现有测量量表的局限性;其次,从行为主体、行为环境和行为主体—环境匹配3个角度归纳越轨创新影响因素;再次,揭示越轨创新形成过程中“是、能、愿、敢”4种内在动力,明晰越轨创新对员工、组织的双刃剑效应及其权变调节因素。最后,构建越轨创新过程模型,提出未来可从研究范式、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时代背景等方面推进,研究框架和未来展望有助于丰富与拓展创新理论,为组织管理越轨创新活动提供参考。
2023 Vol. 40 (5): 150-160 [摘要] ( 525 ) [HTML 1KB] [PDF 1433KB] ( 135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