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年 37卷 16期
刊出日期:2020-08-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张振刚,沈鹤,李云健
双向管理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影响
管理创新研究存在“重引进,轻输出”的不足,且大多聚焦于管理创新引进行为,对企业管理创新输出行为尚未作深入探讨。实践中,管理创新输出较普遍,企业出于利己和利他动机,会主动对外输出其内部管理创新。通过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界定了双向管理创新概念的内涵,探讨了引进与输出管理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传导作用机制,并基于广东省1 198家科技型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管理创新引进和输出与创新产出存在倒U型关系;管理创新引进和输出与研发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研发投入在管理创新引进与创新产出、管理创新输出与创新产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2020 Vol. 37 (16): 1-9 [摘要] ( 632 ) [HTML 1KB] [PDF 1249KB] ( 347 )
10 张成,唐方成
基于组织协同系统的创客组织发展稳定性实证分析
创客组织是实现组织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创客位于组织协同系统的核心层,创客入驻创客组织的创新状态决定了协同创新发展状态;创客组织位于组织协同系统的中间层,起组织协调作用,其发展稳定性影响着整个系统;协同组织位于外部层,其参与程度决定了整个系统的组织协同和协同创新吸引能力。基于波动系数计量模型,对240家创客组织的12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高校主导的创客组织衡量指标波动系数为标准,创客组织在整体上处于发展不稳定状态;分类别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创客组织发展稳定性明显优于企业和个人主导的创客组织。研究结果可以为完善创新政策、促进创客组织稳健发展提供参考。
2020 Vol. 37 (16): 10-18 [摘要] ( 464 ) [HTML 1KB] [PDF 1410KB] ( 375 )
19 朱云鹃,王倩倩,刘景东
双元联盟网络如何影响突破式创新——技术能力与网络惯例的调节作用
不同类型联盟网络涉及不同程度的知识共享和知识泄露风险,并有可能对突破式创新产生差异化影响。选取合肥、南京和苏州253个企业为样本,探究企业探索性联盟网络和开发性联盟网络分别对突破式创新的直接效应,以及技术能力和网络惯例等内外部情境变量对两种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探索性联盟网络对突破式创新具有倒U型效应;开发性联盟网络对突破式创新不具有曲线效应,仅是正向线性关系;内外部不同情境变量对探索性、开发性联盟网络具有不同调节效应。其中,技术能力仅对探索性联盟网络与突破式创新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网络惯例对开发性联盟网络与突破式创新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组建企业联盟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0 Vol. 37 (16): 19-27 [摘要] ( 468 ) [HTML 1KB] [PDF 1569KB] ( 413 )
28 张保仓
知识视角下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
基于知识视角,剖析虚拟组织知识资源获取、知识集成、学习能力、信任与持续创新能力的关系机制,构建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51家创新企业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知识资源获取分别对持续创新能力、知识集成有非常显著的正向作用;知识集成对持续创新能力影响显著,知识集成在显性知识资源获取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隐性知识资源获取与持续创新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学习能力和信任显著调节知识资源获取对知识集成的正向作用,且显性知识资源获取与隐性知识资源获取随着企业间学习能力与信任度的提升,通过知识集成中介对持续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
2020 Vol. 37 (16): 28-37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1249KB] ( 433 )
38 武氏玄绒,张文松
连续创业者创业经验与再次创业成功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互联网行业面板数据的分析
通过研究中国互联网行业252位连续创业者创办的608家公司,对连续创业者先前创业经历与再次创业成功可能性间关系进行研究。从创业次数、退出状态、行业经验以及第一笔投资获取时间等维度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假设并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创业次数及细分行业经验而不考虑先前创业业绩不能作为后续再次创业成功的可能性预估指标;创业次数越多与先前创业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倾向于等待更长时间才获取第一笔投资,而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第一笔投资获取时间更早;先前创业成功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极高,而先前创业失败的创业者则容易再次失败;另外,无论创业者在相同还是不同细分行业进行再次创业,该关系都保持不变。最终,根据研究结果对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及创业者提出管理与政策建议。
2020 Vol. 37 (16): 38-47 [摘要] ( 450 ) [HTML 1KB] [PDF 1285KB] ( 444 )
48 史晨,耿曙,钟灿涛
应急管理中的敏捷创新:基于健康码的案例研究
面对紧急情况下的各种约束,当事方很容易陷入路径依赖,从而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但在2019年底的新冠疫情应对中,中国健康码异军突起,实现了敏捷创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类健康码,基于一手访谈和公开报道资料,还原健康码从孕育到成熟的全过程,发现其模式与按部就班的传统创新几乎完全相反。通过与另外3组共6类健康码对照,归纳出打破路径依赖、实现敏捷创新所需的3个条件:制度弹性、应变能力和领导能力。结论对改进科研管理以及理解创新本质具有一定启发。
2020 Vol. 37 (16): 48-55 [摘要] ( 1158 ) [HTML 1KB] [PDF 1220KB] ( 829 )
区域科学发展
56 李琳,刘瑞
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实证
利用2006-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共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首先,运用拓展DEA法对两大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进一步以互联网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门限模型,探析互联网发展对创新要素在城市群流动的协同创新效应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的总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正向溢出效应显著,且存在群际差异;在两大城市群内,创新要素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现非线性,创新人员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倒U型”特征,创新资本流动对城市群协同创新影响呈“U型”关系,相应拐点在不同城市群呈现异质性。
2020 Vol. 37 (16): 56-63 [摘要] ( 512 ) [HTML 1KB] [PDF 1251KB] ( 547 )
64 刘和东,刘童
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创新和经济相关数据,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驱动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序上看,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特征。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0 Vol. 37 (16): 64-71 [摘要] ( 803 ) [HTML 1KB] [PDF 1536KB] ( 407 )
产业技术进步
72 李黎明
专利密集型产业再认识:一个新分析框架
利用4次经济普查数据,构建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绩效比较优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区域差异和产业异质性后,相比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质量比较优势会显著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技术标准是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技术标准数量优势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比较优势有正向促进作用;相比内资企业,专利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的经济比较优势更显著,这主要归功于其较强的专利运营能力和更高的专利质量。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20 Vol. 37 (16): 72-80 [摘要] ( 534 ) [HTML 1KB] [PDF 1251KB] ( 380 )
81 刘春志,杨瑞桐
银行业市场结构、企业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通过企业创新渠道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以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银行集中度衡量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影响存在空间相关性;企业创新在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弱化大银行在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能够鼓励企业创新进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结论为优化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等经济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0 Vol. 37 (16): 81-89 [摘要] ( 488 ) [HTML 1KB] [PDF 1228KB] ( 338 )
企业创新管理
90 惠祥,李秉祥,吴祖光,李明敏
技术创业型企业股权动态配置机理与模型构建
针对资金资本专用性风险承担的原始出资人持续控股模式,难以公平体现技术创业团队贡献度,极易引发其能动性不足和稳定性下降的理论难题。以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融资契约理论为基础,分析技术创业型企业股权动态配置机理并构建股权动态配置模型。结果发现:技术创业型企业股权配置是创业资本专有性贡献度决定股权调整幅度,以及创始资金和原创技术专有性呈现速度决定股权调整方向的动态过程。将技术创业型企业收益分解为行业平均收益和剩余可分配收益,与专有性贡献度、专有性呈现速度等动态参量相结合,嵌入内源融资契约收益分配中,构建兼顾原始出资人资本增值、技术创业团队贡献度的股权动态配置模型。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技术创业型企业股权治理效用,为提高创业团队稳定性和积极性提供理论指导。
2020 Vol. 37 (16): 90-96 [摘要] ( 438 ) [HTML 1KB] [PDF 1494KB] ( 296 )
97 姬怡婷,陈昆玉
股权混合主体深入性、高管股权激励与创新投入——基于国有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在党中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背景下,选取2013-201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分类治理视角,分析竞争类和公益类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非国有资本渗透性增强和高管股权激励对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竞争类国有企业混合主体深入程度对创新投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公益类国有企业混合主体深入程度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②在竞争类国有企业中,高管股权激励弱化了混合主体深入性对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在创新公益类国有企业中,高管股权激励对混合主体深入性影响创新投入的促进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指导我国国有企业分类治理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2020 Vol. 37 (16): 97-103 [摘要] ( 596 ) [HTML 1KB] [PDF 1216KB] ( 312 )
104 齐秀辉,王毅丰,孙政凌
双元创新、企业家冒险倾向与企业绩效研究
基于企业资源基础理论,选取2013—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探究双元创新、企业家冒险倾向、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双元创新中的探索式创新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利用式创新作用不显著;企业家冒险倾向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绩效,并能显著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但对利用式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企业家冒险倾向是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半调节变量,在分组检验中,对非国有企业组起显著调节作用,对国有企业组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结论可为企业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带动企业绩效水平提升提供路径参考。
2020 Vol. 37 (16): 104-110 [摘要] ( 780 ) [HTML 1KB] [PDF 1234KB] ( 1723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11 黄晗,张金隆,熊杰
创新政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基于政策组合的政策文本研究
创新政策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在对创新体系和政策组合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使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和质性文本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政策动态变迁及其对相关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创新政策主体集中度较高、政策主体分布较为广泛、政策发布数量波动较大;环境面政策组合使用最为频繁、需求面政策组合使用最少、总体上对政策组合的使用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形态;制造业创新体系中4类创新活动强度差异较大;不同政策组合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差异较大。最后,针对如何利用创新政策推动我国制造业创新变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20 Vol. 37 (16): 111-119 [摘要] ( 418 ) [HTML 1KB] [PDF 1514KB] ( 540 )
120 段姝,杨彬
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的创新激励效应研究——来自民营科技型企业规模与生命周期的诠释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激发微观主体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政府补贴是提升企业创新强度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主要形式有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选取2013-2017年在我国中小板上市的民营科技型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创新强度的影响效应,进一步考察企业规模特征对两种政府补贴工具效应的影响,并引入企业生命周期模型,考察政府补贴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动中的最佳投入阶段。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研发创新强度影响不显著,税收优惠能显著提升创新强度;企业规模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强度间存在显著调节作用,企业规模越大,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强度的激励效应越弱。通过采用纳入企业生命周期因素的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补贴对成长期和成熟期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强度具有显著激励作用,对初创期和衰退期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强度影响不显著。
2020 Vol. 37 (16): 120-127 [摘要] ( 493 ) [HTML 1KB] [PDF 1215KB] ( 510 )
人才与教育
128 张印轩,崔琦,何燕珍,唐炎钊
新生代员工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对创造力的影响——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当前,“90后”正逐渐进入职场,成为企业主力军,同时,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也已成为新生代员工的主流职业发展倾向。那么,新生代员工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是否有利于促进其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呢?为此,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究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基于251份有效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对成就需要、创造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成就需要在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与创造力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强化成就需要对创造力的促进作用;组织支持感强化易变性职业生涯态度通过成就需要对创造力的间接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较高比例新生代员工的企业,管理实践价值更高。
2020 Vol. 37 (16): 128-134 [摘要] ( 573 ) [HTML 1KB] [PDF 1262KB] ( 584 )
135 陈俊杰,钟昌标
数量驱动或创新驱动: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机制演进
基于198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模型研究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区分高级与基本人力资本基础上,基于招生率和收入维度,从全局和阶段差异视角剖析异质型人力资本对经济提速的机制演进。研究发现:全局而言,两种测度下基础和高级人力资本各自以数量及创新方式驱动经济增长,并呈现以数量驱动为主,数量、创新双驱动的增长模式;从演进视角看,两种测度均表明,高级人力资本创新驱动是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但相比旧常态阶段,基础人力资本数量驱动日趋弱化并呈异质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城镇化及开放程度均对创新驱动有不同程度激励效应,而城镇化是挤出数量驱动的主要推手。
2020 Vol. 37 (16): 135-143 [摘要] ( 450 ) [HTML 1KB] [PDF 1424KB] ( 390 )
144 朱永跃,欧阳晨慧,过旻钰
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来自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作为企业创新的不竭动力,员工创造力的价值日益凸显。针对制造企业,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73份员工调研数据,构建一个被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探讨教练型领导对员工创造力的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教练型领导能显著正向预测员工创造力;员工内在动机部分中介教练型领导对其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员工变革开放性在教练型领导影响其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部分通过员工内在动机进行中介传递。最后,提出相应管理启示,为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2020 Vol. 37 (16): 144-150 [摘要] ( 506 ) [HTML 1KB] [PDF 1336KB] ( 728 )
综述
151 迟考勋
商业模式创新构念化研究回顾与理论构建:基于组合模型视角
诸多学者强调应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但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解构研究却很少,使得理论界对于将商业模式创新视为构念依然存在颇多质疑。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测量模型用于解构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适用程度,确立组合模型的高适用性地位,同时从理论层面详细探讨该模型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定义、维度和类型。进一步地,综合考虑商业模式双重属性特征,以及商业模式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内容交叉性,分析组合模型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测量指标构建方向。最后,构建组合模型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的构念化路径。具体来说,采用“经营方式创新+创造独特顾客价值”形式定义概念,以创造独特顾客价值为标准区分维度,进而综合经营框架与价值逻辑两种属性研究的测量指标开发量表;明确降低购买价格和提升支付意愿维度的内涵,广泛借鉴战略、营销及生产运营等领域知识,开发两个维度的测量量表。
2020 Vol. 37 (16): 151-160 [摘要] ( 682 ) [HTML 1KB] [PDF 2071KB] ( 418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