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年 30卷 15期
刊出日期:2013-08-10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人才与教育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王翔;李东;张晓玲
新技术市场化商业模式设计
大量实践表明,新技术市场化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设计并执行相匹配的新商业模式。然而,关于商业模式的性质与结构至今仍未达成共识,至于如何为特定的技术创新设计新商业模式的理论更是匮乏。针对上述问题,基于“价值定位—价值创造与保持—价值获取”的商业逻辑和系统设计思想,提出较完整的双层商业模式设计体系,并提出基于情景的多阶段商业模式设计过程,有助于创新者更好理解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一系列条件、商业模式的性质与结构,及如何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从而提高新技术市场化成功率。
2013 Vol. 30 (15): 1-8 [摘要] ( 775 ) [HTML 0KB] [PDF 1697KB] ( 379 )
9 汤伟钢;李炅珉
技术范式创新周期与扩展的芝加哥范式
技术范式创新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潜在市场结构,该结构影响在位者与潜在进入者的互动,产生不同的市场绩效。在市场绩效作用下,企业会采取相应行为,形成真实市场结构,后者正是潜在市场结构的预定结果,这种反应模式就是扩展的芝加哥范式,该范式与哈佛范式形成对接。
2013 Vol. 30 (15): 9-13 [摘要] ( 716 ) [HTML 0KB] [PDF 826KB] ( 253 )
14 张琰飞;朱海英
“两型”技术创新系统协同机理研究
“两型”技术创新系统具有明显的协同特性,只有保障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才能实现“两型”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分析了“两型”技术创新系统构成要素的协同作用机理,并从主体关系协同、目标要素协同和环境要素协同3个方面分析了“两型”技术创新系统的协同机理。最后,提出应强化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通过环境要素协同构建良好的“两型”技术创新环境,从而实现“两型”技术创新目标的协同。
2013 Vol. 30 (15): 14-18 [摘要] ( 721 ) [HTML 0KB] [PDF 1214KB] ( 268 )
19 舒辉;卫春丽
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协同机制研究
基于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角度,依据协同学理论,从管理体制、监督体制以及市场推进体制3个系统出发,提出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协同机制总体框架,并运用协同学相关理论对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的协同机理、协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进而探索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协同机制的构建策略。
2013 Vol. 30 (15): 19-24 [摘要] ( 667 ) [HTML 0KB] [PDF 1312KB] ( 247 )
25 丁浩;王炳成
创新绩效中“近朱者赤”现象研究
为了检验员工创新绩效中“近朱者赤”现象,通过收集咨询网络数据,利用Ucnet6计算咨询网络中每位员工与创新绩效水平高的员工的距离,并整合成欧几里德距离,然后以标准化后的欧几里距离为自变量,以标准化后的创新绩效为因变量,利用SPSS15.0进行阶层回归分析。研究表明,员工创新绩效中“近朱者赤”现象的确存在。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归类理论、相似-吸引理论和参照群体理论对“近朱者赤”现象进行解释。
2013 Vol. 30 (15): 25-29 [摘要] ( 821 ) [HTML 0KB] [PDF 991KB] ( 257 )
30 孙伟;
科研项目评审与授项中委托代理问题分析
以科研项目评审与授项为研究对象,揭示了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不确定性决策过程,通过改进传统委托代理情形下的不确定性决策模型,分析了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方案选择过程。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和奖惩系数不合理的情况下,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决策可能导致项目评审的不公平性,使得科研项目资金资助效率降低。最后,从信息集和奖惩机制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2013 Vol. 30 (15): 30-35 [摘要] ( 759 ) [HTML 0KB] [PDF 1123KB] ( 277 )
区域科学发展
36 王雪原;王宏起;张立岩
不同类别区域创新平台的功能定位及其协同发展研究
区域创新平台具有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科技经济跨越发展的作用,政府对其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伴随平台的发展,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也从单个平台转移到多平台协同发展方面。从区域创新活动所需创新资源类别、产业技术创新环节、平台依托主体以及平台空间结构4个方面,对不同类别平台功能、主要形式以及发展导向的整体定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不同平台的协同发展方式,旨在为区域创新平台管理部门科学确定平台发展战略,促进平台协同发展与有效运行,实现区域创新资源有效整合与利用,提供科学的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
2013 Vol. 30 (15): 36-40 [摘要] ( 849 ) [HTML 0KB] [PDF 770KB] ( 277 )
41 李宏伟;杨梅锦
低碳经济中的“碳锁定”问题与“碳解锁”治理体系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但是经济发展中的高碳化特征仍很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已经逐渐出现“碳锁定”问题。“碳锁定”源自技术锁定、组织锁定、产业锁定、制度锁定、社会锁定等,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相互强化、共同演化,形成了具有超稳定性的碳基技术—经济—社会系统。打破“碳锁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建立“碳解锁”治理体系。该体系应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多元主体参与,其中政府扮演着政策制定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二是系统性,即建立纵向政策和横向政策交错形成的政策网络;三是演化性,即通过选择性环境管理、战略缝隙管理和系统转型管理等推动宏观社会环境、碳基技术系统与缝隙创新的共同演化。
2013 Vol. 30 (15): 41-45 [摘要] ( 826 ) [HTML 0KB] [PDF 2186KB] ( 279 )
46 马向阳;辛荣
政府视角下以区域联想为核心的区域品牌伞构建研究
为了应对区域品牌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区域管理者们不得不采取新的策略来发展区域经济。某些地区已经尝试将品牌伞策略应用于区域品牌的建设,构建区域品牌伞。探讨了以区域联想为核心的区域品牌伞的基本架构,并提出了影响作为区域品牌伞核心价值的区域联想可转移性维度。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提出区域品牌伞就是将区域品牌撑开成为伞状品牌,直接与产品相结合,作为其品牌或品牌一部分,构建一个以区域品牌为上层品牌,涵盖区域内一系列产品或品牌的区域品牌层级结构;影响区域联想可转移性的维度包括:强度、独特性、相关性、相似性、偏好性及抽象性。
2013 Vol. 30 (15): 46-51 [摘要] ( 722 ) [HTML 0KB] [PDF 1081KB] ( 262 )
52 方爱平;李虹
基于DEA模型的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十二五”时期,我国西部区域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科技投入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西部区域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DEA模型为主要分析工具对西部区域12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局部和全局性的比照分析,最后,对西部区域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2013 Vol. 30 (15): 52-56 [摘要] ( 739 ) [HTML 0KB] [PDF 815KB] ( 305 )
57 伦蕊;
建立中原经济区研发联盟的战略构想与政策支撑
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区域研发联盟可为打造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供强力支撑。探讨了建立中原经济区研发联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明了研发联盟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明确了政府在研发联盟中的角色定位,构建了有助于联盟顺利推进的政策体系。
2013 Vol. 30 (15): 57-60 [摘要] ( 690 ) [HTML 0KB] [PDF 778KB] ( 267 )
产业技术进步
61 简晓彬;周敏
基于VAR模型的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影响因素研究
以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为基础,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综合考察了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制造业规模等因素对江苏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价值链、技术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价值链的Granger原因,制造业价值链是技术创新的Granger原因,但技术创新不是制造业价值链的Granger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各因素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顺序依次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创新、产业集群指数和制造业规模,它们对制造业价值链总方差的贡献分别为28.1%、20.5%、6.3%和2.6%,说明四者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具有重大影响,但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更大。据此,提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速产业集群升级、壮大企业规模等政策建议。
2013 Vol. 30 (15): 61-68 [摘要] ( 727 ) [HTML 0KB] [PDF 1614KB] ( 262 )
69 李伟铭;王浩
基于开放式整合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实例研究
在全球性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产业组织边界日益模糊,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指出了驱动高技术发展的整合机制与要素,即生产要素整合机制、政策整合机制、产业链整合机制、产学研整合机制4个开放式资源整合机制,以及企业网络和配套设施两个关键要素,并基于此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开放式整合发展模式,然后以海南省高技术产业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开放式整合推动地方高技术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以期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2013 Vol. 30 (15): 69-74 [摘要] ( 642 ) [HTML 0KB] [PDF 1232KB] ( 262 )
75 陈海荣;李从东;佟瑞
产业技术路线图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后期跟进、更新和项目执行一直是困扰战略联盟成员的难题,技术路线图与其它管理工具之间的关系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用对立统一观阐述了战略联盟之间的竞争进步与合作共赢理念,以更好地理解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彼此承诺,进一步证明了项目执行除依靠清晰的目标、有效的协调以外,更需要有共同的愿景和强烈的使命感驱动才能确保产业技术路线图后期的项目跟进和执行。最后,构建了竞合理念下的具有系统涌现性的组织协调产业技术路线图战略执行力模型,尝试解决技术路线图战略联盟后期跟进和战略执行力问题。
2013 Vol. 30 (15): 75-79 [摘要] ( 749 ) [HTML 0KB] [PDF 1055KB] ( 286 )
80 曾琎;
研发产业与城市科技竞争力关联分析
基于科技竞争力3个方面的要素,分析了R&D产业对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意义。科技实力对R&D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科技创新是R&D产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对R&D产业的成长起支撑作用;科技转化是R&D产业技术成果市场化、商品化的关键步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R&D产业的良性成长是促进城市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对区域经济和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最后,针对中国R&D产业成长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3 Vol. 30 (15): 80-82 [摘要] ( 687 ) [HTML 0KB] [PDF 578KB] ( 246 )
企业创新管理
83 张振刚;撒云添
基于系统论的企业创新路线图研究
利用技术路线图,帮助企业建立以技术为核心的系统创新,已成为我国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以来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将技术路线图和企业创新战略结合起来,从系统论角度研究企业创新路线图,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从思想路线、市场路线、产品路线、技术路线和组织路线五大要素出发,系统归纳了企业创新路线图,结合广东省某企业的创新路线图制定过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为更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2013 Vol. 30 (15): 83-87 [摘要] ( 671 ) [HTML 0KB] [PDF 1285KB] ( 260 )
88 陈建军;
基于模块化和集群式创新融合的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培育研究
模块化和集群式创新战略的融合可以有效培育企业创新能力,然而,关于这两种创新战略如何融合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却缺乏相应的研究。首先总结了持续创新能力的内涵,并从持续创新活动的实质出发,剖析两种创新战略融合的关键在于界面规则设计,而通过界面规则的不断演进可以获得相应的动态能力,从而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从具体的界面规则设计及知识共享机制两方面提出了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培育的基本途径。
2013 Vol. 30 (15): 88-92 [摘要] ( 756 ) [HTML 0KB] [PDF 856KB] ( 343 )
93 陈宁;
我国低技术中小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研究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效率是决定中小企业成功与发展的关键,而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则受制度环境的影响,是制度环境的体现。“向垄断企业倾斜”的制度环境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效率低下和企业家生产性创新精神衰退的主要原因。为了提升低技术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以改变中小企业家的态度为突破口,通过建立由政府驱动、以非营利性组织为具体实施者的“一体化漏斗”科技服务模型,能够引导、辅助中小企业实现持续创新。
2013 Vol. 30 (15): 93-97 [摘要] ( 697 ) [HTML 0KB] [PDF 1203KB] ( 251 )
98 唐丽艳;周建林;王国红
双维度市场导向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将市场导向引入产业集群研究领域,提出了以集群企业学习能力为调节变量、双维度市场导向为外源变量的企业创新绩效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双维度市场导向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直接正向影响;群内学习能力对反应型市场导向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群外学习能力对先动型市场导向与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双维度市场导向的均衡实施有利于提高集群企业创新绩效。
2013 Vol. 30 (15): 98-101 [摘要] ( 678 ) [HTML 0KB] [PDF 826KB] ( 243 )
102 周丹;林国平;程汉松
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化企业作为社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媒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数字媒体的发展深刻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新媒体环境对文化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新媒体环境及其特点,从社会企业与文化传播企业雇佣关系的视觉分析了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现状及趋势。
2013 Vol. 30 (15): 102-105 [摘要] ( 744 ) [HTML 0KB] [PDF 856KB] ( 273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06 杨静;朱雪忠
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之语境与维度
建构和完善面向自主创新的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时间窗口已经开启。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国际环境的外部约束以及知识产权政策问题的复杂化发展等现实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命题的出发点和路径空间。当下国家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必须把握产业、社会、全球及协同等相互关联的维度,立足于产业需求,着眼于社会发展,遵循国际规则,注重协同运行,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政策保障。
2013 Vol. 30 (15): 106-110 [摘要] ( 617 ) [HTML 0KB] [PDF 914KB] ( 280 )
111 生延超;
环保创新补贴和环境税约束下的企业自主创新行为
进行环境技术创新、实施清洁生产,是企业突破环境限制、应对环境规制、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税和环保技术创新补贴相结合的环境规制制度,建立了环境规制约束下的企业三阶段自主创新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结果发现: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化解环境规制,可以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在两企业都进行环保技术创新的情况下,最优环境税总是小于排污对环境的边际损害;对环保技术创新既可以进行补贴,也可以进行征税,这主要依赖于污染对环境边际损害的大小。因此,谁率先实施环保技术创新,谁就可以优先于竞争者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货币投票”,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环境规制来刺激企业进行环保技术创新。
2013 Vol. 30 (15): 111-115 [摘要] ( 719 ) [HTML 0KB] [PDF 736KB] ( 280 )
评价与预见
116 马勇;盛垒;陈可达
欧盟成员国科技项目合作倾向分析
通过对欧盟框架计划中欧盟27国任意两国之间项目合作的计量分析,展示了欧盟成员国的科技项目结构,揭示出该合作结构的主要特征:科研特色和优势是影响欧盟成员国科学合作最重要的因素,地理因素次之,语言因素的倾向性相对最小。国家间的科技项目合作强度随着科研特色差异、地理距离和语言差异度的增大而降低,三者均呈负指数分布。
2013 Vol. 30 (15): 116-121 [摘要] ( 760 ) [HTML 0KB] [PDF 1364KB] ( 279 )
122 侯剑华;王鹏
我国新兴技术研究动态监测分析
科技监测是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的重要环节。以科学知识图谱为代表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科技监测领域使用的一项重要前沿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对新兴技术研究文献的监测,可以为工程技术及其相关管理和研究人员提供动态演化脉络和发展路径,为新兴技术开发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基础。以科学计量学为基础,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文献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探索我国新兴技术研究不同阶段的研究主题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实现了对新兴技术研究文献的动态监测分析。最后,提出了新兴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策。
2013 Vol. 30 (15): 122-127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1863KB] ( 248 )
128 秦可德;徐长乐;秦月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张江高新区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对高新区发展现状进行动态客观评价,准确把握其发展现状及趋势,能够对相关政策作出及时调整。通过构建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综合发展水平和发展水平构成两个方面对张江高新区六园区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六园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张江核心园综合发展水平最高,但其优势在逐渐减弱。另外,六园只有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指标是逐年提升的,而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能力、产业化和规模经济能力、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3个指标变化不大。
2013 Vol. 30 (15): 128-132 [摘要] ( 821 ) [HTML 0KB] [PDF 783KB] ( 282 )
人才与教育
133 魏奇锋;顾新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随着我国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工作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举措。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界定为产学研各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并将该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与知识优势形成3个阶段,由此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流动SCA理论模型。通过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流动的特性以及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相关因素,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本质。
2013 Vol. 30 (15): 133-137 [摘要] ( 751 ) [HTML 0KB] [PDF 1175KB] ( 299 )
138 刘璇;张朋柱;胡海波
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科研合作网络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我国知识管理领域1998-2011年发表的CSSCI检索论文为样本,构建我国知识管理领域机构层科研合作网络,从整体结构特征、社群分析、顶点与边的显著性特征3个层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合作网络连通性较高,但密度不大、紧凑性和关联性较低,不具备小世界网络特征; 社群分析确定了合作网络的弱成分及派系特征;顶点和边的中心度指标确定了在知识管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机构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2013 Vol. 30 (15): 138-145 [摘要] ( 708 ) [HTML 0KB] [PDF 1578KB] ( 288 )
146 田超杰;
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对创意经济的影响研究
创意经济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对结束我国依靠投资和外贸驱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随机前沿函数SFA方法,对我国创意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变动状况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关计量经济学模型比较分析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对创意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通过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是推动创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实用型创新对创意经济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水平较低。外观创新对创意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发明创新对创意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反向作用。要使我国创意经济持续增长,还需相关政策支持和推动。
2013 Vol. 30 (15): 146-149 [摘要] ( 604 ) [HTML 0KB] [PDF 725KB] ( 281 )
150 刘娅;
英国高等教育系统科研评估制度最新改革及评鉴
英国作为长期开展全国高等教育系统科研工作评估的国家,计划在2010—2014年实施新的高等教育系统科研评估制度(REF)。介绍了REF的产生背景、工作思路、实施程序、工作方法、评审内容及标准,并对该项制度体现的科技政策导向、工作目标定位、工作模式转变、社会对该项制度的认识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2013 Vol. 30 (15): 150-155 [摘要] ( 701 ) [HTML 0KB] [PDF 1188KB] ( 290 )
综述
156 刘钒;钟书华
国内创新型小微企业研究述评
创新型小微企业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国内创新型小微企业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面,即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界定与分类;国外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经验;创新型小微企业成长性;创新型小微企业绩效评价;创新型小微企业合作创新。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述评。
2013 Vol. 30 (15): 156-160 [摘要] ( 885 ) [HTML 0KB] [PDF 899KB] ( 26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