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31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4-06-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法制与政策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综述
   
科技管理创新
1 段万春;许成磊;魏忠
创新团队管理和谐度及其关键客体界面识别
为保障科研项目完成质量、提升团队创新能力,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团队和谐管理概念,对团队客体界面进行了分类辨识及特征辨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协同学思想给出了表征客体界面间整体作用关联的3种类型和谐度参序量,并构建了包含专家决策权重、能够有效辨析界面系统复杂涌现关系的改进模糊DEMATEL关键客体界面识别方法。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关键客体界面识别方法具有可行性,对认知团队管理界面状态、识别关键影响界面、推动创新团队和谐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014 Vol. 31 (12): 1-6 [摘要] ( 657 ) [HTML 0KB] [PDF 1435KB] ( 267 )
7 党兴华;张晨;王育晓
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与投资绩效
在对相关专业化投资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假设,运用CVSource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行业专业化和阶段专业化对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014 Vol. 31 (12): 7-11 [摘要] ( 783 ) [HTML 0KB] [PDF 1096KB] ( 347 )
12 钟榴;郑建国
制度同构下的绿色管理驱动力模型与创新路径研究
制度理论认为组织绿色实践是在外界制度压力下为获取社会合法性而采取的行为,组织嵌入在所处的社会情境和制度环境中。组织可以通过表现出与制度环境“同型”而获得社会合法性。基于制度理论分析了3种制度压力如何驱动组织进行绿色管理,研究了导致产业内组织绿色行为异质性的原因,构建了企业绿色管理驱动力模型,最后探讨了制度压力下组织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组织绿色创新的路径。
2014 Vol. 31 (12): 12-16 [摘要] ( 833 ) [HTML 0KB] [PDF 1217KB] ( 501 )
17 童心;于丽英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机制研究
探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机制,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商业生态系统中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体现为“pushpull”机制,即技术创新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商业模式创新拉动技术创新。以苹果公司为例,深入揭示两种创新耦合机制的形成和存在机理,以对企业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4 Vol. 31 (12): 17-22 [摘要] ( 650 ) [HTML 0KB] [PDF 1471KB] ( 605 )
23 毛茜;赵喜仓
科技金融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经济增长依靠科技推动,科技产业发展需要金融创新助推。阐释了对科技金融创新的理解,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视角,运用数据图表和IS-LM模型,分析了科技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科技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效应;非理性、过度的科技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会出现负相效应,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12): 23-26 [摘要] ( 669 ) [HTML 0KB] [PDF 1195KB] ( 353 )
27 吕荣胜;刘惠冉
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官学研产合作模式对比分析及适用性研究
区别于产学研合作模式中政府的半隐性角色,官学研产合作模式围绕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展开,政府在其中占主导地位。基于两种合作模式的概念界定,从参与主体、主导者、组织形式、信息资源传导方式、核心驱动力、调控机制以及适用范畴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种合作模式。通过梳理政府角色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研究,阐述官学研产合作模式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两种合作模式的适用范畴。提出引入官学研产合作模式,分析政府参与度对于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创新等中宏观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2014 Vol. 31 (12): 27-31 [摘要] ( 656 ) [HTML 0KB] [PDF 1300KB] ( 232 )
32 刘辉;
国际科学基金对我国科研活动的支持作用:基于文献计量的研究
基于CNKI期刊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科学基金在我国的历史轨迹、影响范围、专业领域、文献成果数量和成果影响力。研究发现,国际科学基金有4个方面特点:①对我国科研活动的支持在2000年达到较高水平,并保持至今;②对我国的支持领域主要为医学卫生领域;③项目大多来源于国际化组织和美国;④立足学术前沿、倡导国际科技合作,较好地促进我国科研人员国际化。最后,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国际科学基金对我国科研活动的支持作用提出了建议。
2014 Vol. 31 (12): 32-35 [摘要] ( 648 ) [HTML 0KB] [PDF 1324KB] ( 338 )
区域科学发展
36 刘光富;鲁圣鹏;李雪芹;陈洋琴
废弃物资源化城市共生网络形成模式研究
从废弃物资源化的视角,介绍城市共生的涵义与国内外发展现状,根据发达国家城市共生发展经验,重点研究城市共生网络形成的顶层规划、自组织和政府促进3种模式,通过对比认为,政府促进模式更有利于共生网络的形成。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上海市构建城市共生网络的基础条件,探讨了政府促进模式下城市共生的形成流程,提出了政府发展城市共生的若干建议。
2014 Vol. 31 (12): 36-40 [摘要] ( 609 ) [HTML 0KB] [PDF 1571KB] ( 285 )
41 郝华勇;
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模式建构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立足发展阶段并结合城镇化进程来推进。依据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求,紧扣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生态功能等内容,构建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的模式: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底保障;通过产业结构生态化、空间结构集约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活方式低碳化、生态产品价值化等实现过程调控;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绩效评判机制。
2014 Vol. 31 (12): 41-45 [摘要] ( 594 ) [HTML 0KB] [PDF 1206KB] ( 357 )
46 于莲;
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立足于科技支撑体系这一具体领域,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问题,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框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作用路径。
2014 Vol. 31 (12): 46-49 [摘要] ( 760 ) [HTML 0KB] [PDF 1089KB] ( 392 )
50 林洪;盛建新;牛婧红;范欲晓
技术转移机构服务模式与服务类别比较研究
技术转移机构在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及产业化方面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湖北省27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现状,从机构性质、服务模式、服务类别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研究,剖析不同类别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服务特征。以湖北为例,探究现有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差异及主要问题,并给出具体对策建议。
2014 Vol. 31 (12): 50-53 [摘要] ( 669 ) [HTML 0KB] [PDF 1049KB] ( 258 )
54 杜勇;黄庆华;张卫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主体协同创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主体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表现出了利益分享性、风险共担性、整体协调性以及动态复杂性等行为特征。全面、深入地分析各类微观主体在合作创新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产权风险、协调风险、资金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企业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论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机制,使协同创新各方主体能够发挥联合优势、互补效应,快速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动态多变的外部环境。
2014 Vol. 31 (12): 54-58 [摘要] ( 616 ) [HTML 0KB] [PDF 1077KB] ( 250 )
产业技术进步
59 高光耀;郑从卓;陈博
我国物联网技术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理顺物联网技术链和产业链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梳理物联网技术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物联网技术链与产业链构成,从我国物联网技术链内部、产业链内部、产业链与技术链间3个角度分析了协同发展机理,并提出了推进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4 Vol. 31 (12): 59-64 [摘要] ( 692 ) [HTML 0KB] [PDF 2107KB] ( 328 )
65 李培哲;菅利荣;裴珊珊;张瑜
企业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和开发时间大大缩短,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基于此,提出了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形式——企业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分析了企业主导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组织结构,最后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
2014 Vol. 31 (12): 65-69 [摘要] ( 871 ) [HTML 0KB] [PDF 1183KB] ( 362 )
70 庞德良;沈汝源
美国航天产业发展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航天产业不论在发展规模上还是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性上,都值得其它国家借鉴,对美国航天产业进行科学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数(CRn)、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等指标及SECI螺旋理论等工具对美国航天产业市场特征、研发投资特点及知识形成和扩散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要实现我国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继续以市场化改革为重点,形成一批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产业巨头,不断完善研发投资及创新机制,创造良好的知识形成条件,同时加快军用技术向民用领域的应用转化,实现知识的有效扩散与创新再循环。
2014 Vol. 31 (12): 70-74 [摘要] ( 631 ) [HTML 0KB] [PDF 1246KB] ( 401 )
企业创新管理
75 逄健;朱欣民
中国企业战略转型:任务界定与难度分级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增长,我国企业目前大多主业老化、增长乏力、模仿有余、创新不力,战略转型压力巨大。战略转型任务是什么,以及不同行业企业面临多大的战略转型难度,一直是困扰企业家的两大难题,由此导致企业家在战略转型决策时或犹豫不前,或贸然挺进。从综述战略转型文献入手,定义战略转型概念,辨明战略转型任务,进而从我国企业的产业类型、资产规模、资产专用水平3个维度对战略转型难度进行逐一分析和综合分级,研究结论有利于企业明确认识与正确决策。
2014 Vol. 31 (12): 75-79 [摘要] ( 663 ) [HTML 0KB] [PDF 1076KB] ( 340 )
80 贾勇;李冬姝
全球制造网络企业战略角色模型研究:引入企业社会资本概念
全球制造网络是制造业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产生的创新型组织结构。从企业资源观角度出发,以Ferdows国际工厂战略角色模型为基础,引入企业社会资本概念,提出全球制造网络企业战略角色模型。通过地理优势和企业能力两个维度,归纳出低成本优势、技术和知识优势、市场优势和外部社会资本优势4个系列12类战略角色,揭示了在全球制造网络中企业资源、能力和战略角色之间的关系。
2014 Vol. 31 (12): 80-85 [摘要] ( 635 ) [HTML 0KB] [PDF 1262KB] ( 212 )
86 李晓梅;
基于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视角的创业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关系研究
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视角,分析了创业活动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创业早期的各个阶段,创业活动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创业活动与国家经济绝对水平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在不同创业阶段,在以人力资本为主要经济发展贡献指标的发展中国家,创业活动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在以社会资本为主要经济发展因素的发达国家,人力资本仍存在一定影响,但远低于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创业活动与国家宏观经济增长无显著相关性。
2014 Vol. 31 (12): 86-91 [摘要] ( 563 ) [HTML 0KB] [PDF 1157KB] ( 252 )
92 张钰;刘益;蔡新蕾
权变视角下企业家导向与企业创新行为间关系研究
探讨了企业家导向对企业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活动的影响,以及代表企业内部情境的企业年龄和代表企业外部环境特征的环境动态性对这两种影响的调节作用。基于17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导向有利于两种创新活动的进行,并且其对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更大;企业年龄会加强企业家导向对利用式创新的正向作用,对企业家导向和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减弱了企业家导向对利用式创新的作用,加强了其对探索式创新的作用。
2014 Vol. 31 (12): 92-97 [摘要] ( 655 ) [HTML 0KB] [PDF 1171KB] ( 2493 )
98 陈恒;徐睿姝;郞益夫
分布式创新、组织特异性免疫与企业成长绩效研究
基于组织特异性免疫视角,构建分布式创新、组织特异性免疫与企业成长绩效3者关系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以我国境内的中外跨国企业为背景,结合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假设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分布式创新3个维度分别对组织特异性免疫和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特异性免疫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分布式创新3个维度可通过组织特异性免疫对企业成长绩效产生间接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分布式创新影响企业成长绩效的内在机理,为企业通过分布式创新增强自身免疫力,提升成长绩效提供科学路径。
2014 Vol. 31 (12): 98-104 [摘要] ( 599 ) [HTML 0KB] [PDF 1307KB] ( 833 )
105 张新国;陈漫
顾客参与、战略柔性与产品创新关系研究
认识顾客参与对不同类型产品创新(开发型和探索型创新)的影响,对企业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依据组织学习理论和组织惰性理论的观点,顾客参与对开发创新和探索创新可能存在不同的影响。以高科技行业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发现:①顾客参与正向促进开发创新;②顾客参与和探索创新呈“U”型关系,表明当顾客参与程度较低时,对探索创新没有影响甚至有负向影响,当顾客参与达到一定临界度后,对探索创新的影响才会显著提高;③战略柔性对顾客参与与两类创新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即当战略柔性高时,顾客参与对开发创新和探索创新的影响更大。
2014 Vol. 31 (12): 105-109 [摘要] ( 698 ) [HTML 0KB] [PDF 1206KB] ( 279 )
科技法制与政策
110 许冠南;苏竣;智强
引入政策维度的技术路线图分析工具创新
现有政策与产业研究往往把创新政策作用机制视为一个黑箱,缺乏对政策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深入阐释。在传统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中引入政策维度,构建了政策-技术路线图(PTRM)分析框架,剖析了供给面政策工具、环境面政策工具和需求面政策工具对技术演进及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并通过PTRM框架在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分析中的应用,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在产业技术演进中的作用。
2014 Vol. 31 (12): 110-113 [摘要] ( 651 ) [HTML 0KB] [PDF 1319KB] ( 319 )
114 李良成;高畅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政策分析框架研究
知识产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三维分析框架,即创新政策工具维度(包括供给、需求、环境面政策工具)、知识产权政策功能维度(包括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运用)、产业生命周期维度(包括初创、成长、成熟、衰退4个阶段)。以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例,运用政策分析框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
2014 Vol. 31 (12): 114-118 [摘要] ( 630 ) [HTML 0KB] [PDF 1297KB] ( 245 )
119 张贵红;朱悦;朱金鑫
发达国家或地区创新券制度分析
对创新券的概念、分类、工作流程及核心要素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国外较典型的创新券政策实施案例,包括欧洲创新券计划,加拿大亚伯达省创新券计划和新斯科舍省生产力和创新券计划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创新券计划。通过创新券政策的发展历史、申请要求、流程、对申请者及提供方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创新券相关理论及各国创新券计划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创新券的推行及预期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2014 Vol. 31 (12): 119-123 [摘要] ( 566 ) [HTML 0KB] [PDF 1249KB] ( 252 )
评价与预见
124 黄斌;鲁旭
产业高端化的几个重要评价指标及国际参照
产业高端化是指产业从相对低端向以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智力密集性为特征的高端不断攀升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借鉴国内外研究,确定了全球创新能力、R&D投入、产业增加值率、劳动生产率、全球500强企业数、高技术产业外资控制度、高技术产业专利授权数、品牌产品比重等重要指标,基于可比较的通用资料,对我国产业高端化的发展程度进行了对比和评价。
2014 Vol. 31 (12): 124-128 [摘要] ( 745 ) [HTML 0KB] [PDF 1065KB] ( 292 )
129 高喜珍;刘超超
基于政府视角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为完善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绩效管理,构建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特征及绩效内涵的研究,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E1D”的绩效评价标准,运用逻辑模型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绩效形成机理和绩效影响因素,最终构建了包括宏观影响评价、方案评价、技术评价、机构评价和成果评价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利用五级量表法设定了各指标的评判等级。
2014 Vol. 31 (12): 129-134 [摘要] ( 614 ) [HTML 0KB] [PDF 1276KB] ( 314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135 卢雨婷;周小亮
知识与技术耦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工业革命早期,知识基础薄弱,个体间以技术为转移主体、以知识为转移基础。工业革命后期,随着知识创新的发展,知识与技术逐渐成为主体,由优势组织向非优势组织转移。由不同社会基础所形成的知识与技术耦合的规律不同。通过研究知识与技术耦合的影响因素,对比工业革命时期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及耦合情况,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与灵敏度分析。研究得出:工业革命时期,校企沟通协作水平对提高知识与技术耦合度具有显著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应从高校技术和企业知识利用率的角度提高耦合度,同时兼顾校企沟通合作。最后,提出有利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议。
2014 Vol. 31 (12): 135-141 [摘要] ( 684 ) [HTML 0KB] [PDF 2595KB] ( 368 )
142 薛捷;
基于先导知识与过程视角的企业动态学习能力研究
基于探索性学习、转化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构建动态学习能力概念框架,并结合先导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对上述3类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转化及其内在联系进行探讨。基于对珠三角地区223家工业企业的调查研究,采用高阶因子分析对动态学习能力的概念框架进行实证检验,厘清动态学习能力的组成结构和3个学习过程中所包含的学习活动,为动态学习能力理论发展提供概念框架和经验证据。
2014 Vol. 31 (12): 142-148 [摘要] ( 569 ) [HTML 0KB] [PDF 1757KB] ( 240 )
综述
149 刘开云;
科技服务业研究述评与展望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科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科技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及分类,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及发展水平评价,科技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升级耦合机制,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及路径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等5个方面进行述评,并提出研究展望。
2014 Vol. 31 (12): 149-153 [摘要] ( 650 ) [HTML 0KB] [PDF 1165KB] ( 393 )
154 邵鹏;胡平;齐杰
大数据时代产业发展与社会管理问题研究前瞻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据爆发式增长时代。结合对信息服务业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社会管理机构的实地调研访谈,探讨在大数据时代产业发展与社会管理领域的管理研究问题。从管理视角对大数据研究问题进行了展望,包括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新型组织管理、运营管理和社会管理4个方面。要解决上述管理问题,需促进多学科融合,基于交叉学科方法研究大数据时代的管理问题。
2014 Vol. 31 (12): 154-160 [摘要] ( 633 ) [HTML 0KB] [PDF 1122KB] ( 47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