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年 37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战略管理情境下的生态系统:一个动态过程整合模型
韩进,王彦敏,涂艳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9.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663
摘要1049)   HTML    PDF(pc) (2284KB)(911)    收藏
生态系统构建与管理是企业保持持续行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现有研究对生态系统概念定义与特征阐释存在巨大争议:部分学者强调战略管理情境下的商业生态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相互独立;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不存在明显差异,并在研究中交替使用两个概念。基于关键文献评论方法,这一争议得到了调和。从静态角度看,商业生态系统区别于创新生态系统,前者强调系统成员价值共创过程,后者强调系统成员价值共取过程。但两者具有概念互补性:无论商业生态系统还是创新生态系统都可统一于系统生命周期和价值过程中。因此,从动态过程视角分析,战略管理情境下的生态系统着力于价值主张、价值共创、价值共享、价值分配以及价值共取;生态系统的价值过程在系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以及衰落/复苏期具有不同的演化特征。未来相关研究可从历史演变角度,结合多学科视角,深化对生态系统概念演变规律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王钰莹,原长弘,张树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0-17.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111
摘要606)   HTML    PDF(pc) (1228KB)(586)    收藏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基于陕西省112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吸收能力在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支持、市场竞争在上述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中介了这一正向关系;政策支持加强了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企业吸收能力的正向作用,而市场竞争强化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产学研协同管理实践、国家产学研创新体系完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创新基因学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研究
王金凤,王永正,冯立杰,岳俊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8-27.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195
摘要700)   HTML    PDF(pc) (2690KB)(553)    收藏
现有对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的界定尚不清晰,可行的研究模型也未建立,因此亟待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基于此,将创新基因学理论引入商业模式创新探究,借助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创新基因学开展了深入分析,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多领域的普适性商业模式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基因学方法具有适用性和新颖性,可视化和可操作性较强,可为多领域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支持还是抑制?网络嵌入创业绩效有效性测量
汪艳霞,曹锦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28-37.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514
摘要524)   HTML    PDF(pc) (1351KB)(555)    收藏
网络嵌入创业绩效增长现象呈现出较大的理论张力和结论分歧,既有研究无法弥合理论鸿沟,对情境要素变量关注不足,难以解释网络嵌入机制的动态性差异。采用Meta分析,搭建81项研究(115个独立样本)数据库,从关系强度、网络结构、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4个维度构建网络嵌入创业绩效解释性框架,并抽象出3个情境因素:企业特性、经济体制环境、测量方式,以其为调节变量,探索网络嵌入创业绩效的普遍规律与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社会网络显著提升了创业绩效(ES1=0.239),其中网络规模与网络结构对创业绩效的作用程度较高。新创企业对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具备正向调节作用;高科技企业对强联结嵌入创业绩效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对规模网络嵌入创业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新兴经济体对关键节点嵌入创业绩效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创业绩效测量方式是影响研究异质性来源的重要原因。研究揭示了网络作用机制的权变特性,提升了社会网络理论解释力。上述结论对特定情境下企业策略使用联结与动态调适网络联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专利池重复联盟能否减少合作伙伴间专利诉讼
张运生,赖流滨,戴海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38-46.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096
摘要698)   HTML    PDF(pc) (4609KB)(702)    收藏
专利池内企业存在合作竞争现象,专利池重复联盟能否减少合作伙伴之间的专利诉讼?基于合作竞争理论,引入联盟学习观点,分析专利池内企业之间专利诉讼的影响机理,并以MPEGLA公司12个专利池内64家企业数据作为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专利池重复联盟次数、探索式合作水平、联盟学习强度对池内成员企业之间专利诉讼的影响。结果发现:探索式合作水平提高,降低了企业对池内其它企业专利诉讼强度;重复联盟次数越多、联盟学习强度越大,企业对池内其它企业发起专利诉讼的行为就越严重。研究结论在理论上可为专利池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在实践上可为企业实施专利联盟战略、有效运用并防范专利诉讼提供重要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湾区外向经济与创新经济空间协调性研究
葛浩然,朱占峰,钟昌标,朱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47-56.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217
摘要673)   HTML    PDF(pc) (3509KB)(491)    收藏
湾区经济作为全球化和市场化在特定地域衍生的高级经济形态,其创新性与开放性的空间互动关系更加明显。在探讨二者作用机理和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引入经济集聚度、协调耦合度和空间趋同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了沪杭甬大湾区外向经济与创新经济在多维视角下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显示,2006-2017年创新经济整体增速高于外向经济,上海的核心地位突出;创新经济总体集聚水平向外向经济拟合,但局部集聚空间等级分布差距明显,二者互动能力较弱;创新经济与外向经济的集聚性由磨合向高水平耦合演进,但仍处于中度失调水平,内部城市多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状态,但协调状态差异较大;湾区内部两经济系统的空间集聚水平均向自身稳定状态收敛,但外向经济对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最后,针对结论,对具体协调方案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政府干预、知识资源与区域创新绩效
康淑娟,安立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57-64.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491
摘要572)   HTML    PDF(pc) (1231KB)(441)    收藏
构建政府干预与区域创新绩效知识资源门限模型,利用中国 200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干预对区域创新价值链绩效影响知识资源的门限效应和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在技术开发阶段,政府干预阻碍了区域创新绩效提升,但随着知识资源增长,阻碍作用逐渐降低;在技术吸收阶段,政府干预在高知识资源区域比在低知识资源区域更不利于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政府干预在高知识资源区域比在低知识资源区域更有利于区域创新绩效提升。R&D资本投入、R&D人力投入与对外开放度正向影响创新价值链3个阶段,但创新环境、人力资本水平、自然资源对创新价值链的影响则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干预对区域创新绩效并非起到线性阻碍作用,受知识资源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创新价值链阶段性差异,这一结论的重要启示是政府干预应基于资源和动态演化视角进行资源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追赶
王晟锴,李春发,孙雷霆,仝自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65-73.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594
摘要653)   HTML    PDF(pc) (1620KB)(1466)    收藏
为探究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中国航空制造业如何借助全球创新网络实现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来→走出去→走上去”的战略意图,从历史沿革角度回顾分析中国军民融合内涵和演变过程,总结航空制造业军民融合“军转民→寓军于民→军民一体化”发展战略范式,在此基础上,借助全球创新网络理论分析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技术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力。通过对中国大飞机项目的纵向案例分析,探索并提出通过地理、组织和知识边界拓展构建研发网络,是航空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追赶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国大飞机市场面临全球化背景下寡头竞争格局,在国际化进程中,应采用整合、并购和合作方式优化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并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国际合作为辅的发展思路,建成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突破欧美技术封锁,形成军民技术创新“双螺旋”协同发展格局,进而实现核心技术“走上去”的战略意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中国互联网创新评价
常玉,薛莹洁,吴泽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74-82.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006
摘要722)   HTML    PDF(pc) (1470KB)(442)    收藏
针对中国互联网创新现实情境,结合互联网创新特点,从互联网创新环境、互联网创新投入和互联网创新成果3个维度构建中国互联网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第三方客观数据,运用改进灰色关联法,对中国内地31个省域互联网创新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互联网创新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东部沿海省域互联网创新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省域;河北、辽宁、安徽等省域存在创新维度间发展不均衡现象,制约着互联网创新发展。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互联网创新现状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矛盾思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员工跨界行为与关系冲突的作用
张柏楠,徐世勇,王继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83-91.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664
摘要511)   HTML    PDF(pc) (1270KB)(723)    收藏
采用个体与团队动机综合理论模型,利用375名下属和92名领导配对问卷,基于3个时点收集数据,研究了员工矛盾思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关系冲突的调节作用和员工跨界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员工矛盾思维正向预测其创新绩效;员工跨界行为中介了员工矛盾思维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关系冲突负向调节员工矛盾思维与员工跨界行为间的关系。此外,关系冲突进一步调节了员工跨界行为在员工矛盾思维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政府研发补贴促进企业创新了吗
夏清华,何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92-101.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09
摘要812)   HTML    PDF(pc) (1207KB)(1256)    收藏
政府补贴能否促进企业创新一直存在争议。与以往从资源视角探讨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研究不同,基于信号理论视角,以2012—2016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剔除非研发补贴的噪音并控制样本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政策效应,以及企业层面制度因素(产权性质)和区域层面制度因素(制度环境)对该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补贴释放的积极信号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相比于国有企业,政府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更强;制度环境越好,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越强。研究理论丰富了科技创新政策有效性和信号理论相关研究。同时,研究发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补贴额度,不断深化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另外,企业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研发补贴信号的杠杆效应,拓宽外部创新资源获取渠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并购能够提高创新性么
张晨,万相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02-111.   DOI: 10.6049/kjjbydc.2018120187
摘要447)   HTML    PDF(pc) (1213KB)(452)    收藏
根据组织学习理论,具备较强吸收能力的企业能够充分学习与吸收目标公司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同时,企业财务能力显著影响并购后的创新活动。基于上述理论,针对并购行为与创新活动的关系,以2011-2015年163起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得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并购行为会显著降低并购方随后1年的创新投入,并购完成后第2年的创新效率出现明显下降;知识储备规模越大的并购者,创新投入减少越多,创新效率越高;知识集中度通过作用于知识储备规模与并购效应关系,间接正向影响创新效率。另外,并购者负债水平越高,创新投入减少越多,高负债增长率将导致创新投入增加,两者均会显著降低创新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普适性信任、知识共享宽度与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
喻登科,周子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12-121.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351
摘要606)   HTML    PDF(pc) (1293KB)(521)    收藏
在共享经济与知识经济环境下,开放式创新成为企业组织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着力点。从普适性信任出发,引入知识共享宽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形成路径分析框架。以421份调查问卷数据为支撑,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普适性信任作用于内部知识共享宽度,并对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外部普适性信任作用于外部知识共享宽度,也对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共享宽度的中介效应显著,网络嵌入性显著调节普适性信任对知识共享宽度的作用,而编码能力和吸收能力显著调节知识共享宽度对开放式创新绩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制造业转型升级政策协调性分析
胡志明,张金隆,马辉民,熊杰,赵淑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22-128.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289
摘要619)   HTML    PDF(pc) (1942KB)(500)    收藏
以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搜集粤苏鄂辽4地省级层面的政策文献,综合运用政策文献计量和政策内容分析方法,开展基于政策发文单位的政策外部属性分析,以及政策工具和产业价值链的政策内容挖掘,刻画地方政府政策在3个维度上的协调性及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而为政策改进提供建议。结果发现,目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中,基础政策数量偏少;过于依赖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对需求型政策工具有所忽视;政策作用集中在研发、投资、生产环节,缺乏针对消费环节的政策。构建的三维研究框架可为分析公共政策的协调性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补齐政策短板、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政策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
孙耀吾,葛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29-136.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014
摘要756)   HTML    PDF(pc) (1151KB)(452)    收藏
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政府人才激励政策文本进行系统梳理,从政策工具视角,将政策划分为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3类。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并检验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我国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偏向于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应用,而对需求型政策应用不足、存在缺失;3种类型政府人才激励政策均对高技术中小企业人才知识结构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职工薪酬水平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对于政府完善人才政策、高技术中小企业改善职工薪酬投入、优化企业人才知识结构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知识搜索与突破式创新:产品创新策略的调节作用
王舒阳,魏泽龙,宋茜,谢排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37-145.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317
摘要753)   HTML    PDF(pc) (1216KB)(752)    收藏
基于开放创新理论,研究分析了知识搜索宽度和知识搜索深度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模块创新策略和架构创新策略的调节作用。基于206家中国企业数据检验发现,尽管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均正向促进突破式创新,然而两种搜索方式还需匹配企业自身的产品创新策略。研究还发现:模块创新策略增强了搜索深度的促进作用,但削弱了搜索宽度的作用;架构创新策略增强了搜索宽度的促进作用,但削弱了搜索深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知识重叠、知识库特性与创新绩效
马双,邹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46-152.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883
摘要644)   HTML    PDF(pc) (1216KB)(401)    收藏
以往研究着重探讨重叠/非重叠知识在技术并购中的创新效应,然而在测度知识重叠时仅关注到数量属性而忽略了质量评估。因此,构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2008-2018年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17家中国机械制造企业352次国内技术并购案例,探索知识库中重叠、非重叠知识数量和质量属性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重叠知识对并购后的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高质量非重叠知识则有负向影响。同时,探讨知识数量对并购后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强调了知识重叠对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性,对企业技术并购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组织与管理问题述评
苏欣,王砚羽,谢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074
摘要745)   HTML    PDF(pc) (1166KB)(748)    收藏
随着中国企业从“制造商”向“投资家”的转变,建立海外研发机构进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创新成果,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创新驱动的重要转型升级道路。尽管现有研究已经充分认识到后发国家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的动机和组织管理特征有别于发达国家企业,但遗憾的是针对后发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的详细分析还没有系统展开,研究结论比较分散。以此为切入点,对比式地梳理国外企业和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设立动机、进入模式、战略定位和组织形式等若干海外研发组织与管理核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的潜在研究方向。结论有利于弥补已有海外技术投资领域对新兴市场企业关注不足的缺陷,可为未来中国企业海外研发机构的实证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外层网络资源获取、制度环境与孵化器创新绩效研究
董静,余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10.   DOI: 10.6049/kjjbydc.2019090835
摘要410)   HTML    PDF(pc) (1326KB)(413)    收藏
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FGLS计量模型,研究外层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对孵化器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孵化器外层网络资源获取能力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地区总体制度环境对外层网络资源获取能力与孵化器创新绩效间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同时,通过对政府治理水平、法制化水平和产品市场发育程度3个方面制度子环境调节作用的进一步检验发现,地区制度环境调节机制主要体现为对创新激励和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研究揭示孵化器主观网络支持获取与客观地域制度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孵化器创新绩效,从而为提高孵化器创新绩效拓宽了管理视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政府介入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关系研究
李林,王艺,黄冕,胡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1-2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433
摘要480)   HTML    PDF(pc) (1825KB)(486)    收藏
为研究政府介入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成功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多元回归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量政府介入行为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项目成功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政府介入度对项目成功度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同时存在;政府介入度显著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不同的政府介入形式与程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和项目成功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政府对项目模式选择科学指导程度的影响最大,政府对项目审查力度的影响最小,并且过大的审查力度会降低项目成功度,最终得到最优政府介入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选择关系匹配表,为合作主体提高项目成功度提供政策建议和管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网络嵌入特征与研发经历对通讯企业预研阶段研发者选择的影响
王雅兰,孙笑明,王成军,崔文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21-28.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740
摘要418)   HTML    PDF(pc) (1362KB)(420)    收藏
预研关系到企业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但以往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国防军工企业,对一般民用企业研究较少。从研发者嵌入的网络结构与其自身属性特征两个角度出发,验证通讯企业在3G到4G技术跨越过程中选择预研研发者的影响因素,给出中介中心度、自我中心网结构洞、研发经历3个方面的假设。通过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我中心网中的结构洞个数越多、以往研发技术经历越丰富,研发者越可能被选拔进入企业预研活动。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企业预研中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依赖性与嵌入性: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研究
成泷,蔡俊亚,杨毅,贾卫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29-36.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756
摘要768)   HTML    PDF(pc) (1221KB)(611)    收藏
作为合作创新的重要形式,产学研合作创新为资源整合、产业优化与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以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产学研合作发明专利为数据来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依赖性与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依赖性的3个要素中,地理邻近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不具有显著影响,知识相似性和身份相似性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嵌入性的3个要素中,结构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嵌入性和位置嵌入性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当所有因素同时进入回归模型时,只有知识相似性和关系嵌入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持续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份相似性和位置嵌入性的影响不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环境规制、政府研发资助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省级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
郭捷,杨立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37-44.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707
摘要704)   HTML    PDF(pc) (1218KB)(2613)    收藏
绿色技术创新是突破“经济-环境”压力的关键所在。政府行为能够有效弥补绿色技术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天然不足。为进一步探究政府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外部性”特征,以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2009-2017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环境规制、政府研发资助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发现,环境规制与政府研发资助均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影响效应更大;两者互补耦合更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曹薇,董瑶,苗建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45-52.   DOI: 10.6049/kjjbydc.2019110390
摘要553)   HTML    PDF(pc) (1568KB)(749)    收藏
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处于一个动态、开放的框架中。在既有理论基础上,以复杂网络为研究视角,解析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同时利用可分离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演化驱动机制。结果发现,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整体结构处于动态演变之中,网络主体结构存在4个凝聚子群;进一步,网络传递性、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研发投入对网络边形成的促进作用均有所增强;各区域人均GDP对网络中新关系形成和已有关系解除的影响程度相当;各区域市场占有率对网络边消失的影响程度不断提升。研究结论丰富与拓展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可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理及效果评价
王德起,何皛彦,吴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53-61.   DOI: 10.6049/kjjbydc.2019110196
摘要557)   HTML    PDF(pc) (2086KB)(591)    收藏
通过构建“承载-集聚-行动-产出-辐射”5个子系统和“利润回馈-技术溢出-保障机制”3个循环动力机制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水平。结果显示:2008—2018年系统运行处于低水平协同阶段,子系统有序度逐年提高,系统间耦合能力经历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的蜕变。三地创新的马太效应、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不足、系统间联动机制不完善是制约系统协调的短板。最后,从构建要素平衡型流动机制、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区际产业转移关联溢出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实证检验
李春梅,奚贞子,马金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62-70.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765
摘要431)   HTML    PDF(pc) (1669KB)(646)    收藏
基于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使用1999-2016内地年30个省市、27个二位数工业行业数据定量测度区际产业转移,选择产业关联较强的电子设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使用投入产出法识别关联产业、测算其关联产业溢出,利用2004—2016年内地28个省市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关联产业溢出效应与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的关系、产业转移中的关联产业溢出与电子设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2014年中国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出现拐点,总体工业由之前的分散转移转为新的集中转移,而电子设备制造业仍处在向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集聚的分散转移中;②电子设备制造业转移中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确实存在,且促进了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业高质量发展;③产业转移中第三产业关联溢出效应对电子设备制造业分散转移的作用高于工业,但工业的关联溢出对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作用明显高于第三产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双元驱动下智能制造发展路径——基于本土制造企业的多案例研究
陈旭升,梁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71-80.   DOI: 10.6049/kjjbydc.2019070397
摘要459)   HTML    PDF(pc) (1710KB)(1391)    收藏
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集成对制造资源进行优化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是我国制造业克服“低端锁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海尔、华为、吉利3家本土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应用扎根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构建“驱动-转变-绩效”的智能制造发展机理模型,明确智能制造从起步到“生态化”不同阶段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与服务的双元驱动引发企业运行机制转变进而形成智能制造绩效,制造过程变革与资源集成、服务拓展与理念更新促进智能制造转变,智能制造不同阶段在方向、作用条件、关键环节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国有参股股东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吗
邓永勤,汪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81-89.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774
摘要521)   HTML    PDF(pc) (1223KB)(666)    收藏
在中国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背景下,以2008-2017年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搜集前十大股东性质和持股比例数据,研究国有参股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发现,国有参股股东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并且国有参股股东与民企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制检验证实,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意愿是两条主要的渠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民资、国资混合参股的股权结构能够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助于澄清“国进民退”的争议,对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IT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双元学习的调节作用
丁潇君,李婉宁,徐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90-98.   DOI: 10.6049/kjjbydc.2019120720
摘要435)   HTML    PDF(pc) (1236KB)(454)    收藏
近年来IT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然而,关于双元学习对两者关系作用的研究较少。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理论模型,探讨IT基础能力和IT体系惯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双元学习的调节效应。对313家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表明:IT基础能力和IT体系惯例两种IT能力均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调节作用结果显示: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均能加强IT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环境创新水平调节下制造业企业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比较
金基瑶,杜建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99-107.   DOI: 10.6049/kjjbydc.201908586QZ
摘要450)   HTML    PDF(pc) (1365KB)(708)    收藏
通过对318家制造业企业的实际调研,探究环境创新水平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对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比较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间环境创新水平调节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得出:制造业企业创造环境绩效对其经济绩效的直接影响在本样本下未得到验证,环境创新水平在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具有显著调节效应,企业所有制性质在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未起到调节作用,但是在环境创新情境下对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间关系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具体体现为,在内资企业中,环境绩效只有在低环境创新水平时才能够很好地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环境创新水平越高,促进作用反而越弱。而在FDI企业中,环境绩效对经济绩效的促进作用随着环境创新水平的升高而增强,但增长幅度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
陈战光,李广威,梁田,王乔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08-11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393
摘要868)   HTML    PDF(pc) (1332KB)(1218)    收藏
创新质量是“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企业关注的重要能力。使用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研发投入和企业创新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质量之间呈显著倒“U”形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对研发投入与企业创新质量的调节作用存在最优区间。研究结论进一步深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企业创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省际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提出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因地制宜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地位竞争动机对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
唐于红,赵琛徽,陶然,刘欣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18-127.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489
摘要530)   HTML    PDF(pc) (1596KB)(1008)    收藏
知识共享行为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虽然以往文献从多个角度和层次研究了组织中的知识共享行为,但忽视了地位竞争动机对个体知识共享决策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地位竞争动机差异,将个体地位动机区分为支配型和威望型,以职场排斥为中介变量、组织公平氛围为调节变量,构建地位竞争动机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过程模型,基于13个组织630套上下级配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支配型地位竞争动机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威望型地位竞争动机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职场排斥、组织公平氛围分别发挥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为知识共享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框架,揭示了地位竞争动机对知识共享促进和抑制作用的两面性,对企业管理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知识共享策略研究
王莉静,潘美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28-135.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88
摘要472)   HTML    PDF(pc) (1848KB)(416)    收藏
合作创新是制造业企业整合资源、分担创新风险以及提升创新效率的一种有效形式,但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核心知识泄露、核心竞争力丧失等风险。为探究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策略,基于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中的开放策略、半开放策略、不开放策略,构建制造业企业合作创新知识共享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运用MATLAB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演示不同决策参数变化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限理性下,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半开放策略,决策受企业自身知识泄露风险系数、知识成本、知识隐藏系数、合作伙伴知识吸收能力、违约金的影响。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要素融合机制研究
田庆锋,张添,张硕,苗朵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36-145.   DOI: 10.6049/kjjbydc.2019070129
摘要749)   HTML    PDF(pc) (2366KB)(721)    收藏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何海燕,曹华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46-151.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668
摘要524)   HTML    PDF(pc) (1240KB)(546)    收藏
为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影响因素,在分析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资料,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现阶段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国家战略、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军民融合科研人才支撑、军民融合科研创新的激励政策、军民融合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对我国高校军民融合科研创新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科技创业扶贫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
李冰冰,彭华涛,李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0010312
摘要370)   HTML    PDF(pc) (1535KB)(558)    收藏
建立在科技驱动及创业导向基础之上的科技创业扶贫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缓解和消除贫困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系统梳理科技创业扶贫研究相关文献,从科技创业与扶贫、科技与创业扶贫、科技扶贫与创业三者关系视角界定科技创业扶贫内涵,阐述“三农”语境下科技创业扶贫的重要意义,总结科技创业扶贫工具,归纳科技创业扶贫的多种模式,揭示科技创业扶贫内生和外生影响因素,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的开放式创新关系治理研究
张华,顾新,王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1): 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60653
摘要595)   HTML    PDF(pc) (1244KB)(661)    收藏
开放式创新集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于一体,对于促进合作研发与创新成果转化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创新主体间目标分歧、利益冲突等关系治理问题影响创新绩效与商业化成败,已成为制约开放式创新实践的主要障碍。基于“知识搜索→知识整合→商业化”的过程管理视角,考察了开放式创新关系治理问题的表现与产生机理,发现解决关系治理问题的关键是维护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间动态均衡,提出了以信任及关系规范为主体的关系治理机制理论框架,并从合作关系的内在规则与外在行为两个方面论证了关系治理机制的作用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不完全合同理论视角下渐进性创新的逆向研发外包组织模式、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研究
蒋士成,李靖,梁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1): 9-17.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62
摘要531)   HTML    PDF(pc) (1281KB)(569)    收藏
既有研发外包组织理论主要基于技术优势企业视角,关注如何治理技术溢出等交易成本,忽视了缺少专利和隐性知识的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时最优研发外包组织选择。基于不完全合同视角,从企业对研发中激励代理方努力与降低渐进性创新的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之间的权衡出发,分析委托方如何合作、并购、委托以及新建研发等组织最优选择。结果表明,当委托方技术水平较低时,最优组织将需要给代理方更多控制权以激励其努力,相反,委托方则保留更多控制权以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委托方市场规模通过影响代理方的私人收益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使得委托方愿意放弃控制权以激励代理方努力。新建研发可以看作是委托方通过承担更多时间和风险成本,从而降低不完全替代性成本。在不同组织形式中,委托方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是不同的,这决定了委托方通过研发外包获得的技术溢出效应和企业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考虑负面口碑的竞争性创新扩散研究:概念框架与仿真分析
谢丽,丁海欣,赵培忻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1): 18-24.   DOI: 10.6049/kjjbydc.2019100760
摘要531)   HTML    PDF(pc) (1231KB)(651)    收藏
创新往往以市场扩散失败而告终,但当前研究常常围绕成功的创新扩散展开。创新扩散存在多层意义,而不仅仅体现在扩散数量上。在Bass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造考虑竞争与负面口碑影响的多状态创新扩散模型,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讨不同情境下的创新扩散。仿真结果显示,竞争与负面口碑将从数量和价值角度影响创新扩散过程与结果;同时,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影响因素在类别与品牌层面上的效果并不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发明者中间人角色对二元创新的影响——知识多样化的中介作用
姜秀娟,梁亚琪,高玉峰,张胜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1): 25-32.   DOI: 10.6049/kjjbydc.Q201908945
摘要590)   HTML    PDF(pc) (1206KB)(697)    收藏
将中间人划分为内部联系中间人和外部联系中间人,基于2010-2018年华为公司与中兴通讯发明专利数据,研究发明者中间人角色对二元创新的影响机理。利用Stata软件,对移动面板数据进行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联系中间人角色与相关知识多样化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知识多样化与利用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知识多样化具有中介效应;外部联系中间人角色与非相关知识多样化具有正相关关系,非相关知识多样化与探索式创新呈倒U型关系,非相关知识多样化对外部联系中间人角色与探索式创新关系发挥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