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4-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王文静1,赵江坤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学专利合作主要包括联合申请、转让与许可三种形式。利用专利大数据,构建了不同合作形式下的产学专利合作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特征及产学知识流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联合申请网络呈现边缘融合趋势,网络连通性增强,但转让与许可网络仍表现出较强的分散化格局;联合申请网络中高校节点的合作活跃度较高,企业节点有更强的控制力。基于技术共现网络与区域合作网络进一步探讨了产学合作知识流动状况。结果表明,①产学专利合作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域选择特征,各领域知识吸收、扩散能力差异较大,但在不同合作形式间表现较统一;②联合申请网络中各省市合作深度与广度较大,而专利转让与许可网络中区域合作有待提高,区域合作程度的差异化导致各省市知识扩散与吸收能力不同。

    王文静1,赵江坤2. 产学专利合作网络:结构演变与知识流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9.,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354.
    Wang Wenjing,Zhao Jiangkun. UniversityIndustry Patent Collaboration Network: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Knowledge Flow[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9.,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354.

    分享
  • 蒋玉洁1,2,曹景林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0-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无论是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还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都离不开R&D,通过R&D研究演化发现热点主题,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对我国1998-2018年以R&D为主题的文献进行梳理,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密度、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研究R&D文献演化过程及热点主题。研究发现,20年来我国以R&D为主题的文献研究沿着“宏观面—微观面—宏观面”演化推进,并且政府补贴、融资约束、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创新效率与R&D的关系分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蒋玉洁1,2,曹景林1. 创新驱动下我国R & D研究演化及热点主题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0-16.,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409.
    Jiang Yujie,Cao Jinglin. The Evolution and Hot Topics Analysis of R&D Research in China under the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0-16.,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409.

    分享
  • 凌士显1,凌鸿程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7-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4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专利制度的本质是对知识资源产权归属进行确权。基于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专利执行保险试点这一准自然试验,借助沪深上市公司2008-2017年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了专利执行保险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执行保险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投入力度;专利执行保险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数量及专利授权数量等创新产出。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控股、市场化进程、法制化完备程度均能显著促进专利执行保险对上市公司的创新激励效应。利用敏感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对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加强专利保护制度建设对促进上市公司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凌士显1,凌鸿程2. 专利执行保险与上市公司创新行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7-25.,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445.
    Ling Shixian,Ling Hongcheng. Patent Enforcement Insurance and Innovation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7-25.,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445.

    分享
  • 欧绍华1,张志伟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26-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创业者或团队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创业激情、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模型,并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创业激情显著正向影响新企业绩效,有助于新企业绩效提升;创业拼凑显著影响新企业绩效;创业激情与创业拼凑具有正向关系,同时创业拼凑在创业激情与新企业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欧绍华1,张志伟2. 创业激情、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26-32.,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397.
    Ou Shaohua,Zhang Zhiwei.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Pass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26-32.,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397.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陈志刚,何蕙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33-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2011-2016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不同融资渠道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债权融资在整体上对技术创新影响不显著,分地区看,其在东部地区发挥了促进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则起到抑制作用;②从整体及中西部地区看,股权融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且抑制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③对股市板块进行细分后,整体上股权融资中只有创业板股权融资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主板和中小板的作用均不显著。

    陈志刚,何蕙仪. 融资渠道与中国区域技术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33-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225.
    Chen Zhigang,He Huiyi. Financing Channels and China's Regional Technic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33-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225.

    分享
  • 冉启英1,2,任思雨2,吴海涛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40-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5—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通过OLS、DIFFGMM、SYSGMM3种基准线性回归方法论证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以OFDI为核心解释变量,分别构建以地区腐败、市场化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结果发现:随着地区腐败程度加深,我国区域创新能力逐渐减弱;以市场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为门槛变量,跨越门槛点后OFDI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拉动作用依次增强。最后,结合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地区腐败、市场化程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即期冲击。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单位变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正向冲击且持续性较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拉动最为迅速但后期持续性较弱,地区腐败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负向冲击作用。

    冉启英1,2,任思雨2,吴海涛2. OFDI逆向技术溢出、制度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40-47.,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529.
    Ran Qiying,Ren Siyu,Wu Haitao. OFDI Reverse Technology Spillover, Institutional Quality Threshold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40-47.,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529.

    分享
  • 张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48-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1995-2016年经济数据,将产业结构变迁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两方面,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定量评估。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变化波动较大,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而合理化水平则出现大幅度波动、高级化较为平缓。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主要研究时段出现轻微波动,但1998与2015年出现骤降导致整体变化较大;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较为稳定。未来长期内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短期内产业结构高级化将阻碍合理化进程,而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变动在较长时期内将对经济协调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但从经济发展水平与增长速度的关系来看,二者在长期发展中将会缓慢加速高水平经济协调发展进程;方差分解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经济协调发展间阻碍与推动作用近期主要来源于其本身,长期产业结构变动除受本身冲击外,均受经济协调发展影响较大。

    张震.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48-5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708.
    Zhang Zhe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s Change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Bay Are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48-5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708.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赵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56-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是一种高度网络化的国家战略性组织,网络化是其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通过把握全球产业创新组织变革态势,全面总结德国、美国、日本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经验与启示,提出“一核心、三机制、五步骤”的中国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路径,即以产业组织变革为核心,构筑“政府-市场-集群”三位一体治理体系,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发展国家战略为引领、以产业集群网络化协作组织为枢纽、以网络化产业集群创新为动力、以分类型分阶段推进为手段、以动态监测评估为抓手,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不断增强集群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新时代推动我国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提供决策参考。

    赵璐. 网络组织模式下中国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56-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112.
    Zhao Lu. The Study on Chines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Path based on Network Forms of Organiz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56-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112.

    分享
  • 程广斌,杨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61-6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梳理分析产业融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产业融合需求拉力、供给推力及环境支撑力角度,对产业融合能力进行理论解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产业融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2005-2016年的产业融合能力,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子系统与区域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区域产业融合的供给推力、需求拉力和环境支撑力与产业融合能力的关联度依次下降;从时间维度看,2005-2016年我国各地区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呈稳定上升趋势,地区产业融合能力逐渐增强;从空间维度看,我国产业融合能力地区差异明显,且呈现出东高西低、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从全国平均水平看,我国整体产业融合能力综合指数较低,产业融合能力不足。

    程广斌,杨春. 中国省域产业融合能力:理论解构、评价方法及时空分异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61-67.,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473.
    Cheng Guangbin,Yang Chun. China's Provincial Industry Convergence Capability: Theoretical Deconstruction,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61-67.,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473.

    分享
  • 江小国1,2, 张婷婷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68-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05-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综合运用系统GM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从直接影响看,正式环境规制能促进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但未促进合理化,而非正式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均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以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的分析发现,两种环境规制均能通过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生正向影响,但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正式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中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东部、东北地区无显著影响。最后,基于实证结果,从两种环境规制互补、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互动、区域差异化环境规制等角度,就如何实施环境规制、倒逼制造业结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江小国1,2, 张婷婷1. 环境规制对中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68-77.,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303.
    Jiang Xiaoguo,Zhang Tingting .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China's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68-77.,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303.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杨伟,刘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78-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504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是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基于价值链攀升的转型升级不同,互联网转型具有融合性、跨越性和强烈的环境依赖性等特征。引入表观遗传经济动态理论,将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视为环境诱导下企业通过引入外部知识和技能产生快速变异,进而遗传的过程。进一步,基于生物学隐喻和组织理论逻辑,构建稳态更新、组合更新和标记更新3种理论模式并进行案例分析,从而有助于弥补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模式及机制研究的不足,推动表观遗传经济动态理论发展,对制造企业转型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杨伟,刘婉. 表观遗传经济动态理论框架下制造企业互联网转型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78-84.,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460.
    Yang Wei,Liu W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Model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genetic Economic Dynamic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78-84.,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460.

    分享
  • 郝艳1,2,高展军3,李秉祥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85-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30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创业者事后敲竹杠和创业成功后堑壕效应的前向延伸作为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对科技型企业创业过程中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及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完全信息下创业者最优努力水平和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可以实现,投资者和创业者主要矛盾前移至创业开始前的收益分担;信息不对称下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不可能实现,创业者有动机通过采取降低努力水平、事后敲竹杠和事前堑壕效应行为取得额外收益,以此分散人力资本风险;创业者首先倾向于选择后两种行为获取更高的控制权配置收益,失败时将倾向于回到降低努力水平选择上。因此,投资者适度分权可避免创业者出现降低努力水平的行为,从而提升创业成功概率。

    郝艳1,2,高展军3,李秉祥4. 科技型企业创业风险、堑壕效应与控制权配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85-90.,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731.
    Hao Yan,Gao Zhanjun,Li Bingxiang. Research on the Entrepreneurial Risk, Entrenchment Effect and Corporate Control Allocation in Tech Starup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85-90.,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731.

    分享
  • 陈衍泰1,3,李嘉嘉2,3,范彦成2,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91-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化多样性作为一种成长战略,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决策,然而当前关于企业国际化多样性对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尚为缺乏。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国际化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国有股权比例、东道国制度水平对国际化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国际化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效应,东道国制度发展水平对两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国有股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结论丰富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际化研究成果,为国际化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新证据。

    陈衍泰1,3,李嘉嘉2,3,范彦成2,3. 中国企业国际化多样性与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91-97.,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101.
    Chen Yantai,Li Jiajia,Fan Yancheng,.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Effect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Chinese MN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91-97.,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101.

    分享
  • 曹勇1,程前1,周蕊1,永田晃也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98-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110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独占机制与知识泄露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基于问卷调研数据,通过实证手段分析企业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和知识泄露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独占机制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泄露和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在企业独占性机制对创新绩效影响过程中分别起负向和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既可帮助企业重视独占机制和竞争对手吸收能力带来的创新效应,也可帮助企业通过有效规避或降低知识泄露风险提升创新绩效。

    曹勇1,程前1,周蕊1,永田晃也2. 独占机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知识泄露与竞争对手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98-104., doi: 10.6049/kjjbydc.2017110487.
    Cao Yong,Cheng Qian,Zhou Rui,Akiya Nagat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Appropriability Regime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Knowledge Leakage and Rival Absorptive Capac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98-104., doi: 10.6049/kjjbydc.2017110487.

    分享
  • 高燕,万萌菲,龙子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05-1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透明度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诚信程度的标尺,是经济健康运行乃至社会良性运行的前提。已有研究表明,企业透明度对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从财务透明度、治理透明度和组织透明度3个角度选取6个指标构建企业透明度评价模型,以2012-2016年深圳证券市场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透明度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透明度对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影响路径方面,企业透明度一方面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另一方面通过缓解代理问题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透明度提升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高燕,万萌菲,龙子午. 企业透明度与科技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05-114.,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037.
    Gao Yan,Wan Mengfei,Long Ziwu. Corporate Transparency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05-114.,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037.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杨刚,宋建敏,纪谱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15-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5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既有研究多聚焦于员工创造力对组织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对其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及发生机制探讨较少。基于道德自律和心理特权构建核心理论框架,通过道德推脱(中介效应)、心理特权(调节作用)解释员工创造力影响越轨创新行为的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运用230份个案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员工创造力能够正向预测越轨创新行为;道德推脱在创造力与越轨创新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特权在创造力与道德推脱间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有效揭示了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发生机制和约束条件,为工作场所创造型员工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启示。

    杨刚,宋建敏,纪谱华. 员工创造力与越轨创新:心理特权和道德推脱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15-122.,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581.
    Yang Gang,Song Jianmin,Ji Puhua. Employee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Devia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 and Moral Disengag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15-122.,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581.

    分享
  • 王伟,于吉萍,张善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23-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5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外部资源约束情境下,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成长与发展变得愈发重要。从心理授权视角出发,探讨了授权型领导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关系,并以角色认同与自我归类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与职场友谊在以上关系中的作用。基于276份“主管-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果;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授权型领导与隐性知识分享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职场友谊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与隐性知识分享间的关系,即职场友谊水平越高,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正向作用越强。

    王伟,于吉萍,张善良. 授权型领导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影响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23-130.,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559.
    Wang Wei,Yu Jiping,Zhang Shanliang.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Empowering Leadership on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of Employees:Mediation of Insider Identity Perception and Moderation of Workplace Friend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23-130.,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559.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张武军,张唯玮,郭宁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31-13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标准必要专利在标准与专利的整合中应运而生并提升了知识经济效能。但是,专利标准化的同时也扩大了专利权人在相关市场的支配力,很容易产生专利权滥用行为,如不公平高价许可、不合理搭售、无正当理由要求反向许可等。以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切入点,以高通案为例,分析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问题,针对反垄断法体系,从立法与执法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反垄断行政执法和反垄断诉讼提供借鉴。

    张武军,张唯玮,郭宁宁. 标准必要专利权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275.
    Zhang Wujun,Zhang Weiwei,GuoNingning. Research on the Antitrust Problems of Abusing Market Dominant Position by Patentee of Stand Essential Paten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31-137.,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275.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郝琦1,金畅2,魏扣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38-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3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索虚拟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有助于有效激发虚拟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整合人格特质理论、工作需求资源模型以及社会感知理论,构建三相交互调节模型,提出理论假设并利用219份有效问卷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责任心人格、工作技能需求以及知识分享自我效能对知识分享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技能需求和知识分享自我效能联合调节责任心人格与知识分享行为间的关系。

    郝琦1,金畅2,魏扣1. 虚拟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影响机制:个人与环境交互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38-144.,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362.
    Hao Qi,Jin Chang,Wei Kou.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Virtual Team Members'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From a PersonSituation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38-144.,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362.

    分享
  • 庄彩云1,陈国宏1,2,王丽丽1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45-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整合资源基础观、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能力、知识能力两种企业内部因素交互作用对知识创造绩效的影响过程,尤其关注了具有前瞻性与反应性特征的战略柔性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构建了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基于我国399家企业调研数据发现,互联网能力、知识能力均对战略柔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互联网能力与知识能力的交互作用通过战略柔性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知识创造绩效提升,即存在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在理论上,丰富了资源基础观和知识基础观在组织竞争优势构建方面的前因研究,在实践上,为处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有效提升知识创造绩效提供了实践参考。

    庄彩云1,陈国宏1,2,王丽丽1. 互联网能力与知识能力交互效应对知识创造绩效的传导机制:一个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108.
    Zhuang Caiyun,Chen Guohong,,Wang Lili.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Internet Capability and Knowledge Capability on Knowledge Creation Performance:a Mediated Moderation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108.

    分享
  • 综述
  • 张璐1,2,赵爽1,任慧1,张强1,长昊东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87-2016年国际创新理论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国际视阈下创新理论研究进行述评。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创新理论研究的科研力量分布、核心作者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和研究热点演化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新理论研究热门区域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欧洲;开放式创新、农业创新系统、青光眼诊断创新、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指标是国际创新理论的5个主要学术集群;组织创新、吸收能力、动态能力、开放式创新和产品结构创新是国际创新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张璐1,2,赵爽1,任慧1,张强1,长昊东3. 国际视阈下创新理论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7):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197.
    Zhang Lu,Zhao Shuang,Ren Hui,Zhang Qiang,Chang Haodong. Research Context and Hotspot Analysis of Innovation Theory from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7):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19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