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2-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江平宇,张斌斌,郭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50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日益复杂的产品需求和生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生产难题也更加复杂,如何科学系统地使用创新方法解决企业生产难题,是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研究多个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概念模型,构建以企业生产难题为导向的多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理论体系,并基于多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过程,提出从多个维度指导企业实施多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的“LCUE矩阵法”。最后,结合某空调装配企业生产实际,以价值流方法为模板,基于LCUE矩阵实施多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难题,验证了多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及LCUE矩阵法的可行性。

    江平宇,张斌斌,郭威. 多创新方法集成与融合应用的LCUE矩阵法研究及实施[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8.,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487.
    Jiang Pingyu,Zhang Binbin,Guo Wei. LCUE Matrix Method for Fusing and Integrating Applications of MultiInnovationMethods in an Enterpris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8.,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487.

    分享
  • 何健文,刘启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9-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304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归纳厘清企业创新资本和企业家创新资本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学研究中关于二元对立状态化解方法的理论,指出属于整体范式的企业创新资本和属于个体范式的企业家创新资本之间既非直接的相互替代关系也非单向促进影响关系,而是多维联通“二元同体”关系,进而构造出能够刻画两者关系逻辑的概念模型,以对两者间内在联通路径及相关作用机理进行探索性分析。

    何健文,刘启强. 企业创新资本与企业家创新资本联通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9-16.,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455.
    He Jianwen,Liu Qiqiang. A Research on the Connectivity of Innovation Capital:between Enterprise and Entrepreneu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9-16.,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455.

    分享
  • 陈淑云,陶云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7-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406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系统阐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普惠金融通过激发社会底层动力和内在活力推动技术创新。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在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确实具有较强的联动性特征,其形成的交叉作用加强了“互联网+”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陈淑云,陶云清. “互联网+”、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影响机制及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7-24.,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627.
    Chen Shuyun,Tao Yunqing. "Internet +"、 Inclusive Fina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7-24.,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627.

    分享
  • 陈旭东1,刘畅1,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25-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40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济新常态下,创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业过程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及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给予积极支持。基于2007-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除西藏外)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地区财政支出和创业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对创业活动数量及创业活动质量具有滞后的积极作用;财政支出规模的滞后效应源于财政支出结构的滞后效应,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创业活动质量影响的差异较大;同时,创新是提升创业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区财政创业扶持资金应该从规模和结构上进行调整,重点优化有利于创新的支出结构,为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

    陈旭东1,刘畅1,2. 财政支出差异性对创业活动的激励效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25-32.,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407.
    Chen Xudong,Liu Chang,. Analysis on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Differences on Regional Entrepreneu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25-32.,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407.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柳卸林1,田凌飞1,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33-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4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区域间差距,对于发展程度不同地区,在不同产业增加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会产生不同影响。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并考虑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构建知识产出函数分别探讨在领先地区和追赶地区不同阶段内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于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在领先地区和追赶地区均有助于地区产业创新;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对领先地区创新产出一直有促进作用,在追赶地区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有促进作用。〖JP〗

    柳卸林1,田凌飞1,2. 不同产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33-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183.
    Liu Xielin,Tian Lingfei,. The Influence of R&D Input on Regional Innovation Output in Different Industr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33-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183.

    分享
  • 熊波,金丽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40-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2001-2016年240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基于国家高新区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中城市创新指数数据,基于双重差分(DID)法,评估其对城市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国家高新区设立可以显著提高所在城市创新能力,并呈现出随时间逐渐增强的动态发展趋势;②高新区的设立对城市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受所在地区初始要素禀赋影响,对初始要素禀赋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城市及不同城市群产生差异化影响。结论表明, 应充分结合各地区禀赋条件,将高新区更多设立在要素禀赋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

    熊波,金丽雯. 国家高新区提高了城市创新力吗[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40-49.,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361.
    Xiong Bo,Jin Liwen. Can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China Improve the Urban Innovation Cap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40-49.,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361.

    分享
  • 郭淑芬1,2,郭金花2,赵国浩1,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50-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50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在县域。采用标准差椭圆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基于山西省2008-2016年119个研究单元的专利数据,对县级尺度创新水平的时空特征与创新趋同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山西省县域创新空间重心发生了3次迁移,分别是2008-2013年向东北方向迁移明显,2013-2015年转向西南方向,2015年以来沿东北方向回迁,整体上表现为由祁县转移至清徐县。结合标准差椭圆移动轨迹,县域创新水平“东北—西南”格局稳定,主轴方向趋于分散化,辅轴方向趋于集中化;②依创新水平均值可把县域分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4种类型,这些类型呈现的以省会和个别综合实力较强县域为主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短期内不易被打破。不同类型存在向更高层次创新趋同转变的可能,但实现跨级跃迁的概率较低;③邻域创新水平对县域创新类型趋同转变具有重要作用,转变方向倾向于与邻域转变方向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县域创新水平的局部空间极化现象。

    郭淑芬1,2,郭金花2,赵国浩1,2. 县域创新水平时空跃迁路径与趋同演化规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50-57.,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305.
    Guo Shufen,,Guo Jinhua,Zhao Guohao,.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Transition Paths and Convergence Evolution of County Innovation Level Evide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50-57.,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305.

    分享
  • 罗浩1,戴志敏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58-6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在块集聚与点极化双重压力下面临的现实难题,长江经济带尤其是欠发达省份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解决该难题的必然路径选择。产业转移活动因区域主客体特征变量不同,呈现出典型的多发式转移和门槛转移特征,使得区域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指导,陷入盲目拼政策红利的状态。结合效率模型及考虑熵权的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度分析,测算了2004-2016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年综合产业转移效率,并考察了门槛效应值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产业转移效率提升较为明显,但不少省(市)存在不协调的阶段性平衡关系,且这种关系还未显露经济总量驱动下的协同发展能力。

    罗浩1,戴志敏2. 协调度视角下长江流域产业转移效率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58-64.,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091.
    Luo Hao,Dai Zhimin. Study on Industrial Transfer Efficiency in Yangtze River Basin based on Entropy Wei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ion Degre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58-64.,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09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何宁1,2,夏友富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65-7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10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与技术进步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1999-2015年中国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融入GVC的程度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融入GVC程度指数整体呈现“W”型特征,2015年相比1999年呈上升趋势,各细分行业技术进步较为明显。实证结果表明:融入GVC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同时由于阻碍效应的存在,导致融入GVC与全要素生产率两者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这是对融入GVC能够促进技术进步相关观点的重新认识。另外,产权制度因素、高素质科研人员规模能够显著促进技术进步;研发投入强度、出口密集度、条件建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技术进步,但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融入GV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何宁1,2,夏友富3. 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融入程度与技术进步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65-74., doi: 10.6049/kjjbydc.2018010671.
    He Ning,,Xia Youfu. The Effect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gration into Global Value Chain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65-74., doi: 10.6049/kjjbydc.2018010671.

    分享
  • 李婉红,刘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75-8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508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未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运用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容易引起评价结果误差。采用二者相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分析,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规模效率不足是限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另外,市场开放度能够显著正向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而政府资助、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竞争不利于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对投入要素与技术效率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内地28个省市划分为4种创新类型,并〖JP〗提出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李婉红,刘芳. 剥离环境因素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综合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75-81.,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823.
    Li Wanhong,Liu Fang.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f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Facto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75-81.,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823.

    分享
  • 钱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82-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404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制造业细分行业科技服务渗透指数,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服务渗透促进了制造业技术进步,但作用强度不尽如人意;科技服务业的创新贡献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差异较大;本土科技服务与进口科技服务对制造业创新绩效都具有显著激励作用,且前者比后者的创新促进效应更显著;科技服务对制造业的创新激励存在明显的本地化效应,本土科技服务与进口科技服务在制造业创新过程中存在互补促进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本土科技服务对进口科技服务的消化吸收再利用能力。

    钱龙. 科技服务渗透对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82-89.,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486.
    Qian Long.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Penetration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Manufac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82-89., doi: 10.6049/kjjbydc.2018040486.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李瑞雪,彭灿,杨晓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90-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50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29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开放式创新、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与突破性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仅对企业突破性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②企业双元创新能力两个维度(渐进性创新能力和突破性创新能力)均对企业核心能力有正向影响;③渐进性创新能力在内外向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突破性创新能力仅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核心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李瑞雪,彭灿,杨晓娜. 以双元创新为中介过程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90-97.,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715.
    Li Ruixue,Peng Can,Yang Xiaona.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Open Innovation on the Cor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Dual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90-97., doi: 10.6049/kjjbydc.2018050715.

    分享
  • 陈佳丽1,吕玉霞2,3,戚桂杰1,侯麟科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98-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创新用户间的社会网络联系有利于提升用户创新绩效,但在考虑社会网络成本前提下,不同质量水平的社会网络联系对用户创新绩效具有不同影响。选取乐高开放式创新平台为典型案例,编写爬虫程序获取平台客观数据,通过构建创新用户社会网络,实证检验高质量和低质量社会网络联系对用户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创新用户拥有的社会网络联系总数对用户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社会网络联系质量才是影响用户创新绩效的关键。其中,高质量联系能够显著提升用户创新产出价值,并显著减少创意项目淘汰概率;而低质量联系则会显著降低用户创新产出价值,且微弱提高创意项目淘汰概率。以此为基础,为创新用户和开放式创新平台方提出策略性建议。

    陈佳丽1,吕玉霞2,3,戚桂杰1,侯麟科3. 社会网络联系与用户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98-10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313.
    Chen Jiali,Lv Yuxia,,Qi Guijie,Hou Linke. The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Ties and User Innovation:an Analysis of LEGO Ideas Open Innovation Platfor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98-10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313.

    分享
  • 吴崇,黄彩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06-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8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03-2014年OFDI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基于其2002-2016年数据,从资源与能力视角,探讨了中国制造业OFDI过程中组织惯性两面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控股与早期国际化经验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消极影响;核心业务能力则增强了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核心业务能力对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因投资地区异质性而存在显著差异。

    吴崇,黄彩虹. 组织惯性两面性对OFDI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06-11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462.
    Wu Chong,Huang Caihong. DoubleSided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Inertia and Innovation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06-115., doi: 10.6049/kjjbydc.2018080462.

    分享
  • 刘丹1,衣东丰1,王发明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16-1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L201808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困境、提高创新效率,以及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演化动力学模型,构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框架和网络联结模式,利用竞争、互利共生和捕食关系演化模型,分析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条件。结果发现,创新生态位重叠程度决定了竞争激烈程度,系统演化均衡条件是主体间分工程度高,且嵌入适度。最后,从价值主体和机构主体两个方面〖JP〗提出推进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不断进化的治理策略。

    刘丹1,衣东丰1,王发明2.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治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16-123.,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519.
    Liu Dan,Yi Dongfeng,Wang Faming. Research on Network Governance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SciTech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16-123., doi: 10.6049/kjjbydc.L201808519.

    分享
  • 万旭仙,王虹,何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24-1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305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14-2016年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配置对双元创新的影响,考察高管激励方式在两者之间的调节效应,并基于产权异质性作进一步检验。引入ITCV方法测量内生性问题是否改变了回归结果,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研究发现:①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双元创新不产生蓄水池效应;②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对探索式创新具有挤出效应,而对开发式创新挤出效应受到产权异质性的影响;③相对于开发式创新,长期金融资产对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④国有企业中,股权激励有助于弱化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双元创新的挤出效应,而在非国有企业中,这一调节效应并不显著;⑤相对于探索式创新,薪酬激励弱化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对开发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加显著。

    万旭仙,王虹,何佳. 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对双元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24-132.,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593.
    Wan Xuxian,Wang Hong,He Jia.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s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24-132., doi: 10.6049/kjjbydc.2018030593.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郑和园,李胜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33-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是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其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理念、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突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的独特性,有益于矫正科技创新政策评估范式的逻辑偏失,反思与拓补行政导向下的封闭式评估体系。现行科技创新政策评估存在标准模糊、方式偏差、主体缺位及结果虚置等问题,可以公平竞争审查为切入点,实现科技创新政策评估体系化调整,着重理念匡正、程序治理、标准建设、结果回应以及责权明确的适用理路,最终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评估走向治理现代化。

    郑和园,李胜利. 科技创新政策评估路径检视及体系化调整[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3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91.
    Zheng Heyuan,Li Shengli. Path Review and Systematic Adjust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Evalu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33-139.,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091.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买生,集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40-1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4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运用实证分析法对281份有效问卷进行层级回归,考察组织授权对员工创造性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组织授权正向预测员工创造性绩效;②心理需要满足在组织授权对创造性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③前瞻性人格以心理需要满足为部分中介调节组织授权与创造性绩效的关系。由此得出,要有效提高员工创造性绩效,管理者不仅要思考组织授权的“度”,还应密切关注员工人格特质及心理变化。研究结论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可为企业以人格特质为依据进行人才选拔、培养及晋升提供参考。

    买生,集赫. 组织授权与前瞻性人格对员工创造性绩效的交互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40-145.,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437.
    Mai Sheng,Ji He. The Interaction Impact of Organization Empowerment and Proactive Personality on Employees' Creative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40-145.,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437.

    分享
  • 张昊民,宗凌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46-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6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员工在创新工作中的失败学习具有高价值和高阻力特征,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员工自身素养是促进失败学习的良方。基于关系型领导理论和经验学习理论,引入心理资本作为中介变量,以批判性思维作为调节变量,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包容型领导对知识员工失败学习的影响机制。对368名知识员工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包容型领导正向影响知识员工失败学习,心理资本在该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批判性思维正向调节心理资本与知识员工失败学习的关系,包容型领导通过心理资本影响知识员工失败学习的间接效应。

    张昊民,宗凌羽. 知识员工创新失败学习仅靠领导包容足够吗?[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46-153.,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267.
    Zhang Haomin,Zong Lingyu. Knowledge Employees Learning from Innovation Failure Only Requires Inclusive Leade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46-153.,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267.

    分享
  • 综述
  • 高俊光1,赵诗雨1,陈劲2,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7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2010-2017年技术标准规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汇集、整理、分类和分析。首先,基于规制主体视角,将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的规制划分为政府规制(G)、联盟/协会规制(A)和法律规制(L)3条路径;其次,对3条路径的构成维度进行分解;最后,阐述每一维度下各种要素对技术标准形成的作用,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并对我国自主技术标准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高俊光1,赵诗雨1,陈劲2,3. 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规制的作用机理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4):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121.
    Gao Junguang,Zhao Shiyu,Chen Jin,. A Re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on for Forming Technical Standard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4):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07012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