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05-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吴先明,邵福泽,高厚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开放经济下企业往往利用开放式创新范式进行技术创新。从开放式理论视角探讨创业导向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重点探讨顾客授权的调节作用。以开放式创新为中介变量,以顾客授权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采用259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部分中介了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顾客授权正向调节创业导向与开放式创新间关系以及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间关系,顾客授权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管理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吴先明,邵福泽,高厚宾. 创业导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顾客授权与开放式创新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8.,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408.
    Wu Xianming,Shao Fuze,Gao Houbin.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er Empowerment and Open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8.,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408.

    分享
  • 熊立,赵建彬,谢奉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9-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情境二元性理论、创新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深入探讨了二元文化、突破式和渐进式技术创新与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关系,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企业转型升级微观实现机制。应用SPSS和AMOS统计软件以及回归分析、交叉乘积等方法,对217家江西传统制造业研发团队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二元文化对突破式和渐进式技术创新均有正向影响,并通过二元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熊立,赵建彬,谢奉军. 二元文化机制推动转型升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9-1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418.
    Xiong Li,Zhao Jianbin,Xie Fengjun. Research on the Ambidextrous Cultural Driving Mechanism 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9-1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418.

    分享
  • 邵云飞,庞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5-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嵌入在外部网络中进行。然而,现有文献对于网络嵌入如何影响技术创新,缺乏相应研究及一致性结论。结合突破性技术创新颠覆性、高度不确定、高度资源依赖等特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进行理论推演和案例释义,阐明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对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结论既可以从网络嵌入视角充实技术创新理论,也可为企业在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中制定网络战略提供指导。

    邵云飞,庞博. 网络嵌入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结构洞与关系强度的协同影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5-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111.
    Shao Yunfei,Pang Bo.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Break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Study on Synergetic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Structural Holes and Tie Strength[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5-18.,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111.

    分享
  • 马晓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9-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7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产品创新立足于物质思维,创新活动围绕物质实体直接变换或改进展开,而信息、能量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被“屏蔽”,三者遵循“物质→能量→信息”演进路径,产品虚拟价值被忽略,创新过程显现出封闭性、边界性、控制性等特征。信息思维下的物质、能量、信息处于“等量齐观”的位置,产品创新遵循“信息能量物质”双向路径,三者共同参与实体价值与虚拟价值协同互动过程,产品创新显现出开放性、联系性、自然涌现性等特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成功典范,小米公司产品创新模式契合信息思维应用趋势,其现象级成功为企业运用信息思维开展产品创新提供了思路借鉴。

    马晓苗. 从物质思维到信息思维:互联网时代产品创新模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9-2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40.
    Ma Xiaomiao. From Material Thinking to Information Think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9-2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740.

    分享
  • 翟翠霞,申进,宋超,王鸿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27-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205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基于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现有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体系框架下,设计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生产技术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和创新资助体系,提出了体系建立的3个关键环节,即生产技术问题全面扫描机制、科学知识管理体系和创新基金“众筹”机制等,细化了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为高效集成创新资源、密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关系提供了解决方案。

    翟翠霞,申进,宋超,王鸿懿. 生产技术问题导向的创新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27-32.,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553.
    Zhai Cuixia,Shen Jin,Song Chao,Wang Hongyi. Research on Innovation System under Orienting from Production Technical Proble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27-32., doi: 10.6049/kjjbydc.2017020553.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梁双陆,张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33-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创新划分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3种类型,构建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比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3类创新发展水平,并测度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配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间我国东部地区创新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主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而中西部地区创新之间的协调作用程度处于濒临失调或勉强协调阶段,东部地区创新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地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应重视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之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

    梁双陆,张梅.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协调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33-38.,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157.
    Liang Shuanglu,Zhang Mei. A Study on Coordination of Industry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in the East, Middle and West of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33-38.,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157.

    分享
  • 王有志,张巍巍,张玉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39-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经济中高速发展,迫切需要构建和完善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产业技术政策体系。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与产业技术政策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入手,研究总结典型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基本走向、特点以及对我国完善产业技术政策的借鉴与启示。以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的江苏省为例,以问题为导向,摸清江苏省产业技术政策制度框架和基本现状,研究分析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技术政策和制度的需求,紧扣新常态的要求与特征,探索完善产业技术政策的制度框架与实践举措。

    王有志,张巍巍,张玉赋. 新常态下产业技术升级政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39-4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17.
    Wang Youzhi,Zhang Weiwei,Zhang Yufu. The Study on Industrial Technology Policy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39-4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717.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孙国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46-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耦合模式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式之一。将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中,构建基于特定生态系统的产业耦合模式,并详细阐释产业与要素、产业与城市及空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耦合。最后,以产业与城市为例进行耦合模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诸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型城市间的耦合度处于濒临失调区间的上位部分,尚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规模和科技含量、提高区域熵指数。

    孙国民.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系统耦合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46-52.,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21.
    Sun Guomin. Coupling Model of Emerging Industry of Strategic Importance:A Case Study of Coupling between City and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46-52.,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421.

    分享
  • 綦良群,何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53-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分析,归纳了演进过程的4个阶段,即分化发展阶段、关联发展阶段、互动发展阶段以及融合发展阶段,并基于自组织理论提出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模型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4个阶段的演进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的自组织过程,进而揭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并归纳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特征。

    綦良群,何宇.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模型及演进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53-5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636.
    Qi Liangqun,He Yu.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Mode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53-59.,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636.

    分享
  • 唐晓华,张欣钰,陈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60-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共调节政策,产业政策有效性评价是检验政策实施效果的基本途径。在合理构建制造业产业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对2005-2014年各指标数据进行预测,再利用差值对比法对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作用效力进行综合评价。分别从产业结构、组织、科技、布局角度实证分析了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政策实施绩效水平及其演进阶段性特征,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制造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唐晓华,张欣钰,陈阳. 中国制造业产业政策实施有效性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60-68.,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297.
    Tang Xiaohua,Zhang Xinyu,Chen Yang. Evalu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olicy Effectiven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60-68.,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297.

    分享
  • 王雷,赖玉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69-7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5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金融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金融创新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多融资方式和工具;另一方面可通过优化企业资本配置,间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内生金融发展理论和内部资本市场有效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微观层面研究金融创新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以2011-2015年34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金融创新、资本配置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创新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技术创新。结论可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合理运用金融创新、提升企业资本配置效率进而促进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王雷,赖玉霜. 金融创新、资本配置与企业技术创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69-75.,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54.
    Wang Lei,Lai Yushuang. Financial Innovation, Capital Allocation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on Listed Companies in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69-75.,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554.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吴建銮,赵春艳,南士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76-8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7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各国政府的“政策工具箱”,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提升企业创业成功率、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孵化企业视角来看,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否提升了科技企业研发效率有待验证。与已有基于孵化器视角的研究文献不同,从孵化企业视角出发,在整理我国新三板2014年2 301家科技企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该问题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国家级孵化器能够提升科技企业研发效率。在控制选择性偏差后,孵化器内外企业研发弹性差异显著,孵化器外企业研发弹性为0.083%,孵化器内企业研发弹性为0.095%,经孵化器“孵化”后科技企业研发效率提升了14.4%。该结论对于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发展及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增长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吴建銮,赵春艳,南士敬. 国家级孵化器能否提升科技企业研发效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76-82.,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757.
    Wu Jianluan,Zhao Chunyan,Nan Shijing. Does National Business Incubator Improve Enterprises' R&D Efficienc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76-82.,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757.

    分享
  • 李宏贵,张月琪,陈忠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83-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3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技术逻辑为新创企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制度逻辑使新创企业获得合法性,二者都有助于提高新创企业创新绩效。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新创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技术逻辑与制度逻辑的作用不同。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创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技术逻辑、制度逻辑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理论命题,建构了以新创企业发展阶段为调节机制的理论框架。

    李宏贵,张月琪,陈忠卫. 技术逻辑、制度逻辑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83-89.,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385.
    Li Honggui,Zhang Yueqi,Chen Zhongwei. Technological Logic, Institutional Logic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New Ventur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83-89.,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385.

    分享
  • 余红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90-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动态能力是新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创企业组织学习应以动态能力提升为导向,围绕创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开发进行。新创企业组织学习主要受创业者知识基础、心智模式及其战略共识以及新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组织文化与社会资本的影响。因此,创业者应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积极引领组织学习,强化知识管理基础,做好组织学习规划,加强员工组织学习相关指导与培训,将新创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并加强社会资本开发与利用。

    余红剑. 动态能力提升导向的新创企业组织学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90-97.,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121.
    Yu Hongjian. Dynamic Capability Promotion-Oriented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f New Venture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90-97.,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121.

    分享
  • 李艳双,焦康乐,刘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98-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深度访谈收集一手数据,结合差序格局理论、高阶理论、战略决策过程理论等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扎根理论,辅以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发展阶段的家族企业,由于高管团队的构成不同,表现出理性信任与特殊信任的不同信任类型,而理性信任更有利于提升家族企业的战略决策效果。此外,家族企业的高管信任类型决定了高管团队的决策参与和决策互动程度,进而影响了决策质量和决策承诺。

    李艳双,焦康乐,刘莎. 家族企业高管团队信任与战略决策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98-10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05.
    Li Yanshuang,Jiao Kangle,Liu Sha. The Relational Between the Family Business's Top Management Team Trust and Strategic Decis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98-104.,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205.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张宝生,张庆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05-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3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知识型组织成员的知识隐藏行为会破坏成员心理契约,给成员合作造成障碍,最终影响组织绩效。对成员知识隐藏行为的前因进行研究,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这一现象发生。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研究得出,知识型组织成员隐藏知识的前因是成员主体(内生性因素)、知识和任务客体(调节性因素)、互动媒介(中介性因素)、组织环境(外部性因素)4个维度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深入分析,提出防御对策。

    张宝生,张庆普. 基于扎根理论的知识型组织成员知识隐藏行为前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333.
    Zhang Baosheng,Zhang Qingpu. Research on the Antecedents of Members' Knowledge Hiding Behavior in Knowledge-based Organization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05-11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333.

    分享
  • 侯烜方,邵小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11-1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2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扎根理论,通过搜集分析有关新生代员工情绪方面的网络评论,得出了新生代员工情绪智力结构以及“情绪—态度—行为”作用模型。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情绪智力结构包括自我认知、关系管理和情绪调节等3个因素,工作投入中介了新生代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行为的影响,组织支持在情绪智力与工作投入的影响关系中存在调节效应。最后,对如何开展基于新生代员工情绪智力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参考建议。

    侯烜方,邵小云. 新生代员工情绪智力结构及其对工作行为的影响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11-117.,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05.
    Hou Xuanfang,Shao Xiaoyun. Structur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Millennial and Mechanism of Its Impact on Work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11-117., doi: 10.6049/kjjbydc.2016120005.

    分享
  • 段万春,杜凤娇,李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18-1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西部地区高校科研能力水平较低、高端科研人才匮乏、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采用“外智引联型”跨区域人才“软引进”合作模式,对西部高校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明智选择。为解决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优选问题,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跨区域、多主体、关系灵活等特质,从个人能力、协同能力和适配程度3个维度构建成员选取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团队成员进行优选并提出实施步骤;最后,通过案例对方法进行演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选取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需用人才,为团队成员选取问题提供思路,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段万春,杜凤娇,李阳. 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成员优选方法探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18-12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01.
    Duan Wanchun,Du Fengjiao,Li Yang. Exploration on Partner Selection Method of Intelligence Alliance Type Innovation Tea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18-12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01.

    分享
  • 彭伟,于小进,朱晴雯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24-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1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现有文献基础上,首先,立足中国情境,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初步确定了本土包容型领导的测量题项;然后,综合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测量量表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形成了一个包括5个维度、22个题项的本土包容型领导测量量表。

    彭伟,于小进,朱晴雯. 中国情境下包容型领导量表开发与验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24-130.,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314.
    Peng Wei,Yu Xiaojin,Zhu Qingwen. Inclusive Leader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in Chinese Contex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24-130., doi: 10.6049/kjjbydc.2017010314.

    分享
  • 李健,邵丹,潘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31-1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活动具有较高调整成本,因而保证创新可持续性对中国企业发展意义重大。以2006-2014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并考虑了产品市场竞争和期望绩效反馈的情境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具有负向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的负向作用越强;当企业实际绩效低于期望绩效时,产品市场竞争的负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然而,在实际绩效高于期望绩效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的负向调节作用被减弱。

    李健,邵丹,潘镇. 总经理继任对创新可持续性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31-138.,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154.
    Li Jian,Shao Dan,Pan Zhen. Succession of General Manager and the Persistence of Firm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31-138.,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15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徐智华,黄丽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39-14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药试验数据专有权保护制度旨在通过对公开的新药试验数据授予额外期限专有权保护,延长新药研发人的权利期限,达到消除因新药研发成本巨大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运用法理分析和比较借鉴方法,通过对我国新药试验数据保护制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该制度存在立法定位、保护对象、保护客体、例外适用范围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阐述了构建我国新药试验数据专有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及理论基础,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应从5个方面构建和完善我国新药试验数据专有权保护制度的立法建议。

    徐智华,黄丽娜. 我国新药试验数据专有权保护制度优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39-142.,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46.
    Xu Zhihua,Huang Li'na. Optimization research on Perfecting Proprietary Right Protection System of New Test Data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39-142.,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46.

    分享
  • 张磊,马治国,成方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43-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0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版权强国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其为版权保护与版权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版权保护有效性分析嵌入版权产业发展实践发现,版权保护典型案例与版权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于割裂从而急需缝合的状态之中。因此,从逻辑进路出发阐释版权保护典型案例,认为可通过完善版权法律保护体系、激励版权人自愿登记等方式对版权产业发展产生影响。结合近10年来中国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发布数据,阐述版权保护典型案例与版权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初步提出定量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张磊,马治国,成方舟.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版权保护典型案例对版权产业发展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43-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152.
    Zhang Lei,Ma Zhiguo,Cheng Fangzhou. the Effect of Typical Cases Concerning Copyright Protection to Copyright Industrie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werhous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43-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100152.

    分享
  • 综述
  • 罗瑾琏,管建世,钟竞,赵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47-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历年有关组织双元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III软件,利用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绘制组织双元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组织双元研究变化趋势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①组织双元研究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和重视;②组织双元研究发展遵循多视角和多层次的演进路径;③组织双元研究已经形成外部前因、双元情景、管理者、环境、战略柔性、效率困境、双元假设等七大领域以及创新悖论管理、渐进式创新和双元领导等三大组织双元前沿问题。

    罗瑾琏,管建世,钟竞,赵莉. 组织双元研究趋势与热点领域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242.
    Luo Jinlian,Guan Jianshi,Zhong Jing,Zhao Li. An 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Path and Hot Topics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Based on the View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242.

    分享
  • 邓今朝,喻梦琴,李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5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变革准备是组织成员关于组织变革必要性、组织变革能力等方面的信念、态度和意图,是评价组织成员(个体或群体)变革反应的重要指标,其理论基础包括变革干预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发现,自我概念、风险态度、学习动机、智商等个体因素,以及领导、沟通、组织氛围等情境因素都会影响变革准备,而变革准备直接影响员工变革意愿与变革行为,进而对组织效能产生影响。目前,变革准备研究还未形成独特的研究路径,也不足以为理论系统化提供支持,未来研究还需对变革准备的影响因素、维度结构、测量工具及内在认知机制等开展进一步探讨。

    邓今朝,喻梦琴,李太. 状态观及过程观视域下组织变革准备研究综述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568.
    Deng Jinzhao,Yu Mengqin,Li Tai. Review on Change Readiness from State and Process Perspectiv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1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56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