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 40卷 22期
刊出日期:2023-11-25

科技管理创新
评价与预见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科技人才培育
数字创新专栏
   
数字创新专栏
1 杜丹丽,简萧婕,赵丹
中国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
伴随中国创新投入的持续提升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是否协调不但影响创新体系运行,也会影响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基于此,在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指数探究2015—2020年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①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呈良好上升态势,但两者综合指数较低,且数字技术创新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②从耦合协调特征看,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但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发展至勉强协调阶段,中部地区为濒临失调,东北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轻度失调;③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空间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形成高耦合协调度集聚区,东北及西部地区则属于低值集聚区。研究结论可为指导相似地区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以及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2023 Vol. 40 (22): 1-11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1294KB] ( 271 )
12 张林,陆道芬,韦庄禹
数字经济能否拉动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将持续对全球经济产生颠覆性影响,其会在多大程度上惠及技术市场值得深入探究。利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技术市场类型上呈现异质性,表现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市场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对技术输入型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明显大于技术输出型市场;②数字经济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区域创新能力对技术市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市场发展以及相关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3 Vol. 40 (22): 12-21 [摘要] ( 132 ) [HTML 1KB] [PDF 1281KB] ( 322 )
22 马君,郭明杰
企业数字化转型、员工数字认知与创新绩效:技术为刀,我为鱼肉?
如何顺利度过数字化转型阵痛期成为中国企业利用数字经济红利提高自身创新水平的重要战略问题。整合IT能力、社会认知与社会认同理论,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即存在数字化转型阵痛期;员工数字化个人认知在U型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数字化组织认知可以调节U型关系,促使拐点左移,并导致U型关系变得陡峭。结论启示从员工对企业数字转型的个人认知和组织认知两个方面优化员工数字认知,应用数字技术营造有利于组织创新的员工认知环境,对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023 Vol. 40 (22): 22-32 [摘要] ( 272 ) [HTML 1KB] [PDF 1340KB] ( 775 )
科技管理创新
33 谢家智,张馨月
双向直接投资、知识溢出效应与创新链协同发展——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造并测度2011—2020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创新链协同度,并将知识溢出效应分解为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实证检验双向直接投资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能对创新链协同度产生正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突破型行业创新链协同度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知识溢出效应发挥机制作用,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论可为投资开放背景下构建创新链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主张。
2023 Vol. 40 (22): 33-42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1282KB] ( 294 )
43 哈梅芳,周涛
财政纵向失衡约束下科技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
健康的财政状况是地方政府引导区域科技创新、推动碳减排的必要保障。基于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探究财政纵向失衡对科技创新及碳减排作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①适度财政纵向失衡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而过度财政纵向失衡则会对科技创新造成阻碍;②科技创新能够显著抑制碳排放,而财政纵向失衡则会削弱科技创新的碳减排作用;③财政纵向失衡的调节作用具有单门槛特征,当其越过门槛值后,科技创新将会加剧碳排放;④分区域看,东部地区财政纵向失衡对科技创新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且财政纵向失衡的调节作用同样存在单门槛效应,中西部地区财政纵向失衡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且中部地区科技创新活动未有效抑制碳排放。研究结论对于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和推进“双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40 (22): 43-52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1265KB] ( 362 )
53 郜钰格,谢永平,杨艳萍
网络成员关系依赖对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动态性的影响——知识属性的调节作用
聚焦于微观层面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动态视角,结合社会网络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探索网络成员关系依赖对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动态性的影响,并考虑知识属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Wind数据库2010—2019年相关数据构建8期风险投资自我网络,采用组内估计法和LSDV方法对1715个自我网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网络成员关系依赖分别负向影响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增长性和多样性;②高水平知识深度与知识宽度会进一步加强网络成员关系依赖与自我网络多样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并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知识宽度会削弱网络成员关系依赖与自我网络增长性之间的负向关系,并起到正向调节作用;③知识深度对网络成员关系依赖与风险投资自我网络增长性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2023 Vol. 40 (22): 53-64 [摘要] ( 117 ) [HTML 1KB] [PDF 1475KB] ( 288 )
区域科学发展
65 李俊杰,周民良
中心城市对京津冀地区的创新引领效应
利用2010—2020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北京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引领效应。研究发现,北京创新能力强于周边城市,对周边城市具有正向创新引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北京对规模较大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沿海城市、高行政等级城市的创新引领效应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北京通过企业研发、专利申请和技术平台对周边城市产生正向创新引领效应;门槛效应分析发现,北京对周边城市的创新引领效应受到技术距离的影响,当技术距离小于门槛值时,北京的创新引领效应较显著,反之则较弱。
2023 Vol. 40 (22): 65-74 [摘要] ( 110 ) [HTML 1KB] [PDF 1302KB] ( 271 )
75 张坚,黄琨,胡玥歆
双循环格局下长三角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RIE)视角,以长三角中心区27城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长三角区域创新一体化协同发展趋势、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RIE生态位适宜度的中高值区域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发散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及围绕G60科创走廊中心区的“西北—东南”空间分布特征,形成“雁阵”空间形态;长三角RIE存在创新空间关联性,且空间正相关性逐年增强,协同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其中,人力资本、金融发展和双碳约束的影响力较大,且规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为进一步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政府应加大中心区27城规上研发经费投入,充分发挥中心区对其它地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2023 Vol. 40 (22): 75-86 [摘要] ( 95 ) [HTML 1KB] [PDF 1670KB] ( 203 )
企业创新管理
87 宝胡日查,陈池波
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承担与涉农企业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资源成为促进涉农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涉农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涉农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承担与涉农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涉农企业创新,在发展广度、深度以及数字化水平维度上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高涉农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促进涉农企业创新水平提升。此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以及成长期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涉农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也更显著。由此,围绕如何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及提高涉农企业创新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23 Vol. 40 (22): 87-96 [摘要] ( 137 ) [HTML 1KB] [PDF 1200KB] ( 257 )
97 余浩,刘文浩,季琼岚,郑俊城
“言行不一”:制度复杂性如何影响企业耦合行为
“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企业采用何种战略行为响应制度复杂性?通过对江浙沪地区304家产能转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制度复杂性宏观视角与身份认同微观视角,揭示制度复杂性下组织场域内多重制度逻辑对耦合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企业解耦行为动因。结果发现:①在制度复杂性场域内,企业采取“言行不一”的战略行为能够缓解多重制度压力,即多重制度逻辑对企业解耦行为具有正向影响;②组织认同作为中介变量,在多重制度逻辑与企业解耦行为间发挥中介效应;③高管社会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其中,高管政治关系资本对多重制度逻辑和企业解耦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而商业关系资本的调节作用尚未得到验证。结论可为企业塑造应对制度复杂性的战略行为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
2023 Vol. 40 (22): 97-106 [摘要] ( 95 ) [HTML 1KB] [PDF 1291KB] ( 406 )
107 刘永丽,张方舒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会影响企业创新持续性吗
随着康美药业等重大案件的司法实践以及注册制全面推行,我国资本市场整体诉讼风险不断提高,董责险的公司治理作用日益凸显。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责险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董责险对企业创新持续性具有促进作用;随着管理者权力增大,董责险对创新持续性的正向作用减弱;内部控制、融资约束在董责险与企业创新持续性间发挥多重链式中介效应;在财务困境、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高政府补贴样本企业,董责险对企业创新持续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有助于中国上市公司在经济转型升级情境下,结合企业需求更好地利用董责险这一制度优化自身创新战略,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持续性水平。
2023 Vol. 40 (22): 107-118 [摘要] ( 122 ) [HTML 1KB] [PDF 1296KB] ( 402 )
评价与预见
119 张琴清,李常洪,李志强,郭嘉琦,王海艳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测度及演化分析
基于2009—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数据,运用改进距离协同模型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能力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收敛模型对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检验,揭示其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①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其发展水平低于协同水平;②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势头强劲,中西部地区融合协同发展程度起伏波动,东北地区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波动幅度最大,均有待提升;③各省份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且较不均衡;④四大区域及全国均存在空间收敛。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开展试点示范、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统筹东部比较优势、用活用足资源禀赋等建议,以合力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协同发展。
2023 Vol. 40 (22): 119-129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1352KB] ( 306 )
130 储节旺,李佳轩,安怡然
基于专利分析的颠覆性技术演化与预测研究——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例
颠覆性技术拥有巨大的创造性和破坏力,能够颠覆原有技术体系,并深刻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关注颠覆性技术演化并对其进行预测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科研水平,提前占据科技高地。利用专利分析方法与主题模型绘制颠覆性技术整体演化路径,把握技术发展整体态势,并利用后离散方法对前沿技术热点进行分析。对于颠覆性技术进行预测,利用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和方法探究技术之间的潜在关联。利用量子信息技术进行实证分析,证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我国科技创新与预测提供新研究路径,有助于提高我国颠覆性技术与科技前沿感知能力。
2023 Vol. 40 (22): 130-140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2086KB] ( 365 )
科技人才培育
141 邹昀瑾
知识生产与多元互动:青年人才推进科技创新的行动逻辑——多案例实证分析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知识生产参与者和多元协同发展的引领者。选取北京市3个典型案例,构建知识生产—多元互动分析框架,以阐释青年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逻辑。通过区分科技创新中知识生产的多维效应和多元主体互动模式,提炼出3种路径:①企业—政府互动,以知识生产的规模效应促进产品创新;②企业—专家互动,以知识生产的溢出效应促进技术创新;③企业—资本互动,以知识生产的竞争效应促进商业创新。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青年人才推进科技创新的典型运作机制,分别是风险规避、压力调适、理性学习以及协商对话。研究可为理解科技创新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对支持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具有重要意义。
2023 Vol. 40 (22): 141-151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1486KB] ( 222 )
152 赵莉,许爽,刘平青,崔遵康,杨芳
职场精神力如何影响知识型员工合作行为——基于战略共识和目标互依性的视角
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主体,合作行为是高绩效工作与各类组织功能的关键条件,在促进知识型员工合作行为的诸多因素中,精神动力可能比物质回报更具激励作用,但目前关于合作行为内在驱动因素尤其是精神性驱动因素的研究明显不足。聚焦精神性视角,探讨知识型员工合作行为激发过程,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考察职场精神力对知识型员工战略共识与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合作目标互依性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职场精神力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合作行为;员工战略共识在两者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合作目标互依性不仅正向强化战略共识与员工合作行为间积极关系,而且正向调节战略共识的中介作用。
2023 Vol. 40 (22): 152-160 [摘要] ( 135 ) [HTML 1KB] [PDF 1251KB] ( 60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