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更多
官方微信
欢迎扫码关注科技进步与对策微信公众号
用户社群
QQ群1(已加满):209477643
QQ群2(已加满):2425732
QQ群3(已加满):209477886
微信扫码加入用户社群,入群后修改群名称为姓名和单位,并仔细阅读群公告内容。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3年 40卷 12期
刊出日期:2023-06-25

产业技术进步
科技管理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
区域科学发展
科技人才培育
数字创新专栏
   
数字创新专栏
1 宋敬,陈良华,叶涛
数字经济能够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吗——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视角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企业创新机遇的实践探索。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体系的背景下,选取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新熊彼特增长理论,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在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及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外部媒体关注度、组织冗余资源和高管研发经验能够强化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质量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资本升级和提升研发能力对企业创新质量产生积极效应;相较于非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高新技术行业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正向促进作用更显著;企业高质量创新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价值。研究有助于拓展数字经济与企业创新质量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为推进企业创新发展和赋能经济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建议。
2023 Vol. 40 (12): 1-11 [摘要] ( 332 ) [HTML 1KB] [PDF 1286KB] ( 1497 )
12 刘庆龄,曾立
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策略研究
遵循“理论基础—逻辑体系—现实问题—实践策略”的研究思路,综合探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路径选择。通过对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为发展赋能的数字技术展开论述,阐释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从优化发展过程、颠覆发展方式、获取发展先机等维度验证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从现实维度出发,分析数字技术助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创新任务艰巨、产业转型受阻、数字布局失衡、异化问题放大、各类风险交织等困难挑战,并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等角度入手,提出新阶段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策略措施。
2023 Vol. 40 (12): 12-22 [摘要] ( 228 ) [HTML 1KB] [PDF 1833KB] ( 474 )
23 滕明明,申明浩
数字化同群效应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梳理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以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数字化同群效应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并通过加剧行业竞争实现;企业管理者能力抑制数字化同群效应对相关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效应,而融资约束会放大数字化同群效应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
2023 Vol. 40 (12): 23-31 [摘要] ( 150 ) [HTML 1KB] [PDF 1280KB] ( 265 )
32 吴卫红,杨帆,张爱美,刘颖
数字化技术转型、数字化治理能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升级——基于数字化赋能理论的作用机制研究
依靠数字经济发展红利,突破资源环境双重约束,实现绿色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资源赋能和结构赋能双重视角出发,对数字经济赋能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需进一步通过技术进步扩展绿色发展空间;②企业内部数字化技术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水平提升;③清洁生产技术创新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工艺创新的两个维度,在数字化技术转型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④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能够正向调节数字化技术转型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通过识别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的情境因素,可为我国有效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数字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023 Vol. 40 (12): 32-41 [摘要] ( 208 ) [HTML 1KB] [PDF 1234KB] ( 634 )
科技管理创新
42 胡京波,欧阳桃花,张凤
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管理研究:以商飞C919为例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产品、技术和组织等互补性资产。既往研究聚焦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尚未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管理。互补性管理是指对互补性资产的管理,以商飞C919为例研究发现: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资产包括研究阶段的详细设计技术、开发阶段的分包生产产品、应用阶段的交付运营服务。不同类型互补性资产面临封闭性与开放性、管控性与灵活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创新挑战。为应对挑战,核心企业通过构建互补性管理机制,推动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结论有助于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体系与互补性管理研究,对核心企业提高复杂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和破解“卡脖子”难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2023 Vol. 40 (12): 42-53 [摘要] ( 141 ) [HTML 1KB] [PDF 1710KB] ( 229 )
54 赵帅,何爱平
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双重视角下碳交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283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碳交易市场是中国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探索。通过收集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测度碳试点的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政策显著降低试点城市碳排放水平;②行政干预通过保障碳市场正常运行实现减排;③碳价格处于失灵状态,以碳交易量衡量的市场机制只能发挥部分作用,需要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协同作用才能强化减排效应;④碳试点有效促进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与绿色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效应尚未扩散至城市层面。
2023 Vol. 40 (12): 54-65 [摘要] ( 208 ) [HTML 1KB] [PDF 1331KB] ( 472 )
区域科学发展
66 蒋仁爱,王龙国,杨圣豪,李冬梅
ICT与城市创新产出——创新增长、质量分化与空间溢出距离分析
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信息通信技术(ICT)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机制和溢出效应。结果发现:①以互联网和移动电话为代表的ICT均促进城市创新增长,并且产生显著空间溢出效应。相比于移动电话,互联网对创新数量的提升作用更强,移动电话能够提升城市创新质量,而互联网则会导致平均质量下降;②移动电话对创新的溢出边界为1000km,最优溢出范围为100k~1000km,而互联网则达到2000km和1000~2000km;③互联网造成创新质量下降是因为其在促进城市高质量创新的同时形成大量专利泡沫,且影响程度远大于移动电话对专利泡沫的缓解作用,可见,ICT总体上产生较为明显的创新分化效应;④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互联网能够缩短信息搜寻时间,从而为创新模仿提供便利,导致专利泡沫化加剧,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移动电话隐性知识传递有利于形成创新合作,从而促进高质量创新;⑤ICT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总体上在中西部地区和非省会城市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可为打造城市高质量创新模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理论依据。
2023 Vol. 40 (12): 66-77 [摘要] ( 199 ) [HTML 1KB] [PDF 1513KB] ( 194 )
78 解佳龙,周文婷
国家高新区创新脆弱性评价及障碍诊断
为厘清引致国家高新区创新脆弱性的障碍,基于PSR框架设计出“压力—状态—响应”创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我国147个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脆弱性及空间分布特征,从系统协调性和障碍改善度两个方面揭示创新脆弱性表现维度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高新区创新脆弱性等级整体呈现“橄榄型”分布,且由沿海向内陆逐级增强,不同类型园区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多数园区内部协调性较高,细分维度的协调性与园区发展阶段紧密相关;响应系统障碍偏高,绿色发展是高新区普遍面临的压力。最后,从等级分布、系统协调性、响应障碍等方面提出改善创新脆弱性的建议。
2023 Vol. 40 (12): 78-87 [摘要] ( 131 ) [HTML 1KB] [PDF 3092KB] ( 205 )
产业技术进步
88 唐永伟,刘合林,聂晶鑫
城市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识别、组织特征及生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为例
创新型产业集群代表地方创新发展方向与水平,识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和组织特征有助于优化其功能组织与空间布局。以武汉为例,通过挖掘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范围文本信息,构建一种快速识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的方法,并结合多源数据和实地调研,归纳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和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武汉拥有光电子信息技术等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符合城市创新产业发展现状。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功能组织呈现单核心链式与多核心网络式共存特征,空间组织呈现单核集聚与多中心分散分布共存特征。就生成机制而言,应树立“功能—空间”协同演化的认知理念:在功能组织方面,产学研协同化发展主导创新主体生成与发展,集聚、多维邻近性促进创新主体功能集群和网络化;在空间组织方面,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创新主体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创新主体对创新要素需求的敏感性分异决定其空间布局。在政策启示方面,注重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的精细化划分和发展情况的跟踪评估,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功能和空间协同,准确把握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跨界和网络化趋势,构建具有根植性的区域创新集群。
2023 Vol. 40 (12): 88-98 [摘要] ( 155 ) [HTML 1KB] [PDF 3798KB] ( 267 )
99 李斯林,余红心,武文博,戈盈凡
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新一轮基建投资的重点,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熵值法测算2013—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分析其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推动地区产业升级,且对中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在数字基础设施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过程中,“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仍是主要影响因素;数字基础设施在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同时,提升产业总体生产率,从而缓解“鲍莫尔成本病”的影响;数字基础设施通过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促进产业结构服务化,但对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2023 Vol. 40 (12): 99-107 [摘要] ( 244 ) [HTML 1KB] [PDF 1204KB] ( 517 )
企业创新管理
108 丁永健,吴小萌
“小巨人”企业培育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吗——来自“专精特新”政策的证据
“小巨人”企业培育是国家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提出的新政策,与原有科技创新政策相比,更注重提升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的创新活力,从而实现技术补链效果。为评估该政策的有效性,基于2014—2020年制造业中小企业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并运用Tobit模型检验“小巨人”企业培育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小巨人”企业培育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提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水平提升实现,而非技术进步率本身,这体现了政策设计的初衷;②政策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的提升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研究结论可为完善“小巨人”企业培育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23 Vol. 40 (12): 108-116 [摘要] ( 244 ) [HTML 1KB] [PDF 1224KB] ( 606 )
117 孙笑明,王晨卉,杨新蒙,王雅兰
多维邻近性对关键研发者与企业二元创新的调节作用——基于“两带”企业专利数据
合作创新资源配置是决定企业合作创新能否达到探索式创新或利用式创新预期目标的关键。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人力和智力资本,关键研发者(明星发明家)是影响企业合作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然而,鲜有研究基于调节效应视角分析多维接近性对关键研发者与企业合作创新产出关系的作用机制。由此,基于2004—2019年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流域经济带”高新技术企业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专利数据,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多维邻近性对关键研发者与企业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合作企业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技术邻近性程度越高,越能强化关键研发者参与比例对合作企业利用式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技术邻近性程度越高,越能强化关键研发者参与比例对合作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结论对于创新管理者根据合作创新主体的多维邻近性特征与调节机制优化企业外部合作关系结构、合理配置人力和知识资源,从而提高合作创新效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2023 Vol. 40 (12): 117-128 [摘要] ( 118 ) [HTML 1KB] [PDF 1434KB] ( 160 )
129 王庆金,杜甜甜,高扬,李翔龙
“民参军”创新活动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将民营企业的民参军创新活动分为3种模式、即技术集成式、技术整合式和技术耦合式,通过分析不同模式民参军创新活动对民营企业绩效的影响,探究认知评价在上述路径中的作用机制,并对民营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技术集成式、技术整合式和技术耦合式民参军活动对民营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民营企业家的风险性认知评价和复杂性认知评价对民参军创新活动与企业绩效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结论有助于拓展军民融合理论研究,为民营企业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并开展民参军创新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2023 Vol. 40 (12): 129-139 [摘要] ( 123 ) [HTML 1KB] [PDF 1470KB] ( 468 )
科技人才培育
140 刘志,唱小溪,周禹,许梦莹,胡洁丽
过程视角下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促进机制研究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视角出发,解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通过增强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同时,引入组织创新激励政策作为权变因素,考察其在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以及被调节的中介效应。采用235份员工三时点调研数据,使用Mplus7.0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①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正相关;②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正相关;③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④组织创新激励政策在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⑤组织创新激励政策显著正向调节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2023 Vol. 40 (12): 140-150 [摘要] ( 307 ) [HTML 1KB] [PDF 1311KB] ( 460 )
151 王弘钰,于佳利
顾客参与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机制
如何充分利用顾客参与激发员工创新性表现尚未得到很好的解答。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顾客参与影响员工越轨创新的中介调节模型,采用476份员工问卷研究发现,员工亲社会动机、组织支持感能够增强顾客参与对创新过程投入的积极作用,当亲社会动机和组织支持感都处于高水平时,顾客参与对创新过程投入的正向影响最大;创新过程投入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亲社会动机、组织支持感和顾客参与的交互作用通过创新过程投入正向影响越轨创新。研究有助于丰富顾客参与和越轨创新的理论研究,并为企业实践者把握顾客参与、提升员工创新活力提供启示。
2023 Vol. 40 (12): 151-160 [摘要] ( 107 ) [HTML 1KB] [PDF 1350KB] ( 60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