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22-06-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曾力宁,李阳,黄朝峰,李北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004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鲜有研究针对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进行理论阐述及体制机制探讨。以我国布局国家实验室体系为研究背景,探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现实逻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剖析国家实验室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也是推动国家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依据;②协同创新理论强调各类创新要素协调合作与相互作用,有助于国家实验室体系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③合作博弈理论探讨决策主体均衡问题,对于实验室与外部单位建立良好互信决策机制大有裨益。基于理论分析,围绕政策引导、运行成长、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4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未来,国家实验室体系研究需要进一步围绕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驱动因素、运行成效和科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

    曾力宁,李阳,黄朝峰,李北伟. 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与制度创新:理论依据与实施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8.,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489.
    Zeng Lining,Li Yang,Huang Chaofeng,Li Beiwei.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Laboratory System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1-8.,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489.

    分享
  • 陈怀超,何智敏,范建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9-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90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家之间制度差异是跨国技术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现有文献缺乏基于制度距离大小和方向对跨国技术转移的探讨。在将制度落差划分为制度逆差和制度顺差的基础上,依据2009—2019年中国技术引进面板数据,探究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影响,并考察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制逆差和规范逆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规范逆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而对管制逆差影响跨国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管制顺差和规范顺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均有显著阻碍作用,且技术来源国创新能力能够削弱其阻碍作用。研究结论证实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具有差异化影响,有助于拓展跨国技术转移研究,并为相关部门从制度落差视角指导中国技术引进实践提供参考。

    陈怀超,何智敏,范建红. 制度落差对跨国技术转移的影响——基于2009—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9-19., doi: 10.6049/kjjbydc.2021090173.
    Chen Huaichao,He Zhimin,Fan Jianhong. 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Gap o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An Analysis Based on Panel Data from 2009 to 2019[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9-19., doi: 10.6049/kjjbydc.2021090173.

    分享
  • 赖流滨,张运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20-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40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专利联盟存在竞合现象,联盟成员技术竞合究竟是阻碍创新还是激励创新?着眼于专利联盟成员竞合网络,将技术合作划分为探索式合作和利用式合作,将技术竞争划分为学习型竞争和诉讼型竞争,以2006—2019年MPEGLA公司12个专利联盟的76个成员为研究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实证检验专利联盟成员技术竞合对联盟成员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探索式合作、利用式合作和学习型竞争有利于成员创新绩效提升,而诉讼型竞争不利于成员创新绩效提升;学习型竞争和诉讼型竞争对双元合作的创新激励效应均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赖流滨,张运生. 专利联盟成员技术竞合对成员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20-30.,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476.
    Lai Liubin,Zhang Yunsheng.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opetition between Patent Pool Member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20-30.,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476.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赖一飞,叶丽婷,谢潘佳,马昕睿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31-4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20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2—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引入耦合理论,分析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其中,R&D活动和数字产业化程度对两者影响显著;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从低耦合阶段逐步进入磨合阶段或者高耦合阶段,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整体上东南地区优于西北地区。针对耦合现状,提出当前仍需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调整政策侧重点、加强区域协作等政策建议。

    赖一飞,叶丽婷,谢潘佳,马昕睿. 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31-41., doi: 10.6049/kjjbydc.2021120733.
    Lai Yifei,Ye Liting,Xie Panjia,Ma Xinrui.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Regional Science &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igital Econom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31-41., doi: 10.6049/kjjbydc.2021120733.

    分享
  • 田雪姣,杨武,孙守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42-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80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区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的健康性有赖于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有机、高效协同发展。以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位,在构建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2013—2019年各省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的动态协同效应,基于泰尔系数和变异系数法分析省际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水平,结合各省域协同水平进行类型划分并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省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水平较低,仅有极少数省份实现良好协同;排名靠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出我国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存在较严重的区域失衡现象;区域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水平呈现出东—中—西—东北部的阶梯式下降特征,并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田雪姣,杨武,孙守恒. 科技创业孵化生态环境协同效应及空间分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42-50., doi: 10.6049/kjjbydc.2021080457.
    Tian Xuejiao,Yang Wu,Sun Shouheng. Synergistic Effec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42-50., doi: 10.6049/kjjbydc.2021080457.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张英,张倩肖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51-6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10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2008—2018年中国制造业13个子行业1853家企业微观数据为基础,构建Translog模型,分析开放型技术双元及其不同技术组合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攀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企业有效平衡与吸收开放型技术双元形成的协同效应,能够降低进口竞争引致的要素替代成本,促进中国制造业GVC攀升向高技术探索与开发组合的内生驱动转化。技术开发成为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充要条件,技术探索为充分不必要条件。在竞争效应和协同效应双重作用下,内资企业高技术开发组合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驱动力,受技术门槛和技术控制约束,技术探索只有在内资企业具有足够开发能力时才能对价值链攀升产生显著影响。异质性双元组合催生形成中国制造业GVC攀升的多元化路径。劳动密集型行业依赖进口竞争攀升的低技术双元特征;资本密集型行业较高的外资吸收效率对母国开发与跨国开发技术组合吸收更具适应性,呈现出显著的市场竞争攀升特征;技术密集型行业积极的母国探索倾向与较高的技术开发能力形成技术协同攀升特征。

    张英,张倩肖. 开放型技术双元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了吗——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51-61., doi: 10.6049/kjjbydc.2021110339.
    Zhang Ying, Zhang Qianxiao. Does the Open Technology Dualism Promote the Global Value Chai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An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Micro-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51-61., doi: 10.6049/kjjbydc.2021110339.

    分享
  • 边伟军,董琪,于龙振,杨晨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62-7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00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基础能力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其重要性愈发受到业界和学界关注,但是关于产业基础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有研究缺口,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视角,探索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的内涵、维度及量表。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产业基础能力进行解构,提炼出4个维度的能力,即技术支撑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产业驱动能力,并开发出相应测量体系。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信效度,可弥补现有研究对产业基础能力测量量表开发的不足,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边伟军,董琪,于龙振,杨晨姊. 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的内涵、维度及量表开发——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62-72.,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228.
    Bian Weijun,Dong Qi,Yu Longzhen,Yang Chenzi. The Definition,Dimensions and Measurement on Foundational Cap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62-72.,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228.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林顺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73-8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8份社会创业者访谈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社会创业在中国制度环境中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创业意愿是社会创业的前置因素,制度情景和社会痛点是孕育社会创业意愿的重要土壤;创业者在多重制度逻辑中灵活运用合法性构建和资源拼凑等理性工具,并持续积累与更新创业知识和技巧,发挥社会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的工具理性作用;当激励效应反馈到社会创业意愿时,新一轮创业行为将始于新的创业意愿;在整个社会创业意愿实现过程中,情绪特质和突发情节发挥重要调节效应。

    林顺浩. 社会创业行为实现路径及内在机理——一项扎根理论的探索[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73-81.,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519.
    Lin Shunhao. The Realization Path and Inner Mechanism of Social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An Exploration of Grounded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73-81.,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519.

    分享
  • 戚湧,宋佳阳,张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82-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20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探究在不同外部环境下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上市的A股公司为样本,运用异方差稳健OLS模型和Logit模型,研究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我国不同外部环境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①VC早期进入能够显著促进被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表现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提升;②企业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越早,越能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③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水平越高,风险投资进入时机越晚,越能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

    戚湧,宋佳阳,张远. 风险投资进入时机、外部环境与企业创新投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82-91.,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383.
    Qi Yong,Song Jiayang ,Zhang Yuan. Venture Capital Entry Timing,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isted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82-91.,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383.

    分享
  • 杨林,陆亮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92-10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化战略成为制造企业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以美国GE、德国Siemens、日本Toyota与中国Haier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多案例分析,构建“资源要素—核心能力—系统创新”智能化战略转型综合模型,明确不同国家制造企业因资源、能力和系统差异而形成的不同模式,在转型出发点、落脚点以及目标、路径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区别。结论不仅从微观动态层面为理解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提供了基本信息,也有利于从系统论角度构建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发展框架,对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杨林,陆亮亮. “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企业智能化战略转型路径:多案例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92-101.,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70.
    Yang Lin,Lu Liangliang. Exploring the Intelligent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Path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A Multi-case Comparative Stud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92-101.,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70.

    分享
  • 刘岩,苏可蒙,高艳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02-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CQ202107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础研究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新颖性知识,是企业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基于知识理论,分析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和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企业桥接科学家的中介作用及知识整合能力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2019年科学导向型中国生物制药行业80家企业专利申请和SCI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基础研究广度对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企业桥接科学家在基础研究广度、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企业技术知识整合能力可以强化基础研究广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削弱基础研究深度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

    刘岩,苏可蒙,高艳慧. 企业基础研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02-111., doi: 10.6049/kjjbydc.CQ202107041.
    Liu Yan,Su Kemeng,Gao Yanhui. The Influence of Basic Research on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A Research Based on Chinese Bio-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102-111., doi: 10.6049/kjjbydc.CQ202107041.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曾繁华,肖苏阳,刘灿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12-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C202107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手工收集地方政府培育类政策并与2007—2019年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多期DID模型检验其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培育类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起长期显著促进作用,但政府认定次数增加并不能推动中小企业创新由量转质的飞跃。进一步地,培育类政策可通过激发创新意愿、加速人才聚集、提升市场关注度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该类政策对国有中小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仅对低集中度行业企业起到促进作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地区政策激励与创新补偿效应更强。结论可丰富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经验证据,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曾繁华,肖苏阳,刘灿辉. 培育类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12-122., doi: 10.6049/kjjbydc.C202107138.
    Zeng Fanhua,Xiao Suyang,Liu Canhui. The Influence of Industry Cultivation Polic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112-122., doi: 10.6049/kjjbydc.C202107138.

    分享
  • 张迩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23-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906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专利权保护的发明创造所涉及行业日益复杂,精准激励不同行业的创新显得至关重要。美国学者主张法院应当灵活适用司法政策杠杆调节不同行业的激励机制,以避免激励不足或者激励过度。以政策杠杆理论为分析工具,研究发现:我国专利法中存在类似于美国的司法政策杠杆,还存在明确规定了特定于某些行业而适用的法定政策杠杆。司法政策杠杆的适用具有不确定性,可通过合理的法定化路径实现适用的确定性与可预见性,从而使我国专利法中的政策杠杆发挥精准激励不同行业创新的功能。

    张迩瀚. 专利权保护如何精准激励创新——以美国专利法中政策杠杆理论为切入点[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23-129., doi: 10.6049/kjjbydc.2021090676.
    Zhang Erhan. How Can Patent Protection Stimulate Innovation Precisely:Starting from the Policy Lever Theory in American Patent Law[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123-129., doi: 10.6049/kjjbydc.2021090676.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李静芝,李永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30-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C202107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员工创新行为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并受到员工所拥有资源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员工借助组织嵌入网络获取的异质性资源成为促进创新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组织创新氛围、网络嵌入和员工创新行为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组织创新氛围各维度中,资源供应、团队协作显著促进员工创新行为,而领导效能影响不显著;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关系嵌入显著正相关,资源供应、团队协作与结构嵌入显著正相关,但领导效能对结构嵌入影响不显著;网络嵌入在资源供应、团队协作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但在领导效能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不起中介作用。最后,提出建立高绩效工作系统、优化和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内部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提升企业和员工网络嵌入水平等管理建议。

    李静芝,李永周. 组织创新氛围、网络嵌入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30-139., doi: 10.6049/kjjbydc.C202107288.
    Li Jingzhi,Li Yongzhou. The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Cliamte and Network Embeddedness on Innovative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130-139., doi: 10.6049/kjjbydc.C202107288.

    分享
  • 张晓洁,刘新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40-1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分类加工模型和情绪调节过程模型,探讨信息型团队断裂与团队创造力间关系边界条件和作用机制,构建以情绪调节为调节变量,以知识利用和团队活力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基于106个研发团队566名成员样本数据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团队成员高认知重评策略下,信息型断裂将促进团队创造力提升,知识利用和团队活力在这一关系中起间接作用;在团队成员高表达抑制策略下,信息型断裂将抑制团队创造力提升,知识利用在这一关系中起间接作用。

    张晓洁,刘新梅. 信息型团队断裂与团队创造力的双通道模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机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40-149.,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199.
    Zhang Xiaojie,liu Xinmei. The Dual Pathway Model of Informational Faultlines and Team Creativit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ifferent Emo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140-149.,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199.

    分享
  • 综述
  • 高腾飞,陈刚,凌羽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50-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100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技术资本是一种新型、独立的资本形态,是技术加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创造更多价值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拓展技术资本的概念内涵,明确其价值增值的目标属性;然后,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对技术资本研究的知识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形成技术视角、资本视角和技术资本化过程的3种进路;随后,进一步构建一个整合式分析框架,从驱动因素、生成机制、作用机理和影响效果4个方面建立全局性视角,以把握技术资本研究情况;最后,从完善测量方法,探析技术资本与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关联等方面提出可行的研究方向。结论有助于阶段性厘清国内外技术资本研究进展,为未来更深入的分析提供参考。

    高腾飞,陈刚,凌羽乔. 技术资本:概念辨析、知识结构与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2):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515.
    Gao Tengfei,Chen Gang,Ling Yuqiao. Technological Capital: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nalysis Frame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2):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11005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