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曾婧婧,温永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1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空间集聚是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活动的重要特征。基于Thomsonone数据库中1996—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交易数据,以风险投资交易双方公司均位于中国大陆城市的每一笔风险投资交易事件为例,分别从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空间布局视角对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发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经历了孕育起步、快速发展、稳步调整和理性规范4个发展阶段;互联网、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与服务等高新技术行业是风险投资热点领域;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存在明显的城市集聚特征,且相较于风险资本接受城市,投出城市的风险资本资源更为集中;城市之间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交易联系并不紧密,风险投资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北京、上海、深圳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风投城市,杭州、广州、武汉等则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风投城市。该结论可为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及风险资本资源在行业和空间中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曾婧婧,温永林. 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空间布局与网络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9., doi: 10.6049/kjjbydc.2020110206.
    Zeng Jingjing,Wen Yongli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High-tech Venture Capital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9., doi: 10.6049/kjjbydc.2020110206.

    分享
  • 蔡颖,林筠,王琪,张茹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0-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202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商业规模示范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关于如何推进商业规模示范的研究较少。研究组织学习、政府政策支持对商业规模示范的作用,选取312份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组织学习中的“用中学”和“互动中学”均对商业规模示范存在积极影响,且互动中学的作用更强;②政府政策支持不仅积极影响商业规模示范且正向调节互动中学与商业规模示范的关系;③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地区企业商业规模示范及政府政策支持存在差异。该结论不仅有助于明晰商业规模示范中组织学习与政府政策支持的影响机制,而且揭示出企业研发、组织学习及政府政策支持并行是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

    蔡颖,林筠,王琪,张茹鑫. 科技成果商业规模示范:组织学习与政府政策支持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0-18.,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298.
    Cai Ying,Lin Jun,Wang Qi,Zhang Ruxin. Commercial Scale Demonst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0-18.,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298.

    分享
  • 徐可,何桢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9-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知识经济与大数据智库联耦时代,我国正经历第四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深挖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与过程效应,是培育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的重中之重。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螺旋与网络权力视角,针对我国16个省市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的256家孵化企业开展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知识螺旋/网络权力—创新驱动的逻辑路径和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和知识螺旋;知识螺旋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同时在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中介效应;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

    徐可,何桢. 网络镶嵌激励创新驱动的知识与权力效应——来自256家在孵企业的实证[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9-29.,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188.
    Xu Ke,He Zhen. Knowledge and Power Impact of the Promotion from Network Embeddedness to Innovative Dr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9-29.,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188.

    分享
  • 韦施威,杜金岷,吴文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30-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7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机构投资者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外部监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将公司治理传导效应纳入机构持股与企业创新关系及作用机理分析框架,基于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内部控制有效性、核心技术人员股权激励和管理费用控制是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的3个重要传导路径。另外,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更为突出;同时,机构投资者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整体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韦施威,杜金岷,吴文洋. 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兼论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异质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30-38.,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733.
    Wei Shiwei,Du Jinmin,Wu Wenyang. How does Institutional Investor Influence Enterprise Innovation:Discussion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30-38.,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733.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阳长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39-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2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索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寻找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使用2005—2018年我国区域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对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而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递增趋势,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线性增长态势,而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②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产业集聚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③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阳长征. 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绩效——基于2005—2018年区域面板数据的动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39-49.,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038.
    Yang Changzheng. Informatization Diffusion,Industrial Cluster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sed on Regional Panel Data from 2005 to 2018[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39-49.,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038.

    分享
  • 徐向龙,侯经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50-5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6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系统揭示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3—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和空间杜宾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发明创新绩效均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的创新绩效和非发明创新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对发明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徐向龙,侯经川. 促进、加速与溢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50-59.,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616.
    Xu Xianglong,Hou Jingchuan. Promotion, Acceleration and Spillover: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on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50-59.,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616.

    分享
  • 胡绪华,吕程扬,丁绪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60-6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20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内外部环境改变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以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越发重要。以经济效率提升与经济动能转换综合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使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均有利于经济效率提升,只有基础研究显著促进经济动能转换;②东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存在差距,基础研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阶梯式地区异质性影响,即对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对西部地区有显著抑制作用,且仅对东部地区经济动能转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应用研究无显著地区异质性影响;③基础研究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只有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基础研究才会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④为实现2025年前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需保持在[24.7%,29.3%]区间。

    胡绪华,吕程扬,丁绪辉.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作用——基于“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60-68.,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194.
    Hu Xuhua,Lv Chengyang,Ding Xuhui. Heterogeneous Effects of Basic Research and Applied Research on High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ddle Income Trap" Ris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60-68., doi: 10.6049/kjjbydc.2021020194.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刘和东,张桂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69-7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5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创新能力为中介变量,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构建门槛效应模型,收集2005—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产业协同集聚、创新能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数据,准确测度产业协同集聚及其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运用Arcgis软件对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呈现不均衡特征,在空间上,除西部协同集聚区(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外,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特征,马太效应显著;在时间上,呈现四足鼎立的演化趋势。依据自身产业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水平,各省可采取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维持型、协同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加强型、协同集聚度加强型、经济高质量加强型的差异化策略。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存在双门槛效应,影响效应边际递减。

    刘和东,张桂境. 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69-77.,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207.
    Liu Hedong,Zhang Guijing.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Cooperative Agglomeration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69-77.,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207.

    分享
  • 范德成,吴晓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78-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5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从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管制推动力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熵值法和“厚今薄古”归一化法对中国内地30个省市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进行评价,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重心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进行综合研判。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水平不高,区域间差异较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正空间自相关,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态势显著;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重心落点集中在河南省南部地区,与经济重心和高技术产业重心的迁移轨迹具有相似性,且东西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较南北方向更大。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制定针对性策略,构建区域绿色创新网络,搭建企业、政府、高校、市场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绿色创新环境平台等相关建议。

    范德成,吴晓琳. 中国工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评价及时空格局演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78-8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172.
    Fan Decheng,Wu Xiaolin.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tiv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in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78-88.,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172.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苏涛永,孟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89-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C202107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把握战略激进度是企业绩效提升的关键,以往研究未关注战略激进度对企业技术距离的影响。以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使用系统GMM检验企业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间的关系,以及管理者变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分析型战略有助于技术距离缩小,但进攻型和防御型战略不利于缩小技术距离。在管理者变更频率较高的企业中,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间的U型关系更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战略激进度与技术距离间的U型关系在竞争程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中表现更显著。相比于职业经理人,由控股股东继任董事长或总经理,以及在较少继任者两职兼任的情景下,管理者变更的调节作用更显著。

    苏涛永,孟丽. 企业战略激进度、管理者变更与技术距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89-98., doi: 10.6049/kjjbydc.C202107091.
    Su Taoyong,Meng Li. Corporate Strategic Radicalization, Managers Turnover, and Technological Dist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89-98., doi: 10.6049/kjjbydc.C202107091.

    分享
  • 姚艳虹,龚榆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99-10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企业知识转移与知识组合效果,进而对创新绩效产生复杂作用。利用我国165家上市企业2007—2018年专利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知识与协同双层网络嵌入对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战略柔性和开放度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知识网络结构洞正向影响利用式创新绩效,负向影响探索式创新绩效;协同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同时,战略柔性和开放度调节双层网络结构洞与二元创新的关系,且变量间存在有效匹配关系:知识网络结构洞—开放度促进利用式创新绩效提升,而协同网络结构洞—战略柔性促进探索式创新绩效提升。研究结论为解决结构洞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分歧带来新思路,同时为企业创新绩效提升提供理论借鉴。

    姚艳虹,龚榆. 双层网络嵌入下结构洞对企业二元创新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99-109.,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477.
    Yao Yanhong,Gong Yu. The Effects of Structure Hole on Firm′s Dual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layer Embeddn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99-109.,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477.

    分享
  • 杨学磊,李卫宁,尚航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10-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代际冲突视角,结合烙印理论,以2000—2017年297家二代介入企业高层的家族企业为样本,探讨二代海外特征对家族企业组合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家族二代介入企业高层后,二代具有海外经历的家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组合创业;随着二代海外时间的增加,企业组合创业意愿随之增强,且这种影响在二代家族企业内任职时间更短、父辈行业地位更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相比海外教育时长,二代海外工作时长更能促进家族企业组合创业;二代海外国家或地区为非亚洲区域的家族企业更倾向于组合创业。该结论可丰富传承情景下家族企业组合创业影响因素研究,为中国情景下企业高层管理者海外特征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提供借鉴。

    杨学磊,李卫宁,尚航标. 二代海外特征对家族企业组合创业的影响:代际冲突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10-120.,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043.
    Yang Xuelei,Li Weining,Shang Hangbiao.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Characteristics of Overseas Experience of Second Generations on Portfolio Entrepreneurship in Family Enterpris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10-120.,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043.

    分享
  • 李文,张珍珍,梅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21-1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00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间竞争不仅是产品竞争,更是商业模式竞争。基于组态视角和集合论思想,从企业网络与大数据能力匹配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15家新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进行研究,构建新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匹配模型。结果发现,有4类促进新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牵引条件构型:网络体系建立助力型、资源整合能力促进型、深度分析能力弥补型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型,且每条路径间存在等效性。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研究,可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李文,张珍珍,梅蕾. 企业网络、大数据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研究——基于fsQCA方法的实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21-131.,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345.
    Li Wen,Zhang Zhenzhen,Mei Lei. Research on Enterprise Network, Big Data Capability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21-131.,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345.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杜宝贵,陈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32-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807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科技服务业政策进行评价有助于科技服务业政策优化和改进,运用国内新兴的PMC指数模型对辽宁省科技服务业政策进行量化评价。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2012—2020年我国68份典型科技服务业政策文本高频词,构建科技服务业政策评价指标模型,以辽宁省科技服务业政策为核心,构建辽宁省与相关省市样本对比框架。研究发现,辽宁省科技服务业政策存在政策对象认知不清晰、政策工具使用不全面、政策机制构建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提出相应优化路径。

    杜宝贵,陈磊.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科技服务业政策量化评价:辽宁及相关省市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32-140.,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744.
    Du Baogui,Chen Lei.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Policies Based on PMC Index Model:A Comparison of Liaoning and Related Provinces and C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32-140.,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744.

    分享
  • 王霁霞,尹嘉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41-1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00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9月由科技部等20个部委联合发布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从整体上构建了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程序,是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里程碑文件,但其并未真正解决调查主体多元、事实问题与学术问题混淆、程序规则公正性欠缺与救济途径缺失等问题。有必要借鉴美国科研不端的规制经验,通过法律程序弥补科学共同体自律约束的不足,在内生机制方面不断完善科研不端处理程序,在外部约束方面通过立法与司法介入倒逼调查部门规范内部调查和处理程序,构建科学共同体自律约束与法律规则外部约束相结合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从而真正净化学术界和推动“科教兴国”。

    王霁霞,尹嘉希.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研究——兼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41-149.,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508.
    Wang Jixia,Yin Jiaxi. Research on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 of Research Misconduct:Comments on the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Handling of Cas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grity (Tria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41-149.,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508.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邵芳,李钰,郭婧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50-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雇佣模式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已成为企业内外广泛议论的话题。从创新行为的组织影响因素出发,逐渐渗透到个体影响因素,探究工作安全感、组织认同感在雇佣模式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雇佣模式与心理契约感知不同维度对创新行为的交互作用。通过对439名不同地区员工调查发现:与无固定期限员工相比,固定期限员工更倾向于表现出较少的建言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和角色创新;工作安全感和组织认同完全中介了雇佣模式对建言行为的影响,部分中介了雇佣模式对组织公民行为和角色创新的影响;固定期限员工在交易型和平衡型心理契约感知下,表现为相对消极的组织公民行为和角色创新。

    邵芳,李钰,郭婧协. 雇佣模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 39(1):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238.
    Shao Fang,Li Yu,Guo Jingxi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Employment Mode on Employees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2, 39(1): 150-16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23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