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8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杨晔,陈蓉,邱知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投中集团ChinaVenture数据库风险投资事件,从风投机构联盟网络及其子群层面实证检验风投机构网络位置对联合投资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网络位置与联合投资概率呈倒U型关系,与跨子群联合投资概率呈正U型关系,即随着网络位置上升,网络位置偏低机构更倾向于与原子群伙伴进行联合投资;网络位置偏高机构更倾向于独立投资,且在联合投资中更倾向于寻找跨子群联合伙伴。在我国风投机构联盟网络演变过程中,网络关系缔结或终止影响风投机构信息获取能力及投资决策。因此,政府应关注风投行业自发形成的联盟网络,掌握这一非正式制度的演变规律,以更好地培育当地风险投资市场。

    杨晔,陈蓉,邱知奕. 风投机构联盟网络演变与联合投资行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431.
    Yang Ye,Chen Rong,Qiu Zhiyi.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Venture Capital Institutions Alliance Network and Joint Invest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10.,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431.

    分享
  • 彭灿,曹冬勤,李瑞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90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二元组织理论和情绪社会建构理论,构建环境动态性、环境竞争性、资源拼凑、组织情绪能力与双元创新协同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99家样本企业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协同性正相关;环境竞争性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协同性正相关;资源拼凑在环境动态性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协同性之间起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在环境竞争性与双元创新平衡性、互补性、协同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情绪能力负向调节资源拼凑与双元创新平衡性、协同性之间的关系。

    彭灿,曹冬勤,李瑞雪. 环境动态性与竞争性对双元创新协同性的影响: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与组织情绪能力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1-19.,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813.
    Peng Can,Cao Dongqin,Li Ruixue.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and Competitiveness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Synergy: the Mediator of Resource Bricolage and the Moderator of Organizational Emotional 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1-19.,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813.

    分享
  • 孙俊华,魏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20-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3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明显“悖论”,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丰富但转化率低。基于《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中中国内地28省市数据,基于界面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讨多重并发因素和复杂因果机制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路径。研究表明:R&D全时人员和R&D项目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条件;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科技中介服务费、R&D全时人员和R&D项目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条件;存在4条不同路径可以支撑高校较好地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其中,网络资源中的“合作研究网络”与技术支撑中的“高校软设施”两个前提变量存在相互替代关系。最后,对不同区域高校在现有条件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孙俊华,魏丽.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径选择——中国内地28省市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20-27.,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387.
    Sun Junhua,Wei Li. Path Sele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20-27.,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387.

    分享
  • 李远慧,陈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28-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我国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证研究政府补助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效应,并深入探讨政府补助这一调节效应在不同区域环境、不同产业环境和不同内部控制环境下的差异性表现。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产出,而且有助于促进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的突破式创新产出;政府补助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间的关系存在显著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非先进制造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政府补助在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及突破式创新产出的正向调节效应更显著。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政府补助政策,提升政府补助利用效率,增加企业创新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李远慧,陈思. 政府补助对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的调节效应——来自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28-36.,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047.
    Li Yuanhui,Chen Si. Moderating Effect of Government Subsi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Outpu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2007—2019[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28-36.,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047.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张美丽,李柏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37-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创新产出分为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以2011-2017年我国内地28省份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在控制创新资金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研究创新资金使用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自主研发资金比例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技术引进和技术购买资金比例对专利申请量影响不显著,技术引进和技术购买资金比例与新产品销售收入显著正相关,技术改造资金比例与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负相关;自主研发资金比例在专利申请量、新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存在显著单一门槛效应,当自主研发资金比例跨越门槛值后,其对专利申请量的促进作用减小,而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促进作用增大。该结论从创新要素结构视角拓展区域创新理论,对提升区域工业企业创新产出水平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张美丽,李柏洲. 创新资金使用结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基于中国区域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37-46.,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297.
    Zhang Meili,Li Baizhou.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novative Capital Use Structure on Innovation Output: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s Regional Industrial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37-46.,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297.

    分享
  • 高丽娜,蒋伏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47-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伴随我国新发展阶段创新需求特征的转变,基础研究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日益凸显,而政府支持与人力资本结构在区域基础研究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创新规模、人均创新水平以及创新产出结构3个维度,探究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动态影响及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总体上看,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人力资本结构正向调节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规模、人均创新水平的抑制作用;政府支持会强化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结构的抑制作用,人力资本结构正向调节基础研究强度对区域创新产出结构的影响。由此,提出不同区域应全面认识基础研究强度的作用及其影响路径,充分发挥创新管理政策作用的对策建议。

    高丽娜,蒋伏心. 基础研究强度与区域创新绩效——政府支持与人力资本结构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47-53.,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015.
    Gao Lina,Jiang Fuxin. Intensity of Basic Research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overnment Support and Human Capital Struc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47-53., doi: 10.6049/kjjbydc.2021010015.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章新蓉,张煦,李林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54-6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40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5—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对创新产出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同产业类别、不同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不同区域下政府补助的异质性效果。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和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产出均有显著激励作用,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政府补助对智能制造四大行业的创新产出均具有正向激励效应,其中对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高市场竞争环境下,政府补助对高质量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分区域看,东、中部地区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东部地区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的协同促进作用更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弱。结论对政府制定智能制造业补助政策、完善创新市场环境、促进政府与市场发挥协同创新作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章新蓉,张煦,李林利. 智能制造业创新产出: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是否协同助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54-63.,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419.
    Zhang Xinrong,Zhang Xu,Li Linl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Output: do Government Subsidies and Market Competition Work Togeth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54-63.,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419.

    分享
  • 李健,赖文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64-7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40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相对转移规模和转移特征,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产业转移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总体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并在局部地区存在梯度转移特征,不同子行业转移和集聚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产业转移能显著提升承接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各行业产业转入对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产业转移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促进承接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李健,赖文杰. 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定量测度及效应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64-72.,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402.
    Li Jian,Lai Wenji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and Effect Analysis of High-tech Industry Transf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64-72., doi: 10.6049/kjjbydc.2021040402.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杨杰,汪涛,王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73-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0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应对市场竞争,已成为多数服务外包供应商的重要战略选择。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运用174对发包企业与供应商企业的有效配对调查数据,探究组织双元学习对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影响,检验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探索式学习与利用式学习均对供应商创新能力具有积极影响;②关系治理机制在组织双元学习与供应商创新能力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③契约治理机制在组织双元学习与供应商创新能力关系中呈负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组织双元学习影响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对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有效运用不同组织学习方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杨杰,汪涛,王新. 服务外包中组织双元学习对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影响——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73-8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86.
    Yang Jie,Wang Tao,Wang Xin.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Dual Learning in Service Outsourcing on Suppliers' Innovation Abi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73-80.,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86.

    分享
  • 余珮,张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81-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80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处于国际分工枢纽地位,从国家—企业特定优势二维视角探讨中国OFDI民族企业“走下去”能力的影响机理,重点关注不同环流的路径选择,并以2005—2015年ICT行业70家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设定企业“走下去”能力综合量化指标,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行业GVC地位指数测度的东道国特定优势提升将有助于中国ICT企业生存能力提高,尤其是对选择进入下环流国家及位于产业链下游企业长期生存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母国地区差异性及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得以证实,珠三角地区和金融危机前“走出去”的企业更加能够受益于东道国行业GVC地位提升,继而提升企业长期生存能力。

    余珮,张宇. 全球价值双环流下中国ICT民族企业“走下去”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81-90.,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718.
    Yu Pei,Zhang Yu.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oing down" Ability of China's National ICT Enterprises under the Dual Circulation of Global Value Chai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81-90., doi: 10.6049/kjjbydc.2020080718.

    分享
  • 陈帅,陈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91-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406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集团分部间业务往来是资金融通与知识集成的动态过程。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母-子公司控制性投资扩张对企业集团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性投资扩张有助于促进企业集团创新投入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关系对融资约束严重、产业支持力度大、行业集中度与业务复杂度高的企业更显著。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性投资扩张效应越显著,企业集团创新投入的持续性越高。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集团现金持有水平在母-子公司控制性投资与创新投入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陈帅,陈燊. 母-子公司控制性投资是否促进企业集团创新投入[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0040635.
    Chen Shuai,Chen Shen. Does Expansion of Parent-subsidiary Controlling Investment Promote Innovation Investment of Business Group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91-100., doi: 10.6049/kjjbydc.2020040635.

    分享
  • 于波,霍永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01-11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00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化战略体系的内在要求。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深入探究商业信用融资对研发投资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与研发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风险动态变化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供应商集中度高的企业中,商业信用融资对研发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供应商集中度有助于增强企业风险的中介效应。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创新能力和双维绩效的影响存在最优阈值。

    于波,霍永强. 动态风险视域下商业信用融资与研发投资逻辑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01-110.,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320.
    Yu Bo,Huo Yongqiang.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e Credit and R&D Investment :Based on Dynamic Ris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01-110., doi: 10.6049/kjjbydc.2020100320.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王进富,朱玉丹,张颖颖,黄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11-12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508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是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制度设计。现有研究多从权力改革视角探究赋权科研人员的作用效果,忽视了权力改革后组织能力支持对赋权效果的重要影响。选取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深入探究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组织能力与衍生创业的关系。结果发现,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赋权对科研人员衍生创业具有正向影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收益权下放程度与科研人员衍生创业呈倒U型关系;组织能力中的组织文化塑造能力、组织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制度构建能力分别在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影响衍生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王进富,朱玉丹,张颖颖,黄涛. 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组织能力与衍生创业间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11-120.,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824.
    Wang Jinfu,Zhu Yudan,Zhang Yingying,Huang Tao.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ower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rs, Organizational Capacity and Spin-off Entrepreneurship[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11-120., doi: 10.6049/kjjbydc.2021050824.

    分享
  • 赵梦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21-1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10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权力场域对学术研究不断裹挟,使高等教育组织、研究机构及教师个体自由生产场域遭受到权力等级符号的统摄与规训。在其规制下,期刊级别、论文等级、项目层次、职称等级等评价符号严重钳制高校或科研机构学术生产内在特性的发挥,使学术研究与权力场域在不断媾和条件下,呈现出另一种评价机理:权力等级符号拥有交换功能,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学术进行等值兑换;权力场域对学术研究的内在捆绑,不断诱导学术研究与权力等级场域符号相匹配,激励学术人为得到相应学术资本而努力;在权力等级符号视域下,当真实性学术与虚假性学术出现悖论时,其场域胁迫着学术研究步入一种真假难辨的迷途之中。鉴于此,构建风清气正的学术研究氛围、规避权力场域对学术评价的桎梏、实施学术评价结构性管理机制以及提高学术人的内在自律性等是加强对大学学术场域惯习引导的必要举措。

    赵梦雷. 权力场域:大学学术评价的统摄与旨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21-127., doi: 10.6049/kjjbydc.2020110799.
    Zhao Menglei. Power Field:the Domination and Purport of University Academic Evalu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21-127., doi: 10.6049/kjjbydc.2020110799.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李苗苗,田启涛,关浩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28-1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12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服务型领导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和下属双方匹配的一致性,但现有研究局限于仅从领导或下属单一视角考察服务型领导的影响。基于个体-环境匹配理论,对服务型领导供求匹配一致性与创造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追随者内在动机的中介作用与追随者主动性人格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00个领导与726个员工的配对数据进行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结果发现:与服务型领导低匹配(低供给-低需求)相比,追随者的内在动机在服务型领导高匹配(高供给-高需求)时更高;服务型领导供求匹配通过追随者内在动机影响创造力;追随者主动性人格在服务型领导供求匹配与追随者内在动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调节作用。

    李苗苗,田启涛,关浩光. 服务型领导供求匹配一致性与创造力:内在动机与主动性人格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28-135.,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25.
    Li Miaomiao,Tian Qitao,Kwan Ho Kwong. Congruence Effects of Servant Leadership Supply-Need Fit on Creativity:the Roles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Proactive Personal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28-135., doi: 10.6049/kjjbydc.2020120025.

    分享
  • 任相伟,孙丽文,邢丽云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36-14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90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阶梯队等理论,从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等要素整合分析视角切入,在探讨高层管理团队驱动企业绿色绩效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差异化CEO领导风格调节下高管团队(TMT)异质性、团队冲突与企业绿色绩效的理论模型;通过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等方法实证检验异质性高层管理团队的作用机理和边界。研究结果显示:①TMT异质性、任务冲突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绩效,且任务冲突在TMT异质性与企业绿色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而关系冲突显著降低企业绿色绩效。多元化构成的高层管理团队拥有更多差异化思想,这些观点通过高层管理团队成员不断分析整合后作用于绿色绩效,而成员间“对人不对事”的关系冲突会弱化该过程,进而对绿色绩效产生负向影响;②变革型CEO领导风格负向调节任务冲突与企业绿色绩效的关系,表明CEO适度简政放权,指导、关怀和保障高管团队成员充分表达观点非常重要。交易型CEO领导风格负向调节关系冲突与企业绿色绩效的关系,说明CEO通过奖惩激励,降低高层管理团队情绪冲突,提升团队凝聚,是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任相伟,孙丽文,邢丽云. 高管团队异质性、团队冲突与企业绿色绩效——差异化CEO领导风格调节下的整合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36-145.,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182.
    Ren Xiangwei,Sun Liwen,Xing Liyun. TMT Heterogeneity,Team Conflict and Enterprise Green Performance:an Integrated Analysis Framework of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Diversity CEO Leadership Styl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36-145., doi: 10.6049/kjjbydc.2020090182.

    分享
  • 栾贞增,张晓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46-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007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研究对主动性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存在一定分歧。从知识整合意愿角度探讨下属主动性人格对创造力的心理影响机制。结合调节焦点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分别引入促进性调节焦点动机和领导谦逊行为两个变量,从二元互动视角探讨谦逊型领导对下属主动性人格与创新行为关系影响机制。通过三阶段问卷调查,对237份配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下属主动性人格正向影响其创造力;主动性人格通过促进性调节焦点间接对创造力产生影响;领导谦逊行为在下属主动性人格影响创新行为过程中发挥有中介的调节效应。从知识整合意愿视角揭示主动性人格对创造力的心理影响机制,为团队领导激活主动性下属展现高水平创造力提供一定借鉴。

    栾贞增,张晓东. 主动下属如何展现高水平创造力——领导谦逊的激活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46-153.,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135.
    Luan Zhenzeng,Zhang Xiaodong. How do Proactive Subordinates Show Higher Level Crea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46-153., doi: 10.6049/kjjbydc.2020070135.

    分享
  • 综述
  • 张振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1030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能够有效改进组织功能,并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当前研究尚未厘清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对于管理创新过程机制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基于文献研究,通过构建具有内外分层、交互影响特征的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整合模型,以及循环递进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整合模型解决西方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并通过调动管理创新的积极影响因素降低管理创新失败率,提升理论成果应用的普适性,这也是未来研究方向。

    张振鹏. 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研究综述及整合模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 38(2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397.
    Zhang Zhenpeng.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cess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Research Review and Integration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1, 38(2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2103039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