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1卷, 第18期 
刊出日期:2014-09-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吴剑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创新的本质是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是效率较高的技术与组织形式对效率较低的技术与组织形式的替代。从这个层面而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就是创新资源的流动与组合过程,其流动与组合遵循由低到高的正向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创新资源流动方向有时候会呈现由资源使用率较高地方流向资源使用率较低地方的反向特征。基于此,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规避对策。

    吴剑平;. 道德逆向选择:国家创新战略实施中的政府俘获行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5.,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5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5.,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543.

    分享
  • 叶建木;王朋举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技创新失败项目客观存在,其所带来的损失制约了科技企业再创新行为的发生,实施科技创新失败补偿是迫切而必要的。围绕多中心理论,构建了以政府中心为主导地位的多中心主体科技创新失败项目补偿模式,多元主体包括政府、市场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科技企业,突破了传统“单中心”模式下僵化单一的制度设计,为解决科技创新失败项目补偿问题提供了制度性的探索,有利于激励科技企业再创新行为和提高再创新能力。

    叶建木;王朋举. 基于多中心理论的科技创新失败项目补偿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6-9.,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4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6-9.,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462.

    分享
  • 穆文奇;郝生跃;任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0-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路径依赖是企业核心刚性的最根本来源,阻碍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动态能力可以打破核心刚性,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但是,动态能力本身又具有路径依赖特性,因此两者在理解上存在矛盾。从演化观视角,深层剖析了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机制和动态能力的作用形式,阐释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有助于理解并消解两者间矛盾,更清晰地构建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和框架体系。

    穆文奇;郝生跃;任旭. 动态能力与路径依赖:矛盾及其消解[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0-16., doi: 10.6049/kjjbydc.2013101004.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0-16., doi: 10.6049/kjjbydc.2013101004.

    分享
  • 江积海;李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7-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10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联盟组合的开放式创新绩效受到企业层面、联盟层面和组合层面等多维度因素的影响。基于联盟组合“点—边—网”的新视角,识别出资源丰度、关系广度、关系密度、结构强度4个层面的结构因素,分析该因素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悖论”关系,并阐述“悖论”关系的理论基础及依据。研究表明,资源丰度、关系广度、关系密度、结构强度等相关因素与创新绩效并非简单地呈现直线性正相关。该观点有助于重新认识开放式创新的关系治理和价值创新的内在规律。

    江积海;李军. 联盟组合中开放式创新绩效“悖论”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7-21.,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50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7-21.,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509.

    分享
  • 黄杰;丁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22-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70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1997—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门槛模型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强度除产生直接线性影响外,还因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水平等因素而对碳强度表现出非线性门槛特征等影响。因此,不能仅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碳强度,还要加快经济发展,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黄杰;丁刚. 技术进步对碳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22-26., doi: 10.6049/kjjbydc.201407009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22-26., doi: 10.6049/kjjbydc.2014070093.

    分享
  • 颜军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27-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604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纵向角度分析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链上的地位与作用,从横向角度按照协同创新主体要素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影响高校协同创新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构建了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型。模型强调,高校内部协同创新必须通过高校内在的人才、学科、科研等诸要素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外部协同创新取决于高校与外部其它相关协同创新主体,如其它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

    颜军梅;.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分类及实现路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27-31., doi: 10.6049/kjjbydc.201406047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27-31., doi: 10.6049/kjjbydc.2014060477.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李柏洲;李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32-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3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进步及其分解是影响区域创新产出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触发区域创新产出高速、高效增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验证与分析技术进步触发区域创新产出的作用强度和作用结构,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分解,借助改进熵值突变级数法评价区域创新产出能力,以此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技术进步对区域创新产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触发创新产出过程中的强度性主导作用较西部地区显著,而其结构性主导作用则较东部地区显著;各区域实现技术进步触发创新产出的强度性与结构性双显著均存在一定困难;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创新环境下,区域创新产出持续高速增长应至少实现技术进步主导作用的单显著。

    李柏洲;李新. 技术进步触发创新产出的强度性与结构性区域异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32-39.,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34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32-39.,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343.

    分享
  • 李振华;马梦月;吴文清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40-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各地区相继成立区域孵化器协会,使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原来“地方政府—孵化器”二级治理模式发展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多中心治理模式。从网络结构和网络治理两方面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系统框架,指出网络效率提升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①多中心治理使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结构表现出网络结点分层、治理结构分层和网络平台化运作等特征,从宏观层面出发应建立信任机制、合作机制、联合制裁机制和声誉机制,从微观层面出发应建立学习创新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决策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②促进网络主体间建立更多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各类网络主体间互动,增强网络主体间协同创新效应,是提升网络效率的主要途径。

    李振华;马梦月;吴文清. 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框架与效率提升途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40-44.,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70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40-44.,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705.

    分享
  • 叶一军;顾新;李晖;陈一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45-5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地域邻近性、区域经济发展互补性、区域文化一致性及政府鼓励与扶持4个角度研究了跨行政区域知识流动的动因。重点从情景结构角度研究行政区内不同关系企业间的知识存量、流量与频率变化,以及行政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与政府间的知识流动特性。从政府角色定位角度研究了强政府推动型与弱政府扶持型中跨行政区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特性。

    叶一军;顾新;李晖;陈一君.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间知识流动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46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45-5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462.

    分享
  • 杨朝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51-5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10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绿色工艺创新是我国工业突破资源约束、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厘清绿色工艺创新动力来源并科学准确地把握绿色工艺创新动力水平,对于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工艺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绿色工艺创新技术推动力、市场拉动力和管制推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工艺创新动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实数编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RAGAPPE)对我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绿色工艺创新动力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运用雷达图对我国工业绿色工艺创新动力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可视化比较。

    杨朝均;. 基于RAGAPPE模型的绿色工艺创新动力评价及地区差异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51-55.,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50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51-55., doi: 10.6049/kjjbydc.2014010507.

    分享
  • 吴飞鸣;李宇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56-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51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信息化席卷全球的时代,信息对社会各领域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更是如此。通过科技手段,将信息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利于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演进,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生产要素重组,进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对农村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的系统阐述与研究,能够全面把握我国农村信息化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具体要求。

    吴飞鸣;李宇飞. 我国农村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56-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5128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56-60., doi: 10.6049/kjjbydc.2014051280.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王少永;顾春光;时勘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61-6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508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为战略产业,当前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具备战略性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理论分析演绎出创新驱动、低碳环保、带动效应和经济效益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对全国院士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对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下属23类子产业的战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处在成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初露端倪,但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战略性较高外,其余产业只有某些战略性指标表现较强。最后,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发挥整体战略性以及未来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提出建议。

    王少永;顾春光;时勘.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表征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61-67., doi: 10.6049/kjjbydc.201405084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61-67., doi: 10.6049/kjjbydc.2014050840.

    分享
  • 吴绍波;刘敦虎;彭双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68-7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创新有利于整个产品配套体系的协同开发,在技术标准形成方面可以获得扩大用户安装基数、影响消费者预期、增大技术兼容性与开放性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等模式形成一套相互认可的技术标准,最终达到向顾客提供一整套技术解决方案的目的。其中,专利许可模式包含交叉许可、后发制人许可、免费许可三种模式;协作R&D模式包含配套型协作R&D模式和平台型协作R&D模式;技术标准推广合作模式包括行政型、市场型、联盟型三种模式。

    吴绍波;刘敦虎;彭双. 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形成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68-72.,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501.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68-72.,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501.

    分享
  • 吉敏;胡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73-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基于社会和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及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以常州市8个产业集群的25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集群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基于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基于社会关系建立的非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也呈正相关;②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③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在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在集群背景下,企业应通过经济和社会关系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学习渠道,形成多维供应链知识网络,并借助技术学习和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的双向作用提升创新绩效。

    吉敏;胡汉辉. 学习渠道、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73-79.,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449.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73-79.,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449.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夏恩君;王素娟;张明;赵轩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80-8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8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式创新能广泛吸收企业内外部创新资源,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进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深入研究开放式创新理论,并对国内外开放式创新现状和问题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揭示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内部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运用适合度景观理论和NK模型,对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JP〗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内部条件下,内部影响因素的有效组合配置,能使企业获得较好的开放式创新绩效,为企业进一步有效实施开放式创新奠定基础。

    夏恩君;王素娟;张明;赵轩维. 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内部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80-8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87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80-84.,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872.

    分享
  • 杜玉申;陈丽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85-8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05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小企业通常依附于某个商业生态系统获取生存与发展条件,即作为利基企业存在。研究利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战略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创业成功率。通过理论演绎和实例分析得出,利基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面临着随整个系统灭亡、被核心企业捕食、与其它利基企业竞争3种风险挑战。借鉴波特的战略定位理论,提出利基企业应选择核心技术具有生命力、顾客价值具有实质性、核心企业倾向骨干战略、机会-风险净值高的商业生态系统,同时应选择具备独特性、可持续性和防御能力的生态位。

    杜玉申;陈丽壮. 利基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85-89.,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57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85-89., doi: 10.6049/kjjbydc.2014030576.

    分享
  • 王维;郑巧慧;乔朋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90-9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313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2007-201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家政治关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研发费用投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家政治关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有显著正向作用,人力资本投入在企业家政治关联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这种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加显著,而研发费用投入没有显著发挥中介作用。

    王维;郑巧慧;乔朋华. 企业家政治关联、研发投入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90-96.,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90-96., doi: 10.6049/kjjbydc.2014031352.

    分享
  • 杨武;杨书敏;王震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97-10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技术-市场-产权”三维理论为基础,界定了企业自主创新的5种基本模式,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度及强度匹配的概念与定义。基于专利数据测度,探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度与强度匹配的计量方法,提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强度、强度匹配与自主创新模式3者关系的网格图,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机理与模型,应用该机理和模型对我国23家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模式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

    杨武;杨书敏;王震勤. 基于创新能力强度与匹配的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97-103.,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587.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97-103.,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587.

    分享
  • 易开刚;刘培;厉飞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04-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社会责任问题逐渐凸显,已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以社会责任为视角,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理论模型,并从股东、员工、合作伙伴、消费者以及社区5个维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新源泉,厘清了企业技术创新边界。

    易开刚;刘培;厉飞芹. 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向度与边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04-108.,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17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04-108.,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170.

    分享
  • 张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09-1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007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内部信任与控制的关系虽然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但关于不同类型组织控制下特定主体间信任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研究很少。通过整合组织内部信任、内部控制以及技术创新模式文献并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探讨大股东与经理人间不同类型信任在不同控制模式下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

    张峰;. 不同控制模式下企业内部信任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09-113.,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7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09-113., doi: 10.6049/kjjbydc.2013100756.

    分享
  • 梁磊;赖红波;吴泗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14-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遭遇瓶颈的背景下,提出网络关系升级概念,即围绕高端客户展开网络关系升级,突破原网络的束缚和制约,摆脱低层次竞争,实现本土企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Hotelling 空间竞争模型,从情感距离和情感价值两方面进行模型假设与分析。结论显示,客户对企业品牌的情感越深,愿意支付的情感成本越高,产品均衡价格以及均衡利润也就越高。最后,结合江苏宝应传统产业的“设计立县”模式进行案例分析。

    梁磊;赖红波;吴泗宗. 基于Hotelling模型的本土企业转型突破与网络关系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14-118.,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5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14-118.,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58.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黄永春;李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19-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后发国家企业为抢占新兴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推进新兴产业赶超。然而,后发国家企业在赶超过程中,面临赶超能力不强、先发企业技术阻击和市场排挤等情况,亟需国家政策扶持。以GVC(全球价值链)为视角,运用钻石模型分析了后发国家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劣势,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和环境支撑3个维度构建了后发国家扶持政策框架,并借助该框架对中韩两国扶持高铁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指出,后发国家应从供给推动、需求拉动以及环境支撑等角度,从强化技术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建设、制度变革、资源开发和市场突围等方面制定政策工具,以扶持后发国家新兴产业的技术赶超。

    黄永春;李倩. GVC视角下后发国家扶持新兴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19-124.,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50.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19-124.,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50.

    分享
  • 陈剑平;盛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25-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105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创新政策研究中的局限性,尝试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对“创新政策中为什么考虑利益相关者”、“如何描述创新政策中利益相关者的主体与异质性”以及“创新政策如何通过利益相关者发挥政策激励作用”3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性论证,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命题。研究结果显示,创新政策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创新政策通过差异性路径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权力”内容与结构,并进一步影响创新资源投入。

    陈剑平;盛亚.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创新政策研究:规范、描述与工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25-130.,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552.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25-130., doi: 10.6049/kjjbydc.2013110552.

    分享
  • 张淑谦;傅建敏;张铁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31-13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40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企业研发国际化的内在动力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发展水平受到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层面对如何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张淑谦;傅建敏;张铁山.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31-135.,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08.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31-135., doi: 10.6049/kjjbydc.2014040408.

    分享
  • 郑彤彤;谢科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36-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和利弊分析,提出基于用户创新的后发企业追赶策略,并对该策略进行优势分析,构建基于用户创新的后发企业追赶阶段模型,并提出相关策略建议。通过华为的用户创新案例对基于用户创新的后发企业追赶策略作进一步分析,为其它后发企业提供实践参考。

    郑彤彤;谢科范. 基于用户创新视角的后发企业追赶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36-139.,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40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36-139.,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406.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熊励;顾勤琴;陈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40-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8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规律与特性,采用以钻石模型为主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建立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的度量指标,构建了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新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逐年增强,其中,技术创新是上海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熊励;顾勤琴;陈朋. 数字内容产业竞争力指数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40-144.,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845.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40-144.,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845.

    分享
  • 任泽中;姚冠新;陈文娟;盖丽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45-1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国内外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超效率DEA模型评价了2002-2011年江苏省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任泽中;姚冠新;陈文娟;盖丽莎. 高技术产业知识转移效率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45-148.,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34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45-148.,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346.

    分享
  • 王君华;易成刚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49-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40206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湖北创新方法推广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积累了重要的推广应用经验。为了系统、科学、客观地评估湖北省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区域平台的作用,以推广应用TRIZ方法效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湖北省推广应用TRIZ方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该省17个地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构建TRIZ方法推广应用效果模糊层次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加强科技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工作的对策建议。

    王君华;易成刚. 湖北省TRIZ方法应用效果评价与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49-153.,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656.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49-153., doi: 10.6049/kjjbydc.2014020656.

    分享
  • 综述
  • 汤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31207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集体创新的巨大资源意义,使理论界深入探讨从社会网络视角去理解这一特殊的创业现象,但当前研究较少关注两类理论结合的实现基础和实现途径。通过对社会网络的理论溯源,认为社会网络理论存在形式—内容—方法体系的演进逻辑,该演进逻辑推动了社会网络视角下集体创新研究经历了形式、内容与方法体系的技术路径。就研究方法实现而言,社会网络视角为创业研究提供了关系-结构分析、制度分析和动态分析3类方法,这些方法实现的共同基础是集体创新中各节点的“关系”变量。

    汤勇;. 社会网络视角下集体创新研究的理论溯源与方法实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8):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753.
    .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4, 31(18):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312075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