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3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6-05-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李鹏;胡汉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互联网时代,平台经济已成为主流商业模式,并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平台由平台企业、互补品提供者以及用户共同遵守的规则组成,企业成长为平台型企业依靠企业不断开拓核心产品或服务,从而完成平台参与者的原始积累;平台型企业演化为平台生态系统依赖平台型企业的成长、派生、衍化以及网络外部性的不断增强。企业成长为平台型企业再演化为平台生态系统,不仅仅是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更重要的是经营理念由单赢到多赢再到共赢的转化。

    李鹏;胡汉辉. 企业到平台生态系统的跃迁:机理与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5.,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143.
    Li Peng;Hu Hanhui.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How Companies Become Platform Ecosyste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5.,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143.

    分享
  • 陈玉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6-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联网是由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组成的智能化大数据网络,其本质特征表现为即时性、非接触性、可追溯性等。由“物联网+研发”形成的R&D物联网有效融合了物联网的本质特点,是对传统研发模式的变革,可以大大提高研发效率。就研发资源而言, “物联网+”对研发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个人研发、团队研发、组织研发、组织间合作研发的影响等途径实现。每个企业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应对和利用“物联网+”对研发产生的影响,才能有效提高研发效率。

    陈玉川. “物联网+”对研发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6-9.,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64.
    Chen Yuchuan. Research on Impact of R&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d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6-9.,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64.

    分享
  • 刘晓燕;魏云凤;杨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0-1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创新网络结构不断演化。为防止网络早衰和瓦解等现象出现,需要对网络进行有效治理。基于演化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网络演化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演化拐点,提出矛盾驱动下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并指出风险点应采取进入主导的进退机制,控制点应采取适度进入的进退机制,再生点应采取进退联动的进退机制。通过仿真发现,引入进退机制可以增加网络合作伙伴数量,扩大网络规模,提升网络稳定性和创新绩效,但网络信息传输率将会下降。

    刘晓燕;魏云凤;杨娟. 演化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节点进退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0-13.,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610.
    Liu Xiaoyan;Wei Yunfeng;Yang Juan. Research on the Node Selection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Based o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0-13.,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610.

    分享
  • 邓龙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4-1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5058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的一般特征,探究了技术范式创新及其实现条件;依据技术范式轨迹转移对嵌入在产品结构体系中企业排序的影响,探究了技术范式创新下价值网络重构;根据市场交易效率对价值网络重构下企业内生分工演进的影响,探究了内生分工企业比较优势提升问题。最后,总结性揭示了技术范式创新、价值网络重构与内生分工优势的协同演进机理。

    邓龙安. 技术范式创新、价值网络重构与内生分工优势协同演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4-17.,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89.
    Deng Long′an. The Co-evolution of Technology Paradigm Innovation,Value Network Reconstruction and Advantages of Endogenous Labor Divis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4-17., doi: 10.6049/kjjbydc.2015050589.

    分享
  • 束军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8-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6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筹作为一种新崛起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和渠道。首先,分析了众筹模式的概念及特征;然后,研究了基于众筹模式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系统架构,从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视角讨论了众筹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接着,分析了众筹模式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应用的利益相关者,构建了相应的服务过程,设计了平台业务处理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提出了平台盈利方式;最后,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视角讨论了众筹模式运用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束军意. 众筹模式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架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8-22.,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054.
    Shu Junyi.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Platform for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Services Under the Crowd Fund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8-22., doi: 10.6049/kjjbydc.2015060054.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王涛;顾晓雪;胡园园;顾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23-2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5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产业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产业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因数据不全,西藏除外)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产业化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归纳出其分布特征。

    王涛;顾晓雪;胡园园;顾新.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技术产业化分布特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23-27.,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90.
    Wang Tao;Gu Xiaoxue;Hu Yuanyuan;Gu Xin.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23-27.,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90.

    分享
  • 张艾莉;李月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28-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105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创新引导,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但区域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一问题,建立面板聚类模型,以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将我国内地31个省区划分为3类,并深入分析了3类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我国创新能力领先区域与追随区域创新能力较高,并呈现出不同的创新发展路径;创新能力后进区域在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时不能盲目模仿,应根据区域创新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创新发展战略。

    张艾莉;李月明. 基于等级划分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28-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69.
    Zhang Aili;Li Yueming.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of China's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Based on Grade Divis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28-33., doi: 10.6049/kjjbydc.2016010569.

    分享
  • 门玉英;汪少敏;盛建新;邹小伟;向军;陈晓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34-3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阐述湖北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湖北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角度出发,研究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及其现有产业基础与主要问题。从强化湖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顶层设计、完善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建立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联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湖北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路。

    门玉英;汪少敏;盛建新;邹小伟;向军;陈晓莉. 湖北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34-3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9.
    Men Yuying;Wang Shaomin;Sheng Jianxin;Zou Xiaowei;Xiang Jun;Chen Xiaoli.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Hubei Agricultural High-tech Industry for Modern Agricul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34-3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9.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疏礼兵;胡赤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39-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知识生产范式下的知识创新具有系统性和互动性特点,大学与产业两大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相互协同为知识创新提供了良好土壤。虽然大学与产业在互动合作中有着不同动机和诉求,但从经济、人才、知识和责任4个层面均可以找到大学与产业互动的有效结合点。传统意义上大学与产业的互动合作存在教育、科研和服务3种模式,而学科-专业-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是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与产业有效互动的新模式,能够在有效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播、创造和应用能效倍增,促进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主体间双向融合与协同。

    疏礼兵;胡赤弟. 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与产业有效互动的动机调适与模式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39-43.,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98.
    Shu Libing;Hu Chidi. On the Motivation Adjustment and Mode 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und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ondi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39-43.,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98.

    分享
  • 李丫丫;赵玉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44-4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芯片技术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是各国重点发展的新兴技术。基于全球7 894项专利,运用S成长曲线模型,实证研究了全球生物芯片产业技术发展阶段,通过对比各国发展阶段,为中国制定新兴产业技术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美国在全球生物芯片技术主导设计方面具有先驱优势;日本与韩国的生物芯片技术发展最快;德国与法国生物芯片技术萌芽期较短,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与自主研发能力较强;中国生物芯片技术发展尚缓,成长期为2006-2022年,与其它主要技术拥有国存在一定差距。

    李丫丫;赵玉林. 全球生物芯片产业技术发展阶段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44-4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6.
    Li Yaya;Zhao Yulin. Comparative Study on Global Biochip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g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44-48.,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56.

    分享
  • 丁荣贵;黄晓霞;高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49-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方文化冲突是导致产学研合作项目失败的根源,契约是促进多元文化协同的重要保障。以215个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显性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与多元文化协同中的职业准则协同、行为规范协同、价值观念协同间的不同关系。结果表明,三维契约与多元文化协同显著正相关。其中,心理契约与职业准则协同、行为规范协同、价值观念协同显著正相关,关系契约与价值观念协同显著正相关,显性契约与职业准则协同、行为规范协同、价值观念协同显著正相关;关系契约与职业准则协同和行为规范协同关系不显著。

    丁荣贵;黄晓霞;高航. 三维契约与多元文化协同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49-53.,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224.
    Ding Ronggui;Huang Xiaoxia;Gao Hang. Study on the Collab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ee Dimensional Agreement and Multi-cultur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49-53.,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224.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张娜娜;谢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54-5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理能力作为企业软实力,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而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组织学习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制度理论,构建了市场竞争、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3者间关系模型,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市场竞争是转型经济中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动因,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互动作用,模仿在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娜娜;谢伟.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演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54-5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149.
    Zhang Nana;Xie Wei. Managerial Innovation's Evol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54-5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149.

    分享
  • 陈志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59-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3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知识连接—知识交互—创新绩效”概念模型,采取问卷调查法研究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①知识连接多样性与知识连接深度对渐进性创新绩效、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知识连接多样性对两类创新绩效的影响均高于知识连接深度;②内向型创新、外向型创新对于企业获取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③企业通过内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渐进性创新绩效及突破性创新绩效,而通过外向型创新能够将知识连接多样性、知识连接深度的价值转化为突破性创新绩效。

    陈志明. 外部知识源连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59-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30126.
    Chen Zhiming.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ternal Knowledge Source Links, Open Innovation and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59-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30126.

    分享
  • 毕可佳;胡海青;张道宏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66-7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4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陕西省24家孵化器274家在孵企业为样本,运用层级递归模型,验证在孵企业创业导向、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内外部社会资本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在孵企业内部社会资本在其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中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外部社会资本调节效应不显著;③在孵企业内、外部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混合调节作用,即当在孵企业同时具有高内部社会资本(高中心性)和高外部社会资本(高外部桥接水平)时,其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而当外部社会资本(外部桥接水平)较低时,低内部社会资本(低中心性)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网络协调绩效具有更强作用。

    毕可佳;胡海青;张道宏. 在孵企业创业导向对孵化网络协调绩效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66-72.,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430.
    Bi Kejia;Hu Haiqing;Zhang Daohong. The Impact of Incubated Firm's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Coordination Performance of Incubation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66-72.,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430.

    分享
  • 马宗国;李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73-8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5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联合体(RJVs)视角,研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对增强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多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对赛特斯集团、宏微科技公司和迅雷公司进行理论假设和译码分析。结果表明: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和协调机制是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3个主要机制。基于此,构建了中小企业RJVs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模型,明确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马宗国;李静. 联合体视角下我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73-81.,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594.
    Ma Zongguo;Li Jing. Study on Mechanism of SMEs Promo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RJV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73-81.,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594.

    分享
  • 徐超;池仁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82-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划分为市场、制度及金融3个维度,利用139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吸收能力、企业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市场社会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家市场社会资本与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也正向调节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徐超;池仁勇. 多维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82-8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404.
    Xu Chao;Chi Renyong. Entrepreneurs' Social Capital, Corporate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82-88.,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404.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李晨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89-9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策资源利用机制是企业响应科技专项政策效果的关键环节,将政策响应和资源利用引入复杂适应系统进化过程中,重点分析了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过程演化机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和多主体建模方法,依托Swarm仿真平台分析了企业响应科技专项政策的资源利用情况、响应过程中的瓶颈控制点和阶段性规律,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组件的非关键部门剥离、政策资源集中配置和转化经验积累具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李晨光. 企业响应科技专项政策的资源利用机制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89-95.,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25.
    Li Chenguang. A Study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Mechanism of Firm's Response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 Project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89-95.,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25.

    分享
  • 刘运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96-10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利权经济价值高低是关系知识产权强国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分析一项专利权的经济价值,不仅需要分析专利自身的价值潜力,而且需要分析影响专利价值实现的外部因素。专利权经济价值外延是指专利权人(企业)以产业结构化为导向,通过各部门同步化运作机制,形成主导产业链、控制分配链、分配价值链的非常竞争优势,并藉此获取的多元化经济利益。专利权经济价值外延需明确专利权经济价值分析并非基于个案分析专利权,而是从产业结构化视角进行整体把握。

    刘运华. 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专利权经济价值外延界定[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96-100.,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126.
    Liu Yunhua. The Demarcation of Extension of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Patent Righ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Powe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96-100.,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126.

    分享
  • 董妍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01-10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经费使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经费数额较少,贪腐数额较小、手段简单,贪腐成本高,且普遍存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经费入不敷出的情况。目前,课题经费管理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如无劳务费、培训支出无法报销以及存在报销时限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遵循课题经费项目负责人和报销人共同负责原则;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明确指定较高比例的课题经费为劳务费;改革预算与发票报销制度;拓宽科目报销范围。

    董妍. 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经费管理制度之反思[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01-104.,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408.
    Dong Yan. Reflection on the fund Management System of Human Social Science Proj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01-104.,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408.

    分享
  • 纪建强;童敏慧;旷毓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05-10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0904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国防专利制度面临新一轮改革。自主创新环境、激励相容的运用实施机制和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是创新驱动发展对国防专利制度的内在要求。现有国防专利制度尚不能完全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下国防专利制度面临权利归属不清、运用实施不畅、管理水平不适应等问题,必须提高国防专利创造的质量和水平,加大对国防专利运用实施的激励强度,提升国防专利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变革的内在要求,发挥国防专利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纪建强;童敏慧;旷毓君. 创新驱动发展下国防专利制度面临的问题与完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05-109.,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488.
    Ji Jianqiang;Tong Minhui;Kuang Yujun. 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Patent System under Circumstance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05-109., doi: 10.6049/kjjbydc.2015090488.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袁凌;李静;李健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10-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16个省份526名企业员工的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差序式领导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及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投入在两者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领导创新期望在工作投入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袁凌;李静;李健. 差序式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10-115.,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51.
    Yuan Ling;Li Jing;Li Jian. Studying on Impact of Differential Leadership to Employees' Innovative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10-115.,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251.

    分享
  • 王忠;郭欢;邵金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16-12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1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成年人玩趣与创新理论,通过对269名高新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玩趣人格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玩趣人格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倦怠在玩趣人格与创新行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敬业度在玩趣人格与创新行为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

    王忠;郭欢;邵金虎. 高新企业员工玩趣人格对创新行为作用机制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16-121.,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74.
    Wang Zhong;Guo Huan;Shao Jinhu. Impacts of Personal Playfulness on Innovative Behavior of Employees in Hi-Tech Compan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16-121.,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174.

    分享
  • 卢勇;江华;宋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22-12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作的基础是需求驱动,持续合作是需求互动的结果,需求是合作平台“市场性”的基础。介绍了校企合作平台案例运作情况,分析了其运作特征,指出了运作特征反映出的市场性,提出了合作平台内部市场框架、价值链、平台主体,以及平台市场性与公益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平台实现信息协同、资源协同及协同创新方面的对策建议,所选研究案例可以作为同类型组织运作的关键个案。

    卢勇;江华;宋锦. 高职校企合作平台市场性研究:以中兴电信学院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22-126.,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325.
    LuYong;Jiang Hua;Song Jin. Study on the Market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ZT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22-126.,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325.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王国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27-1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早期研究的基础上,从共享内容和共享方向两个视角,开发出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多维度测量量表。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借助于来自我国内地13个省份的大样本问卷调研数据,探索了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维度结构,检验了量表信度和效度。探索性因子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具有四维结构,即一般知识贡献、一般知识收集、关键知识贡献、关键知识收集。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结构模型的合理性。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王国保. 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多维度量表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27-133.,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67.
    Wang Guobao.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of Intellectual-Employees Knowledge Sharing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27-133.,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567.

    分享
  • 张琳琳;蔡颖;周宁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34-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2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68个工作团队总计385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团队创造力作用下,知识型员工主动性人格通过工作重塑影响知识分享的机制。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主动性人格对其知识分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重塑是主动性人格与知识分享之间的中介变量;团队创造力对员工工作重塑与知识分享的关系具有跨层次负向调节作用;工作重塑对主动性人格与知识分享关系的中介作用被团队创造力调节,与高创造力团队相比,低创造力团队更应重视员工工作重塑,以更有效地促进其知识分享。

    张琳琳;蔡颖;周宁. 团队创造力作用下知识分享形成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34-13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301.
    Zhang Linlin;Cai Ying;Zhou N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Knowledge Sharing under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f Team Crea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34-139., doi: 10.6049/kjjbydc.2015120301.

    分享
  • 范建红;陈怀超;蒋念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40-14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006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制度理论在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考察了外部制度环境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而对于内部制度环境关注不够,尤其是关于母子公司制度差异视角的探讨还存在不足。鉴于此,落脚于集团企业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的知识转移,依据二分法制度理论,在将制度分成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基础上,纳入时间维度,就所构建的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进而分别调整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考察制度差异对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并同时调整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明晰制度差异影响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差异阻碍了母子公司的知识转移,且二者的影响存在综合效应。研究结果有利于指导集团企业母公司向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促进子公司创新能力提升。

    范建红;陈怀超;蒋念. 制度差异对集团企业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40-147.,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00.
    Fan Jianhong;Chen Huaichao;Jiang Nian. Th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 o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between Parent Company and Subsidiary in Group Enterpris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40-147., doi: 10.6049/kjjbydc.2015100600.

    分享
  • 综述
  • 陈喜乐;朱本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48-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6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跨地区及国际间科技问题的逐渐增多,加之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发展呈现出复杂化、民生化与多主体参与等特点,从治理视角解读科技管理已成为西方学界的热门话题,尤其在能源、转基因、纳米技术等领域。但我国学者对科技治理的研究,无论是理论体系构建,还是科技治理参与主体、组织机制及国际性治理等均刚刚起步。因此,厘清近10年国外科技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探索国外学者在科技治理模式构建、机制建设、政策工具应用和政策学习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能为我国科技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并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陈喜乐;朱本用. 近十年国外科技治理研究述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48-153.,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644.
    Chen Xile;Zhu Benyong. Research of Foreig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overnance in the Last Ten Yea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48-153.,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644.

    分享
  • 段万春;曹勤伟;杜凤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5110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弥补当前学界对跨区域多主体创新团队研究的不足并有效解决西部经济持续发展中高端人才匮乏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的新型合作模式。为深入系统地剖析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研究现状,首先从创新团队的定义、问题、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4个方面对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然后从创新团队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两个维度对创新团队模型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动态分析,最后从团队人才引进与管理、协作交互影响、合作效果评价、知识转移4个方面对创新团队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外智引联团队的地域性、灵活性等独特属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段万春;曹勤伟;杜凤娇. 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研究述评与发展动态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409.
    Duan Wanchun;Cao Qinwei;Du Fengjiao. Research Review and Dynamic Analysis of Intelligence Alliance Type Innovation Tea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6, 33(10):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511040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