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41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06-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安伟,胡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1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2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夜间灯光亮度与城市经济指标的匹配数据,考察城市内部、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创新价值链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城市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创新价值链效率之间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关系,城市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创新价值链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内部、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创新价值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区位异质性与城市规模异质性,且其传导路径存在差异;配置效率机制与合作共享机制是城市内部、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创新价值链效率的重要途径;集聚经济视角下,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创新价值链效率的影响受到局部集聚规模与整体集聚规模的影响;网络经济视角下,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创新价值链效率的影响受到绩效规模借用与功能规模借用的影响。

    张安伟,胡艳. 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创新价值链效率: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12.,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111.
    Zhang Anwei,Hu Yan. Polycentric Spatial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Value Chain Efficiency: Effects and Mechanism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1-12.,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111.

    分享
  • 孙进书,吴林飞,陈国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3-2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3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4家水环境治理小企业进行多案例研究,沿着“动机—行为—结果”的分析逻辑,构建价值整合机制形成的整体模型。从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两个方面分析联盟合作模式,识别了滩头堡型、管道型、浮板型和空降型4种合作模式,发现伙伴选择具有连续性特征,扩展了伙伴选择焦点的假设和适用范围。探究合作模式对联盟价值整合机制的影响,发现联盟价值整合机制分为共同价值创造、共同价值占有和双重价值获取三类,伙伴选择和合作机制共同影响联盟价值整合。联盟价值整合机制映射伙伴选择与合作机制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一关系在非对称情境下具有独特性。资源获取动机与伙伴选择优先性有关,企业为获取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时倾向于市场导向伙伴选择,为获取资金资源和人才资源时倾向于关系导向伙伴选择。

    孙进书,吴林飞,陈国鹰. 非对称技术联盟价值整合机制形成的战略选择——水环境治理小企业多案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3-23.,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028.
    Sun Jinshu,Wu Linfei,Chen Guoying. Strategic Selection for the Formation of Value Integration Mechanism on Asymmetric Technology Alliance: A Multiple-Case Study of Small Firms for Water Environment Govern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13-23.,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028.

    分享
  • 康晓玲,常悦,刘京,张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24-3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10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公共采购是拉动创新的核心工具之一,公共采购模式限定了相关主体的行动空间,对公共采购发挥驱动创新的政策价值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开放式创新视角与创新导向型公共采购的基本原理,对公共采购模式影响创新的关键因素进行系统识别,构建有序probit模型,运用来自供应商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现行的公共采购模式设计呈现创新中性特征;需求表达方式、采购数字化、需求重叠度等因素对供应商创新性响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将上述因素嵌入相关公共采购制度,可以提高我国公共采购模式的创新友好程度。最后,提出公共采购模式变革的基本思路:在兼顾成本导向与创新导向的情况下,对公共采购模式进行分类设计,包括常规型集中采购、常规型分散采购、创新导向型集中采购和创新导向型分散采购。

    康晓玲,常悦,刘京,张霞. 公共采购模式变革:从创新中性到创新友好[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24-33.,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368.
    Kang Xiaoling,Chang Yue,Liu Jing,Zhang Xia. The Reform of Public Procurement Mode: from Innovation-Neutrality to Innovation-Friendlines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24-33.,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368.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许昕,周楠,蔡梦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34-4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10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主要路径,基于动态视角构建时序性创新战略,利用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使用零膨胀负二项面板回归模型探究同时创新战略和顺序创新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知识重组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①同时创新战略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②顺序创新战略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③企业知识重组能力对创新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发挥调节作用,并削弱顺序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④先内后外的顺序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获取动态关系的讨论,并为企业创新战略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许昕,周楠,蔡梦雨. 时序性创新战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34-43.,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051.
    Xu Xin,Zhou Nan,Cai Mengyu. The Impact of Sequential Innovation Strategy on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34-43.,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051.

    分享
  • 张振刚,户安涛,叶宝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44-5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204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制造企业数字创新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过程机理,揭示数字创新的协同效应、扩散效应和增值效应,以及数字化投入持续性的情境效应,将数字创新划分为效率型、新颖型和融合型3种类型,并将数字化能力划分为数字协同能力、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和数字价值化能力3个维度,以251家中国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水平。第二,数字创新通过推动数字化能力重构促进企业绩效水平提升。第三,不同类型数字化能力在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表现如下: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在新颖型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数字价值化能力在融合型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第四,数字化投入持续性在企业数字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正向调节数字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强化数字创新与数字化能力间关系,以及效率型数字创新与数字协同能力间关系。结论可为制造企业数字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张振刚,户安涛,叶宝升. 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如何促进企业绩效提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44-54.,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450.
    Zhang Zhengang,Hu Antao,Ye Baosheng. How Digital Innovation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Promotes Firm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44-54.,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450.

    分享
  • 高原,张颖,刘长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55-6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H202308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绩效以及管理层的异质性结构是否影响该结果成为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利用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TopManagementTeam,简称TMT)的异质性调节作用。结果发现:①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企业环境和社会绩效,对公司治理绩效呈现倒U型影响;②TMT异质性有助于降低数字化对公司治理绩效的边际影响,使U型曲线变平缓,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③异质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数字化转型在不同所有权(国企、民营)和不同行业(重污染行业、非重污染行业)中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高原,张颖,刘长军. 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及治理绩效——高管团队异质性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55-66.,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78.
    Gao Yuan,Zhang Ying,Liu Changjun. C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hance Corporate ESG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Heterogene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55-66., doi: 10.6049/kjjbydc.H202308278.

    分享
  • 吴炜鹏,陈金龙,赵晓阳,汤弘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67-7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204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数字化是促进供应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契机。基于2008—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TF—IDF方法系统构建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下的组织内供应链数字化指标,实证检验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供应链数字化与企业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其中,分项指标物流数字化、产品流数字化与信息流数字化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第二,供应链异质性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渠道。第三,在吸收能力较强、供应链话语权较小的企业,供应链数字化的作用更显著。此外,组织间供应链数字化发挥创新协同效应,行业间供应链数字化发挥创新溢出效应。结论可为企业加快供应链数字化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吴炜鹏,陈金龙,赵晓阳,汤弘钦. 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67-78.,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475.
    Wu Weipeng,Chen Jinlong,Zhao Xiaoyang,Tang Hongqin.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67-78.,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475.

    分享
  • 评价与预见
  • 张乐,陈菊红,董海林,王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79-8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1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化转型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数智化推动制造企业重构竞争优势,数智化能力成为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然而,部分制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陷入“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两难困境,数智化能力建设缺乏方向指引,亟待对数智化能力的内涵和构面进行深入研究。在文献分析和扎根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动态资源基础观,归纳并提取企业数智化能力构成维度,包括生产智造能力、数智化运营能力和数智连接能力,开发各维度测量量表,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290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数智化能力测量量表信效度较高。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数智化能力这一概念构成的理解,为数智化能力水平测度提供有效的量化分析工具。

    张乐,陈菊红,董海林,王昊. 制造企业数智化能力:维度探索与量表开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79-88.,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267.
    Zhang Le,Chen Juhong,Dong Hailin,Wang Hao. Digital Intelligence Capability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Dimension Explor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79-88.,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267.

    分享
  • 郑航,叶阿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89-9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1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专利合作条约》中的国际检索报告作为专利质量的跨国比较载体,利用改进的专利质量测度模型修正由于政策因素导致的“引用膨胀”现象,实现对我国专利质量更全面准确的衡量。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领域专利质量逐年上升,但与技术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仅达到非中国质量基准的1/3。基于企业层面的回归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专利质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证实赋权ISR指数在识别专利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水平相对较高,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的创新水平较为落后,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扶植的对象。研究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准确地了解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水平,明确与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对于创新激励政策(如专利补贴和税收优惠)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郑航,叶阿忠. 面向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专利质量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023.
    Zheng Hang,Ye Azhong. Measurement of Transnational Patent Quality in the High-Tech Field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89-98., doi: 10.6049/kjjbydc.2023010023.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徐示波,仲伟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99-10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1007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众创空间具有正外部性,对其实施具有财政性质的备案认定政策是引领高质量创新创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安排。基于国家众创空间备案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DID和交叠CS-DID稳定估计量ATT等方法,实证检验众创空间备案政策对众创空间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众创空间备案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众创空间投资绩效和孵化绩效,但在第3年之后呈减弱趋势。机制检验表明,备案政策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进而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实现绩效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位于不同区域的众创空间,备案政策对投资绩效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但在孵化绩效方面东中部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基于财政补贴的备案政策效应在第3年后呈减弱趋势,因而应围绕备案政策开发金融、人才、政府采购等更加丰富的政策工具,吸引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备案众创空间建设,让备案政策与其它政策工具联立互动,实现政策组合效应。

    徐示波,仲伟俊. 国家备案认定政策能提升众创空间绩效吗——基于全国众创空间大样本数据的准自然实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99-109., doi: 10.6049/kjjbydc.2023100786.
    Xu Shibo,Zhong Weijun. Can National Filing and Accreditation Polic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ass Innovation Space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Large Sample Data of National Mass Innovation Spa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99-109., doi: 10.6049/kjjbydc.2023100786.

    分享
  • 刘和东,王燕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10-1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4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剖析政府创新补贴、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三项创新激励政策对数字企业研发的影响机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系统GMM模型,收集2014—2021年创新激励政策、数字企业上市公司研发相关数据,测度并比较不同创新激励政策对研发的效应大小。结果发现:对于研究投入,单项政策“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政府创新补贴+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小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对于开发投入,单项政策“政府创新补贴”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大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对于研发产出,单项政策“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双项政策“所得税优惠+研发加计扣除”效应最大,三项政策效应大于双项政策的最大效应。

    刘和东,王燕. 创新激励政策促进数字企业研发的效应比较[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10-119., doi: 10.6049/kjjbydc.2023040056.
    Liu Hedong,Wang Yan.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Innovation Incentive Policies in Promoting R&D of Digital Enterpris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110-119., doi: 10.6049/kjjbydc.2023040056.

    分享
  • 科技人才培育
  • 徐宁,张迪,李孝琪,郑方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20-12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30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时代,厘清管理者特质与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以2010—2021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方法构建管理者长期主义指标,进而探究管理者长期主义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管理者长期主义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与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两条中介路径实现;数字化转型力度越大,管理者长期主义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即数字化转型对管理者长期主义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且该效应在企业给予管理层股权激励以及外部市场竞争程度高的情境下更加显著。

    徐宁,张迪,李孝琪,郑方. 管理者长期主义如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20-129.,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449.
    Xu Ning,Zhang Di,Li Xiaoqi,Zheng Fang. How Managerial Long-Termism Promotes Corpo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120-129.,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449.

    分享
  • 王东阳,赵洁,崔祎萌,高晓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30-1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30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信息缺口理论和相对剥夺理论,在刺激机体反应框架下检验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内部机制,并探究上级发展性反馈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过程性与非对称性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的组合方法,对34个团队354份问卷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创新行为存在“双刃剑”效应;员工工作好奇心和相对剥夺感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上级发展性反馈正向调节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工作好奇心的积极作用,负向调节同事知识隐藏对员工相对剥夺感的消极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得出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3种前因构型和抑制员工创新行为的2种前因构型。

    王东阳,赵洁,崔祎萌,高晓彩. 同事知识隐藏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锐意进取抑或废然思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30-140.,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603.
    Wang Dongyang,Zhao Jie,Cui Yimeng,Gao Xiaocai. How Coworker Knowledge Hiding Impacts Employees′ Innovation Behavior:Enterprising or Retreat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130-140., doi: 10.6049/kjjbydc.2023030603.

    分享
  • 雷国雄,杨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41-1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1103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9年创新活动数据,采用面板交互效应模型,探究高管介入创新的方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介入创新的方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企业创新层级差异,具体而言,在引领性创新型企业中,高管以间接方式介入企业创新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一般性创新型企业中,高管直接参与创新更为适宜;机制分析发现,高管间接介入创新有助于促进企业基础研究,并且在引领性创新型企业中开展基础研究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一般性创新型企业中会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越高,高管采取引领方式间接介入创新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雷国雄,杨黎. 引领还是直接参与?高管介入创新的方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41-151., doi: 10.6049/kjjbydc.2023110389.
    Lei Guoxiong,Yang Li. Leading or Direct Participating? The Impact of Executive Involvement in Innovation on Corporat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141-151., doi: 10.6049/kjjbydc.2023110389.

    分享
  • 综述
  • 段屹东,李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52-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230203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科技政策是驱动科技创新战略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而科技政策的执行具有多主体性、多面性和联动性等特点,使得在科技政策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冲突进而引发政策执行梗阻。通过调研收集相关案例,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政策以及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三类科技政策执行过程为研究对象,发现科技政策执行在价值层、制度层、行动层产生的冲突会形成政策执行梗阻。政策执行的三层冲突彼此之间有紧密联系并存在传导效应,其主要原因是各部门与各主体之间存在广泛的自我保护和避责倾向,导致执行主体不愿意在政策执行中涉险,并且,整体制度设计不完善易产生制度缺失、空白以及相互冲突,在执行上形成“空子”和漏洞,加剧各部门趋利避害行为。

    段屹东,李杨. 多层次冲突模型:科技政策执行梗阻问题分析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1):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353.
    Duan Yidong,Li Yang. A Multi-level Conflict Model: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mplementation Obstruc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24, 41(11): 152-160., doi: 10.6049/kjjbydc.202302035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