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6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19-10-10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尹西明,陈红花,陈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409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理论创新完善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体系,是未来中国超越追赶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批判性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原创性创新范式发展历程、演变特征与趋势,发现从早期的自主创新,到如今全面创新、协同创新、整合式创新和有意义的创新,中国特色创新理论经历了从单一范式到多元范式并存,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局部走向全面、从战术走向战略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国创新学者扎根中国改革开放和企业创新实践的理论探索过程。讨论中国创新学派形成与发展趋势,指出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创新理论体系的方向,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启示。

    尹西明,陈红花,陈劲. 中国特色创新理论发展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908.
    Yin Ximing,Chen Honghua,Chen Jin.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8.,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908.

    分享
  • 黄振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9-1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1018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种类型大科学设施在特定区域集聚,有助于实现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工业企业制造等多领域前沿人才和创新资本要素集聚。具备多样性生物集聚、创新要素快速流动及互利共生等特征的“雨林模型”,常被用于描述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和解释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在“雨林模型”和演化交易成本视角下,分析基于大科学设施的创新生态系统历史演进和发展现状,发现创新中国大科学设施投资模式有利于构建大科学设施集群演化为“热带雨林”的组织基础和个体行动选择基础。

    黄振羽. 基于大科学设施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9-16.,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189.
    Huang Zhenyu. Building Innovative Ecosystem based on Large Scientific Infrastructure:Rainforest Model and Evolutionary Transaction Cos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9-16.,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189.

    分享
  • 戴胜利,李迎春,张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7-2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戴胜利,李迎春,张伟. 技术创新联盟影响因素与路径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7-25.,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383.
    Dai Shengli,Li Yingchun,Zhang Wei. Antecedents of Technology Allian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7-25.,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383.

    分享
  • 王进富,潘毅,黄鹏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26-3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5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资源拼凑理论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对传统军工企业“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探究,并探索外部环境、资源拼凑对“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包括信息获取、技术选择、技术再造3个过程;资源拼凑是“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的有效措施;外部环境对资源拼凑开发“军技民用”新产品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王进富,潘毅,黄鹏飞. 外部环境、资源拼凑与“军技民用”新产品开发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26-32.,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212.
    Wang Jinfu,Pan Yi,Huang Pengfei. Research on Theimpact of Resource Patchwork,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Us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26-32., doi: 10.6049/kjjbydc.201905021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孙舒榆,姜红,吴玉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33-4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信息生态理论分析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治理机制,有助于突破传统区域科技服务系统的局限性,加快科技资源跨区域流动与整合,促进城市群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阐释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内涵与特征,基于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与信息生态系统的类比分析,明确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的信息因子和生态位发展规律,构建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运行模式,并借鉴信息生态位整合思维提出“主体协同-产业耦合-城市联动”的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治理机制与实现路径。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实质上是以信息流为链接纽带形成的信息生态系统,处于合理生态位运行的信息能够正确引导科技主体之间、产业之间与城市之间的其它服务资源流动,最终形成整体协同效应。

    孙舒榆,姜红,吴玉浩. 信息生态视域下城市群科技服务生态系统治理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33-40.,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277.
    Sun Shuyu,Jiang Hong,Wu Yuhao.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the Science Service Ecosystem in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Ecolo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33-40.,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277.

    分享
  • 徐晓丹,柳卸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41-4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10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家实验室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关键支撑。通过梳理、总结美国联邦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结合我国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北京市在科技教育领域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条件,从实验室架构、战略定位、筹建主体、空间规划、经费来源、运行机制等方面给出操作性建议,并提出要注重跨界融合,充分利用学科群,加强对产业的培育、支撑和引领等建议。

    徐晓丹,柳卸林. 北京市建设国家实验室的基础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41-49.,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217.
    Xu Xiaodan,Liu Xielin. Research on the Found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Building National Laboratory in Beijing[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41-49.,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217.

    分享
  • 门玉英,邓援超,吴德胜,李芳,王爱群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50-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40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与湖北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创新主体、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成为重要命题。在开展创新方法理论与应用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技术创新方法在创新思维拓展、创新效能提升、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进化与升级、专利战略实施等领域的服务功能,提出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是服务创新主体、强化创新动力的有效支撑。同时,以湖北省为例,分析现阶段重要创新主体类别、创新活动现状与技术创新方法应用需求,凝练出面向不同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方法服务模式。最后,从强化创新方法服务公益属性、推进创新方法贯标工作开展、提升创新方法师资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门玉英,邓援超,吴德胜,李芳,王爱群. 面向湖北重要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方法服务功能与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50-57.,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491.
    Men Yuying,Deng Yuanchao,Wu Desheng,Li Fang,Wang Aiqun. Research on Service Function and Service Mod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ethod Oriented to Innovation Subjects in Hubei[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50-57.,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491.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蒋舒阳,庄亚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58-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3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制造业虚拟化转型背景下,双重创新网络的作用有待探索。运用多主体建模仿真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双重创新网络对区域制造集群创新网络及其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区域创新绩效“缓慢—加快—稳定”的演化过程,虚拟网络嵌入后区域创新绩效呈现“加快—稳定”的特征。同时,进一步考察技术动态性对此造成的冲击,发现在不同技术动态性环境下,虚拟网络均有助于改善区域产业集群创新绩效。最后,仿真结果显示,鉴于虚拟化程度不同,创新绩效涌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南京江宁开发区制造业相关数据进行探索,发现在高技术动态条件下虚拟化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而低技术动态条件下呈正相关,从而为制造企业如何在虚拟化转型过程中兼顾两种异质创新网络提供一些思路。

    蒋舒阳,庄亚明. 制造业虚拟化转型背景下双重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演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58-65.,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72.
    Jiang Shuyang,Zhuang Yaming. Multiple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Manufacturing Clusters Virtual Transi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58-65., doi: 10.6049/kjjbydc.2019030172.

    分享
  • 邓晶,管月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66-7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20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内生技术变迁视角,采用1985—2016年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发展、劳动力、技术创新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并进一步构建VEC模型。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均衡且显著为正的关系,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金融发展扰动的响应具有滞后性。从长期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超过劳动力。从短期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短期偏离修正系数较小,恢复均衡的速度较慢,且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波动具有显著影响。

    邓晶,管月. 内生技术变迁视角下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66-73., doi: 10.6049/kjjbydc.2018120170.
    Deng Jing,Guan Yue.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the Perspective of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66-73., doi: 10.6049/kjjbydc.2018120170.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周键,徐凤增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74-8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1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在不确定的创业情境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影响创业活动和创业行为,但现有研究对于创业者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习得上述品质和能力却知之甚少。基于自我效能理论,构建整合分析框架,并将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作为前置因素探讨其作用过程与作用结果,通过对分布于7个省市的202位研究对象进行层级回归,结果显示:创业导向和创业警觉性分别能够推动创业机会识别与企业绩效提升,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

    周键,徐凤增. 创业者是天生的吗[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74-80.,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015.
    Zhou Jian,Xu Fengzeng. Are Entrepreneurs Bor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74-80., doi: 10.6049/kjjbydc.2018110015.

    分享
  • 苑泽明,刘冠辰,郭锐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81-9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10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GK3〗基于企业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策略视角,以专利异质性作为切入点,考察沪深两市2010-2017年IPO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与创新策略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私募参与能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专利数量,但仅对策略性创新行为即非发明专利数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从私募特征看,单独投资和本土背景下的私募对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IPO叫停抑制了私募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同时激发了私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面作用;对IPO企业异质性创新成果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而策略性创新对非发明专利的关注与包装并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苑泽明,刘冠辰,郭锐. 私募股权投资会影响企业创新策略吗[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81-90.,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079.
    Yuan Zeming,Liu Guanchen,Guo Rui. Does 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 Affect the Company's Innovation Strateg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81-90.,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079.

    分享
  • 彭中文,曾龙基,魏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91-9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104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48家国防科技相关企业与具有军工资质的民营企业2009-2017年面板数据,分2009-2012年、2013-2017年两阶段研究产品市场竞争、知识外溢与企业技术效率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对于企业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相较于国防科技相关企业,这种正向效应在具有军工资质的民企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并且随着国防与民营经济的融合发展,这两种正向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引入知识外溢与产品市场竞争交互项发现,无论是技术人员知识外溢还是技术人员产出外溢,随着外溢程度增加,均会抑制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在国有国防科技相关企业中,技术人员产出外溢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强。

    彭中文,曾龙基,魏浩. 产品市场竞争、知识外溢与企业技术效率提升[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91-99.,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479.
    Peng Zhongwen,Zeng Longji,Wei Hao.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Knowledge Spillover and Enterprise Technical Efficiency Improv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91-99., doi: 10.6049/kjjbydc.2019010479.

    分享
  • 顾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00-10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204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2011-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混合OLS、固定效应模型及GMM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活动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具有促进作用,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高新技术企业,政府补贴力度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地区来说,政府补贴对一线城市扶持力度较大,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比较显著,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扶持力度不够,对其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激励作用相对较弱;对于不同行业来说,政府会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某一行业制造业财政补贴力度,如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后,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顾杨. 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00-108.,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93.
    Gu Yang.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Behavior[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00-108., doi: 10.6049/kjjbydc.2019020493.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李文博,许秀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09-11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5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大数据驱动情景下企业跨边界知识网络研究日益受到各领域学者的关注,其中,生态系统建构是基础性问题。运用文本挖掘方法,基于杭州互联网企业的多案例调研,系统研究大数据驱动情景下企业跨边界知识网络生态系统建构问题。文本挖掘的故事线可提炼为“驱动→建构→跨越”,对应的两类关系路径分别是“大数据驱动情景→生态系统建构”和“生态系统建构→跨边界知识网络”。据此,得到集合互惠共生、开放协同、生态网络和价值治理4个主范畴理论模型,丰富了跨边界知识网络理论,并对企业生态系统构建具有指导价值。

    李文博,许秀玲. 大数据驱动情景下企业跨边界知识网络生态系统建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09-115.,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577.
    Li Wenbo,Xu Xiuling. Ecosystem Construction of Firm Cross-Border Knowledge Networks in Big Data-Driven Contex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09-115.,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577.

    分享
  • 殷婧钰,李柏洲,苏屹,尹士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16-12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60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共享心智模式、知识转移绩效及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354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深入分析共享心智模式与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也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知识转移绩效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与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转移绩效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与两种创新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企业如何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殷婧钰,李柏洲,苏屹,尹士. 知识转移绩效视角下共享心智模式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16-122.,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299.
    Yin Jingyu,Li Baizhou,Su Yi,Yin Shi.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Shared Mental Model on Enterprise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based on Knowledge Transfer Perform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16-122., doi: 10.6049/kjjbydc.2018060299.

    分享
  • 彭伟,陈佳贤,包希慧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23-13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90402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组织双元性理论,探讨知识搜索平衡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环境动态性和环境竞争性的调节作用。基于苏南地区158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搜索联合平衡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在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知识搜索匹配平衡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环境竞争性在其中起正向调节作用。

    彭伟,陈佳贤,包希慧. 权变视角下知识搜索平衡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23-130.,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226.
    Peng Wei,Chen Jiaxian,Bao Xihui.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lance of Knowledge Search an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23-130., doi: 10.6049/kjjbydc.2019040226.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李培园 ,成长春,严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31-1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205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科技人才流动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梳理和分析,构建两者互动关系。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二阶滞后PVAR模型,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人才流动存在非对称互动关系,即经济高质量发展会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动,而无效的科技人才流动则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针对如何促进科技人才流动、实现科技资源有效配置提出相关建议。

    李培园 ,成长春,严翔. 科技人才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31-136., doi: 10.6049/kjjbydc.2018120572.
    Li Peiyuan,Cheng Changchun,Yan Xiang.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Flow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Economy: a Case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31-136., doi: 10.6049/kjjbydc.2018120572.

    分享
  • 佟星,任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37-1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6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双元领导能较好地满足复杂创新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但对双元领导与创新过程的匹配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针对双元领导这一领导行为理论的新发展,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45个知识团队的领导-下属配对数据,构建并检验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双元领导能显著正向预测团队双元能力构建;团队心理安全在双元领导与团队双元能力之间发挥有中介的调节作用。与团队心理安全较高时,双元领导对团队双元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强;团队心理安全的调节作用通过团队反思这一中介路径实现。团队心理安全较高时,双元领导通过团队反思对团队双元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强。研究结论拓展了双元领导及团队双元能力构建相关研究。

    佟星,任浩. 领导行为与团队双元创新能力构建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37-144.,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633.
    Tong Xing,Ren Hao. Mechanism of Ambidextrous Leadership and Team Ambidexterity Capability:a Mediated-Moderation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37-144.,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633.

    分享
  • 郭衍宏,高英,李思志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45-152.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090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201位领导者-追随者调研数据,以组织支持理论为基础,从工作情境和非工作情境两条路径,分析创业型领导通过工作激情和心理脱离对追随者创造力的影响机理,同时探究内隐追随对两条路径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创业型领导对创造力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工作激情与心理脱离在创业型领导和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内隐追随在创业型领导与工作激情的情境路径中,以及在创业型领导与心理脱离非工作情境路径中均起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内隐追随也调节工作激情和心理脱离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情境传导机制下,创业型领导对追随者创造力正向作用的一致性,也丰富了创业型领导个体层面后果变量研究。

    郭衍宏,高英,李思志. 创业型领导对追随者创造力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267.
    Guo Yanhong,Gao Ying,Li Sizhi. The Infuencing of Enterpreneurial Leadership on Followers′ Creativ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45-152., doi: 10.6049/kjjbydc.2018090267.

    分享
  • 综述
  • 尚甜甜,缪小明,鲁迪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53-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810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发达国家背景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已成为中国市场新的增长引擎,但破坏性创新是如何成功的,且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对于指导企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外1997-2017年46篇有关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分别从组织因素、管理因素、过程因素和环境因素4个层面对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与述评,构建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对存在争议的结论进行尝试性解释,并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为进一步探索中国企业实施破坏性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和管理启示。

    尚甜甜,缪小明,鲁迪. 国外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19):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159.
    Shang Tiantian,Miao Xiaoming,Lu Di. Lessons from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Studies at Abroad[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9, 36(19): 153-160., doi: 10.6049/kjjbydc.201810015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