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7-04-25
  

  • 全选
    |
    科技管理创新
  • 张保仓,任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的资源连接及能力重组的组织模式,彰显了其持续价值创新的优越性。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是作用于持续创新系统中创新动力、创新过程、界面管理及组织学习的能力集合函数。首先,识别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本质,剖析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创新能力维度划分相关文献,并结合虚拟组织的本质属性,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作用点进行解构;最后,构建了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与持续创新系统之间以及各能力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旨在深化对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的研究和认识,丰富并拓展虚拟组织持续创新理论。

    张保仓,任浩. 虚拟组织持续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8.,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505.
    Zhang Baocang,Ren Ha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Virtual Organization Continuous Innovation Ability Construc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8.,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505.

    分享
  • 董铠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9-1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创新理论正从创新系统范式和相关产业政策开始向创新生态系统范式转变。然而,创新环境的复杂性和自上而下政策的单一性,促使学者自下而上地进行微观视角研究。区分微观创新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并对宏观、中观、微观创新生态系统3个层次进行了重新划分,对理论发展和创新治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董铠军. 微观视角下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概念与界定[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9-14.,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67.
    Dong Kaijun. Research on Innovation Ecosystem from the Microcosmic Perceptive:Concept and its Defini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9-14.,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67.

    分享
  • 唐权,蒙常胜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5-1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70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拥有并把握研究路径及其研究步骤是案例研究者从事案例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而现有的案例研究路径在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理论假设、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成果5个方面存在不同观点。通过引入理论创新类型,梳理得到理论建构导向、理论检验导向、理论发展导向等3种案例研究的基本路径,并为每种路径归纳了明确研究目的、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问题并推测相关构念、(不)预设理论与假设、明确案例研究类型、框定案例总体并选择典型案例、资料收集与分析、形成/检验理论与假设、三角测量与效度检验、进行文献对比、得出研究成果11个步骤。研究得到的3种案例研究路径及其11个步骤可为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案例研究者提供参考。

    唐权,蒙常胜. 理论创新视角下案例研究路径的分歧与重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5-19.,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452.
    Tang Quan,Meng Changsheng. Study on the Different Ideas of Case Study and Its Resolu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5-19., doi: 10.6049/kjjbydc.2016070452.

    分享
  • 江积海,廖芮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20-2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6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慧互联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产品智能化、服务化、情感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用户需求在时间、地理空间及情感方面的高度耦合引起商业应用场景的海量涌现。由此,场景化商业模式创新在现实商业应用层面越来越广泛,并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立足于商业模式新视角,探究场景构成要素、场景价值创造动因及其作用机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情感体验、社群渠道、连接机制为场景的潜变量,论证了场景价值是基于顾客生活方式和生活细节的情感体验,并在特定消费情景中由企业与顾客共同创造、顾客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价值。研究成果打开了商业模式视角下对场景价值探究的黑箱,对现有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江积海,廖芮. 商业模式创新中场景价值共创动因及作用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20-28.,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661.
    Jiang Jihai,Liao Rui. The Drivers of Scenario Value Co-creation in Business Model and Exploration on Action Mechanism[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20-28.,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661.

    分享
  • 朱瑾,林敬梓,王兴元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29-3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6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线社群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平台,探寻在线社群成员的创新动机是激发成员创新的关键。自我决定理论揭示了动机整合对行为的影响机理,指出外部环境对行为动机具有重要影响。鉴于此,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在线社群氛围对成员参与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发现在线社群支持氛围能够通过激发成员创新动机,进而促进其创新行为;成员因果定向水平显著调节在线社群氛围对成员创新动机的激发作用。

    朱瑾,林敬梓,王兴元. 在线社群氛围对社群成员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29-36.,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52.
    Zhu Jin,Lin Jingzi,Wang Xingyuan. How Online Community Climate Influences Members' Innovation:an Exploration from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29-36.,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52.

    分享
  • 区域科学发展
  • 毛磊,谢富纪,凌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37-4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毛磊,谢富纪,凌峰. 多维邻近视角下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37-44.,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06.
    Mao Lei,Xie Fuji,Ling Fe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ss-region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dimensional Proximity[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37-44.,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506.

    分享
  • 孔翔,顾子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45-5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集聚了较多加工制造活动,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都可能影响经济绩效。基于经开区产业活动区位选择特点,结合106个国家级经开区2013年面板数据作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对经开区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这不仅表现为工资、地价和排污费等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的区位因素与经开区单位面积产值呈负相关关系,而且表现为交通运输条件和政府依法行政状况等与交易成本相关的区位因素与经开区绩效呈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为促进经开区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要改变以往为节约生产成本在要素方面竞相压价和盲目比拼财税优惠政策的行为,加大重视抑制交易成本的上升。

    孔翔,顾子恒.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绩效区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45-5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40.
    Kong Xiang,Gu Ziheng. Effects of Location Factors on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45-5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40.

    分享
  • 邵慰,杨珂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52-5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内陆地区而言,是抢占现代产业体系制高点、突破地理条件约束、挖掘自身区位优势的全新探索。应用双重差分法评估郑州航空港试验区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结果表明:航空港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贡献。同时结果显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通过航空港自身大量基础设施等投资实现的,但在短期内整合、带动区域其它资源禀赋方面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从长期着眼,对航空港本身在整合区域资源、改善区内资源禀赋方面提出建议,为其它省份通过航空港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借鉴。

    邵慰,杨珂.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政策效用评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52-57.,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738.
    Shao Wei,Yang Ke. Policy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tion Area Based on D-D Model[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52-57.,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738.

    分享
  • 产业技术进步
  • 维平,杨正东,李京文,方磊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58-6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603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第二亚欧大陆桥是一条面向中亚、欧洲的贸易新通道,该通道将对中国制造业集聚产生重大影响,为中西部地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3种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综合分析了该通道对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自治区)3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集聚的影响,可为研判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指导制造业合理布局提供有益借鉴。

    维平,杨正东,李京文,方磊. 第二亚欧大陆桥国内通道制造业集聚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58-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367.
    Wei Ping,Yang Zhengdong,Li Jingwen,Fang Lei. The Cluster Measurement on the Domest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Second Asia-Eurasian Continental Bridg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58-65., doi: 10.6049/kjjbydc.2016060367.

    分享
  • 周永红,刘开军,蔡艳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66-7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集群生态化运作为企业提供了不同于传统集群的生长资源和环境,在生态化运作过程中,集群目标设置、空间结构、种群规模、管理要素与运作机制相辅相成,构成其生态化运作维度。以生态化清洁生产外延、网络协同共生、集群核心企业生产链条延伸3种模式进行生态化运作时,集群运作维度呈现出不同特征,构建了企业成长的不同环境、结构和关系力量,形成集群企业成长的约束条件。基于此,在集群的每一种生态化运作模式下,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企业表现出不同成长状态。

    周永红,刘开军,蔡艳芳. 产业集群生态化运作模式对企业成长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66-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705.
    Zhou Yonghong,Liu Kaijun,Cai Yanfang. The Influence of Clusters' Ecological Operation Mode on the Enterprise's Growth[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66-7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705.

    分享
  • 吕璞,韩美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72-7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协同创新已成为产业集群中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然而技术创新活动前期投入大,后期产出成果不确定等,导致其面临巨大风险。如何准确度量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协同创新风险,对于项目研发决策和实施中的风险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对现有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和度量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套针对产业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的风险度量方法体系。首先,针对产业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特点,构建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然后,将非线性规划组合赋权与物元可拓理论方法相结合,构建基于组合赋权的物元可拓模型,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进行建模度量;最后,运用该方法体系对大连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研究。

    吕璞,韩美姝.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度量[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72-79.,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06.
    Lv Pu,Han Meishu. Measurement of Collaborate Innovation Risk in Industrial Cluster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72-79.,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06.

    分享
  • 企业创新管理
  • 穆瑞章,刘玉斌,王泽宇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80-8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1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政策深入实施,利用互联网众筹等新融资平台为创业团队募集资金,已成为创业融资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网络众筹平台上,女性领导者主持的创业项目在数量、融资额度或成功机会上均远低于男性领导的创业项目。女性是否存在互联网创业融资瓶颈,何种原因导致上述劣势存在,成为理论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从社会嵌入理论出发,基于互联网众筹平台1 517个创业项目,利用PSM及OLS方法研究发现,女性在社会网络相关条件强度和社会网络对创业融资影响两方面都存在创业劣势,进而确定了女性创业者融资劣势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穆瑞章,刘玉斌,王泽宇. 女性社会网络关系与创业融资劣势[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199.
    Mu Ruizhang,Liu Yubin,Wang Zeyu. Female Network and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Disadvantages[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80-85.,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199.

    分享
  • 代海岩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86-9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价值网络内企业创新能力、企业间关系、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间关系交互对价值网络内企业资源利用战略的作用,以及资源利用战略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向影响自主式资源利用战略;②企业间关系显著正向影响整合式资源利用战略;③创新能力与企业间关系的交互作用显著正向影响自主式资源利用战略,但并未显著正向影响整合式资源利用战略;④自主式战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⑤整合式资源利用战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代海岩. 价值网络内企业创新能力、企业间关系与资源利用战略及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86-9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61.
    Dai Haiyan. The Effects of Firm's Innovative Capability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Firms on Firm's Resource Utilizing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within Value Network[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86-9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161.

    分享
  • 杨海儒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92-97.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6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国际创业导向的3个维度即开拓、创新、冒险如何作用于企业国际经营绩效,指出国际创业导向对国际经营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同时,其作用关系受到国外市场环境稳定性与环境敌意性的影响。通过对219个中国国际化企业的实证检验,验证了国际创业导向确实能够提高国际经营绩效,但随着国际创业导向的不断强化,其达到某一点后开始减弱企业绩效;环境稳定性会加强倒U型关系,国外市场敌意性会削弱倒U型关系。

    杨海儒. 国际创业导向与国际经营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环境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92-97.,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614.
    Yang Hairu.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92-97.,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614.

    分享
  • 娄祝坤,唐韵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98-105.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有关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利用167家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不同创新模式下供应商选择效应与协作效应,揭示了外部关键供应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供应商选择标准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同时存在选择效应与协作效应,即供应商选择标准既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突破式创新,又会通过影响供应商协作程度间接作用于突破式创新;供应商选择标准不会直接影响企业渐进式创新,而是通过供应商协作这一中介机制影响企业渐进式创新;与供应商关系型搜寻策略相比,市场型搜寻策略能够加强供应商选择效应,但这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上。

    娄祝坤,唐韵捷. 中国制造企业创新优势的外部来源:供应商选择效应与协作效应[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98-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38.
    Lou Zhukun,Tang Yunjie. The External Source of Innovation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China: Supplier Selection Effect or Collaboration Effec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98-105.,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038.

    分享
  • 郭净,陈永昶,关凯瀛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06-11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6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利用和开发顾客资源是目前企业新产品研发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生产商视角,以B2B市场为背景,探讨顾客参与行为对新产品绩效转化的内在影响机制,通过构建一个中介模型,提出知识整合机制在顾客参与行为与新产品绩效间起中介作用的假设。使用SPSS18.0和Amos18.0对中国东部沿海企业调查数据及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并运用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发现,知识整合机制在顾客参与行为与新产品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郭净,陈永昶,关凯瀛. B2B情境下顾客参与对新产品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06-1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32.
    Guo Jing,Chen Yongchang,Guan Kaiying. Influence of Customer Participation on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in the Context of B2B[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06-111.,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632.

    分享
  • 科技法制与政策
  • 吴建南,刘遥,张攀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12-118.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7030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考察特定地区政府举措对辖区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识别不同地区政府举措效果之间的差异,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3家中小企业调研数据,对比分析了H地和Y地简政放权、资金支持、政府监管和公共服务4类政府举措对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企业整体感知到的两地政府举措相差不大,但不同政府举措对企业创新活力的影响却有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地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必须精准施策,在思想上强调精准化的政府职能转变理念,实践中以精准施策为指导方法,实现政府支持企业创新流程再造。

    吴建南,刘遥,张攀. 激发创新活力何以精准施策?基于两地数据的比较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12-118.,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310.
    Wu Jiannan,Liu Yao,Zhang Pan. How 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Stimulat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Vitality?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Regions′ Survey Data[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12-118., doi: 10.6049/kjjbydc.2017030310.

    分享
  • 李宁,杨耀武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19-124.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06年设立了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SciSIP),经过十多年发展,在数据与方法研究以及共同体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聚焦于SciSIP计划及其历年项目成果,对SciSIP计划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对SciSIP计划的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推进科技政策学研究及“科技政策学”这一新兴学科建设提供建议。

    李宁,杨耀武. 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计划进展分析与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19-12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52.
    Li Ning,Yang Yaowu.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ce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Program in U.S. and Its Inspir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19-124.,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52.

    分享
  • 军民融合创新
  • 李志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25-131.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805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传统工业动员以静态能力为切入点、以生产能力扩张为着力点、以实力形态为主要配置方式,具有很强的结构“刚性”,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由此,转变传统研究视角,借用DA(动态联盟, Dynamic Alliance)理论,分析DA与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的内在联系,即柔性、响应性、快速性,界定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内涵,构建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潜力和能力结构,提出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对策建议,对我国国防动员理论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李志新. DA视角下工业动员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25-13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549.
    Li Zhixin. The Research on the Model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Mobilization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Allianc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25-131., doi: 10.6049/kjjbydc.2016080549.

    分享
  •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
  • 李鲜苗,徐振亭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32-139.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心理所有权理论,以58个团队主管和229个团队成员样本为调研对象,构建并验证了感知知识所有权-领地行为-知识创新(知识集成和知识创新)作用机制模型。结果表明,感知知识所有权、领地行为对知识创新过程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性:①感知知识所有权对知识集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知识创造具有显著负向影响;②领地行为在感知知识所有权对知识集成和知识创造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③团队心理安全调节感知知识所有权与知识领地行为的关系。高团队心理安全可以减弱感知知识所有权对领地行为的正向影响,低团队心理安全有助于增强感知知识所有权对领地行为的正向影响。团队心理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领地行为对感知知识所有权与知识集成和知识创造的中介作用。

    李鲜苗,徐振亭. 领地行为对知识创新的影响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32-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19.
    Li Xianmiao,Xu Zhenting. The Context Analysis of Territorial Behavior on Knowledge Innov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32-139.,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19.

    分享
  • 人才与教育
  • 童俊,王凯,韩翼,李曾艳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40-146.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4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研究师傅面子需要对徒弟敬业度的影响,探讨师徒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傅挣面子需要和护面子需要对师徒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师徒关系对徒弟敬业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师傅挣面子需要及护面子需要均对徒弟敬业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师徒关系在师傅挣面子需要与徒弟敬业度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师傅护面子需要与徒弟敬业度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童俊,王凯,韩翼,李曾艳. 师傅面子需要对徒弟敬业度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40-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73.
    Tong Jun,Wang Kai,Han Yi,Li Zengyan. The Influence of Mentor's Face-need to Apprentice Engagement[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40-146.,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473.

    分享
  • 郭怡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47-153.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110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绿色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共识的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已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普遍存在人才队伍短缺、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而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以中国代表性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专业人才培养意义、主要工作、缺失原因及培养对策进行探讨和归纳,从现阶段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自身视角构建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框架。

    郭怡. 中国生态环境类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502.
    Gui Yi.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Chinese Environment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47-153., doi: 10.6049/kjjbydc.2016110502.

    分享
  • 综述
  • 沈灏,魏泽龙,苏中锋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54-160. https://doi.org/10.6049/kjjbydc.201609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兴技术创新是近年来管理学研究的热点。为了更好地丰富新兴技术创新管理的研究理论、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对新兴技术创新的内涵特征、理论视角、关键要素进行了评述,并扩展形成了多层次的新兴技术创新管理整合研究框架,归纳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和脉络。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当重点关注新兴技术创新的能力体系构建、开放式学习视角的引入以及新兴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动态资源管理等,并进一步结合中国转型经济环境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沈灏,魏泽龙,苏中锋. 多层次视角的新兴技术创新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8):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208.
    Shen Hao,Wei Zelong,Su Zhongfeng. A Review and Frontier on Emerg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Multi-level Perspective[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17, 34(8): 154-160., doi: 10.6049/kjjbydc.2016090208.

    分享